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好!
当你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时,, 我们还未出生,对抗日之事还一无所知。直到我会说话了,生活在新的21世纪里, 才知道没有你们根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以前我总是听爷爷讲日军侵华的故事, 我爱听。可现在我更热爱、敬佩你们, 在烈士墓前听到你们光辉的事迹, 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震撼。你们为了祖国根本不顾个人的安危,用生命换取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你们这种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和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 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八年抗战, 多少人为国捐躯!你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坚强的意志, 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你们已看透了生死,道义所在,义无反顾。或许有人会认为留条命多好, 非要死? 有这种看法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不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你们用生命筑成了一道无法穿越的卫国城墙,使敌人的肆虐挡在城外。你们的牺牲, 又唤醒了更多的同胞。于是,更多的热血志士投入了血与火的洪流。中国人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使日军畏惧三分。一位日军军官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民族根本无法战胜”。是啊!中华民族,无论是少年还是老人,胸中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今天,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 我们少先队员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在庄严的国歌声中, 我们又一次深深地为你们哀悼。同时, 一种烈火又在心中燃烧——我们一定要继承你们的遗志,认真学习, 为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祝您们精神永驻!
最近,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读过之后,我静下心来想想,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呢?我认为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倾听”学生?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学校如何实际而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怎样把学校变成“学习的共同体”等等。
首先,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教师不再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中那种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儿童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包括游戏和讨论的发起者。”特别是“每个”学生,我们谁能够达到“每个”学生的这一要求?通常是极少数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或者说难以自始至终地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我们常常批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何谈“润泽的教室”?
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教师要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中轴。”我们既要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还不仅仅只是这些,作为一种普遍情形,原因有哪些呢?如学生不能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学生胆小,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就养成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在自己的心里说了;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我们首先要理解这种拒绝发言的情形,其次,重新唤回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这种表达应该是真实的表达,我们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倾听”是重点。我们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听讲,其实是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教师首先不去“倾听”学生,如何要求学生来听讲呢?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的内在的声音,“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只要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对于那些上课发言不积极的现象,我们或许多一些理解。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倾听”呢?我认为首先思想上要有这种“倾听”的认识,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还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爱心、灵活的教法就要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上,体现到“倾听”得到学生发出的和未发出的声音,体现在让学生自立、合作地进行活动,使得“各种让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我想作为老师吧,多年来已经有了一种职业的倦怠,不愿意去研究教学,不想上公开课,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教研似乎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要是有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学校也只是安排年轻的、听话的教师去应付。作为教师,这样想,危害的只是自己,没有提升的只是自我。而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没有创新教研的想法,没有看过上面的文字,甚至自己都不愿意参加课堂教学的评论,不愿意充实改革学校的教研活动,真是学校、学生的悲哀!
我想作为教师就应该做敢于开放课堂的老师,向自己挑战。作为学校的领导,就要勇于带领学校,使教师成为最好的教师,使学校成为最好的学校!
在网上我认真拜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作为一个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学博士,他为了研究教学,走访了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他往返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
在二十多年中,他走进了七千多间教室,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师与学校之中,与教师交流、探讨,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在细细地品读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认真扎实的研究态度,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敬佩他讲究实效的教研作风。
这本书没有大哲理,没有大理论,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生动的案例阐述着静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内涵。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
语句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文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作为日本名牌大学教授的佐藤学先生一直在积极地推进这一静悄悄地革命。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倾听能力欠缺,我非常注意这方面经验:这本书中首先从倾听开始抓起文中的许多观点令我感到耳一新,受益匪浅。
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我们必须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
最近,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读过之后,我静下心来想想,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呢?我认为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倾听”学生?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学校如何实际而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怎样把学校变成“学习的共同体”等等。
首先,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教师不再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中那种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儿童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包括游戏和讨论的发起者。”特别是“每个”学生,我们谁能够达到“每个”学生的这一要求?通常是极少数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或者说难以自始至终地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我们常常批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何谈“润泽的教室”?
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教师要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中轴。”我们既要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还不仅仅只是这些,作为一种普遍情形,原因有哪些呢?如学生不能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学生胆小,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就养成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在自己的心里说了;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我们首先要理解这种拒绝发言的情形,其次,重新唤回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这种表达应该是真实的表达,我们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倾听”是重点。我们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听讲,其实是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教师首先不去“倾听”学生,如何要求学生来听讲呢?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的内在的声音,“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只要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对于那些上课发言不积极的现象,我们或许多一些理解。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倾听”呢?我认为首先思想上要有这种“倾听”的认识,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还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爱心、灵活的教法就要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上,体现到“倾听”得到学生发出的和未发出的声音,体现在让学生自立、合作地进行活动,使得“各种让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我想作为老师吧,多年来已经有了一种职业的倦怠,不愿意去研究教学,不想上公开课,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教研似乎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要是有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学校也只是安排年轻的、听话的教师去应付。作为教师,这样想,危害的只是自己,没有提升的只是自我。而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没有创新教研的想法,没有看过上面的文字,甚至自己都不愿意参加课堂教学的评论,不愿意充实改革学校的教研活动,真是学校、学生的悲哀!
