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暑假,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去看望、帮助了养老院的老人们。
这个主意,是我和朋友们在暑假想出来的。既能做好事,也能消磨无聊的时光,何乐而不为呢?
我和朋友收拾好东西正准备出发时,爸爸过来说:“几个小孩出行太危险了,今天我反正还有时间,要不我也陪你们去吧?”我想了想,有大人陪,会更好些,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爸。但老爸说:“我只是陪你们去,不帮你们做事哦!”我们就开始上路了。
不久,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破旧的养老院。院子中有棵榕树,长时间无人清理,叶子落满了院子。这个地方不仅设备老旧,而且卫生也不好。大概有十几位老人挤住在这块巴掌大的地方。我们望着那些慈祥的老人们,心中便燃起了想要帮助他们的激情。
我和一位朋友扫院子,老爸则去帮他们做菜,其它的人去帮老人送茶端水。我握着扫把,看着满地的树叶,心想:怎么可能扫得完?但一看见老人们微笑的脸庞,我的干劲又回来了。我挥动着扫帚,发出“沙,沙”的声音,快速地把落叶扫成一堆。由于太用力扫,还把扫把弄歪了几次。我一会儿打扫角落,一会儿打扫中间,落叶越积越多。扫完之后,落叶堆起来已经有膝盖这么高了,等到把这堆落叶清理完,我的汗水不禁往下流,浸湿了全身。老人们望着干净的院子,对我们微笑,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探望了好老人们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养老院。我回到家中,顿时感觉只有家里是最好的。回想起那些孤独的老人,我觉得老人们其实是很想回家的,换作是我,我才不会去什么养老院。可能是因为家里人要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才不得已要来养老院的吧。我今天去了养老院才知道:老人也是人,也要亲情,才不要子女们把自己丢弃在养老院里呢!请爱护老人吧!
忽然,一个人映入我的眼帘,让我刚才那股高兴劲儿一下子全都没有了,心里不由得难过起来。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正在一条大街上乞讨。只见他削瘦的脸庞,面色墨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张干裂的嘴在喃喃自语。神情呆滞,眼睛里透着一丝失落。我的目光从他的.头开始移到他的身体上,他的身体斜躺着,衣衫褴褛,可能因为长久日晒,他的腿已如木炭一样的黑,他的脚上有一双坡底的破布鞋,皮肤皱的像树皮一样难看,浑身透出一种苍老与无助的感觉。我在那儿观察着,看见不是有人递上几块钱,我也想给他钱,可我犹豫了:他万一是个骗子呢?这可是我自己努力赚来的钱呐,而且我还想用它去买我期待已久的书呢……我犹豫着,不知该怎么办,可是当我看到他那无助的眼神是,想到他吃不饱穿不暖时我决定了,我的手慢慢伸进了口袋,把我身上仅有的三块钱递给了他。他接过钱,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好像有说不出的感动。
我笑了一下,默默地走了。一路上,我心里有无数个问号:为什么他会在这里乞讨?他的家在哪里?他以后会过怎么样的生活……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我回到了家,带着复杂的心情告诉了妈妈。妈妈摸着我的头若有所思地说:“孩子,你做的很好。”
xx镇只是一个生活境况很一般的老人,那么多生活无着的孩子在他的庇护下长大成人,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向他和孩子们伸出了援手,但如果没有郑承镇老人的热心操持,孩子们就不可能有这个温暖的家。仅此一点,我们也得向这位老人表达发自内心的敬意。
多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做法有过种种争议,比如他获得的捐赠是不是都用到孩子身上了、他对孩子的抚养是不是合法、这种抚养模式是不是值得提倡等等,有人甚至提出他早年曾有过违法行为,借以质疑他抚养流浪儿童的动机,但我们要说,尽管郑承镇的抚养行为面对着法律难题,尽管他对善款的使用没有足够透明化,但所有这些争议,都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和老人对孩子们的付出无关。因为郑承镇老人作为一个社会弱者,能以一己之力担当起抚养孩子的重任,这已是非常之举,至于他的行为是不是合法,他使用捐助资金是不是透明,这些其实都是公共生活的议题,对老人来说,这是超出他个人智慧的事情,也是超出他人生经验的事情。让一个在艰难处境中为一群流浪儿寻找生活空间的老人去践行公共生活的准则,这本身就是很难互相呼应的两极。人们尽可以继续那些争议,但这些争议和老人生前的付出无关。
或许有人担心,在老人去世的时候,重提那些有过的争议,对一个已经去世的老人不够尊重,其实不然,老人能在持续不断的争议声中坚持下来,而且坚持了这么久,这更说明老人的可敬。
更重要的是,在老人身后重提这些争议,让我们有机会把老人面对的种种困境,放在现实社会的背景上来剖析,它折射出的,是我们社会建设中的许多欠缺。正因为此,人们对老人抚养行为的种种争议,与其说是针对老人的,还不如说是针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我们不回避人们对老人有过的某种疑虑,但所有的疑虑,如果最终不能变成对现实问题的追问,那就是没有找到真问题。
现在已有人愿意接替老人继续照顾孩子,对孩子们来说,如果我们的社会还不能为他们找到更好的去处,这也许就是他们最好最现实的选择了。但是,从长远看,对于流浪儿童来说,如果他们的家庭失去了监护能力,那就只有国家才是他们的终极监护人。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希望更多的人复制郑承镇,因为郑承镇虽然愿意抚养这些流浪儿童,但充其量只能算是公民之间的互助行动,这种互助行动付出得再多,也无法代替国家对公民应尽的义务,无法代替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制度性庇护。
而这,只有加强社会建设才有希望,如果人们对郑承镇老人的种种争议能加快这个进程,最终让每个流浪儿童都能在政府的直接监护下获得保障,那一定能让郑承镇老人含笑九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