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要求,我们也咨询了我县区其他幼儿园,我园上课时间暂定为上午8:10分,下午2:40,放学时间,上午11:20,下午4:50.我园要求教师提前30分钟到校,因此,希望家长朋友上午在7:40以后送孩子,下午2:10以后送孩子。家长接幼儿时间:上午——小班11:10、中班11:15、大班11:20。下午——小班16:40、中班16:45、大班16:50
为了孩子安全,希望家长朋友在规定时间接送幼儿。如家长和老师不熟或者换人接送,一定要凭《幼儿接送卡》。
四、若家长还有其他方面的疑问和问题,也可直接向园长反应。电话13xx43257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让我们携手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各位家长大家好:
我是xx幼儿园的法人,兼顾平时幼儿园的工作。近期发现了好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妥之处,和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一下:
本人通过第一次集中培训,根据班主任布置,回来后立即系统学习了学前教育有关政策法规,不懂法的教育者是不合格的,也是不称职的,作为园长,更要知法、懂法、用法,才能引导幼儿园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为幼儿教育作出贡献。
本次培训,进修学校发了《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概论》一书,为我们园长提供了办学、管理的政策法规依据,可谓是及时雨,只有潜心学习研究方能导航学前教育。
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傅国亮先生的导言,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学期教育政策法规的建立使用的重要性,为学习者指明了方向。
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仔细阅读理解了《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概论》读本,使我认识到园长要树立《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概论》法律意识,结合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使自己向 “领导型、专家型”的新时期教育管理者的转变。
依法治教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学习幼儿教育基本知识的意义,在于一线幼儿工作者有章可循,也明白了必须遵守的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
一个连《教育法》都不知道的园长,那无疑是瞎人骑瞎马,工作中难免错误连连,《教育法》不能等同于教育政策,《教育法》是我国所有教育阶段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教育一切,教育政策是各部门,各地方围绕《教育法》制定的实施政策,是《教育法》的执行手段,是保障《教育法》实施的具体措施,也是对不同阶段教育工作的细化管理,两者不能混同,更不能等而视之。《教育法》由表现形式,层级及效力,最终上升到教育法的体系,我们要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方能有效执行。
如何教育都必须自觉接受教育法律的规范,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阶段,现在被纳入整个教育体系,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近几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幼儿教育的行政法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配套措施,现在幼儿教育已经做到,有法可依,那么我们幼儿教育者接下来就是要求“有法必以”。不能局促在原来的自然状态,千园万面,乱象丛生。要明晰什么是法律责任?其种类有哪些?有哪些法律责任的认定?不然,自以为***红红火火,却不知漏洞百出,洋相百出。
我着重研读了幼儿教育行政,幼儿园的法律地位,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幼儿园的经费和资产,幼儿教育中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这些重点章节,在我的日常园务管理,教学执行,财务规范,信息化利用等方面建立起科学架构,实践于幼儿园教育,有效,高能。这些得益于《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概论》读本的惠赐。
总而言之:通过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了法治观念,树立了严格执法、依法办园的意识,初步掌握政策法规的一些基础知识,能比较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幼儿教育法规,提高执行政策的水平。也能掌握党和国家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政策,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保障我园教育改革深入进行,提高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
谢谢金安区进修学校,给了我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将认真把为期一年的园长培训任务出色完成,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幼儿教育工作者。
