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片段及赏析(优秀作文片段摘抄初中)

中学生作文片段及赏析(优秀作文片段摘抄初中)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11-30 07:19:16
中学生作文片段及赏析(优秀作文片段摘抄初中)

中学生作文片段及赏析【一】

此诗首句用“东风吹落战尘沙”隐喻宋室灭亡;次句以“梦想西湖处士家”,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第三句一个“恐”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而“江南春意减”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全诗以观梅而有感,而引发联想,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曲折中见深意。

东风骀荡,摇枝拂叶,吹去了蒙在梅花上面的尘沙,花蕊花瓣,一概显露出清新的面庞。如此雅洁怡人的氛围,本该令游人陶醉,而诗人却偏要将这沙尘,想像为战火中的尘埃,因为,他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另外一个梅花的世界。那里刚刚经受了战火的摧残,那里曾经是西湖处士的隐居之地,那里曾是他的希望,那里是他醒里梦里都不曾忘却过的宋国京城。此诗作者虽然从未做过宋朝的臣民,但是,出于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汉族人的宋都对于他始终是富于诱惑力的,这里的一个“梦”字,足以表白他那种朝思暮想的痴情。

想起江南之后,诗人的感情立刻变得细腻,语气也委婉起来。他担心江南的梅花大概不会如此鲜艳,江南的春景必然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对于蒙元初入中原的残酷洗劫,诗人耳闻目睹,记忆犹新,他担心那“大乱凡数十余年,数千里间,人民***戮几尽”(《武强尉孙君墓铭》)的惨状是否会在江南重现,所以,他在末句中直率地说出,他的《观梅有感》其实并非为梅花着想。他也许曾经憧憬过林逋所处的时代及其环境,同样身为隐士,一个伴梅饲鹤,受到皇帝的褒奖;一个却生活在异族统治者的铁蹄之下,而如今,那样一块圣地也许永久地消失了,他不能不为自己,也为所有的汉人痛心疾首。

此诗短小精悍,音节铿锵,读来朗朗上口。全篇未用任何典故,照样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深沉的意蕴,完全得益于象征的手法。不过,象征毕竟太含蓄,太沉闷,难以容纳诗人全部的思想和愤恨,因此诗的结尾处又否定了象征手法。“此心元不为梅花”一句,实打实地透露出作者的真实感慨,犹如阴云郁积很久之后的一声闷雷,虽然沉闷了些,总算给人以希望,为全诗抹上了一道亮光。

刘因

刘因(1249~1293)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中学生作文片段及赏析【二】

中学生作文片段及赏析【三】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中学生作文片段及赏析【四】

我有个特点,从小就喜欢观察。如蛐蛐打架,蚂蚁建窝,月季开花这些都成了我的观察对象,一观察起来就没完没了。在观察当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受益非浅。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蹦蹦跳跳地去花园里玩。花园里的花儿好像在欢迎我,一个个都张开了鲜艳的小脸。我越看越喜欢,情不自禁地就要伸手去摘。手刚刚碰到花,一只大黄蜂披着黑黄相交的战服,挺着一根毒刺从旁边的花丛里飞起来,气势汹汹地冲我来了,“我的妈呀!”我心里大叫不好,被黄蜂刺着可不好受,我急忙缩回手,并把头往下一低。奇怪:黄蜂怎么不飞过去呢?我抬头一看,噢!原来在花枝中间有一大张蜘蛛网,黄蜂不小心撞在上面了。我站起来,只见从花枝下慢慢爬上来一只指甲般大的黑褐色蜘蛛,慢慢向黄蜂靠近。蜘蛛要吃黄蜂了,我这样想着,便蹲下来观察。

只见蜘蛛在离黄蜂有一寸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注视着对方。黄蜂立刻挺起了它的武器——毒刺,好像在威胁蜘蛛似的。它一面挥动着毒刺,一面张开翅膀,想弄破网逃走。但是蜘蛛毫不害怕,耐心地寻找着战机。双方互不相让,眼看一场蜂死网破的决斗就要开始了。双方摆开了架势,可是谁也不先动手。我蹲得腿都累了,看得脖子都酸了,还是没有结果,但是我却不肯休息一下,恐怕错过了好时机。一会儿,黄蜂的翅膀不扇了,毒刺也放下了一点儿。它大概是累了,想休战了,可是蜘蛛却还是不动。它怎么了?我纳闷儿了。说时迟,那时快,蜘蛛忽然对黄蜂冲了过去,黄蜂措手不及,被蜘蛛的尖嘴扎了一下。它疼得扭动身子,想进行反击,但是没等它转过毒刺,蜘蛛又勇敢地冲了上来,一次,两次殊死的搏斗进行着,双方都为生存战斗着。蜘蛛占了明显的优势,到处主动地打击对方,尖嘴不断地扎入对方身体,黄蜂也用毒刺抵抗着。

激烈的战斗结束了。黄蜂已是精疲力竭,伤痕累累,气喘吁吁地趴在网上动弹不得。蜘蛛虽然被黄蜂的毒刺划了一下,险些摔下网去,但是它终于坚持下来,胜利了。

蜘蛛战胜黄蜂后,便吐出一团蛛丝,把黄蜂缠了起来。它在旁边休息了一会儿。我想,这回,蜘蛛吃起那奄奄一息的黄蜂,一定会嚼得津津有味。

没想到,蜘蛛吃食原来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它没有尖利的牙齿,只有一个细长的嘴。它把嘴插进黄蜂的身体里,吸它体内的东西。最后,黄蜂就被吸得只剩下一个空罐头盒子似

的躯体挂在网上了。

后来,我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上又得到了更精确的答案:原来,蜘蛛捕到昆虫后,先用它钳角里的毒液将昆虫毒痹,然后吐出酵素消化液,注入昆虫身体里,使昆虫的内部组织变成液体,再用尖嘴吸食。

从观察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的课外生活丰富起来。爱观察是我的特点,又是我的优点,它给了我很大帮助。

【简评】

蜘蛛消灭大黄蜂的事发生在自然界,也可以说发生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你是不是有兴趣,是不是善于观察。首先,作者用全面观察的方法,观察了蜘蛛与黄蜂大战的全过程,又用细致观察的方法,观察了交战双方的具体情况。从大黄蜂“气势汹汹地飞过来”,到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从双方互相注视对方,到“蜘蛛忽然冲过去”发起进攻;从黄蜂用毒刺抵挡,到“趴在网上动弹不得”;从蜘蛛小息后的吸食,到黄蜂“被吸得只剩下一个空罐头盒子似的躯体挂在网上了”。这一切具体的内容都是因为作者观察得入微,想象得合理,才能写得如此“惊心动魂”。正如文章中所写:“在观察当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应该补充说,通过观察,还促进了学习。小作者不是在文章中写了吗,“我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上又得到了更精确的答案”看来观察真可以使人“受益非浅”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