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沁大沟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大青山。前些日子,我随家人和朋友来到了哈拉沁大沟,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它独特的自然风景和神秘。
顺着小溪旁的山路,我们驱车蜿蜒前行,路上风景宜人,山顶上方有几颗松树,特别是有一颗松树弯曲的样子如同黄山上的迎客松,就像在迎接进山的游客。我们路过的几段山体立面呈现出大片的石灰岩,有几片石灰岩表层竟生长着几棵松树,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啊!工大家在开采石灰,此时,我不由地想起《石灰吟》中那句“千锤百炼出深山”。
我们的汽车行驶大约半小时左右,我渐渐感到一种清凉,闻到一股清新的味道。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绵延的大青山环抱着一池清澈的湖水。在高处俯视,这池湖水就像山中的一只晶莹的大眼睛。我喜欢水,由衷地被这里的神秘的美景所吸引。之后,我们便在这里找了一处舒适的地方宿营、野炊。湖的岸边有垂钓爱好者在钓鱼,过了一会儿,他们也加入了我们的野营。大家有说有笑,欢乐之声响彻在山谷中。
听说,有志愿者在这里种植绿化带,三年后,这里将开发成风景区,我想,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我们的垃圾收好,爱护大自然,才能享受大自然!
午餐后,我们乘车顺着山路继续向上行驶,走到了目山顶后,我眼前一亮,这里竟然又有一个巨大的水库,在高处俯视,水库就像是山中的另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到旁边的工程说明,我知道了,这是上水库,而我们之前看到的湖水是下水库。这里通过水库泄水进行发电,而水又流到下水库,上水库和下水库通过白天和夜间的电差价,进行调峰供电和抽水,反复循环。
我站在了目山峰上,看着绵绵的山脉环抱着上下水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人的创造力更辉煌!
我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艳丽,我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壮阔。但我更爱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因为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作,也是一卷江南水乡的私语。
是的,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魂力以及它的风土人情,但乌镇这个水乡却令我久久难忘。
那是一个迷人的水乡,用美丽的景色书写着乌镇这个地方的私语。匆匆到达乌镇已是傍晚,夕阳西下的乌镇分外宜人。放眼望去是蓊郁的,老梧桐下坐着歇息的游人。摸着它盘虬卧龙的树干,聆听着它沙沙的耳语,透过它的叶隙看那斑斑点点散落在地的夕阳,别有一番蕴味。水上,轻舟在慢慢地向前驶着,船桨在水面上“画”出了一个个水波,好似一幅美丽的水乡画作。
那是一个快乐的水乡,用丰富的活动书写着乌镇这个地方的私语。夜幕悄悄降临,若你此时行走在小巷中,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人拿着水木椅在快步行走。其实他们是去看露天电影,伴着星星,伴着月亮应该别有一番特色吧!瞧!那水中药铺门口的梧桐树下,老爷爷、老奶奶们围坐在那里拉家常,喝菊花茶。伴着声声的蝉鸣,笑声回荡在水乡的上空。
那是一个纯朴的水乡,用大家的勤劳书写着乌镇这个地方的私语。天边刚刚泛起的丝丝的光茫,推开窗,印入眼帘的是乌镇人忙碌的身影。楼下的老奶奶早已蒸好热腾腾的包子,待待早起的客人。木工铺的老伯正卖力地磨着一块木块,眼前放着差不多完成的洗脸盆,木屑散落在老伯的四周。
那是个优美的水乡,用特别的建筑书写这乌镇这个地方的私语。阳光洒在水乡的每一个角落,推开木门走到外面去。沿着青石铺成的小路,一直走一直走,去品味乌镇这个水乡的气息。走进乌镇的老邮局,简朴但又令人难忘,简单的设计但又不难看到乌镇浓浓的文化底蕴。旧式的四角方桌,长板凳上坐着游客,他们正埋头认真地写着明信片。再往下走,右边有一间特别的小铺,门口的坐上放着四个陶瓷大茶壶,右边放着块刻着“大碗茶”字样的木头。两元钱就可以喝到大大的满满的一碗,甘甜可口,清热解暑。现在的村庄、小镇哪里还有这样特别的店铺?
