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早晨,小山羊想,前几天刚好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关于“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宣传,学到了一些小知识,今天的天气又这么好,正好去看看小伙伴们是不是也都了解这些知识?
到了小猴家,小猴正在蹦蹦跳跳地给花浇水呢,很多水都没有浇到花上,洒了一地。小山羊对小猴说:“浇花不能这样乱洒的,不但浪费了很多的水,而且容易洒到别人身上的”
到小熊家的时候,小熊正在洗水果,洗好后,小熊连水龙头都没关就啃着水果走了。小山羊说:“小熊,洗好东西后连水龙头都不关,这水都白白的流掉了,多可惜啊!”
到了小兔家,只听见“哗哗”的水声,一看,原来小兔正在洗菜呢,可由于把水龙头开的太大,还溅了很多水在身上。小山羊说道:“洗菜的时候,水龙头不用开最大的,开小点就可以,最好是放在盆里洗,这样又节约水,又不溅到身上,多好呀!”
回到家,小山羊就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不能节约用水呢?”妈妈告诉小山羊:“因为,很多人都以为水很多、是用不完的`,可他们不知道,现在由于环境污染、人为污染,许多的水质都受到了污染,很多都不能用来饮用了,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如果现在我们还不保护环境、节约用水,若干年后,我们可能就真的没有水喝了。”小山羊听了以后高兴地说:“我知道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珍惜水源,保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才能有我们更美好的生活和更美丽的家园。”
预习,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如何才能确保这一环节在不断创新中提高效率,以下几个金点。
一曰立足点。高效课堂的预习,不是一般意义的“同学们,请自己先看看。”“把不懂的内容圈圈、点点、画画。”也不是“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为教师讲做好准备。”而是,立足于学生原始“学习权”的归还,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入的、系统的自主学习。高效课堂不主张预习为教的“二传”“留后手”,而是,凭借预习,让学习直接发生在学生身上。
二曰时间点。在侵占学生课余时间成为习惯,甚或,靠占领学生课余时间,标榜对学生“负责”的当下,高效课堂旗帜鲜明的主张,预习的法定时间点应该在课内。诸如,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之类,都是对高效课堂的亵渎。谁英雄,谁好汉,课堂效率比比看。高效课堂之所以要高效,其实质还在于把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三曰关键点。当我们强调“学”的时候,并不是在否定“教”、限制“教”,而是,呼唤“教”的转型,即由前台,转到后台。当下的情况是,不少教师进入课改之后,遭遇“后台的迷茫”,有些甚至患上了“后台失落症”,继而发展为“后台不作为”。预习效率的高低,关键点就是后台的“教”要为前台的“学”提供知识建构的“脚手架”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纵观课改现状,“怎么学”的缺失,充分印证了“后台不作为”的无奈。
四曰增长点。预习要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学”。高效课堂的“学”是个多元的概念。一“学”是“三学”,即“独学”、“对学”、“群学”。其中“对学”、“群学”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即生成,生成即增长。合作以“独学”为基础,“独学”的充分,才能确保合作的`有效。合作的具体操作,要按照学习的需要选择或“对学”,或“群学”的形式,切忌一味追求“大呼隆”。
五曰创新点。预习环节的创新,需重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现预习操作从“试题化”向“问题化”的转型。要回归课堂的问题本位。二是从学案预设问题牵引预习,向学生自主生成问题预习转型。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从提出问题,再到“我的问题我解决”,实现从自主提问,向自主解决的学习飞跃。三是从目标认定,向生成目标转型。既然作为预习目标,就不应该成为教师的专利。三维目标也不应该仅仅是教的概念,要逐步变为学的概念。课堂的经典开场白应该是:“同学们,今天咱们应该学点啥?”
节约用水和地球的生命、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可惜,在生活中有许多人不会节约用水。
以前,我和姐姐就不会节约水。有时候,冲凉时我就把水开的`很大,而且,洗头时也不及时关掉水龙头,水哗哗地流走了,真浪费啊!不光我浪费水,姐姐也经常把水龙头开得很大,有时候还忘记把水龙头给关掉,就说前两天吧,姐姐竟然让水龙头开着,自己却玩电脑去了。
现在,我们家开展了珍爱生命之水的活动,我才明白:水比生命更宝贵!爸爸让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缺水灾区图片,我们的都难过地哭了。我这才知道节约用水是多么重要!每当看到我的家人浪费水,我都会主动提醒他们:水很珍贵!
我把这些好习惯带入家中,我把洗澡后的脏水用来冲厕所,又把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姐姐看见我这么节约用水,也不好意思浪费水了。
现在,我们全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浪费水了。我感受到:浪费一滴水就好象失去了地球上的血液一样心痛。滴滴清水,点点心意,汇成江河,造福人间!水,你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