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九江,九江是个美丽的城市。九江的湖多公园也多,我最喜欢去南山公园玩了,那里有梅花园、樱花园、广场、喷泉……
春天,梅园里的梅花开放了,散发出阵阵清香。春风吹来,花儿在树枝上轻轻抖动,多像在跳舞啊!满园的梅树
连成一片,远远地看去,真像粉红的云彩,梅花有好几层花瓣,衬着金黄色的花芯,刹是好看。树枝上还有一个个花骨朵儿呢!梅花刚谢,樱花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樱花连成一片,成了樱花的海洋。
夏天,南山公园的夜晚更美了,五彩缤纷的灯都亮起来了,把南山公园照得如同白昼。南山公园里的人真多呀!有散步的、有跳舞的、有纳凉的,有欣赏喷泉的……这里的喷泉很美,七点半随着音乐响起,水直往上冲,都快有十米高了,小喷泉也来凑热闹,开出一朵朵“小花”把大喷泉打扮得更加艳丽多彩。被灯光照映出不同的'颜色。有红的、有白的、有蓝的、有紫的、有绿的,美丽极了!有时像一个蒙古包,有时像球状……
秋天,小朋友们都在这里放风筝,又成了南山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就是我们的南山公园,美得让人留连忘返。
尽管《九江口》是位女性导演的作品,但不能不说,这是一部充满阳刚气息,洋溢着雄性魅力的.剧目。剧本着力刻画了张定边与华云龙之间的尖锐冲突,两个人物棋逢对手,都是智勇兼备,个性鲜明。老谋深算的大元帅张定边虽明察秋毫,却一次次沉浮于风口浪尖,从失败走向失败。为挽救汉王江山及十万大军,他椎心泣血,费尽心机,演出了“席前三盘”、“夜审胡兰”、“闯宫质对”、“大闹花堂”等充满张力的戏剧情节,可是由于主公陈友谅的刚愎昏愦、贪功拒谏和华云龙的机敏善辩、临危不惧,张定边壮志难酬,全盘皆输,只能演绎出一场英雄的悲剧,令人扼腕不已。
在导演手法上,《九江口》可谓是传统戏曲程式之集大成的一部戏。张定边对华云龙从疑窦丛生到得知真情,最终无力回天败下阵来,都锁定在戏曲化程式化的表演中,公主的娇嗔任性,华云龙的谨慎机敏,全依赖戏曲的唱念做打,于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中徐徐展开。如“帅府摘印”一场,张定边明知陈友谅已铸成大错,自身却兵权被夺,无力阻止,导演运用了撂须、抖手、踢袍、翻袖、抓袖等一系列很吸引眼球的戏曲程式动作,只见老英雄双手震颤,须髯狂抖,步履沉重激愤,道白撕心裂肺,舞台效果极佳。“孝服拦驾”一场中他满怀无奈的蹒跚,丧魂落魄的跪磋,均使人物内心的愤懑不平尽在程式中得以显现。而在“激战玉山”一场中,张定边为了搭救主公的性命,化妆成渔翁,带领八百护卫军急速划船,埋伏在九江口的一段戏曲舞蹈,那皓髯短袖,翻袖挥桨的标志性动作,又将其英武干练,智勇双全的元帅形象在程式中完美迸放,使观众如临其境,深受感染,更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所在。
《九江口》的好看、耐看,当然与演员密不可分。以往小梅花秦腔团的剧目如《杨门女将》、《五女拜寿》等等,大都是旦角当家,以青春靓丽,阵容整齐见长,而《九江口》虽然依旧是整齐强大的阵容,却着重展示了小梅花团男演员的实力。崔江饰演的华云龙风流倜傥,胆大机敏,充分展示了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和刚柔并济的灵活手段;张耀栋饰演的朱元璋俊朗精神,英气逼人;唐喜良饰演的陈友谅张弛有度,生动传神。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张定边的扮演者李江伟。李江伟身材高大,扮相英武,表演大气恢弘,念白顿挫有致,唱腔醇厚苍劲,具有优秀花脸应有的全部先天优越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出李江伟唱、念、做、表各个方面的舞台优势,同时使其深入体验理解角色,从花脸演员惯常的演行当向演人物迈进,杨君导演突破行当和程式局囿,一切从人物出发,为江伟设计出很多崭新的舞台身段、动作,来多侧面地展示人物。饱蘸情感的表演,贴生活接地气,把人物的神态和戏的气氛,分外精神地表现出来。江伟在全剧中的唱腔高亢豪迈,节奏铿锵,以情催声,寓情于唱,表演激情四溢,分寸拿捏得当,充分展示了人物气势磅礴、悲痛沉郁的英雄气概与襟怀磊落、慷慨淋漓的爱国情怀,极富感染力和渗透力。
