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赵州桥作文200字(三年级仿写赵州桥的作文200字)

故宫赵州桥作文200字(三年级仿写赵州桥的作文200字)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4-12 22:15:24
故宫赵州桥作文200字(三年级仿写赵州桥的作文200字)

故宫赵州桥作文200字【一】

纪录片记录着这群有意思的人,还有他们手中的代代传承。如今早已见不到的师徒制,依然存在于故宫这门久远的手艺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毕业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来到这里有了自己的师傅。这是传承的温度。他们要怎样适应里外这种反差的呢?都是同龄人,好有兴趣去采访一下……正因为有他们,才能有修复的新生。

无论如何新生,纪录片中依然能看到那些已经延续了千年的技法,朴素而有效。高科技的当下看着这些传统的方式,感觉特别有意思。制浆糊,晾树漆,用猪血,诸如此类blabla~这也是传承的温度。

篇幅所限,短短3集,已经没有更多容量去告诉人们何以完善修复技艺,怎样才能更加规范有效,而现代技术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国家和社会需要做些什么,以及每个个体应该如何面对。如果能够篇幅加大,让阐述更全面,当然会更好。我们也感受得到工作环境看上去也比较简单,陈旧。但换个角度想,这种自由舒服的状态,略显陈旧但熟悉的陈列和工具,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或许更能给人以安全感和温暖呢?每件工具都饱含着传承的温度。等几年之后,老一辈都退了休,中坚力量和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崛起,与之相伴的环境也会相应发生着变化。

不过能够感受到纪录片更侧重于讲述人,告诉我们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这神秘的深宫有着怎样一种生活。只看片名,应该不会能想到是这样一种平实的风格。我很喜欢这种侧重,浓浓的人情味。这本身就是一份需要太多真挚感情才能从事一生的职业。文物是有温度的生命,他们理应需要更多人的执着与热忱。

至于文物保护中还有着诸多的问题,那是当然的。如何让修复的工作环境更规范,更先进。保护不当,资金不足,最最重要的是法律和条文的缺失,让很多人钻了空。怎样才能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永远能肩负传承千年文化与精神的使命,这其中还包含着太多的内容,太多的路要走,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纪录片起码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一个起点,让我们认识了一群执着又从容的有意思的人。也衷心的期盼在保护的这条路上,他们能够走得更坚实,更完善。

一道宫门,两重世界。 

故宫赵州桥作文200字【二】

读了《赵州桥》这篇文章,我认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十分了不起的。俗话说:智慧是人们的结晶,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造出了独特的赵州桥。我也认为石匠李春的设计美妙极了,他不用桥墩,巧妙地做了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撑住桥,既能节省材料,又能减轻桥身的重量,由李春的创举,我想到了一篇文章——《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文中的比尔盖茨他能创新,与别人不同,就像李春一样,能把桥设计得与别的桥不同,做出创举。老师也常常跟我们说不要总是跟着别人,人云亦云。有时候,也要有自己的见解;一个人没有智慧也是不行的。

我要敢于创新,也要好好学习,拥有无穷的智慧。

故宫赵州桥作文200字【三】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放牛》,唱的就是我家乡的名胜古迹——赵州桥。你们游览过赵州桥么?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当导游吧!

赵州桥又叫大石桥,安济桥。是位于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石拱桥,是世界上最古老、完好的大跨度石拱桥。赵州桥长50多米,中间一个大拱,左右各两个小拱,桥身倒映水中,非常优美,极像天上的长虹,桥栏杆精雕细刻,石像形态逼真。

受歌谣的影响,凡是来到赵州桥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寻找桥上的“仙迹”。那就是张果老倒骑毛驴在桥上走,留下的蹄印;柴王爷推车过桥轧下的车辙印;鲁班力顶石桥的手掌印。《小放牛》里所唱的就是这段动人的传说,因此游客们来了都想找一找,摸一摸,拍拍照。

但是你可不要被传说所迷惑呀!真正修建这座桥的不是鲁班,而是隋朝的李春。李春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巧匠,他在设计石桥的时候,没用桥墩,而是一个大拱跨在河面上,竟有37米多长呢,太神奇了,这真是空前创举呀!李春和工匠们创造性采用了“敞肩拱”,大拱两边有小拱。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设计么?一是,减轻洪水的对桥的冲击力;二是,减轻桥身的重量;三是,使桥的造型更优美。真是一举三得呀!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呀!

