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冯唐。
窗外太阳硬硬的直射,白白的光线晃眼。
打着赤膊,斜躺沙滩椅,品着冯唐的文字。有古义,有幽默,有灵气,有侠气。
冯唐名字取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时间易逝之意,这本散文集名《活着活着就老了》,其实冯唐当时才30多一点。以后我60岁也写一本,书名叫《活着活着就年轻了》,好像这样才实现冯唐的理想:用文字打败时间。
一直以为冯唐是韩寒郭敬明之流,写点不干不湿的文字,靠炒作成了文化明星。成名之后又不写书了,整天忙其他挣钱。看完这本书后发现冯唐是有一些不同的,起码他有要写10本长篇小说的计划,有写传世之作的野心。
以现在的‘成败决定人生‘’的眼光来看,冯唐是一个牛逼轰轰的人:北大生,海龟博士,妇科肿瘤博士,麦肯锡咨询高管,国企领导,公司老板等等。上苍偏心,这样的人偏偏还兼具才情,写得一手妙不可言的文字。
冯唐说曾国藩是一个通才,我觉得他也算一个通才。
冯唐对他的文字极其自负,老子天下第一。能入他眼的,中国近百年只有二周一钱(周树人,周作人,钱钟书),二王一钟(王小波,王朔,钟阿诚)。睥睨常人那是无知,睥睨高手才是英雄。要写出伟大的作品,确实需要这种自负。冯唐的伟大作品万事具备,只欠退休时间。
冯唐的文字有自负的资本,极具灵性,有深厚功底,读起来有韵味。例如他的名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虽是从杜牧的诗句而来,杜牧的诗句1000多年,那么多人熟悉,也没人能化出这么一句绝美的句子来。这样的句子还有不少,文字确实是他所长。
在这样的文字面前,感觉自己的文字迟迟不肯出来相见,怕了羞,就像资质平凡的女人见到了绝世美女。但要想以后写得好,不出来是不行的,丑就丑吧,哪怕丑得天下第一。活着活着就老了,后面还有一句,活着活着就无耻了。以后就和冯唐一样无耻无耻:‘我仗着小学参加过作文比赛,初中写过检讨,高中写过情书,大学写过入党申请书,脸皮厚起来感觉自己也是个作家,坐在当红写手之间,酒来酒去,毫不脸红’。人生要是不无耻一回,怕是永远不能知道什么叫无耻。
为了让自己的文字能好看一点,以后必须加强古文的修炼,重新补回缺失的幼功。
但文字终究是小技,拼文字就算能拼过今人,但能拼过宋词吗?能拼过《红楼梦》吗? 文字很重要,但不可过于沉迷。华丽炫彩的文字容易流于表面,而失其深度。
发现和冯唐相近,还是那句“非班花不娶,非绝学不学”,这句话是他说的',10成说的他。但也3成说了你我——谁的青春不张狂?
在这本书里又找到一些相近处:
例如都喜欢古龙(语文成绩不好,大部分原因是古龙害的,课本下经常夹一本古龙的小说。)金庸大侠和古龙大侠,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过,把金大侠比作宝钗,古大侠就是黛玉,喜欢金大侠的人更多,金大侠知识渊博、学识超群、才学无双,我无比佩服。但就性情来说,更接近古龙,就女人来说,更喜欢黛玉,没有道理可讲。
例如都是王小波的粉丝,冯唐和小波风格很像,都是理工男出身,却以写字为己任,都是体制外的作家,文字幽默,充满灵性,同时又有较强的逻辑性。
正如冯唐评小波:成也幽默,缺也幽默。冯唐成也文字,缺也文字。
幽默和文字,两者都有个限度,都不能过,过就是贫,就是耍。
我们拎着行李往外走的时候,您坚持要和我们一起下来。不管我们怎样推辞,你都还是执拗地跟着我们走了下来。我知道你的心里肯定比我们还要难过,您不想让我们走,因为我们还小,没有自理能力。你怕我们受委屈,但由于情况所迫,你不得不这样。哪种想拥有,却又不能拥有,想放手,您放心却又舍不得的感觉。所以,我知道您的心里一定更痛。我们一同站在那里等车,您站在我们的旁边。平日里你的嘱咐都会没完没了的。可现在您却一句话也没有说,静静地陪在我们的身边。我不经意间瞥了一眼,我看见你的眼眶都湿润了。但是你怕我们会担心,所以强忍着不让自己在我们的面前哭。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过来,你日夜为我们操劳,也我们受尽了白眼,听尽了流言蜚语。