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利用十几天的时间读了东野圭吾的《放学后》这本书。我的感觉是:这是一部经典的推理小说。
读罢小说,深深佩服东野圭吾的故事设计能力,从有人多次要***主人公开始,故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谋***案扑簌迷离,引人入胜。作者不愧是学理科的,也和故事主人公一样理性十足。我对故事主人公有一个印象,他很像个机器人,他的机器性格造就了他的人生悲剧。在家因为太理性了,精于算计而剥夺了爱人生育的机会,最终引来***身之祸;在学校也是因为像机器人一样没有人情味而被学生利用,成为连环***人案中的一枚被人设计的棋子。
书的结尾:“一直以来有人要我的命,其实只是被利用而已——今天我才明白这一点,却是以这种方式,并且是被自己的妻子追***,多么讽刺!”他最终被刺倒在马路上,还在想着怎样开脱他爱人的罪责,“但我不能死,死在这里也留不下什么,只会让裕美子成为***人犯”。主人公多么富有理性,什么都算到了,就是没有算到被爱人追***,实在是一个笑话。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已经感觉到真正的***意已经一点点埋下伏笔,这是一条暗线,最后***意兑现了;另一条明线是为了***死另外两位老师而故意制造的假象。明暗交替,这就是东野先生作品的巧妙之处,读完深感钦佩。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主人公对父亲责任的逃避、强迫妻子流产,对妻子造成了伤害,恨意洒下了种子;对妻子缺少更多的关心,疏于交流,让恨意渐渐滋长;妻子工作后的外遇,就是恨意的果实。外遇可能是出于裕美子的报复,最终恨意变为***意。对于前岛老师来说,他可能没做错什么大事,日本社会就是这样,男外女内,男人对家庭关注很少,都交给女人打理,只需要把钱一部分交给女人,剩下的很少管。结了婚还让夫人出去工作的很少,其实可以感觉到前岛是爱裕美子的。只是这种默默生活的性格,让他没有把爱更多的表达出来。
抱着默默生活态度的前岛老师没有太多热情,对学生不多干涉,这竟然还能赢得很多同学的支持至少不反感。反过来说,学生们可能缺少太多的被尊重,被过多干涉。
放学的铃声伴着雷声一起响,“轰隆隆,轰隆隆……”雷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急……闪电越来越晃眼,一场暴风雨从天而降。教室里吵嚷声一片,同学们欢呼着,议论着……渐渐地,教室里的人少了,更少了,外面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越下越大,越下越大,其他同学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只有我一个人孤单地坐在教室里。
咚咚咚……脚步声越来越近,我高兴地跳起来,以为是妈妈来了,可……王老师进来了,抚摸着我的'头:“小亮,为什么没人接你回家呢?”此时我的眼眶湿润了,紧接着眼泪也不“争气”地掉下来。“小亮,你别哭,有什么事跟王老师讲,今天由王老师照顾你。”听到这句话,我一下扑到王老师的怀里,大声地哭起来,这时我感到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老师的胸怀同妈妈的怀抱一样温暖,又如同爸爸的怀抱一样安全。几分钟后,我清醒了,哽咽着说:“王,王,王老师,是这样的,我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去了上海,一年多杳无音信,爸爸也不知去向,更别说管我……我。爷爷奶奶经常生病,腿脚不方便,在家里,奶奶除了做饭和洗锅,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做的……的,看着别的同学高兴地扑进爸爸妈妈的怀……抱,我就忍不住想哭,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可我……”王老师听着听着,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再次把我拥入怀中说:“好孩子,不用担心,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我会帮你一起照顾爷爷奶奶。”我听了王老师的话,眼泪也像关了闸的水龙头一样立刻停了。
我和王老师共同撑着一把伞,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
放学了,同学们像出了笼的小鸟般冲出校园,向自己家跑去。我也一蹦一跳地走着。
这时,一个小弟弟映进了我的眼帘。他上身穿黄色短袖,下身穿白色短裤,正高高兴兴往前走呢。
“哎哟ﺇ”只见小弟弟突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我飞快地来到他身边,一看,乐了:只见小弟弟瘫坐在地上,短裤一些地方已由白变黑,旁边一块西瓜皮正在那“闭目养神”,小弟弟红扑扑的脸蛋上也没了光彩。看见小弟弟这样,我“扑哧”笑出了声来,说道;“哈哈,真可笑,大白天的,眼瞎了?连块西瓜皮也看不见!”听到我的挖苦,小弟弟啜泣起来,我却不肯放过:“哭、哭!男孩子还哭,变态ﺇ”他哭得更伤心了,我笑得都说不出话了。
这时,一位叔叔走过来,扶起了正在哭的小弟弟,对他说:“快别哭了,再哭别人该笑话了。”小弟弟可能感到了不好意思,立马不哭了。那位叔叔瞥了我一眼,我马上回避了他的目光,因为它太坦然,太直接了。
那位叔叔掏出纸巾来,为小弟弟擦脸、擦手,并替他整理衣服,最后和小弟弟挥手告别。
他们走后,我的心里空荡荡的,只恨自己没有帮助小弟弟。突然,我脑子里灵光一闪,飞快地捡起了那块西瓜皮,扔进了果皮箱。望着小弟弟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
“但我不能死,死在这里也留不下什么,只会让裕美子成为***人犯。我倒在柏油路上,专心等待着有人路过。我还能等。”
其实这句话的前几段前岛的心理活动已经将他对妻子找人置他于危机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一直以为有人要我的命,其实只是被利用而已——今天我才明白这一点,却是以这种方式,并且是被自己的妻子追***,多么讽刺!”
