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路星河对耿耿说的话。那时,耿耿正为新到来的继母和弟弟进入自己的生活而感到焦虑、烦躁、不知所措。
初次知道离婚几年的爸爸要重新和别人组成家庭时,耿耿是非常抗拒的,因为担心爸爸对自己的爱被别人分走,而她也不愿意让一个陌生的阿姨和陌生的弟弟扰乱自己的生活。
而在路星河对她说:“那些突然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人,从来都不是等你准备好才出现的,那都是惊喜!”这句话之后,耿耿的心态开始发生了转变,不再一味的抗拒新家庭的成员。最终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新家庭。
其实想想自己,在平淡稳定的生活中,如果突然出现一个陌生来客,第一反应就是抗拒,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中要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尤其是更为私密的家庭生活,更不希望有陌生人的突然出现。
但就像路星河那句话所说,那些突然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人,从来都不是等我们准备好再出现的,那都是生活给我们的惊喜。当然,我们开始常常把它当做惊吓,从而各种抗拒,但最后也徒劳无功,反而心生烦恼,让生活更加苦闷。
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那些突如其来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要心平气和的去接受,以一种生活处处充满惊喜的心态去迎接,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有一种人生处处充满惊喜的心态,更乐观自信的迎接生活。
前几日心血来潮买了一套《最好的我们》同款校服,今天穿着招摇过市了一天,骑车经过教学楼看门大爷身边时,大爷脑袋跟着转了180度。
我很少看网剧,却一本正经追起了《最好的我们》,只因这部剧能让我想起我的初中生活(高中实在太乏味枯燥了,可以直接跳过)我曾说过,我张扬的青春只属于初中那三年,那时的我们就像还没装进容器的水,随心所欲肆意流淌着。我记得那时的天蓝的透彻入骨,蓝的沉默深远,阳光像玻璃片一样一片片扎下来,落在地上碎了一地水晶。
我们班是住宿班,也是年级的最后一个班,和其他几个住宿班一样,没有规矩,没有方圆,偶尔打架斗殴,时常寻衅滋事,早恋就像开玩笑,逃课就是撒泡尿。
刚满13岁的我就被父母送去寄宿。开学第一天,我还像个刚踏出家门的小孩,抱着玩具狗狗一个人站在走廊上,眼底藏着胆怯和不安,四面高高的教学楼围成一个"口"字,像一处充满未知的深井,不知涌出的是清冽的井水,还是浑浊的泥浆。
但很快我就到家长不在身边的好处,跟撤了缰绳的小马驹似的,一开始有点发懵,等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立马就撒开四蹄尽情体会"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了。刚开学半个月,我就因把学生卡甩在教导主任身上被请到校长办公室喝茶,但当我即将被划入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又不可思议地在第一次月考中考了年级第一,这两件毫不相***事碰撞在一起,不仅让我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莫名其妙当上了班长,也让班主任对我的咬牙切齿迅速变成了绵延三年的纵容溺爱。
初二是最疯狂的一年。除了数学老师和班主任的晚自习,语物化的晚自习夸张到一小半的位置都是空着的,自行车库的蓝色顶棚是逃出学校的康庄大道,大家心知肚明,谁也无需说破。我不喜欢网吧的烟雾腾腾,在虚拟世界里也没有寄托,如果不想上晚自习,只会去操场打篮球。星空下的篮球场坦荡而不自知,球架在夜色中比白天高大许多,沉默地看着满球场乱跑的我,不微笑,也不责备。球砸在地面上反弹出一串串沉闷的声响,就像在湖底寂寞潜行的鱼,摆摆尾巴,吐出大大小小的泡泡。
我还喜欢趴在升旗台上写诗,面朝植着人工草坪的大足球场,想象是海子诗中那片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风把同一片孤零零的空旷吹过来又吹过去。我用的是黄页的保护视力的练习簿,这种本子开学会发很多,总有剩下的。那时也不知道那时候哪那么多情绪,总是满满的写,满满的写,写完就往书包里胡乱一塞,发泄了事。