我读的的书目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追寻生活化的幼儿教育。这本书是山东省淄博市实验幼儿园教师的研究成果,该园教师长期以来坚持研究幼儿园生活环节教育,将幼儿园各生活环节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将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落实到各生活环节之中。她们将如何组织幼儿来园、饮水、盥洗、进餐、午睡、如厕、运动及离园等环节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也巩固了教师们关注幼儿生活环节的观念。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通常可划分为九个环节,即入园环节、盥洗环节、进餐点环节、喝水环节、如厕环节、自由活动环节、午睡环节、离园环节及集体教育活动环节。在这九个环节当中,除集体教育环节之外,其余的八个环节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统称为生活环节。生活环节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其本身的特点(基础性、独特性、真实性及多发性)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广大幼教工作者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集体教育活动的理论、方法及策略等方面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八个生活环节的组织、实施和教育关注却普遍存在“关注少、包办多、高控制”的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及教育。”他主张: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书中纵观幼儿园的八个生
活环节在组织、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发现:各生活环节中蕴含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不同程度的流逝了;丰富的生活教育资源在长期的闲置;推动幼儿生命成长的最基础、最强大的动力在减弱甚至搁浅。因此,这本书将每个生活环节中潜在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开发、提炼出来,形成一套系统的生活环节课程,为我们刚刚走上幼教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行动依据和篮本,从而有效的改善多年来幼儿园忽视生活环节教育的现状,避免今后的教育缺失,真正使生活环节成为全面增强幼儿生活能力、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教育环节。
本书共分八章,入园、盥洗、进餐、如厕、喝水、户外自由活动、午睡及离园等每个生活环节各为独立的.一章。每章又分为两节,第一节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兼顾当前的教育现状及幼儿未来的发展远景,将幼儿在每个环节中的理想活动状态进行全面详实的定位,对教师在每个环节中的指导要点提出了具体、详尽的要求,使教师能够在全面把握每个环节课程价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
第二节则针对当前幼儿园在生活环节组织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解读,提出了系统、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具体包括:
1、观察现场,诊断问题。
2、凝练核心,预设目标体系。根据问题诊断的结果,书中对每个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梳理,用八个关键词把八个生活环节的核心价值进行了高度凝练,集中体现了本书对生活环节教育价值的追求和定位。这八个关键词分别是:“入园好时光”中的“好”;“趣味来盥洗”中的“趣味”;“温馨进餐点”中的“温馨”;“轻松如厕去”中的“轻松”;“科学来喝水”中的“科学”;“活动懂自护”中的“懂”;“甜蜜午睡时”中的“甜蜜”;“幸福离园曲”中的“幸福”。根据这八个关键词定位,我们进一步预设了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体系,突出了“点目标、操作性、层次性、准确性”四个预设要点,保证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教育活动以“短、小”见长,学习与活动同步进行。陶行知指出:“教学不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学。”根据目标体系中大量设置的“点目标”,书中在每个环节中设计了时间短、易操作、数量众多的“小活动”,这些“小活动”伴随着幼儿的实际活动进行。活动开始,学习也随之开始;活动结束,学习也随之结束。幼儿在这种亲力亲为、点点积累中不断收获真实的成长经验,真正实现了在活动过程中收获体验的目的。由于这些小活动数量较多,目标指向有所差异,书中就把有共同目标指向的几个或多个“小活动”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活动群”,用“活动群”共同完成每个环节的教育目标。比如:在中班入园环节,书中设计了“甜蜜的问候”、“快乐小值日”、“情绪大转盘”三个“活动群”,每个活动群下都设计了数量不等的小活动,然后用三个“活动群”的目标共同完成入园环节的总目标。对于难度较大,用时较长的目标,书中还采用了集体教学、音乐剧、童话剧等多种方式加以完成。
4、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有效对应。陶行知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对应学习中,书中始终突出了幼儿“做”的主体地位。