可你都没有红过一次眼,更别说哭了。可这一次你因为我们的离开却破例了。看见你如此地难过,我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想说些什么能让你好受点的话,却又开不了口。因为我知道这些对你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最大的治疗方法就是陪在您的身边。可您也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你站在那里,最怕的.就是听到汽车到了的那一瞬间,怕和我们说再见。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但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我们一只脚踏了上去,你立马就拉住我的手。从兜里掏出几十块钱来,说道:这些钱没有很多,给你和弟弟买点自己想吃的东西我的心顿时震了一下,猛地在滴血,我强忍着,回过头去,把钱塞到外婆的口袋里。没事啦!我们都这么大了,会自己独立了,不会让你担心的,这些钱你留着自己用吧。外婆也没有再多说点什么,就这样下了车,站在原地,不愿意离开。我走下车,面带微笑地对外婆说:您快回去吧,汽车马上就要开走了,这里也挺晒的我是这样想的:长痛不如短痛,现在离开,总比待会亲自看着汽车离开总要好受些吧。她没有做声,我也不再劝了。
当司机摁下喇叭走的时候,汽车从您的旁边擦肩而过,我很清楚的看到您哭了起来,哭碎了我的心。如果可以的话,我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您,要知道,世界上不可能事事都如人所愿,我们终究有要分开的一天,早到晚到,都必须要去接受。何况以后我还有见您的机会啊。只是机会会很少罢了。当我坐车回到家的第一时间,就是拿起手机给你打电话。可是在我还没有拨通的时候,我又及时地摁了。因为考虑到您现在的情绪肯定还不稳定,如果,我现在给你打电话的话。您的心里会更加的不好受,又会哭起来。所以,我想先给你一个平静的空间。到了晚上的八点多,我才开始又拨通您的电话,电话响了很久,因为外婆您耳背,总是会听不见。半天才听到你说了一句:你到了吧""嗯,我到家了,您放心,您在家里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记得去吃药。"说到这,我的心里又开始不安了起来,因为外婆平日吃药都是我帮她看的,吃多少也是我去告诉她的。她没有读过很多书,不认识什么字。可是以后要是我不在了,该怎么办。
"丫头,你在那边得听伯伯他们的话,长大以后要有出息,为父母争口气"我沉默了许久,回了一个"嗯!"字。便挂了,我怕再说下去,我又该控制不住了,要知道,待在一起相处这么多年了,要分开,肯定会不舍得。就算是两个没有任何感情的人,都会心里很不是是滋味,更何况我们还是相依为命的家人,那就更加了。您总是去责怪自己。认为是自己没有用,才弄得我们两个人像个流浪的人一样。可其实是您想错了,我们从来就没有怪过您。反而,还特别谢谢您,谢谢您在我们无家可归时收留了我们,但就算最后我们还是被别人无情的赶了出来。那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件事情您也做不了主啊,真的您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了。也同样谢谢您是除了我们父母外,您是唯一一个真心待我们,全心全意为我们付出的人,所以我们真的很谢谢您。那也就请您以后不要再为那些迫不得已的事情去责怪自己了好吗?我们都能够理解的。也希望以后别再为我们流泪了,因为没必要的,就像我曾经所说过的一样,:或许少点关爱,我们能成长的更好。没有我们陪伴的日子里,您要开心点,不要让这些琐事来困扰自己。更不要为我们的遭遇而感到不幸,世界上比我们不幸的事情多了去了,至少我们可以上学,吃得饱,穿得暖。那就心满意足了。即使没有父母的爱那也一样可以过得好。
当习惯成为了依赖,便觉得再也离不开,可是放手又何尝不是爱呢?
