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40个植树节,是我国拓展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的改革之年,我省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的创新之年,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关键之年。为加快建设宜居xx步伐,提高市民生态意识,我们谨向全市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支持和宣传造林绿化、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善待自然的理念,用多种实际行动支持植树造林,在全社会形成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共建绿色xx。
二、争做绿色家园的践行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要踊跃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和其它等八种形式,有效提升义务植树尽责率。
三、争做创新植树形式的先行者。我市响应国家和省绿化委号召,率先启动“互联网+义务植树”项目,对因条件限制无法参与义务植树的市民开通绿色便捷通道。市民可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 )向我市“绿涌韩原添新彩,全民共建森林村”建设项目贡献力量。
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身到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去,为美丽xx走向生态强市贡献应有的力量!
xx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引子:什么是教育?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的问题。有关教育的含义,众多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知名人士都有自己的论断。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种种论断,各有千秋,都只是从某一角度阐述了对教育的个人认识。
我查了一下资料,这种说法较为让大多数人认可。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下什么是教育,弄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认清现在教育发展的趋势,对做个理性的教育工作者是很有必要的。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在普及义务九年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的确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农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校环境美化了,硬件设施上来了,学生入学率增加了,学校管理规范化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但是,教育不是只修建几幢楼房的问题,关键是要看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否真的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技能,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本领。
而我们的义务教育,恰恰很好地解读了义务教育的官方概念,从领导的默许,从数据的推算,从诱人的汇报,从完美的解说,从虚假的真实、从浮华的表象,似乎哪方面我们的义务教育都是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和标准,似乎哪方面我们的教育都玩得漂亮,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的投入渐渐地增加了,教师的待遇慢慢在改善了,办学条件日渐好转了,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普遍入学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在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好象我们的义务教育已经脱胎换骨,很快就成为民族发展的基石,成为祖国繁荣的助推器。而纵观推行义务教育教育这几年以来的教育成果,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开智,明德,识理,进而推动社会的方方面面向前发展。而义务教育就是达成这一目的基础,可以看出义务教育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个从事了十多年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在亲身经历过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伟大的壮举之后,至今仍心事重重。扪心自问,我们的义务教育确实走进了教育不该走进的怪圈:貌似华丽而质在颓废。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之前就有些内行人士甚至于用凋敝一词不形容义务教育的`现状,足见义务教育让人心酸到何种程度。
我们的义务教育说白了就是:只尽义务,不谈教育。在各级政府部门的要求下,教育部门在尽义务,学校在尽义务,教师在尽义务,家长在尽义务,学生在尽义务。大家都在尽该尽的义务,这不知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幸福?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教育家们只知道出台一些所谓的提高人权的教育法规,一味的引进先进的,对教师大加限制,对学生大开绿灯,给予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宽容,给教师的限制越来越多。学生的自私,蛮横,凌驾于老师之上,导致有些教师甚至走入了极端。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不敢说、不敢管。学生们的行为越来越嚣张,打骂教师的现象甚至被理解为教师的罪有应得。然而为了学生,很多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但学生或者家长,却不会把丝毫的感动留给你。(在我校就发生过教师为了教育学生的过激行为,家长组织家族成员对老师进行威胁并进行强制索赔的事情,有遭到学生殴打的的现象。)在如此的大环境下,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宁(这有失师德,但更多是无奈),教师在小皇帝小公主们的面前,只有俯首称臣的份了,不敢放开手脚去干真正的教育工作,而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来防止各种可能事件的发生。而在家称王称霸,身受家庭溺爱,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的学生们,哪里知道教育对他们的重要?骄奢淫逸的生活环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除了金钱与亲人,哪里还有这些穷教师地位?如此一来,大家都在把教育看成是自己应该尽的一种义务,为完成义务而已。至于教育的真正目的,权当一种末路的选择。我不知道这是社会在进步还是教育在凋敝啊?
《义务教育法》颁布已经十多年了,但在普及义务教育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比较落后的地区,仍然存在大量问题,亟须进一步地认真加以解决并落实。一再提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但在众多法的面前,教师正在慢慢地弱势化,教育正在慢慢地边缘化。这导致我们义务教育处于彷徨、焦虑的十字路口,教师难以进行选择;提倡科学整体育人观念,又没有合理科学的模式,造成教师摸着石头过河,大部分人找不着北;提倡课堂教学改革,可师资、设备又跟不上,以至于出现前不着村后不挨店之尴尬境地;大力提倡减负,却又处处高压,造成家长、教师不知所以然。如此一来,一条条枷锁就锁住了每个教师,一张张无形的网就罩住了义务教育,最终造成义务教育只尽义务,不谈教育的局面。我们的义务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的教师如何才能贯彻方针、落实政策、领会精神,找到人生的价值?谁能切切实实而不是说是说、做是做地真正给我们指点迷津?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是我们最大的期待。希望那些能够改变义务教育现状的官佬爷们也放下架子,认真去听听一线教师的呼声,多到中国广大的农村去走走,去看看,去实地了解一下我们的义务教育吧!不要一味地呆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出台一些不切实际的政策法规。毕竟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那里人口素质偏低,那里最需要的是符合实际的教育帮扶,那里才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
我不管教育能否改变他们的贫穷落后,但我希望看到的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不要让我们的义务教育一直成为扫盲教育啊!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鲜艳的花朵,干净整洁的小路,构成了我美丽的大院。这么美的环境,离不开一个人的辛勤劳动。他是谁呢?