第一,说做一体学技能。书中提到研究发现:幼儿生活能力的低下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是生活技能的欠缺,二是动作的不精确。因此,书中就把多项生活技能性动作进行了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加以形象地描述,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编成简洁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边说边做,让他们在语言与动作的对应学习中,熟练并精确掌握多项生活技能。此外,书中还把创编的儿歌配上幼儿实际活动的照片,制作成“生活小书”,把它们投放在小书橱、活动区、寝室等区域供幼儿自由阅读,随时给予幼儿直观的提示。这样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第二,“暗示——引导”养规则。我们知道,学习和遵守集体规则、社会规则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进程。书中利用标记、符号,巧妙地将抽象的规则直观化、操作化,恰当地呈现在孩子最需要的场所,提供一种行为的暗示和引导,不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发生和养成。比如:在水龙头上设置一条彩线、在地板上画上圆圈,在配餐桌上放置不同颜色的小盆,在书架和书的封面上贴上相同的标记。此外,幼儿还自己商讨制定了身体信号灯、最佳喝水时机、文明进餐公约及户外活动的规则。通过这种对应学习,每个幼儿至少获得三方面的收获:愉快的生活离不开秩序与规则;作为集体中的一员,遵守规则是必要的;只要大家都遵守秩序与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有序,更加美好。
第三,思辨一体明是非。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幼儿之间的碰撞和矛盾会时有发生。而这些碰撞和矛盾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书中通过思辨的方法,及时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选择,从而促进他们情感、态度、理解、价值观等高级心理素质的发展。比如“举手表决”活动,通过“怎么举手才能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呢”这一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碰撞得出举手表决的正确做法。本书中,还运用思辨一体的学习方法开展了“睡前小讨论、运动后果预测,制定如厕常规和文明进餐公约“等活动,都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淄博市实验幼儿园的课题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教育必须坚持《纲要》精神,必须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必须切实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幼儿园的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幼儿园的现实问题出发,本着解决问题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踏踏实实,日复一日,不断观察和分析,勇于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幼儿园的课程才能真正为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服务。
像我这种职初教师,各环节的组织与过渡一直或多或少存在着疑惑。本书为我们新入>职教师提供了许多经验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使我受益良多。
第一节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兼顾当前的教育现状及幼儿未来的发展远景,将幼儿在每个环节中的理想活动状态进行全面详实的定位,对教师在每个环节中的指导要点提出了具体、详尽的要求,使教师能够在全面把握每个环节课程价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
第二节则针对当前幼儿园在生活环节组织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解读,提出了系统、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具体包括:
1 、观察现场,诊断问题。
2 、凝练核心,预设目标体系。根据问题诊断的结果,书中对每个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梳理,用八个关键词把八个生活环节的核心价值进行了高度凝练,集中体现了本书对生活环节教育价值的追求和定位。这八个关键词分别是:“入园好时光”中的`“好”;“趣味来盥洗”中的“趣味”;“温馨进餐点”中的“温馨”;“轻松如厕去”中的“轻松”;“科学来喝水”中的“科学”;“活动懂自护”中的“懂”;“甜蜜午睡时”中的“甜蜜”;“幸福离园曲”中的“幸福”。根据这八个关键词定位,我们进一步预设了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体系,突出了“点目标、操作性、层次性、准确性”四个预设要点,保证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 、教育活动以“短、小”见长,学习与活动同步进行。陶行知指出:“教学不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学。”根据目标体系中大量设置的“点目标”,书中在每个环节中设计了时间短、易操作、数量众多的“小活动”,这些“小活动”伴随着幼儿的实际活动进行。活动开始,学习也随之开始;活动结束,学习也随之结束。幼儿在这种亲力亲为、点点积累中不断收获真实的成长经验,真正实现了在活动过程中收获体验的目的。由于这些小活动数量较多,目标指向有所差异,书中就把有共同目标指向的几个或多个“小活动”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活动群”,用“活动群”共同完成每个环节的教育目标。比如:在中班入园环节,书中设计了“甜蜜的问候”、“快乐小值日”、“情绪大转盘”三个“活动群”,每个活动群下都设计了数量不等的小活动,然后用三个“活动群”的目标共同完成入园环节的总目标。对于难度较大,用时较长的目标,书中还采用了集体教学、音乐剧、童话剧等多种方式加以完成。
4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有效对应。陶行知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对应学习中,书中始终突出了幼儿“做”的主体地位。