--后记
都说人生是一本书,大结局的上篇就是在为结束做准备。又说人生是一辆没有终点站的列车。可,到底有没有终点,又有谁知道呢?我们只是在车上做着自己的一份事,朝着目标奋斗时也在等待着,等待着不知何时会到达的终点站,等待着自己提着一生回忆下车的那一瞬间。
故事总是在跌跌撞撞里蹉跎很多年,等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啊,故事,也就算真的完结了,那车呢,便也从终点站返回,回到最初的地方,开始又一次新的征程。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似乎一点没变,只是一觉醒来,不经意的转头间,看到了她的面庞显得有些憔悴。小时候,她总是用宽大的手牢牢地抓住我的小手,牵着我出门去。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她的手可滑溜了呢!二楼的阳台上,有一把长椅。夏夜,我俩就伴着虫鸣声坐在长椅上闲谈。她总是先谈起我的`近况。后来,她暗暗说到,最近是怎么了呢,做事总力不从心,拖拖地洗洗衣服,腰就痛得不行,真是人老不中用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絮叨着絮叨着就靠在长椅上睡着了。清幽的月光洒在母亲的面颊上,她睡得很安详。映照着皎洁的月光,我猛地发现,平日里高大,一直如盔甲般护着我的母亲原来长得如此清秀,眼角有颗泪痣,很是好看。只是岁月的痕迹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母亲的眼角。几条皱纹舒展开,留下了淡淡印记,乌黑的发丝中夹杂着些许银丝。我轻轻挽起母亲的手,这双手似乎更有力却不再像我记忆中那样柔嫩,粗糙又有些泛黄,可还是纤细修长,关节分明。
母亲其实年纪并不大,也许她老了,也许还没,但依我看,母亲操劳了大半辈子,也是该好好休息一些时光了,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我想“老了”这两个字,便是休息的最好借口了。母亲已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轻狂,她有个家,有丈夫,有儿女,她承担的,又何止是仅仅一个女子本应承担的责任。
月光朦胧,虫鸣鸟啼,近老的母亲安睡着。
窗外太阳硬硬的直射,白白的光线晃眼。
打着赤膊,斜躺沙滩椅,品着冯唐的文字。有古义,有幽默,有灵气,有侠气。
冯唐名字取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时间易逝之意,这本散文集名《活着活着就老了》,其实冯唐当时才30多一点。以后我60岁也写一本,书名叫《活着活着就年轻了》,好像这样才实现冯唐的理想:用文字打败时间。
一直以为冯唐是韩寒郭敬明之流,写点不干不湿的文字,靠炒作成了文化明星。成名之后又不写书了,整天忙其他挣钱。看完这本书后发现冯唐是有一些不同的,起码他有要写10本长篇小说的计划,有写传世之作的野心。
以现在的‘成败决定人生‘’的眼光来看,冯唐是一个牛逼轰轰的.人:北大生,海龟博士,妇科肿瘤博士,麦肯锡咨询高管,国企领导,公司老板等等。上苍偏心,这样的人偏偏还兼具才情,写得一手妙不可言的文字。
冯唐说曾国藩是一个通才,我觉得他也算一个通才。
冯唐对他的文字极其自负,老子天下第一。能入他眼的,中国近百年只有二周一钱(周树人,周作人,钱钟书),二王一钟(王小波,王朔,钟阿诚)。睥睨常人那是无知,睥睨高手才是英雄。要写出伟大的作品,确实需要这种自负。冯唐的伟大作品万事具备,只欠退休时间。
冯唐的文字有自负的资本,极具灵性,有深厚功底,读起来有韵味。例如他的名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虽是从杜牧的诗句而来,杜牧的诗句1000多年,那么多人熟悉,也没人能化出这么一句绝美的句子来。这样的句子还有不少,文字确实是他所长。
在这样的文字面前,感觉自己的文字迟迟不肯出来相见,怕了羞,就像资质平凡的女人见到了绝世美女。但要想以后写得好,不出来是不行的,丑就丑吧,哪怕丑得天下第一。活着活着就老了,后面还有一句,活着活着就无耻了。以后就和冯唐一样无耻无耻:‘我仗着小学参加过比赛,初中写过,高中写过情书,大学写过入党,脸皮厚起来感觉自己也是个作家,坐在当红写手之间,酒来酒去,毫不脸红’。人生要是不无耻一回,怕是永远不能知道什么叫无耻。
为了让自己的文字能好看一点,以后必须加强古文的修炼,重新补回缺失的幼功。
但文字终究是小技,拼文字就算能拼过今人,但能拼过宋词吗?能拼过《红楼梦》吗? 文字很重要,但不可过于沉迷。华丽炫彩的文字容易流于表面,而失其深度。
发现和冯唐相近,还是那句“非班花不娶,非绝学不学”,这句话是他说的,10成说的他。但也3成说了你我——谁的青春不张狂?
在这本书里又找到一些相近处:
例如都喜欢古龙(语文成绩不好,大部分原因是古龙害的,课本下经常夹一本古龙的小说。)金庸大侠和古龙大侠,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过,把金大侠比作宝钗,古大侠就是黛玉,喜欢金大侠的人更多,金大侠知识渊博、学识超群、才学无双,我无比佩服。但就性情来说,更接近古龙,就女人来说,更喜欢黛玉,没有道理可讲。
例如都是王小波的粉丝,冯唐和小波风格很像,都是理工男出身,却以写字为己任,都是体制外的作家,文字幽默,充满灵性,同时又有较强的逻辑性。
正如冯唐评小波:成也幽默,缺也幽默。冯唐成也文字,缺也文字。
幽默和文字,两者都有个限度,都不能过,过就是贫,就是耍。
记得小时候时间过的很慢很慢,一年从年头盼到年尾,为了那一身新衣服,为了那一杆绚烂烟花,为了能有红包,为了那一桌好酒好菜,和亲朋好友能在一起其乐融融吃顿饭,总感觉要等好久好久。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春夏秋冬都来不及感受,一晃又是年尾,感觉一年忙忙碌碌似乎什么也没做,自己又‘老’了一岁,父母的头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时间一晃,转眼间我们都初三了,初一刚来时的时光仿佛还历历在目,刚进学校的我们一个个都是那么活跃,脸上有着未散去的稚气与不成熟。而现在,长大了,成熟了,我们都在努力的复习,准备着迎接中考。三年的`时间,只为中考的那两天的时间努力拼搏!上个星期英语课上,老师说:不要以为我们离中考时间还有很长,看起来还有半年,其实去除来年的节假日和休息日,我们在校时间已经不到一百天了,甚至连九十天都不到了。所以,孩子们珍惜吧!
