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的主人,是一位老人。那酱灰色而又松弛的满脸皱纹刻记着他饱经风霜的岁月,浑身皮包骨,腰弯得很厉害,他的衣着总让人误认为他是个老乞丐。
几乎没有人去理会老人。偶尔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和他打声招呼,他总是眯着那双深陷的眼睛笑着并呜啦呜啦地说着,可谁也不愿费时间去听他说的是什么。
眼下老人的惟一“工作”就是捡卖破烂儿,有时也坐在院门口打盹儿或晒太阳。
酒瓶、破盆、烂铁堆满了小院,只留下一条窄窄的仅能落下脚的小通道。这些破烂儿几乎将小屋淹没了。
老人的`历史现已无人问津,他是煤矿上的工人。听人说,他年轻时在老家有个对象,因他是“煤黑子”便吹了。后来,他再没想这事:退休后也没回老家,盖了这间小屋。
老人就这样伴着院中的破烂、墙头的花草生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有一天,老人坐在院门口,在熟睡中死去。那是一个鲜花开得正浓正艳的云霞满天的黄昏,太阳的余辉将他笼住。
几天后,市电台、电视台报导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有人向市教育基金会捐资一万元人民币,而捐资人就是他,小屋的主人,那位拾破烂儿的老人。
士兵也走了,老人又回到了一个人坐在路边的日子。他木讷地推了推自己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个好人,愿他能在炮火中存活下来,和我那些动物一起……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老人将头深深地埋进双手中,一头花白的头发在风中轻轻抖动。所有人都走了,只有无情的炮火伴在老人左右。他缓缓站起身来,微微摇了摇头,望向远方,眼底尽是说不出的'哀愁:那是他的动物所在的方向,那里有两只山羊,一只猫和四对鸽子在等着他。老人不禁向那个方向迈了一步,但立即又停了下来。他已经走了十二公里了,再也走不动了,而且这一步一旦迈出,就再也收不回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啊!若是再一次见到老人,它们怎会舍得老人离开,就好像老人现在急切地想见到它们,并知道它们过得如何一样。“或许我当初就应该带它们一同离开”,老人这样想着,但随即又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我已是无家可归,即使带上它们,也只是多受一些苦罢了。”唉--
天色渐渐暗了,老人瑟瑟地缩在桥边,又终究会是一个不眠之夜。此时如果那只猫也在的话,它一定会跳入老人怀中,它的毛发的确很温暖。可现在一切都只是想想而已。透过那双钢丝边眼镜,老人深陷的双眼已从迷茫转为空洞。他似乎在放空。可老人的大脑正在飞速旋转,思索着自己将何去何从。风还在刮,上天一点也不同情这位老人,自顾自地发泄着对炮火的不满。在寒风中,老人又往里缩了缩。他76岁了,禁受不住战争的嘲笑。
十二公里外的远方,猫可以照顾自己,四对鸽子在老人常停留的地方的上空盘旋,两只山羊站在山头,望着它们的远方。老人仿佛感受到了动物们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身体也渐渐放松了。他在桥边舒展开来,近乎躺了下来,像一堆尘土。如果不能和动物们一同离开,那倒不如就此入眠,也算是终究有了一个家。不知道那个年轻的士兵是否还会路过此地,如果会,他一定会将老人带回,和那些动物一同长眠。
《金水桥边》以北京一个普通的四合院为载体,以老套的抓特务情节为线索,讲述了院中的四户人家,从北京和平解放到中美建交这三十年历史中的起起伏伏,悲欢离合。由于全剧将重点放在了钱有根和孙光大这两个主要人物的人生际遇上,对于重大历史事件或淡化,或抹粉,做了很多柔性处理,所以并不影响观众管中窥豹,从两个人物身上了解那段历史,浅浅的品尝一下那段历史的苦涩。
钱有根应是剧中的灵魂人物,全剧将抓特务的任务几乎都放在了他的身上,是剧中当之无愧的男一号,但是在其身上却有几处硬伤,成为该剧的一大败笔。首先,剧中钱有根的神技是一大看点,也是这个人物在剧中存在的唯一理由,但是剧中并没有交代这个神技是怎么来的。从钱有根几次的'身世说明中,我们知道他和弟弟出身贫苦人家,逃荒到京,既没上过专业的学校,也无接受专业训练的经历,他的破案神技是怎么来的,难道真是天降神兵。其次,他的神技初看惊艳,细思则流于表面,基本是随便找本侦探小说上都有的情节,说明作者的专业知识很欠缺。最后,也是最大的硬伤,钱有根不管是打入敌人内部,还是单独抓特务,都是不请示,不汇报,临时起意,擅自行动,甚至破坏公安局的统一行动,而这些都没有受到任何处理和惩罚,这演义的成分也太浓了,让人都不敢相信这是一支纪律部队能出现的事情。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几处值得商榷。孙光大一个苦大仇深的共产党干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轻易就和资本家出身的郑新兰结合,历史也是醉了。赵春花的妇科病前面说的无比严重,转过头来,郑新兰一次煽情的谈话就轻松解决了,医学也是醉了。其实,这两个情节都大有文章可做,既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也能通过细节增加历史感,却被电视剧就这么轻轻的放过,实在可惜。在本剧的最后几集,儿女情事突然爆发,好像要把前面失去的补回来一样,连篇累牍,不厌其烦,有脱离主题之嫌。还有一点非常奇怪,全剧最后小院中的后代都是女的死了,男的都活着,不知道作者何意,难道是重男轻女,认为女人不能接革命的班,呵呵。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康熙王朝》这部戏,该剧仅以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三件事就概括了康熙王朝六十一年的历史,实在是太骨感了。虽然戏很好看,但是却缺乏历史和思想的深度,与同类的《雍正王朝》比起来相去甚远。
总体上感觉,《金》剧有骨感,是一个有完整情节骨架的人;无肉感,没有历史和思想深度,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初看有趣,细思则漏洞百出。当然,此剧胜在独辟蹊径,走了一条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路,与当下喧嚣浮躁的都市剧,痴人做梦的抗日神剧相比,还算的一篇佳作,为换口味,可以一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