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对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有所耳闻,但对他的了解始终停留在一个“伟大”上,至于生平、著作等一概不知。偶然从书柜里翻出一本《莎士比亚悲剧集》,便饶有兴致地翻阅起来。
《莎士比亚悲剧集》包括他的五部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就我个人来讲,还是对第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感触颇深。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其动人之处有许多。首先是两位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彼此的一见钟情,其情之纯美高洁令人艳羡;其次,这对恋人因家族世仇而不得不遭遇磨难,他们却能坚守彼此与对方浪漫而多难的爱情令人不得不潸然泪下;另外,为切合悲剧氛围而营造的悲楚结局与他们深情甜蜜的爱情形成极鲜明的对比,从而令凡是有些许感性之心的人触动甚至因不舍而悲恸。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不舍,对他们为两个积下世仇的家族舍弃的生命不舍。我认为这是极适合我们这一年龄的人看的,因为这正迎合了我们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又让我们体会到世间的冷暖,同时还使我们的情感细腻,感觉直观化。
《哈姆雷特》又称《王子复仇记》,描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叔父篡父皇之位,娶母后为妻,并在父皇灵魂的指点下为父报仇的故事。这一故事真是极为悲惨:它的起因是叔父篡位,父王被***,母后改嫁;经过则是许多阴谋的交织以及哈姆雷特复仇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结局则是哈姆雷特与情人的哥哥比剑,双双毙命于一把浸了毒药的剑,国王(叔父)被哈姆雷特在临死前刺死,母后则服下国王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药死去了。尽管哈姆雷特最终复了仇,但他仍未实现改变丹麦现状的宏伟理想,这终又是一个悲剧。
《奥瑟罗》则深入剖析了因嫉妒、猜疑、阴谋陷害、盲目轻信、鲁莽行事造成的恶果。摩尔人奥瑟罗娶了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为妻后,他的旗官伊阿古嫉妒奥瑟罗的副将凯西奥,便在奥瑟罗面前煽风点火并制造了一场阴谋——将奥瑟罗给苔丝狄梦娜的信物手帕丢在凯西奥的卧室里,并让奥瑟罗看见凯西奥一提到苔丝狄蒙娜和她的手帕就喜形于色。他的阴谋得逞了,奥瑟罗亲手***死了苔丝狄梦娜。但他得知真相后,愤怒地将伊阿古***死并自刎了,最终凯西奥接替奥瑟罗指挥军队。我认为这并没有悲到极点,因为真相终被揭开,鲁莽的,嫉妒的人都在最后消失了,只可惜无辜的苔丝狄梦娜成为这场阴谋的牺牲品了。
《李尔王》讲述的是李尔年老体衰,将财产分给了两个虚伪奉承的女儿,而小女儿考迪利娅在没有一份嫁妆的情况下被封为法兰西皇后。想要颐养天年的李尔按规定要在大女儿和二女儿处轮流住,但大女儿高纳瑞对父亲百般刁难,李尔只好投奔二女儿里根,不想里根对他更为残忍。里尔在愤怒出走的途中遇到被其父葛罗斯特之庶子埃特蒙陷害的埃特加。后来是忠臣葛罗斯特向法兰西王求助出兵讨伐不义的两位公主,惨遭挖眼极刑。李尔王因此才与小女儿考迪利娅团聚,一起出兵讨伐。不幸两人被俘,考迪利娅被埃特蒙派人缢死,李尔王也抱着考第利亚的尸体死去。但最终害人的埃特蒙被重整旗鼓的埃特加***死了。
《麦克白》围绕着三个女巫的预言开展,似乎毫无悬念。麦克白的阴谋得逞直至他的败落深刻揭露了政治的黑暗与罪恶,因而引得悲惨的下场。
莎剧的魅力值得去欣赏与学习,他华丽文字背后的主旨更值得去品位。
《李尔王》称得上是莎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充分展现了人性中难以回避的丑陋,无以复加的残酷以及难以逃脱的悲哀;与此同时该剧也充分体现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善良,不求回报的奉献,不离不弃的真诚以及感人至深的牺牲。整部剧充满着对王权、对社会、对正义、对人性、对自然、乃至对神的拷问及深思。本文以过往李尔为核心,以该剧中五个与李尔相关的重大场景为划分标准,细致考察李尔在整部剧中的转变以及其所受到的教育。
作为国王的李尔是专横的独裁,这主要体现在其为小女儿考狄利娅抉择夫婿中。在考狄利娅触犯国王李尔之前,其是十分受疼爱的,李尔要分给她“比你的两个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而且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也能感受到这种偏爱,“他一向都是最爱我们妹妹的”。但当考狄利娅并没有按李尔的意图诉说对其的爱时,李尔不但剥夺了考狄利娅的土地,更是向她的两个追求者极力贬低考狄利娅。他直接劝勃艮第公爵“放弃他吧”,劝法兰西王“您还是丢开了这一个为天地所不容的人,另外去找寻佳偶吧”。即使在法兰西王执意选择考狄利娅后,李尔仍不忘诅咒他们,“你们不要想得到我的祝福”,致使法兰西王“盛怒而去”。国王李尔对女儿婚姻随意专断,反复无常;将心爱的女儿转瞬间称为人,其极致的专横可见一斑。
