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青春隐隐的痛。”——题记
窗外风凛冽地吹着,路灯的光线在树叶的沙沙声中显得那么清幽。马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天上的几颗零碎的星泛着点点光。
我打开窗,一阵风把我带进了记忆长河:我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时母亲走上来说:“赶紧去洗澡吧!”“不去!”为了躲避母亲的唠叨,我故意装出一副肚子痛的样子,接着走进了厕所,立刻锁上了门。我坐在洗漱台旁的一条凳子上,心里想着:“怎么就这么烦呢!我妈怎么就这么烦呢!”想着又从口袋里拿出手机。可我连锁屏都没解开,“咚咚咚……”一阵敲门声便响起。“干什么啊!”我有些不耐烦。“把门打开!”母亲的话语中带了几分愤怒,我故意按了下冲厕所的,又打开水龙头,洗了洗手,让母亲认为我真的在上厕所。我不紧不慢地走到门口,把门开了出来,我绕开母亲,径直走进了房间,也没看母亲一眼。
母亲也走了过来:“你想干什么?”沉思了会。“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我本因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心中已不开心,母亲这么一唠叨,心里便更不舒服。于是心中的怒火燃了起来:“烦不烦啊!”“啪”我的右脸顿时火辣辣的。不争气的“金豆豆”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我不停地抽泣着。母亲向来是很讨厌我哭的,因此她便念叨起来:“哭什么啊,让你去洗澡又不去洗,考试又考这么差,你自己说说都在干什么。”我的内心接近崩溃边缘,我坐在床边抽咽。母亲在原地站了许久,但最终还是出去了,我急忙走过去关起了门。
关好门后,我站在窗边静静地看窗外的景色,突然间听到门外母亲似乎在讲些什么。我走到门口,努力去听,却也还是听不清楚。我打开窗,一阵风吹来,我那原本烦躁的心也平静了许多。手机突然间响了起来,打开界面,原来是母亲给我发来了三条微信。分别是:“今天是我不对,对不起。”“希望你能原谅我。”“但你今天的表现也太让我失望了。”看完后不争气的眼泪再次落了下来。
窗外又是一阵风吹进来,把我从记忆长中带了回来。我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又看到那三条微信……
再走进记忆长河中看看:这是母亲怕我冷,在给我换被子……那是母亲在照顾生病的我……
有些记忆被焚烧掉,有些记忆埋在心底。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和制作工作,将于10月7日20: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该片共包括5集,分别是《艰难归国路》、《命运的抉择》、《长箭趁东风(上)》、《长箭趁东风(下)》和《巡天第一星》。该片形象地反映了在***、周总理和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钱学森带领航天科技工作者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和研制“两弹一星”工程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史实确凿,画面震撼,情节感人。该片也是我国今年计划播出的、唯一一个纪念钱学森与航天事业60周年的专题片。
在同类记录片中,本专题片实现了多个突破:
