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我的家乡是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汕头,它是一颗璀璨明珠。常听大人说:“汕头这几年发展快,天天都在变。”的确,在党的带领下,在党的带领下,汕头的变化确实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后,汕头有了变化,搞了饮水项目:打井、建水池、开水渠……解决了许多人的饮水问题。以前的楼房,都是木房。瓦房,破破烂烂的,而现在汕头的楼房,都成了一栋栋漂亮楼房,别墅,那些平房。瓦房都没有了!
以前的道路是坑坑洼洼的,现在都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非常平坦整洁!由于经济的发展,现在的环境也越越来越好了,不少景点有很大的改变!如:人民广场、中山公园……海滨长廊也随之改变。10年前的海滨长廊的是一片泥泞的海滩,海水中漂浮着许多垃圾,真臭!海面上也很冷清,只有几条小渔船。长廊上长满杂草,丢满垃圾,蚊子苍蝇满天飞,没有石雕,更别提有旅客来参观啦!
昔日的荒凉之地,起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成了今天闻名的潮汕八景之一。现在的海滨长廊是一条沿海的漂亮长廊。漫步在海滨长廊,静静地看着海,湿润的雾气萦萦环绕,模糊看见远处那秀丽的'山在朦胧中探头,山头还依着云层叠叠的天。近处,忙碌着捕鱼的渔船与群山远近相映,这不是大自然潜心绘出的杰作吗?
今日的海滨长廊真美啊!长廊上的石雕可闻名了,也使观光者大饱眼福。看,那是一个母亲正在微笑着看着孩子吃母乳!这石雕不就是母爱吗?长廊长满了翠绿的草与花香扑鼻的鲜花,那绿得鲜亮,那花香得沁人心脾,布满了生命力!轻柔海风迎面扑来,还带着海姑娘的芳香,使人神清气爽!
家乡的变化使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党的英明领导、离不开改革开放!我们得好好学习,把未来的家乡――汕头建设得更加美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