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人——念《金刚经》的人
慧能出身很苦,三岁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无力供他念书。慧能长大以后砍柴为生。有一天他到一家送柴,刚刚走出大门,遇见一个念佛经的人。慧能听他念的经文,心里就感到有所领悟。慧能就问那个人念的是什么?那人回答说:“《金刚经》。”慧能又问他从哪儿来,怎么会修持这部经典。那人回答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个寺院是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教化,门人有一千多,我到寺院中敬礼朝拜,听讲领受了这部经典。大师经常劝谕僧俗两众,只要修持《金刚经》,就能够发现自己的佛性,当下成佛。” 这个人与六祖慧能擦肩而过,这擦肩而过亦是一种缘分,把慧能引上了学佛之路。
第二个人——慧能的恩人
慧能下决心学佛之后,有一个后顾之忧——老母亲生活还没有安排好。这时候有一个人拿出十两银子给慧能,让他拿去做老母亲的衣食赡养费。这个人对慧能也很重要,解决了他学佛的后顾之忧。十两银子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这个人也是慷慨大方之人。不过有人对此事表示怀疑,说《敦煌本》没有写客赠银两安置老母的事,从《惠昕本》开始才加上这一情节的。不管哪个本子写上的,能想到老母亲的安置,也是佛教的慈悲。
第三个人——五祖弘忍
慧能经过三十多天的跋涉见到五祖弘忍,这次见面是中国佛教界的重大事件。五祖弘忍慧眼识才,在慧能来到寺里仅仅八个月的时间,仅凭慧能的一个偈子,就把佛法、衣钵传给六祖慧能。五祖不仅具有超级的智慧,还有非凡的决策能力。有了这次交接班,才有了中国禅宗的发扬光大,这是中国佛教“本土化”的开始。
第四个人——一位行者
五祖打发慧能到后院干活,这是寺院的规矩,新来到的都要从干粗活开始,对僧人来说是磨炼意志、学习规矩的阶段,对寺院来说是考察修行者的品行、智慧的阶段,也是和尚们晋升起步的台阶。慧能遇见的第四个人是一位行者,这是寺院内一位管理杂务的中层干部,他分派慧能劈柴、踏碓舂米。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寺庙里也分三六九等,也有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区分。现在中国寺庙管理最好的,也是最有争议的是河南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用经营的理念办寺庙,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没的说,但符合不符合佛法,佛教内外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佛教教派甚多,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评判,只好让时间来检验了。
第五个人——一位未正式出家的童子
有一天这个小童从碓房门前经过,一边走一边唱诵神秀的偈语。慧能一听,就知道这篇偈子没有认识佛的本性,虽然慧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导,但已经听懂了这首偈语的大意,就问小童说:“你念诵的是什么偈子?”童子回答说:“你这獦獠哪儿知道,(像寺里的其他人一样小童没有把慧能放在眼里,童言无忌直接表达出来。)弘忍大师想把衣钵法教传承下去,让众门人都作偈语给他看,如果能觉悟大意,就把衣钵法教传给他,作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在南边廊壁上写了这篇揭示万物无相的偈语,大师让众人都来唱诵,按照这篇偈子来修持,以免堕落三恶道,照这篇偈子修持,可以获得大好处。”慧能说:“我也要念诵这篇偈语,好结下辈子的佛缘。上人(慧能蛮谦虚的),我在这儿踏碓舂米已经八个多月了,从来没有到前面法堂去过,希望上人能引导我到偈语前礼拜。”我想童子听到“上人”一定非常受用,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引导慧能到前堂去了。
第六个人——江州别驾张日用,
张日用正好在神秀题的偈子旁边,慧能央求他:“我不识字,请上人给念一念。”张日用高声朗诵神秀的偈语。慧能听了以后说:“我也有了一篇偈子,希望别驾替我写到壁上。”别驾说:“你也能作偈语?这种事可是少有。”张别驾也难免脱俗,从心底里瞧不起慧能,于是慧能就教导了他一番话:“要想学最高的智慧,就不能轻视初学的人。最下等的人也许有最上等的智慧,最上等的人也许会埋没智慧。如果轻视初学的人,就有无限大的罪过。”别驾知道自己理亏,悻悻地说:“你念你的偈子吧,我替你写。但如果你将来得到佛法,首先要超度我,可别忘了我这句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俗人就是俗人,张日用作为一个佛法的初学者得失心还蛮重的,不忘付出之后的回报,真是“不图三分利,不起早五更。”呀。
慧能念出那篇惊动佛学界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别驾把偈子写在廊壁上,众门徒看了都很吃惊,没有不感叹:“看来不能以貌取人,他来的时间还不长,怎么就成了肉身菩萨了!”