首次反映了钱学森主动寻求归国的艰难历程。钱学森虽然具有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但是,为了回到新中国,遭受了多重磨难,最后想尽办法回到祖国。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该纪录片在送审时,得到了张文台上将、钱永刚教授、“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专家、北京出版集团和中国航天十二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我们这个教室里,有着许多记忆,而让我感到最深刻的,就是大家在一起的时刻。
二年级时,一张张可爱、活泼的笑脸总能出现在那宽阔的操场上。我们在干什么,在那里追赶着、玩耍着。“叮铃铃”,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就依依不舍地跑回了教室。而那时,我们是开心的。
……
四年级时,我们已经长得高高大大,在教室里玩耍,看书也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但是,同学们一次又一次地游戏已经变成了集体的活动,一个个又嘻又哈,又蹦又跳。那时,我们都是幸福的。
终于到了五年级,大家似乎变了,变得更加开朗了,已经把打架踢走在大脑之外。每节课一下,玩溜溜球的,玩“一二”集体游戏的……各种各样。男生们变得喜欢和大家一起进行集体游戏,女生们也愿意让他们加入。我们在一起快乐游戏,没有任何烦恼。而老师就在一旁偷偷地凝望着我们,脸上总会浮现一次次甜甜的笑。这时,我们是美好的。
追赶、欢笑、讲故事……都充满在我们教室里。让大家最想念又最想发生的,就是在教室里一起游戏的场景。因为,那是美好的,最纯净,最真实,最快乐,是我们最喜欢做的事。
当时,郭沐阳在,李毓博在,王卓群在……,大家都在。我们全部都快乐、开心、兴奋。我们在一起快乐地游戏,非常的幸福,已经达到了极限。我发现,那时的我们,好像更加懂得真情,好像更加懂事了。
这些,都是在这个“非常不一班”的教室里最美好,最深刻的记忆。在这些记忆中,我们不断地长大,不断地懂事,让这个教室充满了和谐、美好、快乐,使教室里幸福的气氛更深更浓。
我,一定会记住这些,记住这些永远留在,“非常不一班”教室里每个角落的美好、快乐和幸福。
“哒哒哒”,又是一阵缝纫机的声响在我耳畔萦绕。记忆里,唯有这充满韵味的声音,才使我回味无穷。
时光如梭,转间,十年过去了,奶奶家门前那梧桐树还依然是那副模样。“呦,小心肝儿回来啦!”坐在缝纫机前的奶奶一见我便激动起来,我笑着迎到奶奶面前,还是十年前不变的那老式缝纫机,我仔细打量起它来,木棕色的表面明显有着经历沧桑的痕迹,那脚踏板已经退了一层漆,而我只注意到,奶奶那娴熟的手法却与我记忆中的那份美好永远呼应着。
小时候,见奶奶无事时就用缝纫机织布,我也总是无聊地看着这“奇怪”的缝纫机,这缝纫机似乎有着魔力,勾引着我的心。
窗外,梧桐树的叶子被风无情地刮落到地上,总是有一个背影,佝偻着扫着满地的落叶。奶奶经常拾起一片叶子,试着用缝纫机构造出叶子的花纹,缝在衣服上,是不是好看些。
十年寒窗,奶奶每天就坐在缝纫机前,抚摸着,擦拭着,缝纫着。似乎沉浸在回忆之中。我向爷爷打听,才得知这件缝纫机是奶奶的爸爸传下来的,奶奶每天看着缝纫机,也就是在思念奶奶的爸爸。
缝纫机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东西,却使奶奶充满了回忆。想想现在的社会,谁还会花时间去自己制作衣服?正是缝纫机,带给了奶奶无尽的回忆,也在我的心中,永远刻下了那“哒哒哒”的声音。
“哒哒哒”,又是一阵缝纫机的声音。
门前的梧桐依然矗立在那里,依然有许多树叶被风吹落,但我总是会捡起一片,不由自主地放在奶奶的缝纫机上。
也许,这就是记忆,充满爱与思念的记忆,不管它对你有多大的重要性,但它,永远都会活在你的身边。
湘东茶乡的糯米酒是比较有名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酿酒的习惯,酿酒先要把糯谷谷壳去掉变成糯米,这道程序就要靠砻来完成,俗称“推米”,也叫“砻谷”。在砻之前,人们靠石臼,石臼就是用大石头凿成的园形坑洞,将糯谷适量倒入坑内,用木杵反复鼓捣,稻壳便与米粒剥离,这个过程叫“舂米”。相对于石臼,砻的效果与效率好多了,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当然,砻并不是为酿酒而制造的,它其实就是最原始的碾米机。
