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伟大时代,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选择,每个人都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甚至连死亡的方式都有很多选择。最近,总是能看到或听到有人离开我们的新闻或传闻,有的人是被无良的飙车族毫无理由地夺去了生命,也有很多人选择用跳下楼的方式为自己作人生最后一次选择。
我无法想象,人在空中作最后飞翔的那几秒钟,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激动、平静?酣畅、紧张,后悔或无悔?真的是无法想象,也不愿意想象。
今天我要说的是,敬畏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每一个人的生命,敬畏地球上每一个生命。
敬畏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上苍的恩赐。想想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需要多大的运气和机遇,需要克服多少困难险阻?上苍创造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每一个生命尽管将面对悬殊的未来,但是生存的权利却是完全平等的。除了自然界的法则可以抹***生命,我们又有什么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甚或伤害别人的生命?
敬畏生命,因为生命不全属于你自己。人类的历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线,每一个人都是这条线上一个点。这个点却不是独独的,孤立的,但是连绵线上的一个点,是一个承接前后点的个体。上苍创造了这个点,就赋予了相应的使命;生生的切断这条线,就是违背自然,违背规律。
敬畏生命,就是要努力让生命在规律的春夏秋冬里呈现自己的色彩。在春天里播种,在夏天里欣赏繁花似景,在秋天里听梧桐叶落,在冬天里贯看白雪飞扬。人生短短几十年,二十岁之前懵懂无知,三十而立却困难重重,四十不惑而家庭负担沉重,五十总算轻松一些,却又要看日落西山,六十一到,告老还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规律,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色彩。
敬畏生命,就是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享受平常的生活。
汶川大地震近7万生命消逝于轰然倒塌的钢筋水泥中,眼泪从我们的内心涌出顺面颊滑落。呀呀学语的孩童如嫩芽灵动、意气风发的青年赛松柏苍劲、和蔼慈祥的老人像夕阳沉静,生命如此美丽。废墟下断肢求生,绝境里舍命相救,又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让我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面对绚烂生命的消逝,作为一名铁路人,我们该怎样思考?敬畏生命,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也不尽如意,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漠视生命的借口与托词。“4。28”旅客列车特别重大事故中72条鲜活的生命浮现在我们眼前,也许他们是离家出游,也许他们要回家探亲,也许他们正出门办公,他们搭乘着希望和梦想,却再也无法看到亲人的笑脸。辛苦的工作会让我们抱怨,可想想我们的作业关系着一趟趟飞驰铁龙的安全,我们的手里掌握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我们该怎样面对生命,怎样面对安全生产的要求?
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治正在进行。可环视我们周围,看惯了、干惯了现象依然严重,“5。28”、“6。8”典型违章不断发生。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我们忘记了生命的可贵?我们手里握着的是人命大于天的安全责任!一次小小的违章作业,不仅是我们的奖金受损失,一次违章、一处严重病害可能酿成的是翻车掉道、车毁人亡的惨剧。绚烂的生命会因我们一时疏忽、一次误操作而消失,难道我们要成为***人的凶手?
小草不会因为人们的俯视而拒绝绽放生命的翠绿,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没有理由回避“责任”,以敬畏生命、敬畏安全之心,尽职尽责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现在,我们每天眼里都要过很多很多文字,很多文字像过眼烟云一样,不再有任何记忆,但是有的文字却总会在心里缠绕。比如今天,又看到了关于施韦泽的文章。不记得第一次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描写他的文章,只记得放下那些文字的时候,很多的感受在心里涌动着,搅拌着,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被他感动了。
施韦泽是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与其它的获奖者相比,好像不为人之,但是他奇特的经历更鲜为人之。我至今没有想清楚,是什么让他在三十岁的那年,为了去非洲学医,更不知道这漫长的八年里,有没有对他的信念发生过怀疑。我只知道,有一天他下课回到家,随手翻阅一份传教士协会期刊,有一个标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刚果地方传教士之所需》,他从中得知了非洲传教士站迫切需要精通医术的传教士。放下那本期刊,他作出了决定:要去非洲当一名医生,而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哲学博士,神学博士学位,并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牧师生涯。整整八年,施韦泽从来没有动摇过,在他38岁那年,他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在退出神职机构并辞去大学教职后,他和新婚妻子携带着药品和医疗设备,来到了非洲。
简陋的传教士站什么条件也没有,需要救治的人却挤满了小村庄,先是在空地里替人包扎伤口,后来用鸡棚里做临时诊所,条件艰苦,病人越来越多,有的病人从几百里外赶来,他的到来改变了当地人有病不能就医的状况,而有时他忙得连站都站不住,这一忙就忙了半年世纪。
更难能可贵的就是,这一位医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哲学思考,在他最疲倦的时候,脑海之中突然闪现一个新词:敬畏生命。他意识到了,这解决了一直折磨他的问题。他认为,过去的价值体系只关注与他人的关系是不完全的,所以会缺乏向善的原动力,只有立足于“敬畏生命”这一观点,我们才能与这个世界的其他生命建立一种灵性的,人性的关系。
对于韦施泽我始终怀着敬仰之情,是他敬畏生命的灵性感动着我们。如果说白求恩,德兰修女用自己的职业拯救生命,而韦施泽让自己学习能为生命服务的新职业,怀着一种敬畏生命的虔诚,用自己的一生解释了这一灵性关系的意义。
昨天着短衣短裤,竟有些微凉了。昨天给两三个朋友打电话,都是路过临时想起去找他们喝杯茶聊个天,但要么加班要么空号,都没了心情,于是一个人默默回家来。
冬天也默默地到来了。现在已经混乱了对冬天和夏天的感觉,不是混淆是混乱。夏天时希望冬天,而今冬天来临时却又怀念夏天。想起几年前,12月了还是着短衣短裤拖鞋上清源山,现在却有些怕冷;再往前追溯一些,读书时每年冬天都是洗冷水澡的,现在连夏天都不敢完全冷水了。
以上只有一个结论,就是说我们的生命能逐年减少,到得完全消失了生命也就消逝了。
同时,生命能的减少还带来一个更可怕的问题。比如我们大人,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地趋于保守、小气,考虑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现实,你能说这是对的吗?大人自己这样也就罢了,然而很多大人会忘本,会忘记初心,他们会要求小孩也保守、小气。
其实,现在的大人们,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豪气冲天么?动不动就要怎样怎样的。可是随着现实的打击,我们渐渐地变得小心翼翼的,变得特别现实。小时候的浪漫与激情消逝殆尽,成为一个个平庸乃至于庸俗的人。
而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就大概可以用生命能的减少来解释。
也许每个人都会沦落成这个样子。但我们要自觉,一方面要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原本什么都要,现在可以选择追求深度,专注,做到极致。另一方面不要用自己的胆小来打击你的孩子们。
我近来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时间浪费得特别厉害,自己想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接下来,我也会专注地做事情。比如教书上,现在语文教师们,据我所知大多没有受过文艺理论的训练,没能力细读本文。包括读教师参考书也是如此,参考书本身就在浅层滑行,使得师生都处在一个傻瓜状态,这是我极为不满的,也是我可以好好做的。
当然还有一些事情,虽不是主业,也是我喜欢去尝试的。敢于尝试,热衷尝试,本身就是生命能的体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