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自律与宽恕

高中语文作文自律与宽恕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06 11:31:39
高中语文作文自律与宽恕

高中语文作文自律与宽恕【一】

自律自强是自古以来的好习惯,可是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做到了自律自强这个良好的习惯呢?

虽说难,但是,我们班的王媛鹭同学,她却凭着耐力与坚守,做到了这一点。可想而知,她在这个过程中,花费了多少精力与汗水呀!王媛鹭每天早晨六点钟就起床,起床后,她便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去刷牙洗脸。做好这些事后,她妈妈已做好了早餐,王媛鹭吃好早餐后,就可以去上学了。到了学校,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温习课文,无论别人这样叫她,她都装作没听见,继续温习她的课文,因此也经常弄得同学们哭笑不得。而且王媛鹭每个星期五都会在家长规定的时间内把所有作业统统完成,只剩下一篇作文。

我不禁被她那坚持不懈、自律自强的品格所感动。她也是一个小学生,她就可以做到自律自强,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呢?我在内心深处发誓,我一定能做到她那样的!因为只有这样,我写作业的速度才会变快,也不用担心会被老师骂了,爸爸妈妈也不用担心我的作业有没有写完了。而且,我在星期五完成了作业,星期六星期天就可以尽情地和妹妹嬉戏了!我还要在家里制定一个生活表:每天六点起床,用十分钟刷牙洗脸,用十分钟吃早餐,七点半之前到达学校,每晚八点前完成作业,周末在家不许睡懒觉等等。我只要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我的苦恼就会减轻一大堆,写起作业来也会感到无比得轻松,这该多好呀!

从此以后,我一定要做到自律自强;我一定会与时间在同一条赛道上奔跑!自律自强,我将向你冲刺!

高中语文作文自律与宽恕【二】

最近看了吉视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宽恕》,著名演员王志文与许晴再度联手,精湛的演技令人叹服,跌宕起伏的剧情,更是引人入胜,再现了人性回归与心灵救赎。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该剧有许多颇为经典的台词,蕴涵人生哲理,使得我们在观赏娱乐的同时,也学会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剧中的男主人公肖一航,是个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男士。他为人正直、坦诚,对待公司员工有高度的责任心,对事业合作伙伴更是讲求诚信为本,用他的话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据我看来,这句话多少蕴涵些佛理,即种下什么样的因,将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也正因为他胸怀坦荡的君子之心与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得他的企业在濒临***时,却仍能得已起死回生。

他对妻子浓厚的爱,更是贯穿了全剧的始终。他常常对妻子说“我就是你的一棵树,随时给你以依靠”他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生活中的他称得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对妻子的过去,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当妻子面临压力与困惑时,他及时的给予安抚和鼓励,他对妻子的尊重、爱护、理解与体谅,让这个遭遇了种种不幸的家庭,却依然存有温馨的爱意。

对于从小就失去双亲的弟弟,他不仅要尽一个兄长应尽的责任,同时还要付出比一个父亲更多的爱与支持,不仅要照顾好弟弟的生活起居,更要教会他做人的道理。他经常教诲弟弟“做个有用的人”,尽管兄弟之间常常发生误解与争吵,但最终一帆还是理解了哥哥的苦心,兄弟握手言和。在公司遭遇困境时,一帆挺身而出,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挽救了大哥濒临***的公司,创造出了新的业绩。

在挫折面前,他不折不挠,从不轻易言败,并用言行影响和感化着身边的人。面对失去女儿的痛苦,他经常安抚自己和家人的一句话是:“人,要学会消化痛苦,这样在人的一生中,快乐的比例就会大于痛苦的比例,消化痛苦,时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勇气。”这句话说的极具哲理性,痛苦就人生而言,常常扮演着不速之客的角色,它常常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降临,让我们身不由己的陷入一种茫然的境地。几乎没有一个人,他的一生由始至终完全是一帆风顺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与苦难存在,所以这更需要人具备一种承受能力,当我们屈服于痛苦,就会使我们沮丧、潦倒,甚至在绝望中走向灭亡;而当我们承受了痛苦,我们就会变的坚强而自信,那么,此时的痛苦也就成为了你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剧中的女主人公庄敏是肖一航的妻子,也是一位值得人敬重的好母亲,她善良正直、坚强独立,极赋爱心。在经历了失去女儿的不幸后,她没有抱怨,没有在等待中自甘颓废,而是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把所有的精力与爱都给予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由她发起的“小蝌蚪走失儿童基金会”,帮助很多遭遇和她一样的家庭,解除了亲人离散的痛苦。