现在50岁上下的人对砻还是有记忆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砻还是最普遍的碾米工具,一般一个家族内或是几个邻里间都会共有一个砻。因为砻的作用十分重要,砻的制作也便显得郑重其事了,往往要选择黄道吉日,放鞭炮接送师傅。
砻的结构,看上去并不复杂,但是,制作的程序和要求还是相当高的。整个过程大致分七个步骤:即备土、打砻盘、编砻圈、夯土、炒砻钉、钉八卦、加工造型等。
备土是很有讲究的,要取山垅中特定部位呈金黄色的,无沙石粒,无腐殖质黏性好的纯泥。挖取二三箩筐,晴天时摊开于干净的晒谷坪上,晒干、捣碎、过筛备用。
备好了土再请木匠制作一个砻盘。砻盘并不复杂,就像在比较粗大的十字形座子上安放一个大木盆,只要大小适中并且结实牢靠就行,当然,为求美观也得打磨抛光才好。
砻盘打好后就在砻盘中心编织砻圈,砻圈的经蔑要嵌入砻盘底板以求稳固。一般要选择三年以上生的楠竹,织成约高七十公分、直径六十公分的圆圈。
接着是夯土。师傅将备好的泥粉倒在干净的地板上,参合适量石灰粉,用口喷清水湿润,搅拌均匀。当达到一捏成团,一搓变粉时,便成了。再用木杵先夯下座的砻泥,添一层,夯一层,直到超过砻圈三公分左右为止。接着,将上座砻圈反扣在平整的地板上,在砻手的两端下面垫上砖,砻圈的下方放置捣碎的圆锥形砖土,再将杉木板制作的约二十公分见方,十五公分高的方框连接在砻手的正中部位,这时便可以倒入砻泥,直到夯结实为止。
夯完土就是炒砻钉了。砻钉一般是以凿树或檀树等细叶木质紧致的木料,约长七公分,宽二至五公分,厚半公分。在大铁锅中倒入适量细沙粒,用文火烧炒,待沙粒发烫时,将削制好的砻钉片放进锅中一起连续翻炒,炒到砻钉片呈赤褐色且冒出香气时起锅,筛去沙粒,砻钉片则放置大盆篮中摊凉。炒过的砻钉可增加硬度和韧性,砻谷时更耐磨。
钉砻钉的时候到了。师傅在打磨平滑的两座砻的正面,用铅笔画好八卦线条,由内圆向外圆成直线辐射,就像一把把扇子摆在圆心的周围。按线位钉木片,其木片不可全钉入砻泥中,应留出泥面近三公分,然后撒上砻泥粉,撒一层用工具在砻钉的`间隙锤打结实,直到嵌入的砻泥与砻钉基本持平。这砻钉距砻心约十公分,离砻圈边约三公分,靠里行路少,靠外行路多,图似八卦,也算是暗藏玄机了。
最后一道工序是加工造型。上座砻,要将有砻钉的一面改朝下放平,把砻手上面的砻泥用铲子铲成一个光滑的锅底形,便于放置稻谷。砻手下面方框内的砻泥则用凿子清除,便于让稻谷随着上座砻按顺时针旋转时,有规律地流入八卦槽中碾压脱壳。此外,两座砻的八卦边缘,要将砻泥削压成光滑的圆斜状,既美观,又便于流出米粒与谷壳。
最后,将上座砻抬上去,让砻手中央的圆孔穿入下座的砻心棍,便合成整座新砻了。砻做成了还须做一个砻鼻钩,砻鼻钩的前端为七字形,下面装一个铁条,后端为丁字形,使用时,可将稻谷适量倒入上座砻的凹形中,并在楼板适当位置吊两根等长的绳子拴住砻鼻钩的后端以求省力,用砻鼻钩前端的铁条勾住砻手一端的圆孔中,按顺时针方向用力推拉,那稻谷便会徐徐脱壳,连米带糠流到下方的砻盘中。
俗话说:“世上三般苦,砻谷踏碓挖荒古;世上三般松,吃烟屙屎抠鼻公”可见砻谷不是一件轻易事。如今砻早已被现代化的机械取而代之,就像白龙这样的山区村也只偶尔砻砻糯米以酿酒,打砻这项原本也很普遍的手工艺自然只是记忆中的风景了。
黑黢黢的大门,低矮的院墙,青色砖瓦房,这就是外婆的老房子。近来,这沧桑的老房子和外婆孤独倔强的身影会不时出现在我的梦中,同时,也唤起了我藏在心底难以诉说的遗憾。
记忆中的外婆似乎总是忙碌着。小时候,我跟随父母回外婆家,刚进门就可以听到从牛圈里传来她的声音“慢点吃,慢点啊”。隔着钉起的木桩做成的牛圈门,可以看到外婆矮小的身躯抱着一大捆青草在喂牛,她穿着一双黑色高筒胶靴踩在牛粪和泥巴的混合物中,空气里到处弥漫着青草和牛粪的味道。
当外婆看到我时,没有期待中的热情招呼,依然一脸平静地说着“来啦,进屋坐吧”。于年幼的我而言,家里的牛应该比我们更能博得外婆的喜爱吧!