第一,说做一体学技能。书中提到研究发现:幼儿生活能力的低下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是生活技能的欠缺,二是动作的不精确。因此,书中就把多项生活技能性动作进行了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加以形象地描述,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编成简洁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边说边做,让他们在语言与动作的对应学习中,熟练并精确掌握多项生活技能。此外,书中还把创编的儿歌配上幼儿实际活动的照片,制作成“生活小书”,把它们投放在小书橱、活动区、寝室等区域供幼儿自由阅读,随时给予幼儿直观的提示。这样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第二,“暗示——引导”养规则。我们知道,学习和遵守集体规则、社会规则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进程。书中利用标记、符号,巧妙地将抽象的规则直观化、操作化,恰当地呈现在孩子最需要的场所,提供一种行为的暗示和引导,不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发生和养成。比如:在水龙头上设置一条彩线、在地板上画上圆圈,在配餐桌上放置不同颜色的小盆,在书架和书的封面上贴上相同的标记。此外,幼儿还自己商讨制定了身体信号灯、最佳喝水时机、文明进餐公约及户外活动的规则。通过这种对应学习,每个幼儿至少获得三方面的收获:愉快的生活离不开秩序与规则;作为集体中的一员,遵守规则是必要的;只要大家都遵守秩序与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有序,更加美好。
第三,思辨一体明是非。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幼儿之间的碰撞和矛盾会时有发生。而这些碰撞和矛盾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书中通过思辨的方法,及时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选择,从而促进他们情感、态度、理解、价值观等高级心理素质的发展。比如“举手表决”活动,通过“怎么举手才能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呢”这一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碰撞得出举手表决的正确做法。本书中,还运用思辨一体的学习方法开展了“睡前小讨论、运动后果预测,制定如厕常规和文明进餐公约“等活动,都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育必须坚持《纲要》精神,必须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必须切实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幼儿园的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幼儿园的现实问题出发,本着解决问题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踏踏实实,日复一日,不断观察和分析,勇于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幼儿园的课程才能真正为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服务。
今天看了《你很特别》这篇文章,我在想,什么才叫特别呢?特别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呢?我特别吗?班上的孩子,他们谁是特别的呢?聪明漂亮的叫特别,还是聪明有才的叫特别?走在下班的路上我不断的在寻找这个所谓的“特别”。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天使,我能对谁有“特别”吗?当我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面对班中的三十几位孩子时,她(他)们在我面前都是那么特别的、独一无二的、是我要用爱心呵护的。如果我对这个“特别”太过于注重,后果会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会在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就受到打击,这是多么的残忍。
而这个“特别”意味着,老师对漂亮的幼儿、聪明的幼儿、让人看的顺眼的幼儿贴金星星,而对剩下的那些幼儿贴灰星星。没有了公平,没有了平等,对偶尔做错事,偶尔调皮的孩子给了一个否定,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这样的教育还有意义吗?同样很多家长,为了在老师地方给自己的孩子搞一个“特别”千方百计的去讨好老师、取悦老师,希望老师给自家的宝贝多点的“特别”,这样的行为有意义吗?老师是教育者,处的就是教育,平等公平严格的对孩子,是对孩子负责,家长还要什么特别呢?我们也希望家长们更不要用“特别”看每一位老师,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自己的个性,那是独一无二的,相信我们能给宝宝最好的最美的。我只想说:宝贝们,无论你是美是丑,聪明还是笨笨,你都是特别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任何条件。
这个特别无意的让我感到社会上存在的太多的有色眼镜,也就是书里说的“特别”。就因为有这个特别,让很多和睦离我们远去,让许多人开始逃避,失去信心。不管是对待孩子还是成人都要保持一视同仁态度,保护好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保护好成人的自尊。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抛去别人会怎么看的顾虑、抛去世俗的标准,那些来自别人给出的记号有什么意义吗?你就是你,做你自己就好。即使你再普通,你也永远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如果你够自信,如果你够坚强,那么别人给你贴灰点也好,星星也罢,都不能左右得到你。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跟行为变得随波逐流是非常可悲的,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则明”说明正确的,客观的看待自己是一门艺术,不要被俗世的态度摧毁自己的价值。
