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月亮上班的时候,由于起得晚了一点儿,有点儿手忙脚乱,以致他走在路上时心情很不好。
......月亮像往常一样,他从东边慢慢升起,脚步显得有点儿沉重,谁都看得出来,月亮的心情很糟。
......月亮越升越高,他慢慢走过一棵大松树的身边,安往常惯例,这时候他会低头问一声:“松树先生,晚上好!”
.......松树也会按照惯例回答一句:“月亮先生,祝你一路愉快!”
既然你觉得那样的人不是好人,那么,如果你工作一年,全家老小翘首企盼,你却除了一张火车票什么都没能带回家,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你怎么做?如果公司的总经理要辞职另谋高就,而你和另一个同事都是副总经理,实力相当,而你是不是要为了结婚用的房子而争那么一个馒头?如果有实力很强的竞争对手与你竞争同一项目,你是不是要把三十六计里的招数都用上,为了保证老板不炒你鱿鱼?
完了,这么一说没好人了,对吧。动画片《进击的巨人》里的爱尔敏说过一句话:人们口中的好人指的是对自己有利的人。我瞬间醍醐灌顶,看来动画片里阐明的道理也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平时说别人好,对你好,也就是说他或者她帮过你,或者可以帮助你,对你有利。或许那个人高风亮节,对所有人都好,那他真是个高尚的人,是众人眼中的好人。否则,就算你为自己谋一点点私利,那么与你竞争而失利的.人,对他来说你就是使阴谋耍手段的坏人。
这么说太绝对,我们都成好人坏人的矛盾体了是不是?天堂与地狱一线,善恶一念,咱们平时所印象中的坏人,就是穷凶极恶,***人不眨眼,死有余辜的,而好人是温良恭谦,风度翩翩的对不对?再简单点说,做了要进监狱的事情的就是坏人,没做的就是好人是不是?那,如果一个男的随意玩弄女孩子的感情,或者一个女的到处傍大款,然后瓜分他的财产,合法啊,没犯法啊,又迷茫了是不是。
其实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把这个概念给极端化了,现实中没有那么多极端的事情。一个犯罪分子他也可能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而一个优秀的职员也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一切的评判都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在不同人眼中的,因此同一个事物才会如万花筒般,在不同人眼中映出不同的映像。所以,多多反思,换位思考,能让你的活得更为清楚,明白。
其实,世上存在的事物,本无所谓好与坏。好与坏,不过是精神上的主观反映,只是难以定量分析并找到一个十全的衡量尺度而已。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好与坏本身是主观精神作用的结果,用主观精神的能动去判定在好与坏后面加上人的对象,如同猪毛评猪身,其涉及的广度、深度是较为复杂的。但复杂不是拒绝思考和探索的理由,带着疑问试着“脑问心”和“心问脑”的追问,结合实践的观察和体验,还是能窥之一二的。
“人”字好写,一撇一捺,绝大部分人会,但在人前面加上一个“好”和“坏”字,很多人会乱了方寸,要么说不出,要么盲人摸象式的解释一番,甚至于有些人走进坟墓也不知道好人和坏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不过,奇怪的是,不较真好人和坏人的习性,有时候并不妨碍人稀里糊涂愉快的生活着,这或许是现实中很多人发出“难得糊涂”的感慨原因之一。但是,好人和坏人的话题不因为某些人的不屑而不存在,大到国家交往,小到个人沟通,好人和坏人心理判别,总会牵动着人敏感的神经。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多个方面探究好人和坏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是非话题。
从宏观方面看,好人和坏人心理判别和定位往往是跟利益和信仰密切相关的。国与国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其代表的组织或个人持有的价值天平,在物化交往和精神沟通中,自始至终的在称量与己相关的一方或多方,好与坏,直接的关乎孰重孰轻和孰友孰敌。在价值天平失去平衡,甚至价值天平完全的不对等或不同时,这种交往和沟通势必会产生停滞或冲突,好人和坏人的自我衡量基准分别相向聚化,产生不悦、磨擦、冲突,严重的导致战争。历史上和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频频发生,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各自站在好人一方指责坏人一方而导致磨擦和冲突的事件,稍有区别的是好人和坏人这一平民化的语言被泛化的词令替代了。