而后,我上了中学,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我去外婆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再后来,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日子岂止是“忙碌”二字可以形容,从此这也成了我拒绝探望外婆的理由。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镜中日渐憔悴的自己,我仿佛看到了外婆。幼时,村子里的人都说我和年轻时的外婆有几分相像。恍惚间,我问自己有多久没去看看外婆了。
再次推开那扇黑黢黢的大门,走进青色砖瓦的院子,牛棚早已经不见踪影,空气里没有了之前的青草和牛粪的味道,但是一种萧瑟之感瞬间涌上我心头。
“外婆,外婆……”我加快了步伐,朝外婆房间走去。
一掀开那花布门帘,我看到外婆瘦削蜡黄的脸。
不知何时,眼前的外婆仿佛脱了水一般,干巴枯瘦。往日里眼睛里的淡然和坚定不知所踪,而今眼眶深陷,双眼浑浊,连走路也迟缓了许多。
外婆拉着我女儿的手打量了好半天,边看边笑着说:“嗯,像你啊,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呢”。说着,她颤颤巍巍走进里屋,待她出来,她把崭新的两百元塞进我女儿手里。年幼的女儿不知所措,外婆拉着她的小手说:“你怎么不早点来啊,姥一直给你准备着呢。”听着外婆的话,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肆意横流。
曾经自作聪明的我一直以为外婆不在乎我们,殊不知生活不易,家里的一切都需要她倾尽全力去操持,她鲜活的个性早已经在生活的摸爬滚打中磨砺得渐渐失去了光彩。
而今,外婆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她那孤独倔强的身影深深铭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是我永远的遗憾,永远的痛。
有的爱,浅显易懂,令人感到温暖;有的爱,内敛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夜已经很深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一想到今天下午发生的一件事,我就来气。我朝窗外望去,外面正月光泛滥,皎洁得让人睁不开眼睛。我一翻身,却猛地发现门口灯正亮着,我以为是奶奶睡觉忘记关客厅里的灯了。打开房门,却听见一阵声响,我扶着楼梯的扶手往下看去,竟看到奶奶正在用电吹风给我吹校服。我突然觉得很难受,现在天气这么冷,奶奶的身子骨又弱,竟还在深夜帮我吹衣服,我为我今天下午对奶奶的行为感到后悔……
今天下午一回家,我就早早地将校服找出来了。因为明天就要举行运动会,校服可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时,奶奶刚好叫我洗澡,于是我便随手将校服扔在了卫生间外面的洗衣机上。吃饭的时候,我看见奶奶正拎着一个桶朝门口走去,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起身便朝卫生间走去。谁知洗衣机上面的校服不见了,我四处翻找,就是不见校服。我连忙跑出门口,只见奶奶手里正拿着一件湿漉漉的衣服——我的校服,准备晒起来。我冲上前去生气的把衣服抢过来,对她大吼道:“你在干嘛呀?这衣服我明天要穿呀,你怎么洗了呢!”奶奶却小心翼翼地解释道:“你放在洗衣机上面,我以为是要洗的,所以……”没等奶奶说完,我便将衣服往桶里一扔,大声喊道:“今天晚上我不吃了!”便朝二楼我的房间冲去。
我以为奶奶会来给我送饭,可等了许久,都没有听到楼梯处有脚步的声音。好久之后,终于听到了脚步声,那声音愈来愈近,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有些空虚。这时,房门被打开了,奶奶进来了,手里端着一个碗和两个芝麻糖包子递到我面前。我瞥了一眼,碗里面装着一碗面条,面上面竟然卧着两个白白胖胖的荷包蛋和一些牛肉,阵阵香气勾得我肚子好饿啊!虽然我肚子已饿的咕咕叫,但我还是没有理会。奶奶将手里的碗和包子递到我面前,开口道:“吃一些吧!不然晚上肚子会很饿的,芝麻糖包子锅里还有,不够吃在下去拿啊!”我抬头看着奶奶心软了,但一想到我的校服,我就来气。于是,伸手将奶奶的手往旁边一推,谁知,竟将奶奶手上的碗给推掉了。碗掉落在地板砖上的声音让我的心不安起来,我明明就轻轻一推,碗怎么就掉了呢……一晃神的功夫奶奶已经将地面清扫干净了!我偷偷抬眼看着奶奶,那张经历岁月刻画的面容上全无一丝责备,有的永远都是对我的关心……奶奶的爱一直都那么深沉浓厚,我却不懂得珍惜!
霎时,小时候的一幕幕如电影回放般浮现在我的眼前:读小学三年级时,那天下雨我没有带伞,奶奶冒着大雨来给我送伞,结果奶奶却感冒了;7岁那年我发高烧,奶奶背着我,冒着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地一步步往医院走去……
是谁,在夜间轻轻地为我盖上被子;是谁,在我伤心难过之际轻声安慰我;是谁,将藏在心底里的爱转变为默默关心的行动,无怨无悔……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