乌镇的特色并不止这些,乌镇的私语更不止这些。有空的话到那儿玩一玩,看一看“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聆听一下乌镇这个水乡充满魅力的声音。
盼望着,盼望着,八月十五终于来了。
月亮在今夜显得格外美丽,仿佛像一块玉盘挂在空中,光温柔而皎洁,月高雅而朦胧,给人一种平安和谐的气息。
云儿轻悠地在她的身旁飘动,与月光作伴。风一吹,云娃娃似乎在与月儿玩耍,从左转到右,从上飘到下。我们坐在花园里,一边细细品尝着月饼,一边抬头欣赏着这壮丽、迷人的月亮。
再看看那些美丽、散发着香气的花朵儿,一个个都熟睡着,似乎怎样也叫不醒,它们的睡姿如此美丽。各式各样的、低着小脑袋的、夜中开放的,都比不过这圣洁的月亮。看着那令人着迷的月亮,我想起了古代作家(诗人)苏轼的一首诗——水调歌头。在这平静的夜晚,的确有几分同感。
过了一会,天上的云娃娃藏起来了,天空中美丽的星星露出了亮晶晶的眼睛,时不时地还眨眨眼,呼朋引伴地闪烁着,引来了好多好多的小伙伴,它们和月亮闹着、吵着,铺满了整个天空。望着望着这美丽的星空,我想起了住在月球的嫦娥姐姐,月亮有星星作伴,那她是否特别孤独?不必担心!嫦娥姐姐可以和她心爱的玉兔和桂花树一起过中秋节。她俯视人间,大家快乐地过着节,也一定不会感到寂寞了。她在看什么看得如此开心?
不错,她在看我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有些人正守着电视、捧着月饼,观看着中秋节联欢晚会;有些人去街上玩耍、吃美食、买商品、观看家乡的美景;有些人去公园观看各式各样、有创意、奇思妙想的花灯。我的家乡在安庆,是黄梅戏的故乡。我想,这个时候应该也有很多人在欣赏最好看的黄梅戏吧!
那些还在加班的工作人员,他们没有时间像我们这样愉快地过中秋节,但是,他们一看到窗外皎洁美丽的月亮,一定也很开心吧!
月亮可以代表很多的东西,月亮像穿着纱衣的姑娘,在天上跳着圣洁、高雅的舞蹈。
月亮像和蔼可亲的年轻阿姨,让我们在月圆之夜过得开心,让加班的大家心情更舒畅。
月亮还像一位细心的老师,让我们更好地体会诗的含义……
不管怎样,月亮总是那么圣洁、美丽与和谐。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到“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早在金代的时候,这处园林既不叫颐和园,也没有这么美,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天然园囿,当时的山叫金山,上面建有金山行宫,水域叫金海。元代改山为瓮山,水域为瓮山泊。明代时这一组山水被称为好山园,已经出现了“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美景。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03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水平如镜的西湖,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我都一一游览过。但我却忽略了最美的地方——家乡。
我的家乡有美丽安静的小树林,有有时恬静有时调皮的小溪流,还有那陪伴了我十年的桂花树。
“叽叽叽”是什么吵醒了我的美梦,原来是树林里的小鸟开始了它们交响曲。我也迈着轻盈的步伐踏上了去树林的小路。早上,已经起雾了,那白茫茫的晨雾犹如仙女掉下的纱巾布满了整条小路,也像一条白色丝带在缓缓移动。走进树林,第一眼就看见了那一排排像哨兵一样的松树,它们挺立着,不管严寒和酷暑,都像士兵守着这片树林。树上的小鸟唱得更欢了,婉转动听的歌曲在我耳边萦绕,使我不得不放慢了脚步。“叮咚叮咚”这又是什么声音?我加快了脚步向前奔去。