第七个人——和尚慧明
这是慧能最危险的一次相遇,慧能辞别了五祖,一直往南走,走了两个月,来到大庾岭。东禅寺的和尚得知衣钵被慧能拿走之后,几百个和尚追了过来,想抢夺证法的袈裟和钵盂。其中一个僧人叫惠明,出家前当过四品的将军,性格行为粗暴。慧明既然当过将军,古人云:“一将成名万骨枯”,想必他曾经***人如麻,不知为何放下屠刀皈依佛门。可能是修行力度不够,火爆脾气未改。他跑在众人的前面,赶上了慧能。慧能看来者不善,就把袈裟和钵盂放在一块大石头上,隐身在草丛林莽之中。惠明赶来,拿不动袈裟钵盂,(这里有神话的色彩)马上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刻转变态度,高声喊道:“行者啊,行者啊,我是为佛法来的,不是为袈裟来的。”慧能见状,从隐身处走出来,在盘石上打坐。打坐的目的是形成一种气场,在气势上压住慧明。惠明向慧能行礼说:“请行者给我讲解佛法。”慧能说:“你既然是为佛法而来,你现在就静下心,杜绝一切俗缘,一点俗念也不要产生,我就给你讲说佛法。”惠明沉思静默了很久,慧能对他说:“不思想善,也不思想恶,此时此刻,不就是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吗?”惠明立刻觉悟。他又问慧能:“除了刚才说的密语密意外,还有别的密意吗?”慧能说:“我对你说了,就不再是秘密了。你如果能用它来观照自己,秘密就在你那儿了。”惠明说:“惠明虽然在黄梅修行,却并没有省察到自己的本性。今天承蒙您指导教诲,好像人喝水一样,冷和暖只有自己知道。现在您就是我的师傅。”慧能四两拨千斤,化解了这次危机。
第八个人——一群猎人
慧能后来到了曹溪,又被恶人寻找追逐,于是躲到四会,与猎人为伍以避难,经常随机给猎人们讲说佛法。猎人们常让慧能看守捕获猎物的网罟,慧能每见到活猎物误入网罟,就放走它们。每到吃饭的时候,慧能把素菜放在猎人们的肉锅里捎带煮熟。有的'人问慧能为什么不吃肉,慧能就回答:“我只吃肉边的素菜。” 过了十五年,慧能觉得危险已经解除,到了该弘扬佛法的时候了,就走出山林,直奔广州法兴寺。
第九个人——印宗法师
在法兴寺印宗法师正在讲解《涅槃经》。当时有风吹动了旗幡,一个僧人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僧人说是旗幡在动,争论不休。慧能就参与讨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幡动,是诸位仁者的心在动。”所有在场的人都被慧能的话震惊了。印宗把慧能请到上座,详细询问慧能佛法的深奥含义,他见慧能回答时言语简洁理当,不受经典字句的拘束。印宗说:“行者一定不是普通人,早就听说黄梅的袈裟佛法都传到岭南来了,是不是就是行者你呢?”慧能回答说:“不敢当。”印宗闻到再行敬礼,请求慧能把五祖传授的袈裟和钵盂拿出来给大众观看。印宗又问慧能:“黄梅的祖师在付托传法时,有什么指示教诲?”慧能回答说:“倒也没有什么指示教诲,只是说要认知自己的本性,并不说禅定、解脱的方法。”印宗问:“为什么不说禅定、解脱的方法呢?”慧能回答说:“因为禅定和解脱是两种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印宗听了慧能的回答,合掌作礼说:“我讲的经就像瓦砾,而您的讲论就像真金。”印宗为慧能剃发并拜为师,慧能开始在法兴寺讲授东山法门。
人生在世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人际交往的能力叫“情商”。六祖不仅智商非凡,情商亦了得,凡夫俗子在《六祖坛经》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与人打交道的学问。
六祖对不同的人都能保持一种“平常心”,谦虚、和气、低调、温雅是六祖为人处世的主色调。面对印宗的尊敬回敬“不敢当”,对小童子口称“上人”,与猎人共同生活十五年,对五祖也不曲意迎合,当五祖要“度”他的时候,他提出:“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对不同的人又能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同样是小瞧他的人,对小童子微微一笑不作计较,对张别驾就说出“最下等的人也许有最上等的智慧”的大道理。同样是讲解佛法,对慧明讲得鞭辟入里,使其心服口服,对猎人点到为止,并不强行灌输。同样面对寺庙主持,对五祖小心翼翼地讲述自己对《金刚经》的理解,是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对印宗讲解佛法口若悬河,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初到东禅寺听从分配到后院劈柴舂米,同样,初到法兴寺就讲出“仁者心动”高屋建瓴的宏论。
六祖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有自己的底线,同时又不强加于人。和猎人一起吃饭只吃锅里的素菜,对大快朵颐的猎人也能心理相容。对慧明的错误行为,先避其锋芒,后循循善诱,终于使其膜拜脚下。作为寺庙底层的杂役勇于挑战地位比自己高、学问比自己大、资历比自己深的神秀,同时不说一句贬低神秀的话。作为没有剃度的和尚敢于参与高僧们“风动幡动”的大讨论,只讲自己的心得,不批判别人的观点。该讲的话一定要讲,恰到好处地兼顾到了场合、分寸和效果,六祖大智慧呀!
