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外祖父是个生意人,常年在外做点小买卖,赚来的钱都用来买土地,给家里置办织布机。外祖母性情温和、待人诚恳、热情大方。她每天在家纺花织布,为他人订做衣裳。母亲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几个弟弟,因为家庭的因素,她没有机会去学堂,整天就跟着外祖母,做些针线活,或者照看弟弟们。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母亲大约十五岁时,外祖父因病去世了。之后不久,土改来了。由于家里比别人多一些田地,经济好一些,便被划分成地主成份。据母亲说,那时家里来了好多人,到处乱翻、乱挖,说他们家里藏了好多钱财,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家里稍值钱的东西都被人拿走了,剩下的就一台织布机和一口破皮箱,作为丧夫之痛的外祖母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可为了自己的儿女,她坚强地活着,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勤劳,凡事都要小心谨慎。
后来母亲长大了,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出嫁时,刚好19岁。可家里一贫如洗,无钱置办嫁妆,摆设酒席,只请了一个算命先生,看了一个干净的日子(农村常用的黄道吉日),作为结婚日。母亲出嫁的那天,没有花轿,也没有迎亲队伍。唯有的嫁奁就是外祖母亲手给我母亲缝制的两套粗布衣裳,一口破皮箱(这口箱子至今还存放在母亲的房间里),出门时,母女俩在堂前紧紧的拥在一起,哭得甚是伤心。
母亲结婚后,第三天就分了家。父亲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很少回家帮助母亲劳动。母亲一共生育了八个子女,其中两个女儿因病夭折。我有一个大我五岁的姐姐,因为要在家里挣工分,13岁就开始参加生产队劳动,每天能帮助母亲多挣几个工分(一个成年人每天计十分,未成年每天计七分)。所以,我姐姐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我稍大些后,能听懂一些道理。母亲就常常讲一些她经历的人和事,以此来激励我们要热爱劳动,好好学习,为家庭争光。我也常常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逢放学回家,或者上山砍柴,或者下地割猪草。因为爱劳动,常常得到母亲的夸奖。但有时也天真、顽皮,不免给家里惹来一些麻烦事。
我从小就喜欢看故事书、连环画。可家境贫寒,父母根本没办法给我零花钱。一段时间镇上在收购药材。我看见村上有人上山采药拿去街上卖后赚了钱。我心动了。一天放学回家,我也扛上锄头,背着背篓去山上到处寻找。结果,在邻村一户人家麦地的土坎边发现了一片绿油油的何首乌叶。我高兴极了,抡着锄头就挖。也许是上天的恩赐,让我获得了一点意外收入。我把药材洗干净、晒干后,便卖到了街上药材收购站,得到了三十多块钱。给自己增添了一些喜欢的书籍,剩下的就交给了母亲。母亲很高兴,问我这药材在哪里挖的。我说在山上挖的,以后还要去挖,给家里挣钱。
事隔几天后,一日,我放学回家,见母亲满脸愁容,似乎在流泪。母亲见到我,非常生气,她的手在我头上挥了一下,像是要打我,然后又轻轻的在我头上拍了一下,叫着我的乳名:“新强—— 你怎么去挖烂人家的土坎,踩坏人家的麦苗,刚刚人家跑到家门口来大吵大闹......你爹妈的脸都让你丢尽了。”母亲抹去眼边的`泪珠,“你犯错了,现在该怎么办,你自己想法子去!“
我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哭了:“妈——”我忏悔,我不该欺骗母亲,我不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有损别人的事。