赵州桥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多次灾难后,依然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现在我家乡的政府和人民更加重视赵州桥的维护,经过多次治理,赵州桥又呈现出“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的优美景观。赵州桥已成为我们河北的“名片”,同时被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入选“世界最早敞肩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有“天下第一桥”的美称……

我为赵州桥而骄傲,为我的家乡而自豪。

故宫赵州桥作文200字【四】

在流行文化足以翻云覆雨的年代里,纪录片的“耐看”总抵不过它“不那么好看”的事实——你可以选择“撩妹”技能满分的柳大尉,也完全不会抗拒被兔子朱迪暖到。在愈发匆忙的日子里,令人感到应接不暇的东西太多了,多到面对信息迷丛会时常晃神,多到“阅后即焚”成了常态,多到再没有什么是非得到不可。对观看意义的追逐,总被消弭成来自快感的规训——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我是看一个明星在电视里出洋相也好,我是被一个万年老梗戳中心思也罢,喜怒哀乐都变得异常简单,坐怀不乱却变得不再纯粹。

这就是一种很尴尬的现状:面对大量“速食”影视剧的涌入,纪录片的风貌依旧,但跳脱于时代话语的迷思却在无形中被勾勒出来。《舌尖上的中国》也好,《互联网时代》也罢,讲的都是最当下的事情,但它们恐怕比《花千骨》和《琅琊榜》距离我们更远。正当许多人喟叹中国纪录片黄金时代不再时,一部规模并不大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悄悄“燃”了起来:它生在央视却成在B站,它讲了现代的事却令人对过去的事痴迷不已,它明明很严肃却莫名“被”流行了起来。总之,这部纪录片很耐看,也挺好看,甚至在流行文化的语境里,它能找到新的生长方向。

《我在故宫修文物》跟多数纪录片的选题取向相似,讲的都是最司空见惯的生活里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存在。该片聚焦在一群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之上,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万千职业中平凡无奇的一类;他们又和我们不一样,是身怀绝技、妙手回春的顶级文物修复师。片中一句“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前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和特殊生命体验”显得异常迷人,在故宫神秘面纱的遮挡下,他们变得愈发闪耀起来。

然而,相比故宫文物的厚重,人的故事则显得轻盈很多。想象一下,在数不胜数的瑰宝里,有那么一件能在千百年后遇到那么一个修复师也是一种缘分,而这种奇妙的际遇恰恰是观看的迷人之处。原本以为深不可测的叙事空间,其实早就在“小确幸”的讲述里得到人们的接纳。因而,这并非是一部需要费神去看的纪录片,但意义却会在这些只言片语里得以生成。就像片中对青铜器修复师王有亮的讲述一样,原本以为面对这些浩瀚历史里坚挺留存下的“宝藏”,人们会战战兢兢、会谨小慎微,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每一个绿荫充足、光线透亮的寻常日子里,在曾经象征尊贵地位的紫禁城的某个角落,他们摆弄着手中的奇珍异宝,云淡风轻。

如果你只是看到了这些断裂残损如何得以重生,那我会觉得有些遗憾。因为真正惊心动魄的“燃”点,在我看来,是这部片子想要传递给人们的深层价值逻辑:有关“工匠精神”和“格物致知”的想象。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还有一群人守在这里,并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他们是故宫里的钟表匠人,是这里唯一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你看到他们如今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理着手中那些或许世上仅此一件的零件,又或者是为抽根烟跑了几公里走出城门以排解工作的寂寞,你都会无比相信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的牢固信仰——面对这些被历史封尘、落败不堪的古物,他们和那个时代一丝不苟的对话令人动容。第二集中的木器修复师曾谈及,文物其实与人无异,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用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因而,片中呈现的这群拥有赤子之心的修复专家们,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人生洞见本身也引人深思:人们修复一件文物,文物的价值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用人的品格重塑它——“格物致知”的现实启发或许就在这里。

在这个封闭忙碌却不为人所知的空间里,他们的从容和优雅显得与现代社会那么格格不入。如同片中提到的,出了故宫像是进入另一个世界,而他们便在那个古老的紫禁城里父传子、师授徒,一代代默默付出。导演曾在本片播出后说起一点愿景,便是想要通过这部片子唤起人们“期待一个不着急的社会”,对此我也能够感同身受。

除了内容呈现上的“有意义”,《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文本。它在豆瓣上比热播剧的评分要高,它在B站上人气爆棚,它还在90后、00后的心目中成了现象级作品——这一切都在试图告诉我们,这部片子有着与传统纪录片不同的.成色与话语风格。面对口径很窄的话题切口,它在处理方式上却狠狠地接了一把地气。在片子没有播出以前,或许很难想象这种题材的纪录片能与互联网文化契合得那么紧密。年轻观众们在弹幕视频网站B站上用各类“奇形怪状”的赞美达成了一场别样的集体狂欢:他们心疼“深藏功与名”的王师傅,他们感叹随口一句“走,去寿康宫!”的霸气,他们崇拜所有修复师“一开口就是满嘴文化”的气质……在这些看似戏谑、调侃的评论里,其实能够欣喜地看到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从来不曾抗拒,甚至向来敬畏。

