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把刘备和纪灵叫到一起,说“这事儿很为难,为了公正起见,我在营门中竖起自己的方天画戟,距离百步开外,如果我能一箭射中戟上的小枝则双方各自罢兵休战,如果射不中,那么你们打仗我不管。”实际上吕布是胸有成竹,以他自己的武艺是一定能射中的,结果也是这样。由于这个仲裁方式是刘备和纪灵都同意的,大家都无话可说,纪灵只得退兵回去见袁术。
辕门射戟的典故引发的思考:其实在这之前,吕布因为发动兵变占领了本来属于刘备的徐州,已经和刘备结下了梁子,刘备因为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才暂居下邳,因此不论辕门射戟的结果如何,吕布和刘备已经是毛核心不合了。另一方面呢,吕布得到了粮草又用计谋逼得袁术方面退兵,虽然暂时解除了自身危机,但也埋下了隐患,因为这样一来连袁术也一并得罪了,以后要是有什么事情需要人家帮忙,也是不可能了。结果不出意料,后来吕布和刘备刀兵相见,而曹操围困吕布时,袁术也没有来帮忙,因为袁术已经被吕布得罪了。
我是一个“小书虫”,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关于昆虫的一本书,名字叫做《昆虫记》。
《昆虫记》的作者是著名的法国法布尔写的,他的一生酷爱观察昆虫,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书里面主要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惯,比如萤火虫,黄蜂,蜜蜂,蝴蝶,蟋蟀,蝉等。也有我闻所未闻的昆虫,例如意大利的黑肚狼蛛,爱美的被管虫,西班牙的犀头,可爱的石蚕,火红的红蚂蚁。
书中把这些昆虫介绍得活灵活现的,可以让人很容易了解到这些昆虫的外貌特点。法布尔描述道: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了无私的贡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喂食慢了,它甚至像婴儿一样哭闹。我在红蚂蚁回家的路上放了五颜六色的石头和几片叶子,红蚂蚁就像无头苍蝇地走来走去,这说明红蚂蚁并不是像蜜蜂一样会辨认出回家的路,它们是凭着记忆回家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才能回家,它们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照旧回到了家。几只丑陋笨拙幼虫从河上的水缝爬了出来,那是迎春虫它们攀岩爬上滨河的街道蜕变囊在身上的外皮,变成翅膀,身体细小,匀称的昆虫,它们既非苍蝇,又非蝴蝶它们是迎春虫。多么可爱的小昆虫呀! 多么生动,有趣的语言呀!在法布尔笔下,这些小昆虫变得多么可爱。
我不禁敬佩这位作家观察昆虫知识。他打开了一条通往小昆虫世界的通道,这是一个全新的,神奇的世界,正是这样才引发了我了解小昆虫的***。因此平时在生活中,我也会看一下小昆虫,并根据书中的描写来辨别了解它们。
《昆虫记》真是一本吸引任何童心的书。
浩瀚的宇宙、宇宙中蓝色的地球,地球上万物之灵的人类共同组成了自然界巨大的物质体系。这个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这个巨大的系统内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新有的事物,总是像磁块般地吸引着有强烈好奇心的人们,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学无止境,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周围的各种事物,为的是能为人类这一大家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去传承和发扬人类为科学而探索和献身的精神。为此,我认真地阅读了堪称“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少儿百科全书》。
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好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万花筒。透过她无所不在的镜头,我看到了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世界。这里有高耸的雪山,有浩瀚的宇宙和星空,有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有世界各地的奇风异俗;我还看到了科学家们在怎样探索未知世界,还能够发现运动员怎样刷新世界纪录……我找到了学习课本知识的钥匙,学到了生存的本领……她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引导我走进了妙趣无穷的知识领域。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女娲造人”和西方的“神创论”,现在想来,不免觉得古人们有些好笑,那是因为古人们的知识有限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迷信,从而编造出这一个个荒诞而又缺乏实际的神话故事。在亿万年期间,随机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可自我复制的化合物,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开始了一种演化形式,并最终产生结构、功能复杂的生命单位。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来自非生物的,并非女娲或上帝创造。任何事情的存在都具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应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歪门邪说。因此,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发现,我们都应该紧紧抓住,用科学的眼睛去观察,用科学的思想去探索,也许一个细微的发现,将开阔科学的一个新天地!
