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和爷爷奶奶去赶集,听说千山建成了森林公园,趁这机会,我决定上去看看。
我来到山脚下,只见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往山顶延伸,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长龙盘绕着这座山。山势平缓,道路平整,走起来也不费劲。我边走边欣赏美景,山坡上种了许多花木:一簇簇粉红色的海棠花,满树雪白的樱花;高大的马尾松、珍贵的红豆杉、修长的翠竹,一切都令人赏心悦目。道路边上竖着两排电灯杆,夜幕降临,灯亮起来,把山路映得如同白昼。
远远看去,好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钻石镶嵌在山上,又像天上的繁星闪烁,吸引着人们前去游玩。
半山腰,建有一口池塘,池塘里养着红鲤鱼,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有一条红鲤鱼还跃出水面,好像问候我。旁边有长长的石凳,可以歇歇脚,石凳后面又一棵高大的桂花树,叶繁叶茂,到了花开的季节,想来这里会芳香四溢的。
山顶有一个漂亮的八角石亭子,边上还有连廊,连廊另一头还有一个木亭子,头尾相连,很像一条龙。我拾级而上,看见亭子上镌刻着“幸福亭”三个字,两侧的石柱上有一副对联:“健身歇脚快来请坐,游山观景慢去再见。”
站在幸福亭上看远处眺望,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开了,像给大地铺了一层金子,一条白色的公路穿过大地,上面车辆川流不息。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像黄山的云海,可能那里是蓬莱仙境,有神仙居住吧!
我依依不舍离开干山,我想:今后,干山公园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一进门,我就看见三只巨形大碗。碗有点歪,碗里的水倾倒下来,像三条小小的瀑布。接着,我们来到湖边,观看平湖泛舟的景色。湖呈“Z”形,湖面很宽阔。湖中有鸭子头的脚踏船,有电动的小船,还有一个保安叔叔开着汽艇在湖上巡逻。有一群鱼儿从眼前游过,平静的湖面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湖的中心有一个喷泉,这喷泉最高能喷60多米,喷出的水形态各异,有的像一朵朵花,有的像一棵棵树,还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山洞。 我们来到水上乐园,只见一群小孩在玩水上步行球。他们有的在跑,可是没跑几步就跌一个大跟头;有的在小心翼翼地走,可一不留神还是摔了下来,还有的连滚带爬,根本站不起来,让岸边观看的人笑个不停。 把我们带到“八桥小趣”处。爸爸叫我爬桥,可我不敢,因为这五环太大了,有的地方没有扶手,脚下的方格子很宽,要是有个闪失,准会掉下河去。爸爸一直鼓励我和爬,可早吓得跑远了。我叫爸爸带我一起爬,爸爸答应了。我们绕着这五环,要爬几个上下。到了中间,我全身都是冷汗,不敢看桥下的河,更不敢想像一脚踏空的情形。我闭上眼睛,稍稍定了神,就全神贯注地学着爸爸的样子一格一格地爬。终于到了岸边,妈妈说:“你害不害怕?”我说:“太危险了,全身都是冷汗,能不害怕吗?” 尽管这样,我还是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太阳都落山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千山公园。
千山公园外面是一排挨着一排的美食摊位,一阵阵的叫卖声不时把我的馋虫给勾出来,实在忍不住,我买了几串羊肉串。
进入仟山公园,首先看到的是幵山湖,蔚蓝的湖面上荡漾着许多小船,小船在湖面上飘来飘去,好像一幅画一样,当小船停在岸边时,水面平静的就像一面大镜子。
千山公园中心是一个大亭子,里面摆满了供游人休息的长椅子,只要累了坐在亭子上的.座椅上,就会身心放松,豁然开朗,一会儿就恢复体力。
来到千山公园最最好玩的地方,那就是游乐园啦!游园里有碰碰车、蹦极、飞镖扎气球还有许多好玩的。我来到碰碰车专区,忍不住玩了一场,我坐在碰碰车上,好几辆车来回相撞,我也开动碰碰车撞向别人,突然两个人左右夹击把我给撞了一下,仿佛大地在震动。不一会十分钟就过去了,我恋恋不舍地下了车。
我们来到蹦极专区,我付了钱,管理员给我系上安全带,我不一会就进入了状态,一次比一次蹦得高,最终达到了七八米左右,真是太刺激了。20分钟过去了,我下了蹦极,满脸都是豆粒大的汗珠。
要回家了,千山公园真让我流连忘返呢!千山公园,请等待我下一次的光临。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获得真知与生活实践不可脱离。不是来自实践的真知,常常是伪真知;经过实践证明的知识才算得上“真知”。大文豪苏东坡肯对王安石的一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直到黄州菊园一见,他才知道菊花原有落瓣不落瓣之分。黄州之行,苏东坡修正了先前的谬识,获得了真知。可见,真知来自实践。
西方谚语有言:“你真正尝到果香是在亲手采摘了一个苹果之后”。这份香甜的果香正是实践的芬芳。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半生游历,千山万水走遍,与长风为伴,与云雾为伍,亲自考察了国内12个省份的奇山异水,成为世界上发现记录并科学分析了“喀斯特”地貌的第一人。一册《徐霞客游记》的每一个文字都是行走出来的真知,被后世奉为地理学上的奠基作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田间、到地头,耗时多年,辗转多省,终于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也培育出水稻栽种史上的真知,开辟了农业发展的新时代。相比之下,今天的有些科研人员,畏惧“田野”研究的艰辛,关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翻一翻他们的所谓研究成果,扑鼻的是污浊之气,何芬芳之有?相比之下,今天的有些专家大腕,不愿“接地气”的田野实践,躲进小楼成一统,闭门造车。翻一翻他们的所谓作品成果,扑鼻的是污浊之气,何芬芳之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了验证引述材料确凿无疑,亚当斯密走出书斋,实地考证。正式凭着这种不苟且的“实践”精神,他的《原富》才被誉为经济学的原典。知识会在代代传承中变身成为权威,有的人会匍匐其下,唯书是从,唯上是听,不辨真假,而有的人则会通过实践验证修正、补充发展,带动知识的新发展。明代李时珍对当时被奉为药典的《证类本草》产生诸多疑义。于是他深入大山,足履深谷,亲尝百草,逐条订正错误的内容。试想,如果李时珍食古不化,迷信权威,懒于到大山到各地去“取证”,能有宏编巨制的《本草纲目》的问世并造福于子孙后代吗?
鲁迅先生说过:“专读书也有弊端,须应用于生活,便所学的东西活起来。”说的是知识要活起来,就必须把它带进“千山万水”的实践之旅,而不是锁入书斋。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鼠标一点,知识盈视,莫辨真伪,难以为从。如何打捞“真知”,则是务必要通过实践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