很多年前,一部名叫《故宫》的纪录片曾轰动一时。最后一集《永远的故宫》里介绍了故宫全面修缮工程的开展,其中用小小的片段讲述了寻找一张用以修复的裱纸的艰难过程,这恰好与若干年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部《我在故宫修文物》有趣地互文了起来。我想,在所有能被留下的奇迹中,没有什么比“人”本身更令人叹为观止。从这个意义上看来,寻找藏匿在断裂残损里的那些惊心动魄,或许是这部纪录片被赋予的更重要的意义吧。

故宫赵州桥作文200字【五】

经过了17个小时的漫长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石家庄市的赵州桥。

赵州桥建在洨河上,建于隋代,是李春师傅设计的,建于公元581年至61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护最好,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在赵州桥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拱的净跨为2.8米。赵州桥又称安济桥,长足有15米,宽有9米呢!中间行车马,两边走行人。这么长这么大的桥可都是用石头砌成的,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的河上,是多么的壮观!桥上还雕刻着两条龙呢!那龙在嘻戏,嘴里还有一颗宝石呢!

赵州桥已经历了10次水灾,8次乱战,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7点6级的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4多公里,都没有被破坏。1963年的水灾。大水已淹到了桥梁的龙嘴处,赵州桥还是一个样。

传说赵州桥上的仙迹是张果老倒骑在毛驴上在桥上走留下的驴蹄子印,柴王推车过桥斩下的车道沟印和膝盖跪下的印子,鲁班为救石桥,跃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顶石桥的手掌印。这些仙迹常被别人不停猜想。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是我国的骄傲。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要去赵县看梨花、游赵州桥。

到了梨园,一株株梨花树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一边看一边收集野菜,可真快乐。

到第二站了,我下了车,迫不及待地跟着导游邹走进了河北四宝之一的赵州桥。一进去,首先看见了关于石拱桥的资料,我看了一遍,便向前出发。在通往赵州桥的小路上,有着八仙的石像,八仙们形态各异,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到了赵州桥上,我一下子觉得赵州桥可真宽呀。我站在赵州桥上,扶着桥,被微风吹着,我不知不觉开始低声唱起来:“赵州桥来什么人修……。”过了桥,就看见一个寺庙,里面是各种神仙或历史人物的石像,我认真看着,却不出声,像生怕惊动了他们似的。然后我们看了赵州桥公园的未来设计图,还看了古代时遗留下来的石砖。

今天的旅行不得不让我对赵州桥赞叹一声,因为赵州桥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还出现在世人眼前。古时都有那么强的建造能力,他们的建造如今还在那里,我为此而感道自豪。今天我知道了一些关于赵州桥的资料,比如: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581至618年所建造,建造者李春。桥长50.82米,宽9.6米……。以后我要多唱唱“小放牛”,一是对赵州桥所敬佩,二是希望赵州桥能继续保持下去。

今天,让我了解了历史知识,今天,让我知道了古代能力。

故宫赵州桥作文200字【六】

自从我在课本上学习了关于赵州桥的历史以后,我的脑海中就经常浮现出赵州桥的轮廓,于是有了亲自到赵州桥参观游览的愿望。在我的一再请求下,爸爸同意在十一假期期间带我去那里游览。

盼望着、盼望着,十一假期终于到来了。早晨,我们早早地就出了门,坐上去赵县的公交车,向我期盼已久的目的地奔去。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真让人心旷神怡。车上的人很多,路上的车也很多。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边聊天一边尽情享受着这浓浓的秋色。

我们乘的车经过一个小时在人海和车海中的穿梭,终于来到赵州桥公园门口。门口已经停放了很多车辆,有很多人在等候入园。

到了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赵州桥”五个大字,穿过赵州桥公园古香古色的大门,我们来到园内。大门正对面是一面墙,上面写有我国著名桥梁学专家茅以升关于赵州桥的介绍,有许多人在那儿驻足观看。

在通往赵州桥的主路两旁,均匀分布着八仙的雕像:汉钟离、曹国舅、张果老、铁拐李、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我还在汉钟离旁边,拉着他那宽大的袍袖让爸爸给我照了一张像。前面远远地已经能看到赵州桥了,它那两边的栏杆和宽阔的桥面,真像要乘风飞去。我一溜小跑地来到了桥的前面,为庆祝十一,桥的前面摆放了一个大花坛,里面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非常漂亮。桥的旁边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雕刻着赵州桥的建造者李春的名字以及桥梁建造的年代:公元595-620xx年,我不禁为我们国家光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从桥的上面看,四周风景很美,有绿树碧水蓝天。桥墩上雕刻着桃子,护栏上雕刻着龙的图案,非常精美。在桥上照相的人很多。我还看见了一个很深的车辙印和马蹄印,爸爸告诉我:车辙印是海龙王推着太行王屋二山在桥上通过时留下,而马蹄印是张果老骑驴在桥上踩下的,我国古老的传说真有意思。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