庄敏少女时代曾遭遇过不幸,而这一切又在多年后成为恶人敲诈她的砝码,当年可怕的事实再度浮出水面,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给她身心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创。面对大众的眼光,面对社会的舆论,她表现出了一个女性超乎寻常的承受力与抗压力,正是这种坚忍的性格,带她一次次走出心灵的阴影,从而获得了全社会的支持与同情。

当其得知沈卉就是害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时,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救了沈卉的性命,并不忌前嫌的.以自身的经历,安慰和鼓励沈卉走出逆境。她的善良、宽容与博大的胸怀,让沈卉强烈的受到良心的谴责,及时的悬崖勒马,改过自新。“好人必有好报”她的爱心,她的善良,让她最终找到了失散的女儿,也为全剧落下个圆满的结局。

剧中的沈卉是个颇有心计的女孩,她本质善良,因误解肖一航是***害她父亲的凶手,从而采取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给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现实生活中如沈卉这般有着“以德报德,以怨报怨”心理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些人模糊了德与怨、善与恶的界限,曲解了其涵义,认为“有仇不报非君子”,把宽容看作软弱,而视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为必然。在双方你来我往的争斗中,永远也不会有赢家,无论是哪一方,都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当你发泄完了心中的愤怒与怨恨时,再回头看看,曾无意中伤害了那么多人,此刻,你还会有胜利的感觉吗?

剧中肖一航曾为沈卉纠正说,不是“以怨报怨”而是“以直报怨”,就是说用自己的直率耿直去对待那些曾施怨于己的人。大海因为不弃溪流,所以成就其大,高山因为不弃泥石,所以成就其高,只有用博大的胸襟,走向君子风范,去宽恕别人的过失,才会成就其快乐幸福的一生。

正如《宽恕》主题曲中唱的那样“用宽广的胸怀去运行人生的算术,用宽厚的心态面对命运的角逐;用宽容的笑脸把心中的空白填补,用宽宏的爱意把人生的密码解读;不再计较得失有无,幸福就会悄悄惠顾;不再计较荣辱厉害,内心就会获得救赎;得意常对自己叮嘱,失落常为他人祝福;当今天的失去变成明天的财富,有一种力量就会来临,它叫宽恕……”

高中语文作文自律与宽恕【三】

我抬头望向那棵木棉树,笔直的枝干直接天空,在微弱的光线中站立着,却始终向着光的方向生长,从不退缩,又不动摇。这一刻,我看到了自律的力量。

那天,父母都要外出一整日,去选购家具。脸色依旧平静的的\'我,心中早是大喜过望——终于可以自己放松放松了。

在父母在嘱咐中已踏出家门。(父母一边嘱咐着我一边已踏出了家门我口中机器地重复着:“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作业也会做的…”终于在仿佛持续了一个世纪叮嘱之后,门外电梯启动的声音。我的动作瞬间变得流畅了,熟练的打开电视与电脑······

忽然,门外传来的声音,我猛地惊醒,才发现在狂欢地精疲力竭后自己倒在沙发上睡着了。妈妈一进家门口,仿佛就已经知道我干了什么,我望着窗外变得昏暗的填空,与妈妈昏暗的脸色,只能在心中大呼不妙。时间仿佛变得越来越稠,在房间里我几乎要窒息了。

终于妈妈的一句话瞬间划破了这粘稠的时间与我的尊严:“你难道真的学不会自律吗?”我无言以对,只好逃离了这间屋子。

我一口气溜到了小区后门。瘫倒在路边石椅子上。天气如一块乌云的抹布,不留死角地盖住整个城市。我的思绪在内疚与妈妈那满载失望的话语中越缠越乱。此刻已是傍晚时分,我真的荒废了一整天的时间啊。路灯哗哗一声都亮了起来,.依然繁乱的车流卷起的尘埃落满我的心灵。

忽然,一片叶子从头顶落下,我下意识向上望去。那是一颗木棉树。笔直的树木李在模糊的雾霭中,凹凸的树干缀满沧桑,笔直的树枝直接天空。嫩叶也永远向上生长,向着光的方向生长,从不退却。

在黄昏里,木棉的斑驳碎影中,我忽然读到一缕威严,这就是自律的力量吗?是自律让它每一天都向光生长,每一天都无比充实?

