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刘备准备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兄弟关羽都不愿意去。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聪明,于是刘备就想请诸葛亮帮他平定天下。
刘备和关羽,张飞第一次拜请诸葛亮。到了诸葛亮家发现诸葛亮不在家,于是就问:“诸葛先生去哪里了?”一个人说诸葛先生今天刚去出游,不一定什么时候回来。他们只好回去了。
第二次刘备,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又来了,他们敲了敲门,发现有个青年正在读书,于是就向前问,原来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刘备问他诸葛亮先生,可在那个青年说:“哦,哥哥被别人邀请去了,没有在家,”刘备他们又回去了。
他们第三次去请诸葛亮。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就在屋外等诸葛亮睡醒。过了好久,诸葛亮才醒,允许刘备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说:“东南方让孙权占据了,北方曹操占据,我们可以占据西南……”这就是三分天下之计。刘备听了非常佩服诸葛亮。
一天夜里,徐庶告诉刘备有一个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的人。这个人因为附近有一个卧龙冈,所以自称卧龙先生。徐庶还说:“他比起卧龙先生来,就好比天上的日月与地上的石头,是无法比的。将军如果能得到他,毫无疑问如同周文王得到姜子牙,刘邦得到张良一样。”
早春的一天,从新野通往南阳卧龙冈的路上,远远走来一队人马。前面三人都骑着马,一身绒装,一看就知道是三位将军。中间是刘备,骑着一匹白马,挎着两柄宝剑;左边是关羽,骑着赤兔马;右边是张飞,骑着一匹乌黑骏马。远远望去,三人很是威武。
这可是刘备第三次专程去卧龙冈拜访诸葛亮。能不能见到,三人心里都没底。他的弟弟张飞和关羽都劝哥哥别去了。刘备一听这话生气了,斥责他们说:“你们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是怎么见姜子牙的吗?”
刘备为表示对卧龙先生的尊重,就下马步行,一直来到庄前敲门。开门的童子说:“今天先生虽然在家,但现在还在草堂睡觉呢。”刘备转过身来,对弟弟们说你们在门口等着,我一个人进去。刘备轻轻推门进来,扒手站在台阶下面,等了一个多小时,诸葛亮才翻了个身,问童子:“有客人来吗?”童子说:“刘皇叔在这等了半天了。”诸葛亮说:“怎么不早告诉我?让我先去换换衣服吧。”说完,起身到后屋去了。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穿得整整齐齐地出来了。刘备恭敬地下拜说:“在下刘备,请问先生愿不愿意当我们军师?”起先,诸葛亮不同意。后来,在刘备真诚的请求下,终于同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二个道理。首先,要做一个做事能坚持的人。故事中就是因为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请诸葛亮当军师,诸葛亮才同意的。其次,要做一个有才华的人。因为只有有才华,就会有好多地方会邀请你去做事。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给国家效力。
《三国演义》中有一篇简单而又重要的一篇文章,那就是《三顾茅庐》。
刘备因为通过徐庶的推荐,前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就是见不到诸葛亮。但是刘备仍然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冒着雪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而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同意出山与刘备共图大业,而刘备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开头说简单,是因为这是一篇简短易懂的文章,重要是因为刘备得到了诸葛亮。我认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有智谋的人,诸葛亮的几条计谋是家喻户晓的,例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用刘备自己的话说就是有如鱼儿得到了水。也为以后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诸葛亮投靠了刘备,就等于投靠了明主,因为刘备是个仁德至善,弘毅宽厚,求贤若渴的人。
我十分钦佩刘备,因为他不顾天气的恶劣,不听别人的劝告去请求诸葛亮出山。而且即使前两次没有结果,刘备也没有放弃,最后终于达到了目标。当时张飞和关羽都劝刘备放弃,可是如果当时刘备真的放弃了,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会这么顺利吗?这就让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有毅力,不要鲁莽,遇到挫折也不要放弃,其实有时能不能成功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三国时期,魏国有曹操把持朝政,孙权占领东吴,刘备听人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带着关羽和张飞到卧龙岗请他辅佐他。
恰好他们拜访这天诸葛亮有事出去了,让刘备他们吃了个“闭门羹”,他们只好失望而归。
不久,刘备和兄弟又带着礼冒着大风雪去拜访孔明,可惜这次他们也没见着,因为诸葛亮出去闲游了,张飞本来就不高兴来,见他不在,就催着要回去,无可奈何的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和恳求,匆匆离去。
又过了几天,刘备又想见见诸葛亮,可关羽认为诸葛亮是徒有虚名,不需要去请他,张飞却主张他一个人去请,如果还不来,就把他捆来,因此受到了刘备的责骂,于是他俩二人又来到诸葛亮的茅庐,这次临近中午,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不敢吵醒他,就一直在门外等,诸葛亮醒来,听了刘备是想救国家,又很诚恳,就尽全力来帮助他。
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读后感三国时期,刘备因缺少人才,去拜访了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刘备打天下。
前两次,因为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终于拜见到了这位卧龙先生,在刘备的真诚邀请下,诸葛亮觉得刘备是真心诚意的,于是便随他一起出山,开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两人关系一直相互融洽,刘备常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啊!”·读完《三顾茅庐》,我不禁掩卷长叹: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有了真诚,朋友就会真诚对待你,朋友就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成为安慰我们的贴心知已,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
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很远。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久难忘。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上星期,我们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刘备两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就是不见他。后来刘备没有灰心,他没有放弃,通过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访,终于见到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以后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通过学习,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任务多么艰巨,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一定会成功。
另外,刘备得到诸葛亮后感觉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说明刘备胸怀大志,尊重人才,善于团结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努力提高自己,使整个集体充满战斗力。联系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
读了《三顾茅庐》,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同时,我又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屯兵新野。徐蔗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冒着严寒两次拜访他,但都被拒之门外。第三次终于见面了,并坚决邀请他出山。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值得庆幸的是刘备终于第三次来拜访了。否则,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
诸葛亮是幸运的,他终于等到了刘备。使他的才华得以发挥,成为一代风流人物,没有被埋没于草庐中。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刘备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幸运呢?假如刘备果真没有来,诸葛亮又会怎么样呢?恐怕只能怀着满腹的韬略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怀着生不逢时的概叹死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