我想作为教师就应该做敢于开放课堂的老师,向自己挑战。作为学校的领导,就要勇于带领学校,使教师成为最好的`教师,使学校成为最好的学校!
敬爱的革命先烈:
当我没上小学的时候,就听爸爸妈妈对我说关于您的英雄事迹。到校近七年,老师对我们将得就更多了,我对您们也更加敬佩。
学校经常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领我们参观了您们的纪念馆,也瞻仰过您们的遗物……
您们那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对祖国对人们无限忠诚;卫国捐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的斗志,义无反顾地唤起更多的同胞,踊跃加入血与火的战斗,取得了我们今天美好的家园和幸福的生活。
您们光辉的业绩,震撼着我们。您们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人,您们的英雄事迹,永远载入光辉史册,一代传诵一代,可歌可泣,永不忘怀!
敬爱的先烈:我们是您们的接班人,我一定为中华崛起更加刻苦学习,做个优秀的学生,为将来建设祖国贡献我的全部。
我最敬爱的先烈:安息吧!您光辉的篇章千古流芳,永垂不朽!
此致敬礼!
红军们:
您好,战争时代已不复返,我们缅怀历史!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可是、保卫祖国献出自已的一切,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增强爱国之情和民族凝聚力,把他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都记录了下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做到前事不忘。通过纪念!
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所谓的投降在日本人看来只不过是临时休战而已,反思国家民族的未来,千万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耻辱,沐浴着金色的阳光,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保卫了祖国,我们要好好学习,相信读者心有戚焉……
从1937年到1945年,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听抗战老兵讲述抗战的故事,70年后的今天重读旧文!
今天,迎面吹来和煦的微风;痛定思痛,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我们做得到,使中华民族不再受外敌欺辱,一名中国记者登陆刚刚投降的日本进行采访,为世界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今天,告诫中国人,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我们不应忘记战争年代那不能忘却的光辉历史、洒热血,铭记烈士的鲜血。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奋勇前进,我们要牢牢记住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国旗。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教授所写的,是关于教育改革的一本书籍。
这本书由“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四部分构成。佐藤学教授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教学改革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深入浅出的阐述了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这本书中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如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等。下面摘选几个重要的观点和做法,希望对我们日常教学有所帮助,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超越“主体性”神话
书中提到了“主体性神话”这个词语,说的是教学由教师、学生、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而目前教学中倾向于“学生”这个要素,强调学生“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但是学生的自律学习是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才能生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只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学生发言很热闹,其实学习内容杂乱,学习效率较低。这个内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从传统教学引导学生走向合作、探究、自我思考的学习方式,而在目前的新课程模式中,我们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片面的追求“学生主体性”绝对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是不深入、不系统、不和谐的课堂。新的课堂模式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要克服“主体性神话”,协调好教师、学生、教材、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追求四个要素统一协调发展的和谐教室,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创造优质学习环境,共同学习。佐藤学提高到了“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被动的能动性——应对”,认为教材、组织课堂学习的教师言语、学生的言语都应该体现“被动的能动性——应对”,即在轻松、安心的学习氛围中,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言语交流中,发展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观察、倾听。
二、学生的倾听比发言重要
书中提到“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学生的学习中,大多数善于倾听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而不经思考,草率发言的学生成绩往往一般。这是因为倾听的过程中有思考和***语言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组织语言表现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这样我们的课堂语言也会丰富起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教师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学生的发言
在书中佐藤学教授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来比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师倾听的重要性,把学生的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的很差的球如果也能准确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教师由于教学进度的影响,并没有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没有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这样持续下去,学生不发言、不倾听、不思考,走神、胡思乱想,学习状态会越来越不好。因此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让学生的投球成为愉快的事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思维的培养。
理解学生的发言不仅仅是学生的说话内容,还要体味话语中复杂的想法、心情,与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内心欣赏、倾听、理解学生,构建融洽的学习环境。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协调好教师、学生、教材、学习环境的关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使课堂更有秩序,学会倾听和理解学生,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在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教室里,能看到轻松快乐,毫无顾虑表达自己情感的学生和倾听学生的教师,这样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敬爱的红军爷爷:
您好!
今年是9月3日纪念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阅兵仪式。
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同起立,随着音乐声一起唱起了激动人心的国歌。解放军叔叔的步伐一致,铿锵有力,行进时,百来个人的动作动如同一人。个个神采飞扬、高歌猛进。叔叔们手里都拿着95式自动步枪,看起来特别威武。我想,长大了,我也要像他们一样。
这支威武神奇的军队在天安门广场向祖国和人民展示了他们的风貌,让人民对祖国的前程充满了信心。生活在这么伟大的祖国,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今天,我更要感谢你们,最敬爱的红军爷爷,你们牺牲自己,保家卫国,是你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我一定努力学习,长大了像您一样,端起枪保卫家园,为国家做贡献。
此致
敬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