从人类文明的开始、推翻奴隶社会、到推翻封建社会,再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到目前我们国家的飞速发展,载人飞船、太空漫步,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梦想;未来我们还将实现嫦娥奔月、登录火星,收服岛,实现海峡两的统一……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梦,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他有废除种族歧视的梦想,通过努力,他实现了;林肯有实现美国统一的梦想,通过努力他也实现了;断臂钢琴王子刘伟,经过XX年的历练,实现了成为钢琴家的梦想……亨利·法布尔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奇妙的昆虫世界,仔细的研究了它们的生活状况的《昆虫记》,揭示了昆虫们许多多不为知的秘密,这本书也被称为百科全书,读了《昆虫记》使我对神秘的昆虫世界有了初步了解,我梦想成为一名女昆虫学家。
两级科学家位梦华爷爷曾经7次远征南极,写下了《跨越两极》,读完之后,我对南极有美好的憧憬,我梦想有一天我也能踏上南极冰原,拥抱冰川,与企鹅亲密接触。著名国画家刘海粟,84岁第八次登上黄山,挥毫泼墨,绘出让人生临其境的黄山松。每当听大家谈起中国足球,啥时出头时,我的梦想是:中国人有一天也能够捧起“大力神杯”。我现在的梦想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学期的期末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获得三号学生的称号,在即将到来的六年级,加倍努力,考上我理想的中学。梦想不经过努力去实现,那就是空想。所谓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我将为实现梦想而敢于面对路途上的艰难险阻,乘着实现梦想的方舟,点亮梦想的明灯。
二十年后,我的姐妹们都出了嫁。我们兄弟三人也各自成了家。我们从母亲手里分来了少许的土地,为了给家庭增加一些收入,我们垦荒种地、饲养生猪,还从别人那里租来土地种植烤烟。到了年底,屈指一算,除去生产成本以后,利润却十分微薄,尽管我们努力了,但始终没有走上致富之路。为这,我和小弟商量,说现在国家搞改革开放,我们家庭也要改革,不能老是待在家里,我们也要出去闯闯。兄弟俩一拍即合,之后,我们一同出了门,去了广东。
我们到汕头不久,从老家传来消息,说我母亲下地干活,从一条陡峭的山路摔下去二十多米,幸得几棵树木挡住。母亲昏迷了几个小时,手也摔断了。事发后,父亲准备给我们发报。母亲苏醒后,她说她还没有死,不能告诉我们。其实作为母亲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哪有不希望自己儿女在身边。她是怕我们得知此事后,赶回家赚不了钱。又怕我们背上思想包袱,工作不安心。我们得知此事时已是半年了。对此,我和弟弟都不禁流下热泪。之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别人那里借了些钱汇回家,并写了一封家书寄回去,安慰她老人家。
后来,我在厦门进入了一家国企,以党员的身份参加公司党委举办的一些组织活动,为公司书写一些招牌和标语。闲暇时写一些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得到公司的重视,便升了队长。领导为我备了办公桌,让我从事通讯、文稿工作。从此,我的经济开始渐渐好转,每逢过节或父母生日,我都会寄一些钱回家。而母亲每次都说,家里有吃有穿,不用我担心,让我好好工作,教育好孩子。
又一个夏天,老家的表弟打来电话,说我母亲病了,全身浮肿得吓人。之后,我赶紧打电话询问父亲。父亲说,母亲是被毒蛇所伤,昏迷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随后我赶紧在厦门有名的医院去买有关的药品,准备回家看望母亲。可电话那头,母亲却再三叮嘱,叫我千万不要回去。她说她已经是“死”过两次的人了,两次都被阎王爷打了回来,她还没有抱上曾孙...... 这次,我还是没有回家,我再次落下泪。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的山区度过的,那时大米属于稀缺资源,红薯是一种主要粮食,红薯饭几乎是每天果腹的唯一。但我一直就没有吃腻,几十年过去了,对红薯饭这种吃法仍情有独钟。因为母亲喜欢。
