日光普照,柔美的月光令人陶醉,不禁遐想绵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之夜,一轮明月当空,犹如一股清泉,清澈见底,透明皎洁,天地之间充满宁静,清风拂过,柳条在月前而婀娜多姿,小河的波浪也轻轻拍打着,令人思絮万千。
那月光扑在面庞,似乎带上神秘的面纱。优美的唐诗宋词,富有色彩的深化,从脑海闪现出来……
古人对皎洁的月亮情有独钟。“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的空灵淡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斜光到晓穿朱户”离愁别恨的凄惨哀伤。“一时回首月中看。”的将士们回首东望思念家乡的月光。
嫦娥奔月,给人留下奇异的幻想。身处广寒宫,远离俗世间的喧嚣,身处精美安静的意境,应该也觉得孤独寂寞把。在这漫漫长夜中,凝视着风世俗尘。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中,依稀望见南唐后主李煜登上西楼,在楼台中独自徘徊的孤独身影以及苏轼把酒问天的情怀,而这一问却已消磨了近千年的时光。这空灵的目光因饱含了中秋佳节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凝重,因承接了千年文化蕴藏而深远,多少的离愁别恨随风消逝,但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留在人们的心底。
在这静谧的夜晚,携一颗饱含人世间悲欢离合的心登上高楼,避开熙攘的人群,融入澄静清雅的深邃,在这漫漫长夜中饮茶赏月……
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到了,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地来到了奶奶家。
“叮咚”,我按了门铃,弟弟像一阵风一样飞快地跑过来为我们打开了门。我和爸爸、妈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并向他们问好。爷爷奶奶看着我们,脸上笑开了花。“哥哥,快过来和我玩。”弟弟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和他下跳棋。爸爸妈妈则帮奶奶忙起了午饭。
突然,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把我们引到了餐厅。啊!午饭真丰盛呀!龙虾、红烧肉、鸡汤、肉圆……摆了满满一桌子。我问奶奶:“怎么这么多菜呀?”“你们回来了,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奶奶怎能不盛情款待呢?”奶奶笑逐颜开。“大家来吃饭!”爷爷高兴地喊道。早就垂涎三尺的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叫道:“开饭罗!”大家品尝着奶奶的拿手好菜,吃得津津有味,享受着团聚的快乐。
吃完午饭,我和弟弟又焦急地等待夜晚的到来,等待明月的到来。
很快,夜幕降临了。尽管天上有浮云,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云层里,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吃完晚饭,摆上早已准备好的月饼、糖果、糕点、水果,燃放鞭炮,开始敬月亮。我和弟弟则忙着放烟花,五彩缤纷的焰火把月亮姐姐也引出来了。仰望着天上若隐若现的月亮,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一首刚学的词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关于往日,我能写的,只是我的记忆和印象。我无意追踪史实。我不知道追踪到哪儿才能追踪到史实;追踪所及,无不是记忆和印象。有位大物理学家说过:‘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谈论什么。’这话给了我胆量。”
一连两个下午,我躺在沙发上读史铁生发表在《上海文学》七月号上的八则《记忆与印象》。第一天是邂逅,拆开信封发现它在那里;第二天便是约会了。现在夜深,可以写一点读后感。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打动我的散文。
不知他自己是否意识到,我看着文章,通篇在写早已离去的母亲。一再地有点纠缠地缠着妈妈。很多事情,很多光线和气息一次次走向她。心指着她。读这样的文章会停下静一静,停下吸吸气。我想这是一个跪在沙滩涂画的人,赶在潮水到来之前用手指画一点自己反复的梦见。有很多很多情绪海一样朝人涌来,我读的时候都有希望自己被吞没的感觉。那时候,吞没不再可怕,甚至有幸福和融入。烟消云散才好呢,一滴水和大海才好呢,没自己才好呢。
文章记的是旧人旧事和旧的心情。有些人和事本来也是不可说的。人可说食色,满纸渲染出味道,但不可说空气。留给空气的只一两个形容词,没有一点颜色。但每一次呼吸都可感觉。儿时被母亲空气一样地环绕灌溉,浑然无知,到一日,气喘起来,才意识它的不可或缺。每个红血球都醒来,不依不饶,才想念儿时的包裹自己的丰沛的爱。
读这样的文章肯定无法欢笑,但也不是哀哭。要哭也是无声流泪。流着泪却有一丝甜意上来。有所庆幸。毕竟还有过老家的废墟般的老屋,一圈圈绕着不敢进入,但去看屋顶上的野草。毕竟有妈妈。
我也是在瞎说。史铁生的这文章没法叙述甚至没法论说。他写字很慢,数念珠一样,一颗颗地下来。第二天的重读,我读得慢些。我也慢慢数它。我可以引一些哲理的警句式的话出来,但那些句子一被引出立刻变作另外的东西。读,是接近作者的惟一的办法了。如果能走向他,也就能走向自己,把自己也读出来了。
老天保佑在天和在地的人。
沧海桑田,万物变迁,时间带走了一切,急匆匆的从身边就这么飞驰而去了,过去的事情是我无法忘却的记忆,于是,我将记忆放进口袋,孤单徘徊时拿出来看一看,然后鼓足勇气,跟着时间的河流浩浩荡荡的.向前奔去。
翻开记忆,我看到自己一年级时的第一次发言。小女孩慢慢的,略有胆怯的站起来,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开始用颤抖的声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是老师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满意,于是,小女孩的眼泪如同断线的珠子般,接连不断地落了下来,哭的惹人怜惜。
现在想想,我不禁笑了,自己当时怎么会为这么一点小事而哭泣呢?