初读《六祖坛经》给我的是,高人自有高明之处。《六祖坛经》可以是一个人一辈子修行的教科书。就是不以研习佛法为目的,用世俗的观点读一读《六祖坛经》,学习修身养性、学习思维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也会收入颇丰的。
为了拓展我的知识面,爸爸答应我暑假去神农架一趟。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踏上了神农架之旅。
我们先乘火车到宜昌,再在宜昌乘大约五六个小时的车,便来到神农架的入口——鸭子口。这里的海拔已经是一千八百多米了,与宜昌市区的炎热相反,我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寒意,汽车玻璃也冰凉冰凉的。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又行驶四十多分钟,就是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从山上往山脚下望去,植被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山脚是阔叶林,山腰是针叶林,再往高处,草树交错。越往上,树就越来越少,到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地方,就基本上没树了,只剩下了各种各样的草和大熊猫爱吃的箭竹,可惜箭竹都枯死了。到山顶便只有草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山草甸。
神农架最有名的一个景点就是风景垭。这里云雾缭绕,再加上青翠的山峦,似乎仙境一般。听说如果到了秋天,天气好而且没有云雾的话,景色会更加美丽。从这里可以俯视到山腰上红、黄、绿的树叶,他们相互交错,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还能远眺各种奇峰怪石,它们在丛林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幽静、苍莽。
离开风景垭,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板壁岩。在这里,我看到了蔷薇、冷杉、黄杨木、红桦等过去我听都没有听说的植物,其中有不少还是珍稀植物。有长了一千年还只有一个成人高的小叶黄杨,过去用来做直升飞机螺旋桨的红桦,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珙桐……跟随着导游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一个洞穴。据说这里可能曾有野人出没过。洞穴旁古木参天,树上附着厚厚的一层苔藓。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新鲜呀!
游完板壁岩后,接着我们又游了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
这次去神农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增长了我的见闻。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来到了凉爽的神农架避暑。
奔赴景区的 途中,有卧龙一样蜿蜒曲折的山路;有美丽的山雀唱着不知名的小调;有飞流而下的瀑布和树木成荫的高山。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旅行,终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神农架。
到了宾馆,迎接我们的是一位面带微笑的中年妇女,她穿着绿色的绒毛大衣,一头干净利落的齐耳短发,她就是这家店的女店主。女店主看到我们的到来,关切地问这问那“你们从哪来?”“路挺远的吧?”“冷不冷呀?”随后,她带领我们去预定好的房间。房间干净整洁,东西是新的,服务很是周到。
到了该吃晚饭的时间了,我们一家就在楼下吃饭。我拿起菜单发现这个女店主很幽默,她把不同品种的菜用成语命名,例如蒸菜叫做“蒸蒸日上”面点叫做“面面俱到”。我们点了两菜一汤,本以为会和城里的饭店一样,盘子里的菜会很少,少放肉片都是菜,可等到菜上来时,我发现我真的是大错特错了,盘子里的菜像小山一样堆积在盘子里,肉很多,米饭更实在,两元一位一下子上了一大盆,汤也不像城里的稀汤寡水,内容很丰富。
到爬神农顶的那一天,天气像掉到冰窖里似的,冻得让人发抖,可偏偏我没有带厚衣服,女店主看见我在发抖,问我:“你穿这么少会被冻感冒的,要不你穿我的衣服吧。山上冷,冻坏了可怎么办。”听完这句话,我感觉到像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浑身暖暖的。
那一天,山上云雾缭绕,鸟儿唱着动人的歌谣,长满青苔的长石阶上有零零散散的被树叶切碎的片片阳光。
如果神农架是万物复苏的春季,那女店主就是为春天增彩的花朵;如果神农架是炎热的夏天,那女店主就是一碗消暑的绿豆汤;如果神农架是丰收的秋季,那女店主就是辛勤耕作的农民;如果神农架是寒冷的冬季,那女店主就是温暖的火把。
朴实的山里人是神农架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