国之强大,离不开科学的发展。阿姆斯特朗,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一个美国人,他为人类探索月球迈出了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科学文明发展的一大步。如果没有他,也许咱们国家的“嫦娥阿姨”就变成“美国籍”的了,当我读到他的事迹,我不禁被他的精神所折服,他为全人类和平的科学发展考虑而牺牲了自己一生的幸福,这种大爱精神,为全世界的人所敬佩。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有着不到二百年的历史,而它却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吞并月球的野心,原因就是实力,科技创新推动美国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创新决定民族的命运,民族的未来。
在21世纪,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快慢就决定着民族的生死存亡。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科学的发展、为民族的兴盛做出自己的贡献,那就让我们用纤细的手指打开科学的“大门”,用锐利的眼睛去阅读科学的“扉页”,用开阔的心胸去感受科学的魅力,用睿智的思想去开辟崭新的科学“道路”。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科学吧。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提高个人修养的基本原则:形神合一、尚柔、静心、无为、守雌与弃智。“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作为最纯洁、纯净之物,必然是认识自我的最好参照。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便处于人世的教化之中,形形色色的知识、防不胜防的潜移默化早已让我们这张白纸所剩无几,虽然我们无法修改成形的现在,但是我们可以静下心神,在丝丝缕缕的线条中解构自己的框架,从而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佛家《般若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义。世间诸法皆因缘所生,无独立的自体,故曰是“空”。同样,我们认识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承认“空”,认可自身的“虚无”,唯有如此,才能将错综复杂的自身简单化之,而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重新认清自身、发展自身、建设自身,以“空”为“刃”,劈开加诸自身的条条框框,以“无色”眼光观察世事、观察人间。
《鬼谷子》“反应”篇明确指出“只知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如果按谋略而论,人贵有自知之明,识人虽然重要,但识己更有甚之,知人先知己才能在谋略之时占据主动权。但要明白,认识自己,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生去践行其中真谛,读一本书易,读一个人难,读懂自己更是难上加难。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讲述的是公元184年至公元280年96年间魏、蜀、吴三国间发生的战争故事,最后三足鼎立的格局又归于统一。
《三国演义》的故事流传广泛,可把这本书读懂读透却并不容易。书中的故事历史跨度长,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我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三个国家的皇帝性格各异,魏王曹操老谋深算,蜀帝刘备宽厚仁爱,吴王孙权有时和刘备联盟,有时又和曹操结交。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统一天下。
为此,他们到处笼络人心,招贤纳士。尤其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诸葛亮出山,充分说明他求贤若渴。
三个国家在他们的带领下,强弱在不断变化着,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基本上同意了北方;在赤壁之战中,强大的曹操惨败而归,几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彝陵之战中,刘备的势力由盛转衰……
作者把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富于变化,有声有色。一位位将领性格鲜明,甘宁、程普善于水战,张辽、徐晃带领的铁甲军战无不胜,许褚武力过人,被称为“虎痴”,孙策在战斗中勇猛顽强,被称作“小霸王”。吕布武艺高强,却有勇无谋,还有的将领贪生怕死,蔡瑁、张允卖主求荣,最后落得个可耻下场……
武将们争强斗胜,文官们也斗智斗勇,鲁肃、周瑜、诸葛亮妙计不断,特别是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简直就是神机妙算。
看完《三国演义》,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羽、张飞、赵云了。张飞在许多读者眼里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但他在当阳桥略施小计——让士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制造出疑兵之计,吓退曹军,这才有了张飞使计——粗中有细这一说。关羽留给人们的故事就更多了:千里走单骑表现出他忠勇无比,单刀赴会刻画他艺高胆大,水淹七军说明他有勇有谋。但是他的弱点是致命的,由于骄傲,大意失荆州,兵败被***。关羽挂印封金、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举动为他赢得了“忠义”的名声,后人尊奉他为“武圣”。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赵云,他几乎被作者刻画成了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形象,穿着一身银盔银甲,披着一件白袍,骑着一匹白马,手持银枪,在长坂坡几十万敌军阵中横冲直撞、***进***出,连他的对手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威风凛凛的形象一次次在我脑海中回荡……
《三国演义》给了人们很多启示,就像一笔宝贵的.财富,每当我捧起这本书,就仿佛置身于那动荡不安的年代,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令我爱不释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