母亲不但喜欢吃,也喜欢做,而且做得特别仔细和别有味道。其实母亲半辈子生活在山区乡下,很多时候几乎就只有红薯吃,红薯就是做饭的主要原料,但母亲做红薯饭很讲究和仔细:先把红薯冼净削皮,再在手上切成大小几乎均匀的丁块。仔细就在这切块上,每一块的大小需合适煮熟后能一口吃下,又刚好在米饭熟的时间内每一块和同一块内外同样熟透。然后是煮的方法,并不是马马虎虎米和红薯一起下锅。多少米适合放多少红薯,母亲自有她的;何时才放红薯下锅也有她的讲究。总之母亲做出来的红薯饭香甜、柔软、清爽、上口,百吃不厌。
我自读书从军后就很少吃过红薯饭了,母亲也在那一年进县城生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米越来越充足,红薯不仅在城市,在乡村都倒是稀缺粮食了。母亲对红薯饭的喜爱,如果说之前是社会形势和经济状况逼迫而来,那进城后的喜爱却是出于情感和真心。记得母亲到广西我的小家来生活的那些年,只要在市场上看到有红薯,总会买些回来,隔三差五地做顿红薯饭吃。而且总会在做好后打电话告诉我:今天煮的是红薯饭。而我也会在这时推掉所有的应酬,那怕是大餐,准时下班回家吃母亲做的红薯饭。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Ⅱ》讲述的是情感,每一款美食背后都是一个情深意长的情感故事,或者一种醇厚绵香的情感寄托。确实我们饮食习惯和爱好都烙印了我们成长的经历和情感的熏陶,我们特别钟情的每一种味道或者某一道菜品,无不暗喻我们的情感经历,或寓示我们深刻的感情选项。正如家里的一道特色小菜、出自母亲之手的一种风味,自我们降生就陪伴、培养、滋润着我们的精神和肉体、情感和人生,这就是我所说的“母亲的味道”。我们的味蕾上历来就沉淀着母亲的味道。
今年春节,从老家带回一大罐家乡的腐乳,家乡方言称之为“猫鱼”,我一直没打开吃。不是不喜欢、不省得吃,而是单从形状看,就让我感觉不是我熟悉和喜爱的样子和味道---母亲的味道。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不做太多的酱菜的`,但有三样菜:猫鱼、豆豉、卜辣椒(也叫白辣椒)家里总不会缺,母亲不管有多忙,或找原料有多难,都要想方设法做一些。母亲做豆豉是不走“发酶”这一步的,所以做出来的豆豉金灿灿中点缀些许红艳,味醇色润,香且不酸、软却不粘。而母亲做的猫鱼更是一绝,几乎成了当时当地的品牌和名吃,记得小时候看到家乡那些乡亲那家接待住队干部时,必会到我家要些母亲做的猫鱼放在餐桌中央。更有父亲的同事来家吃饭,首先问的就是是否有我家的猫鱼。有时还赶巧正好没了,去邻居家要点应付,总能感觉出客人的失望。他们会说比不上前次吃的鲜爽。确实母亲做的猫鱼色、香、味、形都赏心悦目,干爽、清冽,糯而不腻、辣而不烈,醇香醒神、回味无穷。我自上大学后就很少吃到母亲做的猫鱼了,到部队,以及结婚把自己的家安置在远离母亲的异乡后,就更少尝到母亲做的猫鱼。但每次回老家休假,母亲必会准备一小罐亲手制的让我带回来,于是这点特殊的味道就成了我每餐奢侈的享受。
后来,同样是母亲来广西我的小家小住的那些日子,母亲也曾做过猫鱼,用玻璃瓶子装,每次只做一两罐。母亲说这边天气不同、豆腐品质也不同,不好存放,只能做一点吃一点,这样才能有那样的鲜味。或许这也算是母亲的味道里的智慧吧。然而我却被这种味道、这样的智慧,溺爱了味觉、骄惯了味蕾。在随后的日子里,对这种味道的爱护、怀念和回忆,就成了我固执的口味。
如今母亲已离开我们,餐桌上再也见不到母亲做的红薯饭、猫鱼和豆豉等等,母亲的味道只是脑海深处的幸福和祝愿了。明天就是母亲节,或许可以到市场上去找寻一些原料,试着自己动手回味母亲的味道。
记得有一次,爸爸在广州寄了五千元钱回来了,留着我和弟弟读书用,那天晚上,邻居家的小男孩,李伟生病了,他的父母不在家里,家中只有他和一位年老的奶奶。李伟的奶奶晚上跑到了我家,对我妈妈说:我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你帮我把伟伟带去看医生吧我本以为妈妈不会答应的.,留下来陪我和弟弟,可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一口答应了,跟着就带着李伟去了另一个村子里的农家医院里,当时,李伟身体状况不太好,所以行动也不方便,妈妈就一路一路背着他,我看着这情景,心里都吃醋了,因为从小到大,妈妈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背李伟似的背过我。
