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我起了个大早,开始做准备工作,在包里装了充足的“干粮”,带上了一直被遗弃在角落里的相机,基本可以派上用场的东西我全装上了。上了车,我找到了这几日结交的一位好友——肖凯耕,他来自哈尔滨,是一个壮小伙儿,钢琴弹得很好,前几天在钩鱼台那里,他弹奏了一首钢琴曲,震惊四座,从此一炮打响。和我一样,他也是第一次去北大参观,尽管说他不想将兴奋之色显露出来,极力抑止,但脸上兴喜之色仍然表现无疑。
我们一边谈论彼此之间的心情,一边交流写作心得。车子到了北大东校门旁。下车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北大校内的一条小路上,左侧是一条从校内穿过的小河,右侧是教学楼。由于现在还是寒假,大学内很少有人行走。在这小道上,清风迎面徐徐吹拂而来,风中伴着清晨露珠的甘甜和树叶醒来后的芬芳,经过我们的面庞之时,留下了这种味道,全身无不舒畅,久处城市鱼龙混杂之处,如今置身在这恍如世外桃源的北大校内,耳旁不是汽车的轰鸣而是树叶沙沙的响声,在这清风吹过发梢时,无不是给我们的心灵一种洗涤。
前方,未名湖已慢慢呈现在我们眼前。只见湖水因天寒地冻的原因,已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几位喜爱运动的大哥在上面打起了冰球。再走近一些,还有一些出租冰刀一类的冰上器具的小摊。我对于冰刀没什么新鲜感,毕竟在广东的室内溜冰场上见过很多次,也尝试过,倒是那个像车子一样的东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那东西有一个坐椅,具体的样子和圣诞老人那雪撬一样,不同之处是下面的两片加长的冰刀,圣诞老人的.那个雪撬我就姑且称它为冰车吧!我倒是很想去尝个鲜,希望老师不要带我们与未名湖擦肩而过。
如我所见,老师在未名湖边停了下来,允许我们租些器具玩耍,不过不能去远处那个冰层薄的地方。我心里想这不废话,谁去那儿找死。好不容易听完老师唾沫横飞一番叨唠,终于可以玩了。我们租了一辆冰车,左瞧一瞧,右看一看,没看出什么怎么使用的端倪。没办法,既然不会玩,就把它推到湖中心去,赏赏风景也不错。我只好一步一步艰难地将冰车向中心地带推去,可这鞋子不争气,老是打滑,没有冰鞋,在这上面可谓是寸步难行,好不容易才走出两米多。这时肖凯耕穿好了冰刀,从我身边滑过,将我肩一拍。我回头一看,只见他对我做了一个鬼脸,我忍不住心中有气,心想:小子,要是我穿上冰刀,定然冲上去好好教训你一顿,决不会让你这么猖狂!推了一会,没走多远,我就浑身发热,干脆就在这赏赏风景算了。我坐上了冰车倒也挺舒服,望着远处小山上,一排排杨柳正在湖边梳理着自己长长的头发,不过在冬季她们的颜色是深灰的,仿佛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博雅塔在杨柳后面耸立而起,在比它矮一大截的杨柳中,它可以说是一峰独秀。
正在我欣赏风景之时,那位坐在冰车上的五十多岁的张老师,在远处冲着我叫道:“小子,看什么呢,租了个冰车,就为了看风景?”我不好意思说我不会用,正在我思考怎么对张老师说的时候,他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驾驶冰车朝我这边驰来,不一会儿,已经到了我面前,他嘴里还在自言自语:“估计是不会玩这玩意儿吧,反正时间也快到了,我来帮他推回去吧!”又冲我说:“时间快到了,你如果要推回去有些难度,罢了,待我助你一臂之力!”说罢,站起身来,使劲把我的冰车一推,冰车一下子就滑了很远。岸上的人突然发出暴笑,我还以为是在笑我。我在身上左瞧右看,没什么可笑之处呀,回头一看,只见张老师刚才一推之下由于用力过猛,重心不稳,脚下打滑,在冰上摔了个仰面朝天,像一个“大”字躺在冰上。
后来我们去参观了北大的许多地方,如博雅塔,百周年纪念堂一类的景物。我个人认为此行收获不小,长了见识,还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的决心。
来到北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大门”,它是北京大学最早的大门,古色古香又雄伟壮观,能让人感受到北大的庄严、肃穆。走过“西大门”就算进入了一个神圣的学术殿堂——“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一所带有浓厚古中国特色的大学,可也有“百年讲堂”这样现代化的建筑,大学里著名的景观当数“一塔湖图”。 “一塔湖图”里的“塔”就是指“博雅塔”。 “博雅塔”最早是为解决全校师生饮水而建造,后来有了自来水就弃用,它虽为水塔,但造型上有门有窗,有壁画有浮雕和真塔一样。“一塔湖图”的“湖”就是著名的“未名湖”,湖水碧绿,中间有一个湖心岛,桥把北岸和湖心岛相连,成为北大学子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我们离开了北大,又进入清华,好似由古朴典雅的古代进入光彩夺目的现代。清华是由外国人援助建造,所以多少有些西洋风格。清华最著名的景观当数“二校门”,乳白色的石门流露出清丽庄严之美,以前是清华大学正门,现在作为“门”的`功能正在减弱,而转变为清华的标志性景观。清华大学不仅是优秀的学府,还是国家的科技中心,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导弹之父”钱学森;若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等,都是清华的一员呢!他们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了贡献,我非常的崇拜他们,我也要成为国家的栋梁,考上这两所传说中的大学