他和蔼的目光,让你觉得很温暖;他沧桑的面容,让你去猜测他传奇的人生;他满头的银发,让你心中升起一股敬意。他就是我们院里一位普通又特殊的老爷爷。
一天,我起了个大早。院里空气真新鲜,连鸟儿都在欢唱。我心想:没人比我更早了吧!“沙、沙、沙---”一阵清脆的扫地声传入我的耳中,寻声望去,只见一位老爷爷正步履蹒跚,边走边扫着。走进一些才看清他的面容:额头上深深的皱纹记录着他的年龄,一双稍带浑浊的眼睛温和中带自几丝沧桑,沟壑纵横的'大手紧握着扫帚,几粒汗珠从他的额头滴落。他是清洁工吗?不,他是我们院里的一位退了休的老干部。从那时起,我开始注意他。夏日,他顶着烈日清扫院子,冬天,他冒着严寒铲除冰雪。
他不但自己当清洁工,还用行为感染别人。一次,一个小同学把一个空饮料罐顺手一扔,这一幕刚好被那个老爷爷看在眼里。他走上前,拍拍那个小同学,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说:“小朋友,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哟,我们要给自己,也要给大家一个美的生活环境呀!”那个小同学有点恼羞成怒,大声说:“要你管!”老爷爷没说什么,弯腰捡起了脚边的一团废纸。小同学愣住了,忙捡起那饮料瓶扔进垃圾桶,老爷爷笑了,小同学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直到现在,清晨那“沙沙”的扫地声,仍每天响起。虽然老爷爷年事己高,但他还坚持为大家服务,为社会做贡献,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但是,小镇税收稳定,有钱人比比皆是。而且,人们相安无事,习以为常,靠着小镇的自然资源依然过着幸福安乐的生活。
在这里,你无法判断是环境差造就了人们环保意识薄弱,还是人们环保意识薄弱造就了环境差?但小镇的环境造就了一个人们常挂嘴边的特别的词语——“灰佬”。这个词有三重含义:首先是骂街的贬义词,其次是跟石头石灰打交道的中性词,最后是赞扬人们勤劳肯干、靠石头石灰挣到大钱的`褒义词。当有人笑嘻嘻地称呼你一声“灰佬”,他用的是充满崇敬与艳羡的褒义,崇敬你不怕苦、不怕累、能干、会挣钱,羡慕你用自己的双手挣到了大钱。
我坐公交车到这个小镇上班,整整8年,每天来回两趟,晴天戴上口罩,雨天穿上防水鞋。白天的喧嚣,黑夜的宁静,小镇的一切都被我默然旁观。
这里每隔15分钟就有一辆公车,发达的经济,便利的交通,掩盖了小镇较差的环境。如果常坐公车,你还会发现,最能掩盖小镇环境差的是公车368。
368让你见证了一个人的义务,让你见证了小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如一颗定心丸,驶向小镇人们的心窝窝。
368司机是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既是司机又是保洁员,把368当自己的小窝一样侍弄着。窗帘、玻璃干干净净,座位下也干净得一尘不染,螺丝帽都发亮。每到终点站,他扫扫、抹抹,几年如一日。刚开始,他当司机兼保洁员,一个人的义务,一个人的坚持,工作肯定是翻倍的辛苦。368司机对公车有点执拗的呵护态度,在为广大乘客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乘车环境的同时,让人浮躁的心立刻安静下来,努力让小镇融入自己的内心。慢慢地,人们就像当初适应坑坑洼洼、乌烟瘴气的小街巷一样,便适应了干净的公车368。坐其他路公车扔垃圾不脸红的人,上了368连一颗瓜子壳都不好意思扔;挑菜卖的菜农上了368也会先铺上摆菜摊的塑料布再把担子放下来;嘴馋的小孩儿拿着一兜子零食,上了368也识相地忍住,等回家再吃……
368的洁净与小镇的尘土,鲜明地对比着,告诉人们:热爱工作的人才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过得充实,充实的人才幸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