是的,这一刻,我已经下定决心,像一棵树一样守静、向光、自律,脚下踏着坚实的泥土,像(每一步都脚踏实地地,从不流连于指尖的流云余微风,每一天都在自律中隐秘成长。

高中语文作文自律与宽恕【四】

在大自然中,因为自律,才使河流有道,才会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运转;因为有自律,才使瀑飞有力,才会有“飞流直下九千尺,疑是黄河落九天”的气势;在宇宙中,因为有了自律,才使地球自转有轨,才会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壮观。

自律就是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常常省视自己,完善自我,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高攀龙曾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责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正因如此,如你有万贯家财,你尽可以散尽,聚集所有的人为你效劳,但如果你自己不能洁身自好,那就不能使别人诚服于你,如果你严谨地约束自己,别人会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劳,你才能领导他们。

古人自律的事例比比皆是。古汉有“一钱太守”刘宠,被人们所爱戴;三国有诸葛亮自降三级,为将士所敬仰;明有“二不尚书”范景被人们所歌颂。古代的名人,正因为他们严于律己,才会深得人们的尊敬,历代传颂。所以,一个能自制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

今有周总理的“十条家规”为人们所传颂,正是因为他能严格自律,清正廉洁,才会使新中国有了如此大的发展;现在,华西村掌门人吴仁宝,他恪守“不领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楼房,不拿高额奖金”的“三不原则”,而得到了村民对他的高度评价:“身体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正是他的律己精神感染了当地的村民,从而使他的决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使华西村成为中国最富裕的乡村。这正如《论语》中所说的一句名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个人要严于律己,一个公司亦如此。现在知名度很高的海尔集团,有一次冰箱刚上巿,当时巿场的需求量很大,很多冰箱生产厂家草率将产品上巿,但海尔集团的工作人员却当众砸毁了几台花费大却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从此,海尔的信誉度剧升,不久,凭着他们过硬的产品跻身于世界品牌行列。因为海尔集团的领导有了这种自律的精神,才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要求我们时常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自我检查一下,从而找出自己的缺点,进而完善自我,明确前进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养成自律的习惯。

有了自律,黄河才会沿河道奔腾;有了自律,瀑布才会飞流直下;有了自律,地球才会按轨道行于天际;有了自律,君子坦荡荡;有了自律,国家欣欣向荣……

高中语文作文自律与宽恕【五】

音乐 自然属性 自律 他律

首先,我们从最基本的层面即物质意识关系的层面来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物质存在,尽管万事万物之间有着普遍的甚而是密切的联系,但是矛盾的特殊性早就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由于其结构、构成元素及存在方式等的不同,无一不首先是一种不依赖于它者的独立的存在,音乐尽管是人类的创造物,但在自然属性上它是音响实体,不过是声音的运动 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运动,就此而言它是自律的。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常识,即世界上除了人具有情感和精神内涵外,其它任何事物都是没有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因此,音响实体当然也是既没有情感也无任何内容的。前苏联音乐哲学家玛雷舍夫以符号学的角度考察音乐,认为“音乐符号客体与其艺术意义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同于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符号客体,作为物质构成物,本身不包括,也不可能包括精神意义,而在解释的结果中表达精神意义。音乐表象不寓于声音之中,而是在声音的影响作用之下,形成于解释者的意识之中。即使音乐符号结构体自身,如果避开听众的心理活动,也不可能进入音乐作品的体系。人们之所以会认为音乐具有情感内容,是人对不同事物具有通感或者说是格式塔理论中所谓“异质同构”的原因所致。如果说音乐是他律的或者说具有他律性的话,那是因为人的本性或者说是音乐的社会属性使然,也就是审美主体将审美对象人格化的这样一种本能而造成的。

