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运总是同时代联系在一起。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用纪事笔法讲述了一个胸怀共产主义理想和救国救民的人物的命运转折,暗含着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本来我很少看电视,更很少看这个50多集的长篇电视,所以当我最初看到这部电视片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投入很深,只是追随电视剧《潜伏》的主人公扮演者来看的,可随着《人》剧的逐集观看,我慢慢被吸引了,尤其是剧中的正派人物代表——杨立青那份对信念的执着坚守给了我很深的教育。他不为荣华富贵所囚,不为生命危险所吓,不为纷繁尘事所惑,不为命运沉浮所折,毅然投身革命工作,执着追求革命理想,坚守自己认定的革命目标,他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党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命运发展,集中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奋斗特征。
人的命运又是与自己的奋斗拚搏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无论世事沧桑如何变幻,身处其中的我们,都在按照自己前进的方面往前走,都在前行的道路上坚守着一份执着,我们用自己的行为方式昭示着我们的存在,也用自己的理想鼓舞着我们前行,用顽强和奋斗实现着我们的人生价值。俗话说,命由天定,运为人求,说的就是人的奋斗和拚搏改变自身命运的道理。
老一辈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已经成为红色中国的发展起点,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一页历史被永远地翻过,告别起点,我们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新征程。少了一份“风在吼,马在啸”的豪迈,也少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豪情,但我们现在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在了前进的大道上。共产党人的那份执着信念和对信仰的坚守得到了衣钵传承,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也正是基于对个人命运发展的思考,基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时期网络社会下人们思考和学习的优势,重新聚集起思想碰撞和学习交流的活力,中心第二党支部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了这个党员的思想家园——红色一家e,期以打破时空的阻隔,凝聚思想火花,继续坚守和传承这份信念。
新建立的思想家园是一个平台,是我们支部每一位成员自由交流的场所;也是一个纽带,通过她联系我们每一位党员职工的思想脉搏;更是一个信念坚守的阵地,在这里我们传承并发扬老一辈们的闪光信念。愿党员之家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家的成员越来越多,永远充满活力和欢笑。
最近以来,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精心编造的作品起码告诉我这样一个观点: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一个姓杨的和姓瞿的两个富人家族成就了一部国共内战史,穷人们被忽悠成了只配两个端着枪对射的团队。这两个团队的组成在开始时,一方面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后来,一方面还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农民;再后来,一方面仍然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也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士兵们的血肉在炮火的锤炼下锻造成了将军们肩章上耀眼的星,而炮灰们也并没有达到他们想像的那样:全国解救以后,上学不要钱、火车随便开、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上层社会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他们在舍弃了一部分家产和人口后,最终当上了总统、***员、总经理等。
如果他们当初不领导穷人胡闹,尽管他们努力奋斗几辈子,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的。而"喜儿"们呢?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上吊"自***改成了"上塔吊"、上珠海大桥自***罢了。这部电视剧意在告诉穷人:不要以为我闹革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子孙做了官你们就不服气,我们一年才强取了6K多万你们就很惊讶,其实我们祖先本来就很阔!天下本来就是我们的,不服气不好使!
胡南和平解放的的结果变成了这一家子英雄们了却恩怨的收场戏。想起了元代一位哲人的散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这部作品生动的诠释啊。
岁月如歌,沧桑如梦,心中澎湃的波涛如同心灵之约不期如昨。
失败是我一生挚友,亲密的对手。失败并未使我过多地气馁,我并没有向失败倾诉:当初是我由于准备不足;当初是由于我太紧张等等。因为我明了,失败是我一生形影不离的对手。因为我无需向他诉说,纵使我得到他人的默许点头,那又能够赚得几把辛酸泪呢?挣得几回闻呢?因为我相信时间岁月的脚步将会辗走沧桑的轨迹;因为我相信纵然失落也潇洒。
如镌如刻的岁月老人,挡不住爱神的降临,只得冠冕堂皇地解读圣经里所谓神圣的律条:“爱神的降临,及其携带的忧伤,是唐轴宋卷的.厚重深邃,是秦砖汉瓦的沧桑,是冬天里闪烁的传说永恒的话题,是悬崖峭壁上寒梅的铜针铁杆。”多难的我再次遭遇对手——忧劳无情的打击。
想象的紫云可高可低,现实的距离又遥又远,当时我甚至构思春天的巨树下,诗意的相逢。然而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无情的,残酷的现实告诉我:“飘泊是梦,渴望难成真,注定今生所有的失落圆不了一个欣慰的梦。”我开始怀疑自己为何对宿命表现得如此虔诚与膜拜,以至让无情的忧伤永远啃噬着一颗没有归宿的灵魂;我开始怀疑自己为何不能吻去苍茫冥色中那颗伤痕累累而又记忆犹痛。
