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记得上个星期回家的时候,我坐在公交车上,在许许多多人上车呀、下车呀,我向四周张望了一下,看见,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跟一位大姐姐说话:“这位小姐,你的钱包掉了。”那位哥哥身穿休闲服,肩上背着“贵人鸟”,手上拿着XXX牌的钱包向那个大姐姐递去,我暗自给他的形象以及刚才的动作、行为打满分。那位掉钱的大姐姐微笑地说了一声谢谢。“但是,”那位哥哥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卖关子似的,说:“你必须要给我50元的酬劳费。再说了你的钱包有500多元,区区的50元对你来说应该很划算的啦!”这时,全车的人都投去鄙视的眼神,我心想:这是什么世道,别人做了好事不图回报,可是这位哥哥做得太不道德了吧!因为你的行为、语言,我只好给你不及格了。
这是,那位姐姐的脸,一会白一会青的,真相是——脸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说:“小伙子,这种事也要报酬,你也太不应该了吧!”那位哥哥却以笑回应,似乎别人的怎么看他也无关紧要,“那,给你,不要脸的乞丐,”那位姐姐从口袋拿出50元,气冲冲地把钱扔在地上,然后又气冲冲地下车,但还是隐约可以听见,“真是气死我了。”那位哥哥把钱捡了起来,看着车上的所有人,然后走到刚刚说他做的不对的老爷爷,心平气和对老爷爷说:“爷爷好!我知道,我刚才的行为举止是不对。我在这里对大家说声抱歉!但是爷爷您摸一下你的口袋是不是不见了50元?”说完,爷爷着急地看了自身的口袋,我惊讶道:难道那位姐姐是小偷?全车的人也觉得奇怪,又把目光放到了他的身上。爷爷说:“真的不见了50元!”那位哥哥还是心平气和地说:“刚才,您上车投币时,不小心掉了50元,那位小姐捡到了,又刚好,在她弯腰的时候,自个的钱包却掉了出来,又被我捡到了。并且,自己的钱包掉了,身上还可能有钱吗?各位请问我说的对不对。”全车的人都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又接着说:“所以,我把这50元还给您。”这下全车的人都送给他一个赞扬的目光,我也笑了笑,并且也给他打了120分。
如果每个人都遇上这种事,做了一点的善事,那社会将会进步一大步。
古往今来,孝在人们心中都是最重要的,孝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之一。不论你是身在异乡的柚子;或是驻守在边疆的士兵;又或是艰难扎根的经商人。心中都会时时刻刻铭记一个字,那就是孝。
孝是最珍重的,又像是最平凡的。我们没有把孝时刻挂在嘴边,但孝在我们心中的份量,每个人都应该非常清楚。孝是一种美德,百善孝为先。就算你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人,也不会忘记烙印在心中的孝字。如果你不懂得什么是孝,心中无孝,那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生活中无孝,那你必定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没有了孝,就没有了最基本的人格,也没有了最初的方向。
我们最应该孝顺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爱如山,深沉稳重;母爱如水,温柔细腻。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没有父母,我们就无法降临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孝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如果你经历了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如果你知道了父亲为了维持这个平凡的家而在外拼命挣钱的辛苦;如果你看到父母为你操心而白了头发。那么你一定会感恩父母为你做的一切,你也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孝顺他们。
孝其实没有那么难,但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现在的我们不需要想着以后挣多少钱来让父母幸福,最让父母幸福的就是你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伴着他们。孝其实就在一瞬间。当你为父母洗脚的一瞬间;当你替母亲刷碗的一瞬间;当你给父母洗衣服的一瞬间。他们一定会感到欣慰,欣慰他们有一个这么孝顺的孩子。
孝彰显的不只是一种向善的习惯,更是道德社会的脊梁。平常的孝心或许只是一把伞,但它却可以撑起爱,撑起阳光,撑起你与父母之间的桥梁。孝最终的归宿还是家。在家里我们能感受到那种温馨温暖的感觉,在家里,我们可以释放自己的内心。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在你劳累不知所措的时候,请记得回家看看。
请把孝留在心间,把孝铭刻在心中。
那是很久前的事了。那一次我坐公共汽车到寿光去。在车上,人很多,本来一辆车只坐二十人,可那次却近四十人。汽车行驶后,人们在车上等着自己的站牌出现,车厢里很安静,连小孩子也不哭不闹。在半站上,进来了一位三十几岁的妇女,她上车后,发现已经没有座位了,从在一个小弟弟旁边坐下了,把那个小弟弟挤到了一边,只坐了一丁点位子。那个妇女又很胖,从那个小弟弟的脸上,可以看出一百个不乐意。而那位妇女却说:“小孩子,干嘛占一个座!”我听了,十分生气,想:“社会主义怎么还有这样的败类!”那位妇女好像又发现了自己的同乡,说:“你也上寿光。干什么?”那人与她说起来。弄得全车人没有一个不埋怨的,除了她们俩。她们“滔滔不绝”的讲,而且声音非常高,甚至从上车一直说到下车!