从微观方面讲,好人和坏人的心理判别和定位往往是与道德和价值取向联姻的。人群之中,个体之间,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统领人群和个体之间精神领地的是道德和价值取向。道德,在人们日常交流和沟通时,是经常出现在嘴边的两个字,而且人们习惯性的喜欢拿道德标竿丈量别人和发生的一些现象。以个人主观妄论,从人类文明秩序——法律的基点上,道德可理解为存于法律之内超然于法律之外的行为规范,换言之,法律其实是道德的理性产物,是公共道德最具体的法定表现。基于这一点的解释,显然并未道出道德的全部真正涵义,道德看似的虚无和所谓的强大亦或脆弱,在很多层面均表现出不尽相同却又同归于追求真理和至善的终级目的,基于讨论好人和坏人的话题,在此不作赘述展开。另外,道德并非与生俱来的,自我们降临到世界上,道德并未像遗传密码那样复制在我们体内,而是后天悄无声息的入侵者,它初步给了我们对外部世界认知的一种价值观念。这种后天生成的价值观念,自然而然非常具体的在人身上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一个人的价值模式或具体的价值取向行为,在诸多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下,很难举大一统的道德标准来判别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价值模式和价值取向是好还是坏,只能借由大众多数接受的公共道德来暂时判别某一思想、观念、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由此说明,好人和坏人的论调是要有参照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会因参照物不同而不同,甚至有时候是处于对立和相互转化的状态。
很显然,无论是站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亦或是站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静态分析讨论好人和坏人这个话题,似乎不足以完全剖析清楚,得出值得可以借鉴和应用的具体共识,只是肤浅的局限于特定的时代和个人的价值标准就话论话,忽视了好人和坏人话题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和演进变化的趋势。
不难理解,好人和坏人的标竿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原始社会里,人类认知水平停留在近乎动物的初始阶段,好人和坏人概念化的大是大非远未形成,有的只是同自然和不同族群间你死我活的肚皮之争。奴隶社会里,剩余和私有的出现,极大的刺激了人类***的神经,间接的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使人类的认知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在这个阶段,好人和坏人的基本概念事实上已经植入人类的大脑,而且开始逐步有意识的归纳、总结、推理、判断,好人和坏人的是非标准核心内容极大的被物质能量左右,有代表性的巫术号召和典章制度只是幌子而已,没有买主和被卖者认为贩卖奴隶是不道德的`,相反,买主和被卖者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违背了这一规则的人,却是十恶不敕的坏蛋。封建社会里,在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的基础上,人类文明在充斥血腥中继续前行,长期残酷的冲突、激荡、洗刷,人类思想的火花不断在刺激中迸发,约束人类野蛮的精神力量不断壮大,随着迁徙和交流的增多,这种精神力量不断的交流、汇集、传播,使人类在很长时期内被物质左右的野蛮属性转而向物质和精神逐步平衡的文明属性过渡。这个阶段的好人和坏人观念,基本上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上升到一套比较完整的逻辑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典章框架之中,人们在议论好人和坏人的时候,基本上有理解上和认知上的理论依据和精神源头,这或许是封建社会较之于奴隶社会进步的原因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历史中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么说,好人和坏人标竿的时代特征,深深嵌入了阶级的主流利益和精神主宰的自然诉求,超越亦或叛逆往往会被吞没或孤立成为熄灯后的牢***。然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不断演进的趋势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脚步是在不断突破中向前发展的,传统落后的观念和道德,在日益进步的现代社会里,很多层面正在被遗弃和被颠覆,好人和坏人单极化的论调,在具有思辩精神和宇宙观的现代人脑中,不再是简单的好和坏的问题,而是不断的探索、突破发展过程中人性和精神上的层层迷雾,以期再生、重建、再生不断变化探寻最符合时代和人类发展需要的精神能量和价值体系。
