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据的作用一定要和论点联系起来。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故论据必须和论点一致。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所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的目的。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5、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看云识天气》
8、语言准确性: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死海之变”中“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11、发散创新: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综合各地开放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总之。这类试题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在答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看题目、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考察对说明事物特征的把握。
答题技巧:尽量从原文中找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中关于它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四)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五)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今天,我和妈吗要在家里大扫除了,我最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做家务事了。
妈妈说:”冰冰把你的脏衣服都拿出来,让妈妈给你洗了。”我将我的一大堆衣服给我妈妈了,我说:“妈妈这就是我的脏衣服,可多可多了呢!”
妈妈先洗衣服我先扫一扫地,我扫完地之后要刷碗,整理衣服,拖地。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干那么多活儿,而你只洗衣服这一个任务呢?"妈妈说:“因为你是小孩,再说了你以为洗衣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我又说:“切,光你干容易的\',只有我干非常非常难的呢!哎。
在家里收拾东西还真不容易,因为我们家里是楼房,我在家里一会擦玻璃,一会儿擦桌子,一会儿又扫地又拖地……差一点儿没把我累死啊!虽然和妈妈一起做家务很累,但我觉得非常快乐,因为把家里整理的漂漂亮亮让谁看着都好受。我很喜欢大扫除,我多想每天都大扫除。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勤劳爱干活儿爱劳动的一个孩子啊!
我喜欢做家务。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
一天妈妈上班了,留下了我和爸爸。爸爸突然看到我的鞋和袜子非常脏,就说:“你的鞋和袜子这么脏,还散发着臭气。今天我不帮你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先给你说一遍怎么做,然后你就自己洗吧。”
爸爸给我讲完怎么洗后,我就开始洗了。先刷鞋子,我把鞋放在盆子里,然后就开始刷鞋了。我先把水龙头打开,再用肥皂刷子把鞋外面给刷干净了,肥皂起了很多泡泡,好像是白茫茫的雪。我用泡泡堆起了一个“雪人”,直到泡泡没有了,我才继续刷。然后我把鞋子内部也刷干净了。最后,我该刷鞋的底部了,那里真脏,刷了好久才干净,接着我又把另外一只洗也刷干净了。现在该洗袜子了,我把刷子放了回去,拿着肥皂把水倒掉,换上新水就开始了。我先把袜子上打上肥皂,哇!又出来许多小泡泡,我把袜子放在手里搓了搓。最后我换上新水,把刚才洗的那一双鞋一起冲了冲,终于洗好了。我把它们放在晾台上就大功告成了!中午妈妈回来了,我连忙告诉妈妈我会刷鞋和洗袜子了。妈妈高兴的夸我是个好孩子。
我很喜欢这一次的家务。
议论文的结构初中阶段常见的有三种:
①“总——分——总”式,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归纳总结。
②“总——分”式,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③“分——总”式,即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先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注意:
一、分析论证思路或论证结构时,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②抓语言标志。如有“还有”“另外”这些词语为并列式;如有“不但”“而且”“首先”“其次”等词语为层进式。
今天,我帮奶奶刷碗了。中午吃完饭,奶奶故意不刷碗,让我帮忙干家务。我想一定要刷好,争取得到奶奶的夸奖。
我先把把袖子卷上去,打开水龙头,洗完了手,我就开始刷碗了。我一开是刷的有点“凑活”事,可又一想,凑活得不到奶奶的夸奖,一定会看到奶奶皱着眉头的表情,奶奶肯定会伤心的,毕竟她是老人嘛!于是我开始卖力了,我想:不能够让奶奶失望,在奶奶眼里,我是个乖孩子!如果我卖力了,还可以得小红花,我的小红花的数量达到200颗,妈妈就可以给我买遥控小汽车了,真是一举两得。
我不知疲惫的刷呀,刷呀……我一个碗刷了4遍,左转转,右刷刷,刚才还油乎乎的碗,经过我这一番刷洗,脏东西四散而逃了,碗只好服输,立刻变得干干净净、雪白雪白的!洗完后,我像奶奶平时那样,把碗和盘子按顺序放整齐。
妈妈回来后说:“雷雨阳,刷的还不错嘛,值得表扬!”我听后,也觉得自己很棒!因为,我一开始就有自信能够刷好,这回,我如愿以偿了!心里美滋滋的,我也能帮大人干家务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