时间就像水,你永远握不住它,只能看着它慢慢从你手中飞快流逝,转眼间就快到了尽头!
冯唐的阅读量之大,功底深厚,他的文字中信息量很大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文章拼两点,一是见识,二是文笔。他的文字很嚣张,怪力乱神,最崇高和最庸俗的,最神圣的和最猥琐的,最高调和最低调的,都在冯唐的文字里狂欢。
冯唐笔下随处可见学霸级理科男的睿智和调侃,真是个鬼才,极其自恋张狂,但对文字驾轻就熟已致臻入化~他说:“别说别人,我自己都管不了这支笔,它有它的生命和人生观,无法无天,自行自止。”冯唐是善于深入思考人生的,对过去对未来对世俗都有他独到的见解,他知世俗而不媚俗,是个有趣的人……他最不能忘记的是写作带给他的,单纯的细碎的离地半尺的快乐。呼吸不止,写作不止,少见些人,多读些书。
冯唐也写书评,简短、刻薄、挑剔、一针见血,天马行空的思绪!冯唐遇到让他佩服的人和书也会一本正经的,比如司马迁,曾国藩。本书中冯唐评论了以下人物(主要是作家),有的知名,有的没名气!有:王小波,金庸,古龙,劳伦斯,亨利米勒,齐白石,林曦,曾国藩,巴金,王朔,卫慧,董桥,盛可以,胡赳赳,高晓松,石涛,张弛...
冯唐从一个医生成长为畅销书作家,他是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华润医疗集团创始CEO,如今,医疗投资、业余写作。他是个有理想,很拼,很勤奋的人!平台大了,眼界开了,到过的地方多了,对某些城市有他独特的眼光,他说要择一城终老,谈到红灯青烟里的阿姆斯特丹,桃源古巴,首尔,敦煌,旧富香港…饶了一圈还是忘不了“我混沌、脏乱、安详、美丽的北京”~~
文中随处不忘他对女人对性的调侃,直白,露骨,让人不忍直视,有时想抽他!但转念一想,也是实话!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一本随笔集。看了这题目真有意思,是的,随着岁月的流失,渐渐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衰老。冯堂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他不需要以字谋生,所以字里行间就多了几分嚣张。翻看他的文章,不难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气侧漏,挺有意思。
这本书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开篇就说这本小说整体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读下去。讲到好小说的标准,他说结构好的文章远比辞藻华丽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书能让你感动,那么文字、结构、才情神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作家应该是张爱玲,国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树,其余的只能谈得上某本书,谈不是某个人了。不过,我个人好像阅读中文小说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体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不同的妙处,不过我也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外国优秀小说,因为我最近也发现,国外经典小说的结构都还是很不错的。
书里有一段是说冯唐他想趁年轻看完《二十四史》,这是我这大半年来听到的关于传统文化最清新的一句话——这才是文化积淀!党员看讲座,看来看去都是《弟子规》,敢情古人几千年就孕育出这么个东西,书店上架还得放成功学的柜子上。学问不是这么做的,背一句“首孝悌,次谨信”就能做到的话还要警察做什么。急功近利必然适得其反,得慢慢地煲,不是说要煲出个“出口成章”,而是要煲出“学以致用”。
我之前看《战国策》,感觉就像在看两块五一本的《故事会》,到后来有时遇到个什么事,会忽然想到哪本哪本古书里有写过这么一段,该怎么做、有什么后果都写得明明白白。人生苦短,能遇到的事也就那么多,古人都总结好码成字了,这是单说史,要是再看些散文、诗词,什么人啊、情啊、景啊也就没跑了。周国平在《经典的理由》里面说:“我反正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了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面对一本随笔集是很难写出框架式读后感的,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写在这里好像仅仅只是为了纪念:看了这题目,我就情不自禁想读完了此书。
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值得再细读一边,为了体会那些有趣的句子、体会到精彩的人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