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出了“前刘山”村再往前,也是一段山路,接着又是一个村庄,我问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这会是什么村呢?儿子思考了一下说,刚才是“前刘山”,这肯定应该是“后刘山”了。我们来到村碑志前驻足观看,都傻傻地笑了,上面写着“中刘山”。妻子反问,难道里面真的还有一个“后刘山”不成?小路延伸,仍然穿村而过,接着又是一段山路,比上一段更短,我们敢紧看村碑志,上面果然写着“后刘山”。我们一家三口面面相相觑,真不知道,也不敢相信,离小城繁华如此近在咫尺的地方,竟有这么幽静的所在。
站在“后刘山”村口,我们抬头运望,才发现目光被山峰阻碍,己经到了山脚下,“后刘山”村就像一个懂事的孩子,依偎在山的母亲的怀抱里,安静而安详。村西就是一座小水库,更像一个洗脸用的大盆子,里面的水洁净清澈,倒映着山石树木,村舍人影。仔细看去,水面上有一片一片的不规则的浅白,这与初春的底片的灰色调对比明显。再次环顾四周,才发现路两边,房前屋后,山坡上,沟壑边,都是这样浅浅的白,透着淡淡的粉。做个深呼吸,除了村庄特有的味道,还有一种微微的香,这种香,需要认真仔细调动嗅觉,才能感受的到,并且沁人心脾。
沿路进入“后刘山”村子,路遇山往东拐。村里树木几乎全是杏树,枝桠间全是开的正艳的杏花。此时,我们方知幽香的来源。许多的杏树就长在路边、街道旁、大门口、小院里,没有规律,随遇而安,高矮粗细也不相同,透着舒适惬意的美,如同村里三三两两的人,有老有少,扛着略带锈迹的农具的男人,或提着盛满菜的蓝子的村妇,或拿着木棍石块当玩具的小儿。完全没有被时间驱赶的表情,他们都是按照自已的心愿在走,无忧无虑的样子。几位老者,或坐或蹲或立,在乱石堆砌的墙南根晒着春天的暖阳,聊着家长理短,闲闻趣事,头上正好被伸出墙外的几簇杏花枝罩着,与旁边缰绳拴在老杏树上,慢慢咀嚼的老牛,形成和谐唯美的画面。几声犬吠,伴着一阵有些凉意的山风,就有杏花瓣飘落在人和老牛身上,还有地上,他们全都不管,好像一点没有惊扰他们,或者说,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应该存在的事情,习以为常。
出了“后刘山”村庄,小路变窄了,也变得不平整,这应该是村民下地和上山的用脚踩出的小路。小路往东,跨过一座石板桥,接着往南变了方向。我们左边是山,右边成了山沟。不论地势如何,我们偶尔看到一些高大的栗子树,它们的花像黄绿色穗子,叶子没有冒出来。还是杏树居多,只是中间又夹杂了一些四季常青的灰绿的马尾松树,这些都反衬的杏花树枝***纤弱,杏花的粉白。沟边少平整的土地,麦苗返青,沟底早已溪流潺潺,许多花瓣像小船,顺流而下,有一个很小的.瀑布,花瓣毫不畏惧地一跃而下,在下面小谭里聚集,平铺开来,形成了一个杏花池。我想那水一定也透着花香,可惜没有美女入浴,单就过去洗一把手,也会三日留香不绝。
再往前走,有一处更大的水库,路也沿着堤坝上向西,水就像一面上天赐予这片土地的镜子,大山、太阳、白云、飞鸟都可以来免费使用。突然,一群水鸭子煽动翅膀,脚掌划过水面,开始是几条线,像画在宣纸上的墨,逐渐慢慢散开,模糊了所有的表情。岸边早已围了一圈洗衣服的女人,衣服五颜六色,清脆的槌衣声,她们的说笑声,还有远处各种鸟兽的鸣叫,迎来山的回响,余音袅袅,分不清,辨不明。
水库下面,是一圆形水塘。周围蒲草和芦苇刚刚冒出嫩芽,钻破水面,就像绿色的边框,放佛这是专为杏花们准备的小化妆镜。四周高高的都是杏树,水面在很深的凹陷处,好像凝固的玻璃一样。所以,杏花的映像异常清晰,花瓣的个数,每个花瓣颜色的细微过度,甚至里面花蕊的个数,花蕊上那层花粉,都能看的清楚。我们爬上杏树,也把自己的影子投在水塘里,做着各种幸福的表情,自己被自己幼稚的举动笑疼了肚皮。不停地按下快门,拍更多的照片,留下这快乐的瞬间,才是最愿意也最需要做的事情。
小路从“中刘山”村东面进入,左拐往南,接上了来时的路。出了“中刘山”村,我们才发现,村与村之间路两旁,全是杏园。里面的杏花才是最繁华,连在了一起,形成了规模。主人也不拒绝,微笑迎客,主动骄傲地介绍着自家的杏树结的杏子多么酸甜好吃,麦黄时杏子熟了之后邀请大家一定前来品尝,只是偶尔叮嘱大家不要攀折就好。有了比较,才有了鉴别。仔细查看,由于品种不一样,花的颜色深浅不一,花开的程度不尽相同。里面游人如织,与花间的蜜蜂一样多,一样繁忙地穿行。人语喧哗,在花间传播,蜜蜂嗡嗡声也从耳边飞过。
重新走上小路,离开这三面环山,只南面一条曲折的村村通小泥路与外界相连,开满杏花的村子,再次抬头,小城已经重在眼前。仿佛我们在瞬间完成了穿越,从偶遇的世外桃源“杏花村”,来到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文明。这真是天地的造化,让我们体验一步之遥的梦幻与神奇。
大家认识我吗?我长着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锐利的爪子,坚硬带钩的嘴,圆圆的脸和一双宽大的翅膀,与众不同的是我的头部上侧左右各长着一丛毛,很像猫耳朵。你们猜猜我是谁?