在园长的推荐下,我用心的读完了这本书,本书作者李跃儿认为教育和爱育最大的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孩子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跳出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两种,他们调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拿走了。”那么究竟怎样才不拿走孩子的幸福。其实老师或家长都不是有意去孩子的,只能说我们还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 李跃儿的书里处处写着真实的例子,幼儿被成人教育不当培养出来的孩子是让人觉得可悲的。孩子本来像花朵一样的美好,应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望子成龙”的心态让孩子们承受心灵扭曲的各种苦恼。
本书给我最大的和感触就如书中写到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活在敌意中,就学会竞争,花在恐惧中,就学会忧虑;活在怜悯中,就学会自责,活在讽刺中,就学会害羞;活在嫉妒中,就学会嫉妒,活在耻辱中就学会负罪感,那么活在鼓励中,就学会自信,活在表扬中,就学会感激,活在接受,就学会了爱,活在认可中,就学会自爱;活在承认中,就学会了有目标,活在分享中,就学会感慨,活在诚实中和正直中就学会真理和公正等等。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说你受到的教育不同会影响你一生。
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二十教育的前提,教育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少了爱何谈教育,智慧的爱能使孩子富于理智,愚昧的爱只能毁灭孩子,慈爱是智慧之爱,溺爱是愚昧之爱。我们对孩子,不能以成人的观点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我们要给孩子适度的空间,让孩子在属于他们的空间内自由遨游,无拘无束地快乐成长。
作为老师应该更多读有关于“教育幼儿的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王园长:
您好!
我是一个有两名孩子的妈妈,我的女儿目前就读于你的中三班,她叫妮妮。
获悉您园即将开设实验班,我和我爱人欣喜万分!妮妮现在3岁8个月,从她出生以来,我和我爱人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这3年多的时间,看着我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惊叹于孩子的每一个变化,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而我们通过实践证明,对于孩子而言教育的基础在于孩子的早期心理建设,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您是个非常注重孩子心理教育的园长,所以我写信给您,希望把我这几年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与您或是跟更多的家长分享,以便我们日后能有更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我***的时候因为经常去花园散步,所以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带着宝宝玩耍的妈妈,那时候,对于育儿我几乎没有概念,那些妈妈非常热心,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孩子的心理以及行为变化,都积极的与我交流,在我而言,那些都是有益的指导。后来妮妮出生了,我们全家人投入了最大的热情去迎接这个小生命,因为我是全职在家,所以一直以来我都陪伴在妮妮身边,也许是因为投入和用心,妮妮1岁以前,我几乎没有觉得在照顾她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可是一岁之后,孩子自我意识慢慢加强了,她的行为在我看来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这个阶段,虽然我阅读了很多书籍,也向一些妈妈请教过,但因为对于教育理念的模糊,在使用一些处理方法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底气,不知道是否正确,比较混乱,最糟糕的是,在妮妮犯一些我认为的严重错误时,我会对她小小的施以暴力手段,虽然那时候没有什么具体的理论根据,但我知道那是不对的,虽然每一次都告诫自己不能这样,但事到临头还是无法自控,我想我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是和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吧!
我的父亲是一个比教暴躁的人,追溯原因的话可能是他的父亲也是个比较暴躁的人,他们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出秀才的道理,所以虽然我是个女孩子,但从小没少挨揍,长大以后,我逐渐明白父亲很多时候对我动手都是为我好,现在我也努力的照顾他孝敬他,但是曾经的暴力伤害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隔阂,让我无法释然,我每天都在对我的孩子说“我爱你”,但对我的父亲是决然说不出口的,我真的不希望这样的状态将来延续到我和我孩子的身上,但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幸运的是在妮妮2岁多的时候,我遇见了一个非常爱孩子,并且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妈妈,她是我的邻居,她的女儿叫柚柚,比妮妮大4个月,为了孩子,这个妈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并且亲自赴银川孙瑞雪教育机构系统的学习了蒙氏教育,后来她在自己家里开办了以蒙氏教育理念为基础的“儿童之家”!当时,我观察柚柚,这个2岁多的小姑娘比起同龄的孩子要懂事的多,比较讲道理,也好沟通,在她妈妈教育她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什么是爱、尊重、自由!
