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收发的信息铺天盖地,***扰的多于问候的,有时真的烦不胜烦。货多则廉,货寡则贵。除了数不胜数的信息,竟然完全收不到手写的片言纸语,即使偶尔收到寄来的书刊,却连收件人姓名和地址都是打印的。收到一封手写的信真的有好难。
女儿在外有两年了,除了偶尔的电话和网络联系,就只能放假回家团聚了。想起那时候,自己偶尔写封信回家,基本都是因为生活费用完了,理由是妈妈不认识字。记起一个冷笑话,说当年一个大学生和家里联系全靠电报。每次电报都是一个字:钱。看完后哂尔一笑。其实自己又好到哪去,不过是五十步笑八十步而已。而女儿辈则有十足的理由不写信:还有什么通讯方式优于电话和网络呢?特别是视频,既能见到人,又能闻其声,又方便又廉价更快捷。手写的信,写起来还得半天,要是想不起来要写什么,那得好几天,手酸不说,浪费笔墨纸张。写起来了,寄发又得半天,贴个普通邮票,还老担心收不收得到。论起信息的效率,实在是多此一举。
女儿尚且如此,亲戚朋友更无从谈起。除了逢年过节和特别的家事,几乎大多数的亲戚都疏于往来。远路的自不必说,同城的也大抵如此,各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空间,各人都有各自的圈圈。谈起来就一个字:忙。等到节日时分,短信群发,也算是不忘了彼此。朋友聚的相对来说还算多,不过聚的地方,除了桌上还是桌上,内容也简单,要么K酒,要么麻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多有联系,也算是不忘于江湖了。
日子在电话和网络中过得波澜不惊。即使没有联系,望望还在闪亮,也算是心安了。渐渐地,渐渐地,已经忘了有一种联系方式叫通信。有时回首当年,想起那时候的鸿雁相传,多多少少间,竟然有一丝丝的遗憾。
那时候,朋友也都是同学。相互传递的,多是天南地北的.见闻以及昨日再现的怀想。结尾还忘不了祝福友谊长青。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在等待和忙碌中,期期然,又或者蓦然,就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透过字里行间,渗出阳光般的温暖。要是异性间的通信,多少总有些许矇眬的感情,彼此间的往来,则透出更多的依恋和向往。可惜,这一生,我竟然没有写过情书,除了曾帮同桌抄过情诗,真是浪费了一世情怀。
想起那时候,虽然不是文采飞扬,也总算是语句通畅,行文达意是够的,而且书体也还算飘逸洒脱。只恨当初未曾陈门立雪,也自学不来笔走龙蛇。若果然有点颜柳的风范,也总算留给朋友些许的财富。又可惜无司马之华章,少柳咏之多情,缺李白之浪漫,留给朋友的都是俗言俗语,至今日,估计都已经再生利用了。其实,人过不惑,钱财看淡的倒也不少。说起这些,不过是怀念过往而已。你在,或者不在,我都在这里。信在,或者不在,思念就在这里。
有时候有时候,真的真的,好想好想给谁写封信,哪怕没有字,也总能捎去无边的思绪。推开了键盘,却找不到纸笔,找到了纸笔,却又无语相对。写满了思念,却又发现没有了你的地址。
夏已茵,长河溢,影相移,飞鸟聚。
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还在等我的消息?
不知道为什么,走着走着我觉得心里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由地想起:我为什么不对那位大伯说声“没关系!”呢?这样就是我的解决事情的`态度吗?那位大伯会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在自责?我要是坚强一点,就不会这样了。我真想回到刚才,当那位大伯满脸诚意地说对不起的时候,我说声“没有关系,不痛。”那大家也不用那么担心了,那位大伯也会安心地去工作了。都怪我,干吗那个时候,变得“文质彬彬”的,像个委屈的“受气包”,我真后悔,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多好啊!我也吸取了一个教训:凡事都不能只顾自己的安危和感受,而不顾及别人的想法,这样就太自私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