“裕美子会***我吗?痛苦中我思索着这个问题。回答是:也许会。”
“我没有给过她任何东西,不光如此,还一直都在从她身上索取——自由、快乐,还有孩子,简直数不胜数。如果身边出现一个男人,能给她想要的东西,她当然会视我为障碍。”
直到被刺,前岛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整个诡计里的一个棋子。他被学生利用,也同时被妻子利用,有人要取他的性命这件事可以被身边的人利用使他幡然醒悟,不作为的性格伤害了太多太多的人。所以他不能死,这样他就不能偿还对妻子的亏欠了,自己的死并不会给裕美子任何好处甚至会为她带来牢狱之灾,反不如活下来正正当当和其离婚,还给她快乐自由。这是主人公少有的,做了一次,坚决的决定。
然而“这次放学后休息的时间会很长了”,谁也不知道他是否从这次被裕美子的新情人兼经理的芹泽的袭击下生还。
一口气读完全书,心里直惊叹,东野圭吾真是个天才,无论《嫌疑人X的献身》还是《假面山庄》,亦或是《放学后》,每本书一个故事,每个故事一连串案件,每一连串案件都描绘得精彩绝伦甚至天衣无缝。
东野圭吾的小说精彩之处莫过于一开始一头雾水,一直在讲一些看似与主题并不相关的细节,即使看到三分之二处依旧一头雾水。这样那样的细节的强调,让读者心中都忍不住去推理出这样那样的结果,然而真相往往出人意料。越是不起眼的人隐藏的越深,越是被视为不重要的细节恰恰是案情进展的关键。读完全书总感觉东野圭吾就在远处看着各位读者,任你如何揣测,都在我掌握之中,真是佩服。
以前曾一度觉得此类小说不过是把一个小故事放大了来讲,吸引眼球,让读者享受推理被推理的刺激,并无深度可言。不过回过头细细想来,小说当中融入了太多作者对待世界的态度,对人性或善或恶的刻画,如此反观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心理,倒感觉字字珠玑,写的很是深刻。
《放学后》有很多篇幅都写到女子中学的男老师对女学生们的邪恶之思,不雅之举,尤其是主人公“我”有家有室却和两位女同学搞暧昧,虽未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字里行间却无不透露出“我”的贪得无厌,虽知不可能,却还总是抱有幻想。这大概是对人性中恶的一面的最好刻画。另一方面,老师“我”对于当教师的态度自始至终都仅仅是赚钱的工具而已,无所谓什么高大上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心理在主人公“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中虽不像这般极致,但也确实应不乏少数。
再就是对于女子中学高中生这个年纪的学生心理的把握和刻画,也真是相当精彩,这个阶段的学生“若以为她们是大人,却会意外地发现她们根本就是孩子;若以为她们是孩子,她们又会惹出不亚于大人的麻烦。”真乃相当精辟的总结。高原阳子被老师拒绝后渐渐梳理了自己的学霸闺蜜,和小混混一起骑摩托车飙车变成问题学生,惠子惠美为保护这个年纪最想保护的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而构筑起的一系列***人案件。
最终的结尾仿佛有些仓促,却令人产生无线遐想,仿佛还没到结局,却又像已是最好的结局。关于社会的态度,关于人性的善恶,关于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关于人活着的意义的思考,这大概就是此书的伟大之处。
“叮铃铃”随着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个个都挺直了腰板,好像心早已在校门口徘徊了,恨不得马上飞出去似的。熬过了最后的40分钟,我们开始陆陆续续的收拾书包,结合在教室门前,跟着队伍离开了学校……
哇!真是热闹,上百名学生布满任何一个角落。发传单的人,一张接一张的往外送,商家小贩们早已守在自己的店铺里多时了!眨眼间,整个学校的前后左右都是人,大人、小孩、老人在人群中穿梭,个个摩肩接踵,用力挤出人海。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堵满了整个马路。要想到对面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得在车距不足一米的地方穿梭,费尽心思才能到达马路对面。
瞧!这不,人越来越多了,过街的人也越来越多,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在前面的平坝上,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打电话,还有的在与同学互相追逐,嬉戏打闹呢!
“嘟—嘟”公交车来了,人群一拥而上,五角、一元、一元五,一张接一张的纸币不断投进钱箱里,这可乐了公交车司机们,但可苦了我们。人太多了,弄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人们各个都脚踩着脚,人挤着人,连下车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挤到门边,你说这样的公交车谁愿意座?哎!还没办法啊,为了回家忍着吧!
噢!忘了告诉你,放学最“壮观”的时候就是身着绿色校服的时候了!从高处往下看,一片绿海呀!家长们东瞧瞧、西望望都还是没认出自己人孩子,只有孩子去找家长啰!不过有时连我们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像无头苍蝇,漫无目的地找啰!
哎!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讲也讲不完,不过关于放学后的故事就自己仔细去看看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