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痛定思痛,我将不再潇洒地挥霍我的青春,执迷独属我的方向,以至让潜在的对手,无情的忧伤在冰冷的季节里被肢解,被剥离,凡俗两难。因为我深信忧伤是一种情怀,是理想的情怀,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情怀。
忧伤的对手,也带给我生活新的点缀:出发。
我喜欢出发,没见过大海的浩瀚,是残缺的;没见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没听见过清脆的驼铃声是失落的;没从大海中学会勇敢,从森林中学习到沉着,从大漠中学到勇敢是悲凉的;没有从出发中寻找到人生挑战刺激的对手是不完美,因此,我喜欢出发,喜欢出发所带来的心的感悟,情的升华。
豪饮沧桑,在沧桑岁月中,我尝到了对手的无常,但别说我与对手无缘见面,此时我正在方格纸上日夜兼程。
这部片子的亮点之处就在于考虑到人性,看到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每段历史的见证者。因为时代的感召,杨家三兄妹离家前往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广州,大哥立仁选择追随蒋介石,二姐立华选择了三民主义,弟弟立青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骨肉同胞最终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信仰,迈上了不同的道路。作者没有直接评判出三兄妹的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塑造以往革命人物高大全的形象,而是更多的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大哥立仁是最为复杂的一个,早年思想激进,刺***三省巡阅使失败后,投奔广州革命,后虽然思想上追随蒋氏,在反革命政变中满手沾满鲜血,但在妹妹立华收养瞿恩的烈士遗孤时,还是网开一面,在民族危亡关头,还是投身抗战。他追随蒋氏也是因为自己的信仰,认为三民主义才是救国之道,但在举起屠刀屠戮异己时,选择了服从。在他身上既有长兄对弟弟的关心,又有因主义的差异造成的兄弟人伦的扭曲。
在这部片子中,没有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是十恶不赦,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所有人的思想都有着变化的轨迹,即便是那个“死硬分子”汤慕禹一开始也是一腔报国热血投身黄埔军校,也许正是瞿恩说的阶级立场决定你的态度,汤慕禹最后追随蒋氏,但是在杨立青营救老师瞿恩的时候,还是毅然参加行动。范希亮,早年已是军阀旅长,后舍弃官职,投身黄埔,从学兵干起,参加东征惠州,立下战功。在瞿恩家里的那次讨论他提出的关于湖南农民运动的问题,可见他是一个思考问题很有深度的人,他在思考这场运动对于国家的意义,也是一个具有家国忧患意识的人,可是最终因为党派之争以及所谓的军人服从性迫使他亲手***死自己曾经的导师瞿恩,他的子弹使瞿恩的肉体消失了,可是他的精神却从此背负上十字架,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让他无法面对瞿恩的妻儿,家宴上他涕如雨下,最终在中条山抗战战场上他以战死结局。
有人认为历史并不是教科书的约定,而是造就历史的千万人的无意识的真情记录,是一串完整的链条,记录着当事人的真实情感。我个人很反感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历史观,在这种历史观之下人的形象可以说是扭曲而不真实的,党派之争主义有别,很难说谁对谁错,也很难说那条道路就一定通往光明,只有在观点碰撞,主义对抗之后才能达到某种平衡,正如剧中当三期六班的同学齐聚瞿恩家中,不分党派的大声争论自己的观点时,带给人的不是针锋相对的剑拔弩张,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温暖,一种感动。可是一旦这种力量的平衡被打破,当一方对最初的公开公平的争论感到不满,而采取用手中的枪杆去换取话语权的时候,变成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的单方定义,那么屠戮也就随之而来。
个人觉得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大到让人无惧死亡,在人心中犹如一盏明灯,让人在看似已无路可走的境地下,愿意生活下去,带给人希望和勇气。信仰可能是宗教也可能是政治信念。剧中的瞿恩就是一个具有信仰的人,因为信仰在强攻惠州城的时候他冲在最前面,因为信仰在惨遭囚禁时依然镇定自若,因为信仰他面对威逼利诱慨然就义,撇开党派之论不谈,在人格上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即便是他的敌人同样对他满怀敬意,即使在肉体上可以将他抹灭,但在精神上有信仰的人是不会被打败的。
回归到人性的角度,才使得这部电视剧有了可看性,引起看客若干思考,只是很久没有写东西,觉得笔下晦涩,很多感触很难表达出来。
一个姓杨的和姓瞿的两个富人家族成就了一部国共内战史,穷人们被忽悠成了只配两个端着枪对射的团队。这两个团队的组成在开始时,一方面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后来,一方面还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农民;再后来,一方面仍然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也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士兵们的血肉在炮火的锤炼下锻造成了将军们肩章上耀眼的星,而炮灰们也并没有达到他们想像的那样:全国解救以后,上学不要钱、火车随便开、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上层社会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他们在舍弃了一部分家产和人口后,最终当上了总统、***员、总经理等。
如果他们当初不领导穷人胡闹,尽管他们努力奋斗几辈子,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的。而“喜儿”们呢?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上吊”自***改成了“上塔吊”、上珠海大桥自***罢了。这部电视剧意在告诉穷人:不要以为我闹革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子孙做了官你们就不服气,我们一年才强取了6K多万你们就很惊讶,其实我们祖先本来就很阔!天下本来就是我们的,不服气不好使!
胡南和平解放的的结果变成了这一家子英雄们了却恩怨的收场戏。想起了元代一位哲人的散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这部作品生动的诠释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