《九江口》的剧情发展气韵浑然,文戏细腻传神,武戏洒脱传情,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传统戏改编之作。它的成功推出和广受欢迎,也会为我们以后传统剧目的挖掘、继承,发挥极有价值的启迪作用。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提的就是楔子部分。在这部文字中,作者讲述了他的一些读书经历:包括他从贵州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古典文献专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如饥似渴的阅读大量书籍、在贵州插队时与朋友们相互探讨读书心得。从中可见作者对自己的评价“生活更是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是多么的精准。作者从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的经历中总结出阅读的三种境界或称方法,即“旅游、围猎和侦探”,而作者的阅读无疑是侦探式的。正如他所言“侦探式的阅读常常已经进入专业研究,专业研究其实是苦事,因为它必须锱铢必较,寻头觅缝,把赏心乐事变成自我折磨,把养情怡性变成智力考校,人与书过不去似的想穿透纸背。唯一的愉快就是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突然‘得来全不费工夫’地找到线索,使案情豁然开朗。”当然,无论是像葛兆光先生这样的学者,还是如我们这样的普通读书人,都喜欢“围猎式”的阅读方式。这里引用先生的原话来解释一下,“围猎式的阅读者,没有强迫性的耳提面命,没有功利性的计算考量,兴趣是唯一的指标,愉快是最后的收获。”用心感悟书中的点滴,获得最原始最纯粹的享受。至于最后的“旅游式”的阅读,其实很好理解。当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旅游,最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导游了。阅读也是如此,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所列出的“必读书目”“十大好书”就是一个例子,在书海里老师就是我们的向导,有了他们的指引,我们就能有目的比较省时的获取知识,畅游书海。无论是那种方式,只要你喜欢就好,只有你喜欢它才会有价值。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艰辛的,常常会有想要中途放弃的想法。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阅读有关学术性的著作,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专业,我自惭能力有限,不敢挑战;二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枯燥,我这个人比较浮躁,可能坚持不下去。但是这次,经由王老师的引导,我误打误撞选到了这本书,实属无奈。出于对自己负责,也不辜负老师的心意的想法,我强迫自己看完了这本书,说实话,收获是很多的。如今想来,也愿意分享其中一些另我印象深刻的美丽片段。
在本书第三辑有一篇文章《我注唐诗》,是作者给自己的《唐诗选注》所作的序。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有人说,年轻时总是幻想与文学结伴,年长则常会不自觉亲近历史,说得也对。当出版社决定要重新再版这部《唐诗选注》的时候,编辑让我再回头去看看它,问我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受?新的想法和感受?说实在话,现在回头看这部书,就好像倒拿望远镜回看身后,似乎有些遥远,有些陌生,由此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变化了的年龄和心境。不妨看此后我撰写的《中国思想史》中的一段话罢,这一段曾经很让一写热爱盛唐气象的人不高兴,题目叫做《盛世的平庸》,讲的是最辉煌的盛唐,其实恰是思想最平庸的时代。在那里我说:后代人总是说‘盛唐气象’如何如何,其实,从生活的富庶程度上来说是不错的,从诗赋的精彩意义上来说也是不错的,但是,从思想的深刻方面来说却恰恰相反。因为在思想的平庸时代,不一定出现不了文学的繁荣景象,也许恰恰相反,可能这也是一种有趣的‘补偿’。特别是,一旦那种沉潜入微的思绪,已经不能对知识、思想与信仰有所匡补和批评的时候,就纷纷夺门而出,表现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学上,这个时候,思发为文,智转入诗,而思想却在权力制约的情况下,逐渐走向平庸,智力也正是在这种一无所用的趋向中,逐渐转向了诗赋的琢磨和沉思。”