还有一次,那时我七岁了,晚上发高烧,爸爸又不在家,妈妈就带我去看医生,那时,我也像李伟一样身体状况不好,我想要妈妈背我,但妈妈一口就否定了,妈妈说:这么点苦都吃不得,将来怎么成大事。那晚,我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往前走,多少次摔倒,多少次的碰撞,妈妈都无动于忠。而她现在对李伟却超过了对自己子女的爱,一路背着李伟,一个瘦弱的女人怎么能背得起如此重的一个人呢,而且还有这么长的路要走,晚上又没有车可以坐,而我的母亲却只能一步一步地背着他向前走。
我的母亲,你在我心目中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每天都为自己子女操心,从来都不管自己的身体,母亲,女儿想对您说:您辛苦了。
母亲的心灵心巧是村里有名的。有人纳鞋垫,会大老远的赶来,母亲无师自通,只随手几笔,便是一幅美仑美奂的图样,戏水的鸳鸯,怒放的牡丹……活灵活现。过年家里要贴窗花,母亲从不着急,忙到三十才会拿起剪刀,不必描样就能剪出各式花样,红通通的喜气盈人且绝不雷同,让村人称羡不已。想我今天做设计,大约也算秉承了母亲的一点天赋吧,但我觉得自己始终不及她那般的聪慧灵秀。
母亲还会裁缝,旧时的人们买不起衣服,都是扯了衣料找人缝的。每每逢年过节,母亲便忙开了,平日里不相往来的人这时都会找来,母亲总是一一应承,从不收费。七十年代的独子那是凤毛麟角,我便是其中一个。我会躺在炕上铺开的衣料上耍赖,搅扰母亲做活儿,直到母亲承认那是给我做的新衣,我才会起来,并且让母亲象模象样的给我量身才肯罢休。其实那时的我也知道母亲是在哄我,不过是感受一下被骄宠的有恃无恐的'窃喜罢了。
大概是幼时体弱多病的原因吧,母亲对我的身体极不放心。村里读书的时候,倘有天阴下雨,母亲就会巴巴的跑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那时我只记得自己并不觉得需要添衣,倒是觉得自己总是搞特殊,众目睽睽之下,很是难堪。极不情愿的收下,总是催促着母亲匆匆离开。
“总是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那便是唱给我听的。我会疯玩到天黑,然后对着作业发呆,只写两行字便眼皮打架,母亲心疼我,会让我睡,然后模仿我的笔迹,一笔一划的替我完成作业。这让现在的父母看来,应该是件不可理喻的事情。那时候的她,只是朴素的爱我,爱到没有理由没有原则。亦或许,她只是简单的相信我,觉得作业不过是一种手段,应付老师让我不致挨骂就行了。事实上,让母亲代写作业的我,功课竟一直很好,并且持续到毕业。
初中的时候,母亲便得了血栓,这让我至今都觉得好人有好报,那不过是支撑着人们做个好人的籍辞罢了。从不轻易倾吐心事的她便再没有机会表达,她无法讲话且思维不清,只有在父亲拿些老照片或是提些陈年往事的时候,母亲便会流泪,想是心里有些许的明白。
为了能常回家,我报考了离家最近的学校,每逢周六(那时候只是周日休息一天),母亲会准时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痴痴的望着我归来的方向,从不落空,谁叫也不肯离开。这让所有的人都奇怪,为什么她独能记下女儿回家的日子呢?为了这一份等待,我常旷课,逃课,推掉假日一切活动,风雪无阻尽早出现在她的视线,然后扶她一起回家。她的等待,我的归来,仿佛成了我和母亲之间无形的承诺,无论谁的失信,都是对彼此最大的伤害。
但她还是伤害了我,这样的日子不到一年,她便不愿再等我了。临终前,只是静静盯着我,久久不放。于是,十八岁便与自卑和感伤纠结在一起,郁郁的压抑了我的整个青春。
如今的我亦为人母,念及母亲的隐忍和恭俭,念及母亲的慈爱与良善,自知望尘莫及,她爱我一生,我却没有用心感悟过她的一句教诲;她爱我一生,却来不及花销我一分一毫;她爱我一生,我们始终没有一次倾心长谈。又到重阳母难之日,二十年的缅怀之情又岂是片言只字道得?不敢忆她,怕痛彻心扉,不敢忆她,怕愧疚难平。而我焉能不忆,每想到此,心绪难安,不知所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