国王李尔不仅是专横的,更是愚昧的,极易受到蒙蔽的。他面对高纳里尔和里根的奉承,显得极其受用,认为其所说的就是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完全没有一点怀疑的倾向,而面对考狄利娅的无话可说则擅意决断,根本不考虑考狄利娅所说是否是真实情况。而其在面对肯特为考狄利娅求情的死谏时,李尔根本不加思考,只是仗着君主的权威一昧地欲使肯特屈从,“闭住你的嘴巴”,最后剥夺了其官职并将其驱逐出境。
由此可见,国王李尔是一个专横、愚昧、易受人愚弄的宫廷王,他生活在由王权所构筑的自我世界中,王权将其完全封闭,令其行为、言语等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他看不到真实的世界,看不到社会的真相和真正的人性。讽刺的是,其悲剧恰恰起源于他基于王权的任意妄为,因为这使其失去了自我世界的根基——王权(分割国土事件),这迫使其自我世界崩塌,也迫使其开始认知真实的世界,而他也正是在悲剧的逐步进展中,逐渐受到教育,摆脱专横、愚昧乃至深入其血脉的宫廷王性。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士比亚在类型众多的剧本(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励,传奇剧)中,塑造了数以千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丰富了戏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上自高贵的国王大臣,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性格各殊:面貌各异。即使是同一阶层的人物,如莎氏所创造的帝王将相凯撒、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麦克佩斯、李耳王等,既有其作为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更有其不同的个性,可以说没有一个是雷同的、相似的。再以莎氏笔下的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而言,朱丽叶、鲍西娅、考狄莉亚、黛丝德蒙娜、奥菲利娅等,也决非用善良、真挚、热情等词语所能概括的。至于一些被公认的突出的艺术典型,如汉姆莱特、奥瑟罗、夏洛克、福斯泰夫等,更是人各一面,呼之欲出。仅以《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为例,他不是单一的凶狠的吝啬鬼,而是被作者赋予丰富的思想感情,复杂的性格特征。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在把夏洛克同莫里哀创造的吝啬鬼形象作分析比较时指出,“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只是吝啬——如此而已;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则是吝啬。机警、复仇心重、对女儿慈爱、机智等等”,特别是莎士比亚在剖析夏洛克疯狂的贪财欲时,兼以饱蘸同情的笔触刻画他备受基督教徒侮辱而产生的复仇心。他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不仅是由于夏洛克同安东尼奥个人之间私仇的激化而引起的,而且涉及到了欧洲长期以来就存在着的犹太人和基督教之间对立的矛盾,具有特定的社会原因。
“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莎剧又一鲜明的艺术特色。莎士比亚为了刻画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画面,增强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打破了古希腊罗马悲喜剧的严格界限,不受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束缚,往往在剧本里特意设计和安排了两个以上的故事情节(《仲夏夜之梦》中多至四条线索),或平行发展,或曲折交错,彼此对照,互相补充。悲剧《哈姆雷特》头绪纷繁,矛盾复杂,仅以复仇的线索而言,就有三条: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而展开的同封建王权的代麦克劳狄斯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小福丁布拉斯和雷欧提斯为泄私愤、报私仇分别所进行的复仇盲举。其中,以前者为主线,后者为副线,副线从属于主线,推动主要情节的发展。
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又是另一大特点。莎剧的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闻其声若见其人,完全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做到了个性化和形象化的结合,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交融。有时温文尔雅,有时明白畅晓,有时妙语连珠,有时语无伦次,这一切均取决于他内心矛盾的斗争和思想性格的发展。特别是作者精心设计了许多精彩的内心独白,揭示他的精神世界,丰富和深化他的性格特征。
上述莎土比亚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他长期以来坚持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晶,更是他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具体运用的产物。总之,读了莎士比亚戏剧,受益匪浅。