后来,我把妮妮送去了她的儿童之家,送去的前期,妮妮不参与一切园内活动,只是玩沙子,大概玩了有一个月之久,她开始坐下来听故事,由于那时候我已经接触了一些理论知识,所以我知道玩沙子听故事这都是妮妮内心的自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妮妮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我很开心,但另一方面素来听话的乖妮妮,开始变的很娇气,经常哼哼唧唧,一不满意就哭闹,那时候我真是很担心,也很焦虑,柚柚妈妈告诉我这是因为之前我给妮妮的束缚太多,现在在自由的环境中,妮妮开始懂得释放自己的情绪,这只是一个过程,再加上2岁多的孩子语言构建并不完善,心里有想法却不能迅速的表达,所以有了这样的反应,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蹲下来,告诉她‘慢慢说,不着急,’然后安静的听她叙述,再进行引导。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和妮妮已经能非常顺利的沟通,重要的是妮妮可以完全准确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点对于亲子关系非常有益,试想我们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当他们独立去面对外面的世界,回来能真实的和你交流她们所发生的故事以及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这是多么美好的状态啊,我想这样的亲子关系,不太容易出现孩子失控的局面。
学会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放手,说来容易,做来难!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很惯性的告诉妮妮,你应该这样,你不能那样,鞋子穿反了,我总是急着给妮妮说‘这是左边,这是右边,穿错了出去,人家会笑话你!’可妮妮还是一遍又一遍的把鞋穿反,后来我不这样说了,我只说把两只鞋换一下位子吧,妮妮还是依然穿反,这样情况大概持续了2个月,突然间她就能正确的区分左右脚了,从那时候开始,她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前几天我朋友送给她和弟弟一辆蛮大的动力车,小妮坐上去,尝试性的开了一圈,然后就在小区里驰骋了,方向感很好,拐弯,避人,躲车,钻小巷,动作敏捷流畅,我不是专家,我不能说我的理解就是正确的,我只是觉得,就拿穿鞋这件事来说,很多孩子能把鞋穿正,可能都没有经历过自己观察和尝试的过程,是家长或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灌输,孩子只是记得成形的状态,这样做对孩子实际的帮助也只是能穿对鞋,但是对于方向感和身体协性有没有帮助呢?
懂得自己思考,是孩子构建内心的第一步,不干预,是家长帮助孩子懂得自己思考的第一步,妮妮1岁多的时候见到人都会主动打招呼,那是我要求的结果,在我们共同接受蒙氏教育理念之后,她开始不这样做了,刚开始我还是很强硬的叫她这么做,后来我自己也觉得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不再要求她,有1年的时间吧,妮妮见人很少打招呼,我也不说她,邻居的阿姨说‘这个孩子怎么越来越没礼貌了!’我听了也只是笑笑,几周前,我送妮妮上幼儿园,早上的阳光很好,妮妮穿着大摆的裙子,她迈着愉快的步伐,和她遇见的每一个人问好,“爷爷,你好!奶奶,你好!阿姨,你好!叔叔,你好!”这些人里大多数都是陌生人,但他们都给予了这个陌生的小姑娘亲切的笑容,看着妮妮像小鸟一样快乐前行,我突然觉得好感动,妮妮的快乐来自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当她意识到要主动的表示友好的时候,她得到了他人的友好回应,这让她快乐无比,打招呼成了她内心真实主动的需要,这才是有意义的,不是吗?
内心的构建逐渐成熟的时候,自我意识才能有所体现,妮妮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模仿期,就是人家做什么她做什么,人家有什么她要什么,人家说什么她说什么,这个时期我是有过担忧的,我经常和我爱人说‘这孩子一点主见都没有,尽跟人家学,愁死人了!’我爱人说,‘我觉得只要我们尊重她,不去干预她,给她思考的空间,她总能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是的,一年多的时间,妮妮从3个月以前突然变的很有主见,她不再依赖别人,即使门口的孩子玩得热火朝天,她依然能安静的做自己的事。
xxx
20xx年xx月xx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