初读这段文字,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只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的想与人分享。首先,作者说盛唐的'诗歌最辉煌,但是思想却最平庸。这让我联想到高中上语文课讲到唐诗时,老师并未给我们分析这些思想,那时我们对诸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些唐朝大家的了解也只局限于他们的作品,对于诗人的思想没有细致的了解,就更无所谓分析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潮。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盛唐的思想平庸或深刻,它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已经载入了史册,今天的我们可以对它的各方面发表意见,但这仅仅是个人观点,盛唐的过往无法逾越。当然不能否认,唐朝是诗歌的朝代,唐诗或雄浑大气一泻千里,或不拘一格字字珠玑,不论写景还是抒情,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诗,虽然诗人在诗歌中的描写对象不一样,表现风格不一样,但是佳作迭出,各种主题的作品交相辉映。这就是为什么唐诗是唐朝的一个标志,象征着那时的繁华、美丽。
再来谈谈另一个问题,本书第三辑中作者的一篇文章《什么够资格称“中国经典”?》,这是他为自己的《中国经典十种》这本书所作的序。其中作者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经典”的看法。原文如下:“近来常有一种风气。有人说道‘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我总觉得这种观念有些褊狭,其实,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绝不是“单数的”传统,而应当是“复数的”传统一样。我一直建议,今天我们重新回看中国的经典和传统,似乎应当超越单一的儒家学说,也应当关涉古代中国更多的知识、思想和信仰,这样,一部介绍中国经典的书,就应当涵盖和包容古代中国更广泛的重要著作。”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通鉴》之类,这些统统都可以被当做经典来阅读。因此,在这部《中国经典十种》里面,作者既选有传统儒家的经典,也选了佛教道教的经典,既有诸子的思想著作,也有史著和字典。完全诠释了作者心中对“经典”的理解。
最后,谈谈自己读这本书的心得。读了这本《穿行书林断简》,我有一种成就感,我竟然耐着性子读了这样一部学术性著作,在此之前这是我没有想到过的,我不是学术派,也没有研读学术性著作的兴趣,所以读书的过程极其艰难,葛先生的这本书不是文言文却胜过文言文,书的内容完全是专业的学术论述,其中的内容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的阅读者来说很有难度。但是既然选了,我没有办法中途放弃,只有硬着头皮继续下去,还好最后还是读完了。对葛兆光先生也有了一些了解,相比起他的读书经历,我的这点经历算不上什么。由于他大学读的是古典文献专业,所以每天都会阅读大量书籍,以他“侦探式”阅读的角度来讲,兴趣是最不可能兼顾的。
正当我们想到对面山头去的时候,缆车过来了,我们坐在缆车上,看见这山真陡啊,好像被刀劈斧削一般!苍翠的山群重重叠叠,像波浪起伏的大海一样,雄伟壮观。导游带着我们来到漂流的地方,我看见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我们坐上一艘皮艇,皮艇先在一个在大池子中划来划去。
忽然,一道闸门打开,一个长钩子把我的皮艇钩到闸门口,我吓得赶紧闭上眼睛,激流把我们冲了下去。“砰”的一声,我的.心还悬在半空中,我们的皮艇却落在了一个大池子中,又一个长钩子把我们的皮艇钩到了闸门口,我吸取上次的,勇敢地把眼睛睁开,“哇,好惊险,好刺激呀!”我开心地跟姑姑说。坐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远处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我和姑姑心情愉快地聊着。我边聊边想:要是爸爸妈妈也能来的话,他们就能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