其次,音乐的情感是独立存在的。音乐自身并没有情感内容,可是它却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并非是一回事。我们最初听到某首乐曲时所产生的那种特定的感觉感受,是在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是全新的感受。这种由音乐唤起的人的情感我称之为“音乐情感”。请问有谁在生活中体验过与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样的感受的呢?贝尔就认为艺术中所唤起的审美情感是一种特殊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毫不相干,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生活情感的位置”。音乐所引发出的人的情感同人在生活中的种种情感确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音乐的话,那么我们至今都不可能体验到这种只有音乐才能带来的异样的情感。尽管音乐有时能够引发或诱发起我们在生活中曾有过的相类似的某种感觉感受,并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某些经历体验,但这种共振是不具体不确定的,很宽泛的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心境而异的。音乐给我们的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们认为贝多芬《命运交响乐》第一乐章一开始的动机是命运在敲门,这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和表述,我们也完全可以认为它是神的震怒,或是火山的爆发等等生活中一切与此相关联的事物。而在客观事实上,在自然属性的层面上它却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力度较强的,能够使人振奋的声音而已,这才是音乐的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本质。

有一句著名的艺术定律叫做“艺术源于生活”,从音乐上讲则是“音乐源于生活”。此观点只能说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而并非是绝对的。若将其绝对化便会全然排斥和从根本上否定掉音乐的自律性。对此定律我们一般可以作两种理解,其一,若是作最宽泛的理解的话,那岂止是音乐源于生活,人类社会中一切的一切都应是源于生活的,因为若没有生活,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存在,这样看来“音乐源于生活”的表述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其二,若是将“音乐源于生活”理解成是音乐的素材或音调、节奏等源于生活中的.事物的话,这便大可值得怀疑。因为没有生活素材的纯音乐只能是源于它自身,比如莫扎特的许多作品,包括 《C 大调长笛奏鸣曲》、《C 大调钢琴奏鸣曲》等便是如此,至于音调节奏方面,生活中原本就不存在音阶、和弦、音型、旋律、节奏等,也没有对位与赋格,列维。 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认为,在艺术作品中并不一定存在着它同现实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艺术作品并不单纯地去“反映”现实或“记录”现实。作为一种结构、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塑造力量的“现实”。不可否认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律动、高低起伏、强弱变化对比、明暗交替等与音乐诸要素相通的因素,但我们显然不可以将“音乐源于生活”理解成音乐依赖于生活,从属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型音乐就一定不存在。音乐绝对不是,也决不应该完全成为生活的奴仆。音乐情感不但不依赖从属于日常生活,而且还开拓和丰富了人类相对贫乏的情感生活。

再次,音乐的自律性还表现在现实生活并不能为音乐全面提供素材或源泉,即使有那也只是对生活只鳞片爪的意向性的模仿,如鸟叫、教堂钟声、奔腾的河流等。我们的艺术理论总是近乎本能的习惯于将艺术与生活生拉硬扯在一起,这在某些时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典型的如浪漫派音乐与社会人生等就有较多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也确有其心理学上的根据。与马克思所谓“自然的人化”一样,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音乐的人化”。尽管音乐与自然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后者是客观存在的。但究其本质不过是乐音有规律的振动,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质上它与大自然是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只是“人化”的程度不同而已。因为音乐是由人创造,深深的铸上了人的烙印,所以,其人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大自然“人化”的程度。

音乐的自律性还体现在审美主体对音乐的表层欣赏上。欣赏至少应被分为自律欣赏和他律欣赏两个层次,自律欣赏又叫表层欣赏,它是纯感觉的、纯情感的,仅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它不与生活内容发生任何联系,主体并不思考、联想与回味,属于生理性的物质性的。表层欣赏主要用于娱乐休闲和身心的放松。表层欣赏与我们品尝美味佳肴与身体按摩是属于同一个层面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仅以获得生理快感为主要目的。李斯特在《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中指出:“情感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此话若是就表层欣赏而言是非常正确的。至于他律欣赏,将在下文论述。

另一方面,音乐也应当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足以引发主体思考回味的仅有形式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纯音乐,这种音乐是没有内容内涵的。审美主体只能从中获得形式美的感受,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协奏曲》等就属于这一类作品。听这样的音乐恰如品尝食物,没有人在品尝了美味佳肴之后会提出“食物的内涵是什么?”这样一个荒唐而又愚蠢的问题,那么我们又为什么偏偏总是热衷于对仅有形式美的音乐这种精神佳肴频频发问呢?我之所以用食物作为例子,是因为两者都是人的感觉事物,只不过是前者作用于人的味觉,后者作用于人的听觉而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