总而言之,好人和坏人的话题,是涵盖面广、内容深刻的是和非的问题。就目前所处时代来说,其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源头是“刚性之法”和“道德之鞭”,当然也有“宗教之慰”的润滑作用。作为普通大众口头上经常出现的好人和坏人的议论,大多局限于道德范畴之内,准确一点的说是局限于“德”的范畴之内。在精细化分工的社会里,一般情况下大众所议论的好人和坏人,只是心理上的情感诉求,也基本上精确到一行之是非、一为之对错的基本心理判别,虽有感性认知上笼而统之称某某是好人,如果不是发生了大的冲突或是麻烦,却少有笼而统之称某某是坏人的。这一点,足以说明现代人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理性精神的攀升,同时也说明现代人不再以儿时的口吻和思维去单极的理解好人和坏人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更多的是对社会上人和事加以道德层面上的批判和反思,而远非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对象,这是大众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表现,我们不应围堵牢***中的进步。
对比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东西,它可以告诉你自己的真正定位,可以给你无限压力,同时也可以给你无限的动力。
在记事起,其实大家就都会逐渐开始了对比,只是映射出的大小是不同的。
年幼时我们所比的,是家里所能给予的,譬如说男孩子小时候的一个变形金刚、一辆玩具赛车,女孩子的一条漂亮裙子或是一串精美的手链这样的例子很多,会逐渐蔓延,对比的实物也会随之递增,手机的型号,鞋子的品牌都成了判断高低的一种方向,而这种方向的对比自然是错误的。
真正的对比是要互相之间的刺激而引发的促进,或许未见得是出于最么好的情绪,但是这种情绪我们掌控的方向一定要正确。
很多时候,自己身边的人是都很优秀的,只是我们内心总是想着否对,因为害怕做出对比,害怕的不够优秀而不愿意暴露缺陷。相反的,如果不是身边的人,譬如说能歌善舞的明星,我们一般不会和那些光鲜亮丽的人作对比,一是他们距离自己太过遥远,二是我们身边的人并不会那他们却作为比较的对象。
最初的对比大概是家长口中的邻居家小孩了。这是个很神奇的称谓,似乎无论如何努力,邻居家的孩子好像总是强我们一头。实际上,这就是家长们为我们构建的对比,有了这样的对比才会给予孩子更加努力的动力和压,当然了,只有长大后的我们才会发现,其实我们本身,也属于邻居家的孩子。只是作为对比的方向各不相同罢了,有的是学习,有的是才艺,有的是懂事儿
随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压力也会改变不少。在学习上,我们不再保留当初的那些积极性,但是却会在另一方面,所增长的却是加倍的——虚荣心。我们的对比不再单纯,更多的是为了展示自己,吸引异性,吸引眼球,吸引家人的称赞。这种虚荣心对我们来讲并不是坏事,它会在人的心里滋生出一颗种子,慢慢发芽成长,当长大之后,代表着我们的目标也随之完成,我们也会是某些人所羡慕的对象。
当然,这些对比所真的并不是单一的个体,每个阶层都是会有的,而生活角落的点滴也是看的见得。垂暮老人一般喜欢享受生活的乐趣与清闲,时常彼此畅聊子女们是否尽孝,孙儿们是否乖巧,是否身子骨硬朗。而壮硕的中年人往往是最为操心的,对比工作的环境,对比工资的高低,对比房子车子。至于孩童学生倒是轻松,无非是对比学习高低,成绩好坏。
早上早餐店谁一家开门是个对比,晚上超市哪家最晚关门也是对比这种无处不在的比较既是一种紧张又是一种动力,让自己身处于带有压力的一种状态而去完成那件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会厌恶对比,会反感,总觉那些是我们不开心的源泉。但是在我看来,那些却又是机会、是挑战、是进步前的一块小石头。与其四处逃避,寻求安慰,倒不如迎难而上,通过努力击倒那些对象,让我们也站在被人所羡慕的视角之内!
此外,对比也成为了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手法,我们不论是在如今的文章里,或是在古代的诗词中,都能够见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也是对比。
总之呢,对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比在的,包括自己,周边,书中都会涉及,只要你足够细心便可发现。
希望对比后的你,不该是骄傲自满的,不该是垂头丧气的,而应该是迎难而上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