和朋友一起更是欢乐和麻烦共存。记得有一次和几个哥们爬上学校天台玩,天台在最高那幢教学楼的顶上,是学校的禁地,通道处总是挂着一把锈迹斑驳的铁锁,那次也不知道是保安忘了锁,还是我们撬了锁,顺利登上这块一览众人小的宝地,跟领导视察似的在上面迈着四方步闲逛,居高临下地和教室门口趴着聊天的学生挥手打招呼。正得意时,招来了值班老师,他抬头一瞧,吓得大喝一声,朝我们这个方向冲来,我们相互使了个眼色,极有默契地分路逃跑,顺利逃脱。后来我说,等我毕业后一定要拿着吉他在天台上唱歌,那时就算校长来抓我也不怕。
所以,很多年后,当我看到路星河搬了一堆乐器到教室连廊上闹腾,觉得莫名熟悉,曾经那个莽撞疯狂的誓言又像小草一样探出头,轻轻挠着我的心。但我知道,即使再次回到母校,我也只会像个好学生一样到老师办公室坐坐,喝喝茶,聊聊大学生活,谈谈人生规划,不会再去做那件在大人眼中无比荒诞的事。
一个时代猝然消逝,在夏天的风中留下空荡荡的遗响。《最好的我们》之所以能火,就是有众多像我这般对过去念念不忘的人。关于那几年,我还能写很长很长的故事,今天只是作为看剧有感随便扯扯。
路内说:"光阴如梭,一切都生锈了".我何曾不希望自己能回到200X年,回到那个目光清澈湿润的年少。
以前我们常常被别人这样鼓励,甚至自己也常常这样鼓励自己,但有一天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坚持都能有结果。
就像足球比赛,漫长的联赛,众多球队都在为联赛冠军或者保级而努力拼搏。但最终夺冠的球队只有一个,而降级的球队也总会有两三支,那么对于那些夺冠失败或者保级失败的球队,是不是就失去了坚持的意义?
对于高考注定失败的高三学生,还有对于等待了十年都可能不会出现的人,坚持下去的意义又在哪里?
坚持的意义也许就在于15-16赛季莱斯特城在英超众多豪门的包围中勇夺英超冠军;
坚持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最好的我们》中耿耿等待余淮十多年,终于等到了余淮回来见她;
坚持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解忧杂货店》中奥运选手“月兔”在奥运还是病重的.男友的选择上,最终没有听从浪矢杂货店小偷三人组给出的建议,而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坚持努力训练,即使最后无缘奥运却也了无遗憾,并且心怀感激。
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有结果。但总有些坚持能达成平时所不能,能达成常人所不能,创造令人赞叹的神迹。
不是坚持没有结果就没有意义,坚持下来的过程本身就已足够有意义。
所有的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围着成人不停的问为什么,但他们获得的答案不同,孩子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差异,孩子是父母的老师。
有些孩子,在自己的询问声中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地在他们的视野中出现、在思想里蓬勃地生长壮大,于是这些孩子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知识面在不停地拓宽。
有些孩子,在自己的询问声中接收到了冷漠、嘲笑和呵斥,或者是漫不经心的伪答案,于是孩子越来越漠视眼睛里看到的新鲜事物,思维里活跃的细胞在懒惰、在蜕变,孩子的心灵里没有了疑问,脑海里死一般寂静,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差。
成人习惯于以孩子们的老师自居,却不曾自省自己是不是个合格的老师,在孩子的眼睛里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在他们希望探索的世界里我们作为家长的成人又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呢?
一个2岁的`孩子问: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天呀?
第一位家长回答:白痴,这还用问?孩子从此沉默了。——这位家长不知道他自己才是真正的白痴!
