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桥》这篇文章,我有很大的感受。
《桥》主要讲述了:有一天,在一个村庄里,山洪向村庄狂奔而来,人们惊慌失措。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一直沉稳、果敢地指挥着,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自己和儿子却都牺牲了,他也不后悔。
这篇文章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对比。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可怕,可以看出老汉的高大形象。
作者还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老汉的沉着、镇定。面对可怕的洪水,人们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疯了似的,而老汉是威严的、冷静的,由此可见老汉是个临危不乱的人。
我还读出了这篇文章的三大特点:一是构思新颖,巧设悬念,前后照应;二是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气氛;三是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这篇文章的表现力。
文章中的老汉是心系群众、临危不乱、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人。文章《桥》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老汉的.行为令人感动。希望大家也可以去看看,非常推荐你去看!
桥,有许多种,独木桥、石拱桥、长江大桥、立交桥,你也许会不屑地说:“不就这几种桥吗?”可你认识这些桥吗?我来带你参观参观吧!
独木桥,是桥的祖宗,是最古老的桥,大概我们这时代的人谁都没见过吧!独木桥距离现在有几万年的历史。是一根木头简单制成的,有时甚至将一棵大树直接砍下来,横在两岸,做成独木桥。虽然过程方便,可并不耐用。独木桥缺点多多的,窄,每次只能通一人;爱滚动,有时,人走在上面,像走在滚桶上,玩杂技。弄不好,就摔下去了……这就是独木桥。
石拱桥,是爷爷辈的,它虽然也有缺点,但比独木桥好上一百倍。它坚固结实,不像独木桥容易烂掉,断掉;它宽,能行很多人,不像独木桥窄,只能行一人;它的桥洞里还能行船,桥洞和倒影组成了一个圆圆的月亮;对了,石拱桥还很安全,有护栏,独木桥却没有,容易让人滑落入水;石拱桥还很美观,比如赵州桥有1300年历史,老寿星至今完好无损,桥身上的两条腾云驾雾的巨龙依然活跃地抢绣球。优点讲完了,该讲讲它的缺点了,石拱桥只能建在小河上,现在的大江上都没有建石拱桥,于是,它退休了。
长江大桥上场了,长江大桥是儿子辈的,它雄伟壮观,石拱桥、独木桥没法比,既能通车,又能行人,底下还能通大轮船呢!简直就像一个钢铁巨人横在江面睡觉。可能,你们都想到了一首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钢铁巨人”也有缺点,只能从这边那边,太普通,所以立交桥又登上台了。
立交桥,你们都知道,我就不多介绍了。
这“桥”,你们都了解了,再见喽!
我并不是一位桥的推崇者,因为同样要到达一个目的地,从桥上走过往往要比平坦的道路花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经常以步代车的我来说,它的确算不上是什么实用之物。
最近,我因为附近在修路,每天不得不绕路走一座小桥。那是我家附近的一座小石桥,桥身并不长,但坡度很陡,侧面望去,像凌驾在河上的半个大车轮。时不时还闪烁着几道金色的光圈。
一天天周而复始地过桥,我开始喜欢走上桥的感觉,确切地说是喜欢站在桥顶那一刻的feeling。从跨上陡坡的第一步起,就已经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在你脚下的已不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了。在懒洋洋的夕阳的沐浴下,之后的每一步更可以说是举步艰难,越往上走我越需要用力,直到达到顶端。我曾经试过半途而废,结果是“一步退,步步皆退”。当然,我也多次站在桥顶,倚着栏杆,欣赏落日的黄昏,仿佛手中端着一杯甘甜的葡萄酒,惬意万分。
如果说上桥是一种顽强的刚毅之美的话,那么下桥体现的是一种柔和的谨慎之美。我原以为下桥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但在朝阳热力四射的感染之下,我曾因为一时兴奋而放松脚步。没想到竟栽了个更大的跟头,从此便知道即使已不再需要用力,也要三思而行,不能放松懈怠。
从坎坷到平坦和一路平坦虽是殊途同归,但过程却截然不同,真正意义的人生应是历经坎坷的。
就这样,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我已在这座小石桥上留下了串串脚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