原来是一条小溪流啊。它看上去是多么得安静啊!它平静地流着,并不发出声响,从山头到山脚,远远地看去,它就像是一条柔柔的丝绸,轻轻地晃动。再加上边上鲜花的镶嵌,小溪就变得更美了,更柔了。小溪也时常会调皮,它有时会撞在石头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打得边上的鲜花“啪啪”作响。溪中的小鱼也会跟着“起哄”使得小溪看起来更加“调皮”。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老桂花树。一到春天,桂花树就长出了新芽,那一个个芽胞如同害羞的小孩不敢露脸。夏天不知不觉地来到时,桂花树就长满了“绿头发”,又如一把巨伞撑在院子里。秋姑娘迈着优美的舞步走来时,桂花树就开满了桂花。它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优雅而纯洁。桂花们有的三五朵一群,有的聚在一起,还有的只是个花骨朵儿,即将要含苞欲放。冬天带着寒风匆匆地赶来,桂花树转眼就变成了一位光秃秃的老头,孤零零的,看上去可怜极了。
我的家乡不但景美,人情也很美。这里的大家互相帮助,热情待客,如果遇上了熟人,无论多么赶时间都得谈上两句。只要邻居家有困难,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伸出援手。有外客来访,鸡鸭肉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暖暖的人情味,常受到别人的称赞。
我的家乡“美”景,是不是很美?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北海公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对啦,关于“一池三山”还有个故事呢!战国时代传说,渤海东面有"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山上住有神仙,藏有长生不老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方士徐福等带童男女数千人,渡海找3座"仙山",寻长生不老药,未果;便在兰池宫建百里长池,筑土为蓬菜山,刻石为鲸,长200丈。到了汉朝,汉武帝重蹈覆辙,仍未找到仙山,于是降旨在建章宫后挖一个大水池,取名"太液池"。将挖出的泥土的池中堆了3座山,象征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此后历代皇帝都在宫殿附近建"一池三山"。北海园林依这个传统而建的,琼岛如"蓬菜",团城为"瀛洲",中海犀山台似"方丈"。
这篇短文喻意深刻。其大意是人们不大喜欢一位颇有才华的年轻诗人的诗篇,他苦恼之余向他父亲的朋友——一位老钟表匠请教。老钟表匠带他欣赏了自己所有各式各样的名贵钟表,更奇异的是一只式样精美,功能特别的金壳怀表,它能清楚显示星象运行、大海潮汛,能准确标明月份和日期。诗人爱不释手。用自己手上那只普通手表换去了那只特别的宝贝。可是一段时间后诗人又到钟表匠那里换回了自己的那只普通手表。
诗人遗憾地说:“它不会指示时间,我带着它不知道时间要它还有什么用呢?这表对我实在没什么实际用处。”
老钟表匠最后拿起青年诗人的诗集意味深长地说:“年轻的朋友,让我们努力干好各自的事业吧,你应该记住:怎样给人们带来用处。”
初中毕业的孩子们正处于性格的发展期,一次好的教导也许会让他铭记终生,一篇好的文章带来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当他真正理解了文中的意义之后。
文中青年诗人写下了许多吟风咏月、写景抒怀的诗篇,不可否认他在这方面的才华,正如那只功能特别、式样精美的金壳怀表,初见之下喜悦异常,爱不释手。可是最终却因为不能带来最本质的功用而遭弃置。一只手表尚且如此,我们做为一个人又怎能弃本质内涵不顾而追求豪奢无用的'浮华?所以老钟表匠的给人们带来用处的告诫清醒了青年诗人的迷惘,也应该能同时醒悟了步入青春期的少年同学们的一些盲目和迷惘吧。
立足于世,无论在什么地方和岗位,我们都要懂得做一个为人所需要的人,不惧怕辛苦与平凡,尽好自己的那份本职。脚踏实地做好最本质和朴素的事业。无论做什么,只要你是做着为人们所需要的工作,你就是有用的,就是实在的。这是一个真实而朴素的生活哲理。
初中毕业的学子,有的即将步入中专技校,会业有所专,有的走入高中,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目前正是处于人生观和思想境界形成的分水岭。相信这样一篇毕业考卷上的短文应该会对学子们有所启示。
上自科研项目和成果,下自普通百姓的工作,不过都是为了有益于人,给人们带来用处。除去花哨的外表,留下实在的行为和成果,为人所用,对人有益。这才是一个人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