第二位家长回答:天亮了就是白天,天黑了就是黑天。——孩子在家长的回答中明白了自己要做的就是,正视和记住看到的一切即可。
第三位家长听了孩子的问题,好生为难,斟酌再三,找来手电筒和一个玩具皮球,告诉孩子这个皮球就好象我们脚下的地球,手电筒发出的光就好象太阳的光线,于是家长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与这个孩子模拟地球自转的情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了解到太阳光照到地球的那一半明亮的区域就是白昼,而背向太阳光的另一半黑暗的区域就进入了黑夜,在观察中孩子注意到了早晨、中午、和傍晚的形成过程。随后的日子里这样的游戏经常成为孩子和家长的闲暇娱乐节目,家长还不失时机地找来孩子的大、中、小三个篮球和玩具皮球,给孩子演示日、地、月的运行关系,及时地带领孩子观测月亮的阴晴圆缺和日食、月食现象。
虽然孩子还小,有些问题还不能真正地领会,但孩子在游戏中愉悦了身心,在家长的回答中明白了要想了解现象背后的道理可以通过实验去探索,家长之友《孩子是父母的老师》。而家长在回答孩子的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读懂了自己的孩子——家长和孩子在和谐的氛围同成长。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乏其数,而每一位家长的答案也各不相同,家长不是百科全书,但孩子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只是在孩子这本百科全书里有很多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
我曾奇怪为什么在孩子的眼睛里有那么多问题?成人熟视无睹的事情在孩子的眼睛里是需要思辩和答案的,而我们成年人却不以为然。
一位同事的孩子四岁的时候,观察妈妈买来的一条鲫鱼,突然问:妈妈,鱼身上长鳞有什么用处?这个问题难住了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父母,他们查遍家里能查的书籍仍不得其解。
第二天同事来到单位向大家求教,可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单位里,同事们讨论再三谁也不知道正确的答案,就连两个在大学里学生物的同事也是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不得要领。晚上我回到家里查阅了几套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仍然没有找到答案,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在一本“小学生百事问”中找到了答案,当我把答案告诉同事时,大家恍然悟出一个道理——其实孩子也是咱们父母的好老师呀!
前段时间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参观了一个蝴蝶展览后,回来向我描述了许多关于蝴蝶的知识,为了能和儿子有共同话题我上网查阅了相关的网站,又跟儿子再次去自然博物馆参观了一次,自己感觉真是很长见识,儿子就象一个老师一样引导我丰富自己的知识。
前几天,儿子阅读安徒生童话集时问我:耶酥为什么被钉在十字架上?我支吾半天不能详尽,上网发帖子、找知识渊博的网友征答、在同事中求助,但大家都只是略知一二。最后我在基督教的网站查阅了圣经,又和儿子翻阅了百科全书,才找到了儿子满意的答案。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成人面对这些以为显而易见的知识会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都是生趣盎然的、富于吸引力的问题,他们不断的在探求,于是孩子的思想就不断地成长、升华,他那本本来没有现成答案的百科全书渐渐丰满增厚,而我们在孩子的询问声中也慢慢地成长,慢慢地积淀着自己的知识底蕴,面对这样的现实你能不说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吗?
有多少人是以爱的名义做的却是伤害人的事。余淮的妈妈就是其中之一。
余淮本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聪明的学生,但来自家庭的压力实在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余淮的妈妈都对余淮说:“我们全家人的希望都压在你身上了”。
余淮在学校上学的事也常常被x预。初中余淮有个一个女同桌,结果余淮成绩稍有下降,就被他妈找到学校要求调换位置,对高中余淮的同桌耿耿也是如此。
余淮中考发挥失误和物理竞赛发挥失误跟家里给他的压力有很大关系。就像耿耿对余淮妈妈说的话:你时常以爱护他的名义,以为他好的名义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却常常使他更受伤害,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他内心的想法。
同样的人物还有《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以为丈夫、儿子、女儿好的名义,毁了丈夫的幸福,拆散了儿子自己谈的爱情,使韩天星痛苦一生,阻挠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最终使韩新月和楚雁潮都备受折磨。这都是披着爱的名义来行自私之事。
不要以爱一个人的名义,去明目张胆、理所应当地让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这是以爱的名义在伤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