翻开记忆,我看到自己二年级时当上小队长的那一天。小女孩激动的向所有认识的人讲诉着这个喜讯,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看着外婆和妈妈喜笑颜开,小女孩兴奋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感觉那天的月亮格外的亮,房间的温度格外的暖,就连路灯都成了一道美丽迷人的风景线,结果为此一晚上没睡好觉。
现在想想,我不禁纳闷了,自己怎么会为这么点小事彻夜未眠呢?
我翻开记忆,看到自己四年级时,坐在房间里,女孩怀里抱着一个十分精致的毛绒玩具,头搭在玩具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玩具,不敢太用力,因为怕弄伤了玩具,玩具会痛。心里眼里,都是对玩具的喜爱,这是女孩最喜欢的一件玩具,女孩每次睡觉前,都要抱着玩具才可以入睡。因为,在每天睡觉之前,女孩总会把一天当中发生的事告诉玩具,和玩具分享着一天中的喜怒哀乐,女孩总怕玩具有一天会坏掉,因为玩具是女孩最知心的朋友,没有了它,女孩找谁去倾诉呢?
现在想想,我不禁困惑了,那个我心爱的毛绒玩具到哪儿去了?难道它也被时间的流水冲走了么?
我翻开记忆,看到自己六年级时看到老钟(小学班主任新烫的发型,先是一愣,然后忍也忍不住的捧腹大笑起来,再然后用笑的几乎变调的声音,颤抖着说:“你……你这头发……发,发,怎么、怎么……哈哈哈哈……这么、这、么……有个性、呀?”老钟很阴险的一笑,抬起手在女孩的脑门上“砰”地猛敲了一下,笑嘻嘻地说:“就是这么有个性,这叫人来心未老,我还要跟上时尚的脚步呢!怎么?不服啊?”“好好,我服我服,我心服口服。”但是在没事的时候,也总爱跟老钟看个玩笑,一脸坏笑地问她头上的那包钟氏方便面怎么买,然后大家一起笑得前俯后仰。
现在想想,我不禁怀念了,怀念曾经那个大大咧咧,有话直言的自己。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时间带走一切,美好或不美好的东西,唯有那五彩斑斓的记忆,逃离了时间的枷锁,不离不弃的伴我左右,随我同行。
记忆,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
——题记
历史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历史蔓延,都有无限的时间延伸。我们生来孤独,无数的历史和无数的时间因破碎而成片段。互相埋没的心流,在孤独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
史实的足迹,铁般的刚毅,生命的朝气,成就了一个人——史铁生。
他的身体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上,而他的思想是游动的。他坚韧而又顽强地活着,自强而又勤奋地写作,记下患病的点点滴滴,悟出生死同一的最高境界。
他依靠记忆修补过往的生命,依靠印象填补记忆。那消逝的钟声,老家,老海棠树,幼儿园,二姥姥,孙姨……那些物,那些事,那些人,是见证自己成长的,是不可以说忘就忘的,因为深植在记忆的土壤中,早已生根发芽。
站在人生的此岸回望,史铁生留给了世人一份最美的礼物。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似乎成为我们对生死的普遍看法,而史铁生却认为,生与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如同一颗早已熄灭的星星在数十万光年之外的我们的视野中仍度着它的青春时光。这不是对死亡的漠然,不是对生命的藐视,更不是对生与死的嘲弄,而是一种豁达。直到死亡之时,史铁生的嘴角仍微微上扬。面对生存,他更多的是一种敬畏,一种对生命存在的虔诚,一种对生命最为纯真的态度。他以他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生与死。无论生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又何欢,死有何惧。
在我看来,地坛是史铁生心中的一种信仰。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了这样一段话:“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也许你会问,这个悲剧的结尾是什么?我想告诉你的是,首先,这不是悲剧,而是秋天;其次,它的结尾是等待死亡。
秋风,绝非肃***之气,那是一群成长着的魂灵,成长着,由远及近一路壮大。
秋风的行进不可阻挡,逼迫得太阳也收敛了他的宠溺,于是乎草枯叶败落叶萧萧,所有的`躯体都随之枯弱了。万物萧疏,满目凋敞。强大的本能,天赋的才华,旺盛的精力,张狂的***与意志,使得灵魂从而凸显出来。
对于史铁生来说,生死无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