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我读了一些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本,它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全书分为六块,分别为:胜战计、强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弱战计、退战计,每一块都充分展现了“三十六计”中所蕴含的智慧结晶。
《三十六计》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完全可以概括我这篇读后感,因为《三十六计》的的确确是一部耐人寻味、值得钻研的好书。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个计谋,可谓之计计精彩。我这里就择要述之:苦肉计、连环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等等,这些都是很著名的计策,但最著名的要数最后一计,也就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总之,由三十六计引出的故事很多,说不完,数不尽。我看了《三十六计》之后,只想说一句话: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的好书!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我常从电影、相声听到的一句话。《三十六计》里面的故事有难有易,我有些词不是很懂,但觉得这些词读起来琅琅上口:金蝉脱壳、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打草惊蛇、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指桑骂槐。细细读来,还真爱不释手呢!特别是里面的《空城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阳平,军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有少数老弱残兵留在城内,司马懿率兵15万前来攻城,此时急令蜀兵救援已经来不及了,诸葛亮临危不乱,传令大开城门,自己登上城楼顶端坐弹琴,吓走了曹兵。这虚张声势,刚柔相济的计谋因此被传为美谈,我真为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和足智多谋叫好!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回味的故事,它收集了我国许多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可谓计计精彩。打战、经商需要三十六计,我们教师学习、工作、生活也离不开它。平时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混水摸鱼”。看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事情别“隔岸观火”袖手旁观。学校的发展,年级的建设需要你献计献策,我在这“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
十六岁,咱这年纪,一个词儿:尴尬。说是孩子吧,都老大不小了,也不能跟那儿装傻撒娇要买棒棒糖了;说是大人吧,还没到十八岁,想当个总统啥的,人家也不给参选。咱就只能在中间横着,举个牌子,写着“花季少年”四个大字。举着举着,就觉得自己老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97年的小朋友,他很听话地叫我大哥哥。我心想,既然都“哥哥”了,还加一“大”字儿,我就以大姐姐的身份跟他套套近乎。我笑着问他喜不喜欢奥特曼。他竟然用一种很诧异的眼光看着我,说:“那都是什么年代的啦?我都四年级了,还看动画片?现在流行的是网络游戏,我的‘李逍遥’都打到‘仙灵岛’了!”我哑然。想换个话题挽回一点“大姐姐”的\'面子和形象。忽然想起我们当年学过一首歌,叫《让我们荡起双桨》,记得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老爱唱。于是又问他会不会这首歌,他摇摇头说:“这种土得掉渣的歌谁还唱呀?我会唱《夜曲》、《发如雪》还有《枫》,jay的,你知道吧?“我呆呆地点点头,本来准备的关于看什么书的问题也咽了回去。如果问了,怕又要从我设想的三国、水浒扯到安妮宝贝、郭敬明了。
我安静地想了一会儿,得到一个结论:看来我是老了。
星期六那天,抱着一大摞书从学校往家走。看见路上有卖氢气球的,他一边走一边问过路的小孩子买不买气球。我很担心他会不会被这群气球拖上天去,于是掏钱准备买一个。可是,他走到我旁边却没有停下来,只是直走过去,问了一个我身后的男孩。我有点难过了,我真的不再是小孩子了吗?可恶!我又追上了那群气球,说:“我买一个,要那个白色的。”那老爷爷先是一愣,又笑说:“少有你这么大了还买气球玩的。”于是我拽着气球在原地站了大约四又三分之二分钟,想:看来我是真的老了。
回过神来,气球已不知飞到何处。往天上一看,只剩下一个小白点,心痛地说:”我的两块钱就这样飞走了。”
仔细想了想,又更心疼地说:“我的青春就这样飞走了。”
是啊,还没尝到青春的滋味却早已溜过大半,只能站在越堆越高的书本中傻笑。我们比孩子多一些疲倦,比大人少一些自由,这,就是尴尬吧?
站在这条叫做青春的三岔路口,等待那辆叫流逝的大巴。
在这如花的十六岁里,唉,老朽了。
舞旗花的准备工作须提前几天进行,到坟林山坡拾扫柏颗,寻找来废锅用石臼捣碎,选街面中央刨冻土、修地臼。做这几样很辛苦费力,此外,还要准备好麦秸、锯末、旗杆、拴羊的铁索和凿好眼的废铁桶。
我小时候,来金是我们村的孩子头。旗花的事都是他领着我们做。天不黑就闹着叫大人烧汤,吃饱喝足了,拿着家伙到宽阔点的街面上集合。旗型铁桶里表层装的是豆秸,然后锯末,靠中心和底部便是柏颗和锅硝。旗杆约丈高,用铁索把上头和铁桶连结实后,先将豆秸点着了,来金迅速把旗杆下头插在地臼里,开始转动。随着火势,慢慢加快速度,一条吐着火舌的游龙便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四周的人们的呐喊声,转动者越发卖力,直到汗流浃背被换掉为止。当碎锅硝烧红之时,正是最精彩之处,火红球变成了白炽球,四射的金星噼啪作响,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速度再快点,铁索拉平成水平状,迸发出的锅铁打到石墙上,再反射回来,围观人群生怕飞到自己身上,不由得往后撤了再撤。伙伴们不怕疲劳,轮番上阵,这一旗烧完了再装第二桶,把舞旗的都热成了光脊梁。一直把伙伴们累得不能再玩了为止。
明末崇祯年间,我村有个叫张大力的,力大无穷,他年青时就舞过这个,传说他一口气就能把一旗舞完,而且把整个旗杆举起来舞,拿在半空划大圈,这是咱常人难做到的,几百年了,人们只说他一人。
舞旗花,源于何年?大概是源于明朝洪永年间。大量的士兵转业到苏鲁豫皖,垦农安家。为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把军队的火药成份改过了,装在铁桶里摇,后来便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在我们嘉祥农村,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上演。这是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夜晚,是孩子们的天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