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到书桌前,捧起一本相册,一张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中的我梳着长长的马尾辫,手中紧握着话筒,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和喜悦,一个大大的微笑被相机定格。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场景,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我,那时的我就像一株含羞草,特别害怕别人的触摸,甚至别人长时间的注视也会让我紧张的要命,这时我就会“噗”的一声合起叶子,把自己藏匿起来。
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我听到班主任说要让我上台演讲时我差点崩溃掉。我战战兢兢地接过演讲稿,天啊!居然要我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说这么多。忧虑笼罩在我的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演讲的前几天,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学,写作业,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背稿,一遍、两遍、三遍……我一遍又一遍的背,生怕演讲时出了什么岔子。同时,我也害怕演讲那天的到来,我不敢,不敢上台,不敢面对那么多人,这种恐惧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愈加深刻。
这一天还是到了。在我演讲之前,还要升国旗,唱国歌,我在台下的阴影里站着,小声的过着我的演讲词,此时我的心跳已经明显加速了。
“下面是国旗下演讲。”主持人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我的心飞速的跳动着。
我强作镇定地走上主席台,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拿着演讲稿。待我站定,便立马感到目光从四面八方聚焦过来,灼烧着我的每一寸皮肤。……说啊,勇敢点!就在我望着台下,手不停的发抖时,一个声音从我的脑海中跳了出来,点醒了我。是啊!我要勇敢,都准备这么长时间了,一定可以的。我说服了自己,做了个深呼吸,把话筒举起。“尊敬的老师……”我十分惊讶的发现,我居然能如此流利的发声了,这个声音是我的吗?自信,响亮……当我说完最后一个字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深呼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个自信,激动的笑容。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此后,不管遇到什么挑战,我都敢于尝试,因为我知道了,“敢与不敢”中间只隔着勇气和自信,要始终坚信,只要敢做,就能收获成功。
面对挑战,一些人敢于直面对抗,有些人则选择积累经验之后在去对抗,这就是敢与”不敢“。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推翻腐朽清王朝的事业为中华民国诞生出巨大贡献。这就是敢,敢第一个站出来去推翻清王朝,那个腐朽的朝代。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初没有像孙中山那样”敢为天下先“的人,恐怕就没有现在这样繁荣昌盛的中国了吧。
二十世纪时,又想孙中山先生那样”敢为天下先“为人民造福的勇士。同样,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中也有这样的勇士。
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为现代人的购物形成了诸多的方便。他创建网上购物,以为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做法,在中国他是第一人。他的勇敢让他走向成功,他的成功给人带来了方便。倘若,当初没有像马云那样”敢为天下先”的人,我们现在如此方便、实惠的网上购物应该就不会存在了吧。
所有的为人类造福的事,都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士去做。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人类的福音。我想着就是所谓的敢吧。
“不敢”并不是只真正的没有勇气,而是另一种勇气,一种淡定、沉着的勇气。
老子曾说:“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人先,故能成长器。”老子所说的不敢为人先是指不轻易地先于人。任何的成功都是基于一定的经验的,在一次成功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你也许会更成功。
“不敢”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明智的抉择。
当三方作战时,有一放在一旁观战,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去战斗,而是因为他们在观察作战双方的破绽。这样以来,作战时,他们就勇气与谋略并存,胜利的的把握更大了。
综上所诉,“不敢”不是畏畏缩缩;“不敢”不是胆小怯弱;“不敢”不是无勇。“不敢”是明智,“不敢”是谋略;”不敢“时沉着。
敢与”不敢“都是一种勇气,敢是直率的勇气,”不敢“是沉着的勇气。”敢为天下先“有作为,”不敢为人先“成大器。
智勇双全的人,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人。面对生活我们要学会如何”敢“作”敢“为。
将语文教师推到历史前台,成为众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是几年前的事了。我以为在应试教育达到鼎盛时,语文教师扮演的角色本身就是社会的产物,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当时这样那样的不足,实在不算什么,或者说语文教师本身并没有错。但时间转到现在,相对重视人文性的语文新教材已于2000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而喊得响做得也有成效的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语文教师的处境实在令人尴尬!有人说,语文老师是最容易当的老师,识几个字,讲几篇有统一说法的课文,做几张有标准答案的试卷。这话不假。但那是对应试教育的嘲讽。现在有许多的.专家在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的内涵和语文的内涵相等”之类的话,这些话可能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但语文的广阔性则是无疑的,也正因为此,语文教师不是容易当,最容易当,而是难当,最难当。我们首先要承受语文课没有味道的指责。语文课没有味道,这是事实;要使它有味道,并非没有办法,讲一些文学,讲一些生活趣事,然而里没有,这是冷冰的事实。考试里没有的你讲得最天花乱坠,也是白搭;不仅是白搭,更多的还会招来指责,因为学生十有八九考不好试。学生爱不爱听是另外一回事,学生的考试成绩才是一回事。因此,我们平时在做的,有相当部分是违心的,一切为了考试,为了一切考试,或者说,一切为了成绩,为了一切成绩,因为成绩是学校对老师考核的最重要的依据。本来用成绩来考核老师应该是不错的,问题是这个成绩几乎是没有信度的。高考有一定信度,我暂且不说,平时除单元考、月考之外,每学期都要进行期中考和期末考,而这些题目几乎是现成的,许多是历年的会考题。也许你会说,为什么不自己命题,这实在是一句废话。一是命一道语文题目(主要指阅读题),要耗好多时间,二是要命一道好的题目,基层的语文老师还不够水准(这不是贬低自己,连每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差错还不少)。正因为题目是现成的,所以语文课就容易上成题目课(这是素质教育的大忌),然后用题目来对付一次又一次的考试。
本来高考是一次终端性考试,问题是现在看来高考问题也不少。再说一般是高二结束时,学校对学生要进行完全的文理科大分班,而这种分班其实意味着对以前成绩的推倒与失误的否定。语文老师,你是有为也好,无为也罢,对这样分班都是无能为力的。再退一步说,对一般的老师而言,教高三,是三年轮一次,而学校对老师的评定更多的来自平时成绩,既然如此,谁敢放弃这种对学生现在有用以后无用而对自己很实在的成绩呢?说到底,我们还不想下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