清华北大,庄重风雅。景若林园,学子不伐……
当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背景相当复杂,这里我暂不赘述。这个由历史学家来研究评说。我只是说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运动把我们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党中央一声号令,我们毫不犹豫,义无返顾地告别了父母,退掉了城市户口,奔赴了万里无垠的北大荒。那里没有给我们预备住房,我们十六中一行148人是半夜里到达目的地的。原住在那里的劳改犯被叫醒后,连人带行李搬出来,现给我们腾出来几间茅草房。由于房间少,我们人多,所以没有打开行李的地方,我们人挨人还得侧身躺下,连翻身都要一起行动。后来,这几间泥草房着火,连行李一起烧没了,全靠兵团战友互相帮助凑了些被褥度过了难关。好在,这次着火万幸没有人员伤亡。我们曾经住过帐篷,男生女生住一个帐篷里,中间用布遮挡,冬天我们都是不脱衣服戴着棉帽子睡觉的,睡醒后,帽子周围都是冰茬。我们还住过粮仓,高高的圆圆的粮仓没有楼梯,我们是踩着木跳板钻爬进去的,大家是脚心朝里对着脚心形成一个小圆圈,脑袋冲外形成一个大圆形。白天趟着雨水割麦子,晚上没有躲避的地方洗洗涮涮,就在露天的地方支起一口大锅,烧点热水,大家匀着一人半盆水从头洗到脚,变成半盆泥汤。我们多盼望有个洗澡的地方,但是没有,方圆几百里也找不到。冬天,站在雪地里割大豆,豆荚和手套让冰雪粘连在一起,掰都掰不开,只能象机器一样,快快地一刻不停地往前跑着割。
记得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落过眼泪了,这场重现当年劳动生活的演出让我潸然泪下。当时由于年轻,且怀有一棵火热的心,没有觉得痛苦、难过,现在老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了,确实感到辛酸。记得给家里写信,从来没有描写过以上的情景,每封信都是说我们姐弟二人在北大荒一切都好,不要父母挂念。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自己做了父母,才体会出当时父母那棵饱受煎熬的心。
黑龙江纬度靠北,天一亮就起床,有时是半夜二三点钟天就亮了,我们就开始下地劳动,晚上太阳落山,蚊子小咬围着你吸血的时候才收工。每天天黑后,连长指导员把我们召集到一起,通报阶级斗争新动向,带领我们斗私批修,读书学习。最遗憾的是有些地方把个别不听话的知青也打成反革命,关进牛棚;有的知青恋爱遇到点小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排解,丧失生活勇气,走上自***或滥***无辜的绝路。还有的兵团战友在扑灭大兴安岭山火,保护国家财产中牺牲了宝贵的青春生命。这场演出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各种生活场面,让我深感悲痛。
我们那时还是个孩子,经历了与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成长奋斗的过程,我们曾为她抛洒汗水,奉献青春,有些人甚至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回顾过去,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看到不少人流泪。
《北大荒知青之歌》用凤凰涅磐来形容当年的知青,我们确实是一群超脱生死境界的一代人。当时是明知那里苦,偏往苦里行的一代人,年轻人的理想比天高,有些不够年龄的小同学是写了血书,才被批准到了那里。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无怨无悔,怀揣着先烈的理想和牺牲在北大荒战友的希望,不屈不挠,与各种命运抗争,不等不靠不要,战胜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北大荒,锤炼了我们,让我们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北大荒造就了我们抱团取暖,团结互助的精神。那里的天气虽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热的。心中有爱,就有力量。
我们的名字“上山下乡知青”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称号,它象征着奉献、坚强。“上山下乡知青”当年是国家的脊梁,现在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已经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今天已经成为老人,但是这场演出所表现出来的北大荒精神永远鼓舞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历史,冷静地思考未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好一个普通公民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为共和国添砖加瓦、增光添彩、也为自己续写美丽的人生句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