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清晨,虽然不用上学,但我却准时在闹钟的音乐声中惊醒,揉揉还未睡醒的眼睛,伸了一个大懒腰,赶快起身、收拾停当,因为按照约定,今天我就要进行新年生活的特殊“体验”了——做一名超市的员工(临时的!呵呵!。
到了超市,按照店长安排,跟着3号窗口的大姐姐锻炼实习。乘着清晨顾客不多的间隙,从电脑开机、启动程序、进入销售窗口、商品代码扫描、会员卡积分计算以及付款找零等一一学起,经过大姐姐手把手耐心辅导,再进行3—4遍模拟练习,不一会儿我就掌握了收银的基本动作要领。就这样,在大姐姐的帮助下,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总体感觉,虽然有点疲惫,但却很有收获。
第二天,我很早便起身,准时来到超市,因为,今天,我就要独立操作了。我开启了3号窗口电脑操作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此时,一个胖子顾客来了,他拿着一个大筐子,我赶紧拿扫描仪逐个扫描商品的编码,嘀、嘀、嘀…全扫完了,一看总额,436元呀!第一笔这是个大额的,我赶忙调整心态,尽量镇静,收钱、验钞、找零。胖子叔叔接过零钱,一边清点着,一边啧啧称赞,“小姑娘不简单呀!”我还没来得及道谢,后面,已经跟上了好几个顾客,就这样,一个接一个,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一天下来,真是蛮累的,一到家,腰酸背痛,手发软!
第三天…第四天…越来越感觉到看似轻松的工作,但不停地机械性重复,也是挺累人的。
几天下来,我终于明白了爷爷的真实用意,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同时,我也得到了另外一个启示,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要发明出让人类彻底从这些机械性、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智能机器。
我将永远记住这个有趣而有意义的新年体验!
这个双休日,我一时心血来潮,想替妈妈来打扫房间,体验一下劳动的乐趣。
接过妈妈手中的拖把,我拖起地来。开始,觉得很新鲜,一边拖地还一边不停地扭动着身体,哼着小曲!可是,不一会儿就碰上了困难,首先是时不时就得去清洗沾满灰尘的拖把,其次是门后的死角,不是一下两下就能解决。当我清理完这个死角,我的耐心几乎被用完了。原来劳动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富有乐趣。但我不好意思就此放弃,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干。而此时干活的心情,和之前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之前的.那股欢快劲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汗珠也来凑热闹,他们顺着我的头发,流到了下巴,衣服也粘在了我的身体上。我挺了挺酸痛的腰板,甩了甩毫无知觉的手臂,喘了一口气,继续***向有待清理的地板……终于大功告成了!我长吁了一口气。
这次劳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特殊的体验,让我到劳动的"艰辛"。想到妈妈每周都要这样打扫一次,突然间,我感受到了妈妈对这个家浓浓的爱。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只记得我曾经生长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在一棵不知名大树上扮演着“树干”的角色。我那时身上裹着厚厚的树皮,头上还顶着我的绿邻居——树叶。后来有一天,我被一把锋利的刀(可能是电锯吧),从山上砍了下来,接着被送进一个加工厂,然后是剥皮、洗消毒、高温高压——我都痛得昏过去了,然后才发现自己成了现在这样:浑身上下光溜溜的,只套了个塑料袋,上面印着“高级一次性卫生消毒筷”。
原来被做成筷子的,并非我一个,好多同伴也都变成了筷子。我们被装上了卡车,有的被送到食堂或是餐馆,大多数是在街边的大排档安了家。我被送到了上海一所学校的食堂,和我一起来的,还有五千多双筷子。到了就餐时间,我们就从食堂阿婆的手里转移到了老师、同学的手里,发挥完唯一一次的作用后,就被当做垃圾扔了出去。
一次性筷子终究是一次性筷子,曾经是树的一部分,我们无法选择是否成为一次性筷子。但人不一样,是否要把我们做成一次性筷子,最终还是要理智的人来做出选择。
现如今,或用成语、、字词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比如:“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食用八方”——某面条广告,“骑乐无穷”——某自行车广告……而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风湿膏的广告,它的广告词是“路遥知马力,神马显威力”。这个广告在电视上一天要播放好几遍,有看一会儿电视的人也能把它倒背如流。
但有时,把一句话记得太死,也是会吃亏的。
有一次语文,试卷上有一道填空题,上举是“路遥知马力”,让我门写出下句,我知道下一句是“日久见人心”,可当我写下去后,却听到后面有人在说“路遥知马力,神马显威力”,我先他也许是在开玩笑的把。
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老实改完考卷后就来兴师问罪了,原来罪魁祸首就是那道填空题,全班竟然只有四个人写对了。剩下的无一例外,全都是“神马显威力”而他们的理由都是一致的——电视上就是这么说的。
老实很生气,她说:“课本上不是有吗?我还让你们画起来了。”
同学们个个振振有辞,“书本有时是会出错的.,看电视播了那么久也没有人说它错了。”老实听后差点气晕过去,他已是无言以对学生了。
如今,创意广告已屡见不鲜,广告公司想以此推广商品,而他们往往忽视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不仅仅是成年人,还有着许多正吮吸知识的孩子,一个知识,他们从电视上学到或许有时候会比书上学到更早,而这时,他们的心中就会出现一个疑虑: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
面对问题,有些孩子会选择询问家长或老师,但万物往往是相克的,有孩子问,就会有孩子不问,他们或许因为不善于交流而不敢问,或许因为怕问了会被取笑,但这能怪这些孩子吗?如果他们把错误的信息,深深地刻在脑中,这又是谁的过错呢?
创意广告是否应该创意地有技巧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