我知道,这种事在我们身边发生,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她(他)们变得这样呢?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不顾他人呢?自私!为了自己的私利!人人都会自私。自私的人以自己为圆心,以做事原则为圆脚,无论如何画,都是为了自己。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且总是理直气壮,人不为己,是,是这样。但是,人如果做什么都为了自己,请问阁下,那么社会又如何的发展,文明又如何进步?再问说此话的'人,你自私到什么程度呢
大家都知道雷锋的故事吧。这可是最普通的例子,雷锋无论做什么事都为别人着想,这也不用说吧。雷锋处处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虽然人少力薄,但是他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从某个意义上讲,这样替他人着想就是只为了他人吗?答案是否定的。雷锋干了一生好事,却受到人们几十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称赞!从这个方面去说,你认为到头来雷锋还不是为了自己?这样说虽然不好,但是也只好如此了。
在古代,这种不为自己利益而生,为别人利益而死的人也不少。王安石为了为人民变法而贬官,韩愈为了人民“一封朝奏”,而“夕贬潮阳路八千”……陈子昂、范中淹的“先天不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并不要求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我们只是让我我们为他人着想一点,难道我们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吗?
做人要诚实,是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做一个不诚实的人。
记得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到市场买菜。一车绿油油的小青菜吸引了妈妈的目光。我们来到车前,妈妈弯腰挑菜,我在旁边等她。忽然,我发现妈妈身旁的一个阿姨在付钱时不小心掉了十元钱,她一点儿也没感觉到。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发现了,她走过来,用脚踩住钱,蹲下来,假装在系鞋带。当她刚把钱拾起来时,就听见一个小女孩大声说:“阿姨,您的钱掉了。”当掉钱的阿姨正疑惑地看着地面时,小姑娘指着中年妇女说:“阿姨,您的钱掉了,是这位阿姨帮您捡起来的。”中年妇女的脸通红通红的,只见她把拾到手里的钱递给掉钱的阿姨,甩头走开了。这短短的一幕让我意识到:这小小的十元钱,在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心中的位置是多么不同啊。小女孩一定知道,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绝对不可以拿的。
在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生这样的事,不过,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拿。捡到东西就交给老师或警察,不要做不诚实的人。
当你走路时,见到地上有废纸,你会主动拾起来吗?当你见到老人过马路时,你会主动挽扶他吗?当你见到路旁车辆倒在一边时,你会主动扶起来吗?也许您曾经做过这些事!
曾记得,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报道:南京市一街道上有几颗树倒在路旁几天,无人问津。两位外国在宁打工的厨师,从厨房拿来了铲子,将几颗树一一扶起,他俩干得非常起劲,连铲子都被弄断了,于是用手去扒泥栽树,两位外国人的举动打动路旁的几位南京市民,也来一起参加,树终于一颗颗被栽好。看完电视之后,我感到很惭愧,此事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深处。我想了许多,这件简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就是这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两位外国人不仅给南京市民上了一堂课,也是对咱们思想品质的一次,可这份答卷不尽人意。
在现实生活中,像这些不费事,容易办到的事,无人问津、袖手旁观的人不少,因为这些人总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失去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咱们应该从举手之劳的小事做起,向雷锋叔叔那样。我们的生活将充满温暖,充满快乐!
许多人嘴上说、心里想的都是以后有钱了,长大了,该怎么去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该怎么去孝敬父母。而这样的想法真的对吗?或许对吧。但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自己长大之后,父母老了以后,才去照顾他们,孝顺他们呢?为什么不能从现在开始,从生活中做起呢?难道有了钱才能孝顺父母吗?难道现在替父母分担生活负担就不算是孝顺了吗?我们的认为是不是“狭隘”了些呢?
我从我的故事讲起。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因为家里叔叔姑姑多,所以家境不是很好,早早的就去各自谋生。而我因为年龄太小就和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了一起。先在农村上了两年幼儿园,又被爸爸安排到了新乡上学。到新乡后,先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因为爸爸在外打工,所以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后来爸爸与妈妈又离婚了。具体时间也不知道了(他们没有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走了,爷爷奶奶过来接替她的工作。小学期间,妈妈总是来看我,但永不进家门,躲着爷爷奶奶。每年生日总来看我,风雨无阻。爸爸则来的很少,一年来两到三回。而每一次妈妈走的时候,我都要哭闹一阵,想让妈妈到我也走。当时年小,还不明白什么是爱,爸爸妈妈不在也没什么感觉,只是有一点淡淡的孤胆和无力。
记得那是小学五年级,暑假快过去了。我和爷爷奶奶准备回新乡的时候,由于一时不察,出了车祸,转了好几个医院,最后到了安阳医院(奶奶事后给我说的),经过了为期三个月的治疗才好。期间看我的亲戚很多,那时我才知道亲人的重要性,明白了世间的无常。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是我的亲人不计成本的帮助我,虽然他们并没有说什么,但他们的行动告诉了我——亲人就是自己坚强的后盾。从此我便想如何报答他们,也就是如何孝顺他们,我不想那么晚让他们知道我的孝顺。所以,我准备从小做起。首先,要听他们的话。其次,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少为我承担一些。虽然并没有钱,但孝顺也是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有时候多陪陪他们,让他们少一分孤独,多一点温馨,这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既然孝顺如此简单,为何我们不去做,而是推脱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