对了!我就是鼠类的克星、田园的卫士--猫头鹰。
人家都在电视、画报上见过我们,对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住在郊外或田野的树上,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我们的眼睛在白天没有多少用处,是个睁眼瞎,但一到晚上,我们的双眼能洞察一切,在黑暗的林间或田野中准确地发现诡秘的鼠类行踪,无论多么狡猾的老鼠也休想在我们的爪下逃生。
我们的翅膀也很特别,翅膀的骨头中间是空的,而且非常大,这样我们能够轻盈地飞起,无声无息地接近捕猎目标,以至于它们往往还没有发觉,就做了阶下囚。
我们猫头鹰是候鸟,冬天,我们到气候温暖、食物充足的'南方去过冬,等到春天来了,我们再回到北方繁殖后代,壮大我们的队伍。
我们的种类有十多种,我们的踪迹遍及世界各地。我们这个庞大的家族,抑制着鼠类带给人类与自然的灾害。不信,你瞧!我们每只猫头鹰一个晚上能吃十五只老鼠,这样一年就能吃五千多只老鼠,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当人类的食粮受到保护,减少了财产被鼠咬的破坏,危及人类生命的鼠疫得以控制,人们不会忘记这里也有猫头鹰的一份功劳吧!
当然功不必自论,我们只希望成为人类的朋友。可遗憾的是,有的人把我们视为灾星,什么夜猫子进宅,祸事到来,这是个别人的偏见,我们不计较;可气的是,有些人大肆砍伐树木,使我们无家可归;更不能容忍的是,有的人用各种器具对我们肆意捕***,照这样继续下去,我们这些鼠类克星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保护着人类,而威胁我们生命的却恰恰来自于人类。
人类——我们的朋友!你们想到没有,当我们在地球上消失之时,就是鼠害成灾之日。到那时,庄稼被破坏,财物被咬食,鼠疫横行威胁人类生命,再想起我们岂不晚矣!大自然不止一次地向人类发出警告,谁破坏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无情的惩罚!
我们真诚希望人类不要再向我们举起屠刀,猫头鹰和人类永远是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共同努力消灭鼠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今天,阳光明媚,天空像是被水洗过一样、蔚蓝蔚蓝的,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杏花园游玩。
到了目的地,首先看到的是广场墙上姚依林爷爷题的杏花村三个大字,接着我们进入了园区。妈妈租了一辆三人骑的自行车,我坐中间,妈妈是车头,哥哥是车尾。
我们踩着车逛着园区,突然我闻到一股香味。我忙问妈妈:妈妈,是什么这么香呀?是红梅。妈妈边说边停下车。哦,我看到不远处的红梅花开得正欢,红红的一片。凑近一看,一团团、一簇簇,挨挨挤挤的。这时我看到左边杏园里的杏花也开得正旺,粉嘟嘟的煞是好看。凑近了看,杏花有五个圆形的花瓣伸展开来,露出里面嫩黄色的`花蕊。一股淡淡的、不同于梅花的香味飘进了鼻端;从下面向上看,粉色的花朵和蓝色的天空相互交织、美丽极了。旁边桃园里的桃花还没开,一个个花苞看起来饱胀得像马上要裂开似的,真是秀色可餐。
欣赏了花之后,我们又骑着车继续游览。白浦荷风的荷花还没长出来,大大的水车安静地待在水里,杜牧博物馆里的游客在颂读着古诗,十里桥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梅州晓雪景点太多了,一直快到吃午饭时我们还没逛完。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春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人间,迎着旭日的朝晖,我来到了景色秀丽宜人的北坛公园。
走进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巍峨的史公塔。它又名"八大塔"。史公塔共有7层,每一层都有8个塔角。每个塔角上挂着一个小铃铛。当微风轻轻拂过人们的面颊时,总能听到铃铛那清脆悦耳的响声。塔窗上有一个白蓝相间的青瓷佛像。塔顶竟然长着一棵令人称奇的树。
顺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向东走,一片茂密的小树林便展现在我眼前,刚刚抽出绿芽的小树,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略带羞涩。树枝随风飘荡,好似一位正在梳妆打扮的闺中小姐。
穿过小树林,向北走,就来到了人工湖,湖水微波荡漾。湖底几条小鱼在自由地"玩耍"。湖面上,几条卡通人物小船在行驶着,人们坐在船上聊天、观光,好不逍遥自在。看哪,一座汉白玉石拱桥架在两岸,连接南北,多壮观呀!
公园的西侧是我们儿童的天堂——儿童乐园。这里的娱乐项目很丰富:骑马场啦,碰碰车啦,蹦蹦床啦……这里人很多,欢声笑语不时传了过来。游乐场的老板,周围的小商贩们忙也忙不过来,尽管如此,他们脸上仍然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离开北坛公园,我浮想联翩……我很想变成一朵娇艳的花儿,点缀它;也很想变成一只小鸟,用动听的歌喉赞美它。很想很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