八中操坪上又多了一辆新车,黑色比亚迪。
中国人就是爱看热闹,学生也不例外,一下子,车旁边站了不少的学生。大家七嘴八舌的,场面热闹。有人说这辆车一定很贵,这么长这么宽,少说也要十来万;有人马上反驳,比亚迪,国产车,不可能贵过北京现代,简直就是瞎说!大家是懂非懂,讲的还挺有兴致。
我凑过去听了一会,觉得挺无聊。看看眼前这辆车,啊!经典的黑色,是我喜欢的颜色。我心里想,如果我爸爸也有这样的一辆车,那就好了,不用坐摩托而受风吹雨打的气了。
一打听才知道,这辆新车是我们老班的。
莫名其妙的,我心里觉得挺高兴。经常看到我们的老班风里来雨里去的,罪没少受,这下有了辆车,也算是告别了两轮时代,告别了穿雨衣过大街的历史。
(二)
天暗了下来,人渐渐散去。大家的口水可能已经说干了吧。
还有几分钟才上晚自习呢,我可没有那么积极,还是在石凳上坐一下再说。我托着腮帮仰望着低沉的天幕,什么也不想。忽然,我的眼睛被人用手掌蒙住了,看不见。对于这种善意的玩笑,我是可以接受的,不以为然。但是,这家伙居然在我后脑壳上弹了一指头,痛的我哇哇直叫。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受不了了,终于爆发。手一抬挣开他的手掌,马上猛起身,转身用力去抓他。不料,抓空了。她是我们班的“小妖精”,平时爱恶作剧,是个患有“多动症”的家伙。我的气还没消,便追了上去。
她的逃跑路线居然是围着老班的`比亚迪转圈,可把我气坏了。我追到东,她逃到西,我追到西,她逃到东。我只有干着急,嘴里不停的责骂着,手里还捡了一块小石头。我越气,她反而越高兴,还做着鬼脸,吐着舌头,气得我牙齿咬得咯吱响。
最后,我蓄势奋力一冲,想让她来个措手不及,然后好好地收拾她一顿。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用力过猛的右脚踩到了湿泥巴,脚一滑,重心失控,身体猛然向右边重重的摔下。“咚咚”两声,我应声倒地。慌乱中,抬头一看,天啊!手中的石块已经划破了比亚迪的脸,黑色的经典上有两道又长又深的刮痕。
我懵了。老班的新车被我刮花了,怎么办?刚才有同学说这车十来万,我刮坏了它,至少要赔几百块,甚至要上千块。我哪里有钱赔呢?这个星期带来的8元零花钱用得只剩下五毛了。
想到这,摔倒时的痛已经烟消云散了,不觉得痛了。但是,一行热泪却流了下来。
“没人看见,快跑!”小妖精拿起我的手就跑。
我回头张望,确实没人。十秒不到,我们就到了教室。
我喘着粗气坐在座位上,脑海一片空白。唉,比亚迪!老班的比亚迪呀。
(三)
这一夜,睡得不踏实,心里总想着下午发生的事情。
转辗反侧中,我饱受煎熬。眼前浮现起老班的面容,相处三年,老班待我不薄,关心呵护,可我居然刮他新车,还不敢承认。这是对老班的不尊敬,这是薄情寡义,我怎么有脸见他?
窗外的月儿躲进了云层,好像是因为我蒙羞了一般,羞得不肯出来了。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讲诚信讲文明,应该有美德实事求是。做错了事情,不敢面对,还设法逃避,这是可耻的事,这不应该是一个中学生的所作所为。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我为什么要跑呢?我不应该跑。
想着想着,心里好愧疚,是对老班的愧。对于自己,的是后悔。
我也想过如何去补救这件事情。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一定是要去面对的。逃避根本不是个办法,那只是懦弱的表现罢了,那也不是我的初衷啊。心里盘算着,明天一大早,老班应该还不会发现爱车身上的刮痕。在他还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去补救的话,还是来得及的。先请个假,跑到家。我爸爸是专门搞装修的大师傅,家里放着他曾用过的黑色油漆,我可以把黑色的油漆拿到学校来。趁没人的时候,我把黑漆涂在刮痕上,那么痕迹不就没有了吗?真是个天衣无缝的好法子,这样一来,老班不会因爱车受损而不开心,而我,不要赔钱了,也不要受良心谴责了,天助我也。我高兴的不禁敲了几下床板。
天快亮了,我才迷迷糊糊的睡下。
(四)
第二天一大早,我向老班请假。
老班见我支支吾吾,以“请假理由不充分”为由拒绝了我的申请。那一刻,我好像掉进了冰窟窿,心里凉到了极点。自问怎么办呢?没办法,一下子没了主意。只能听天由命了。低着头,我走进了教室。
第一节课,就是老班的语文课。我变得紧张起来。不敢抬头,不敢看老班的脸。此时,我才知道什么是“做贼心虚”。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岳阳楼记》。
老班说,《岳阳楼记》传诵至今是有原因的。作文贵在新思想、新见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经典见解,也是千古名句。作者范仲淹不仅言行一致,忧国忧民,而且胸怀宽广,心怀天下,是一个有美德的古代仁人。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应该学习他,争取做一个有美德讲文明的中国人。
想想范仲淹,再想想自己。心里真不是滋味。文明与美德,不只是古代的高尚者也才能拥有,我们如今的学生一代也可以养成。
这时候,老班提问了。“谁来谈谈学习这篇文章后的个人感受?”
平时我很少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的。但是,这一次不知道怎么搞的,一股无形的力量攥着我的手,把我拉起来了。我听到,有几个同学偷偷的笑出了声音。
老班很高兴,示意让我开始。
来不及理清思路,我便讲起来了。
老师您好!你让我们学习范仲淹,做一个有美德的人,我很感动。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境界,我还未达到。但是诚实、尊师的美德,我能做到。
老班说了一声“继续”。
于是,我鼓起勇气一五一十的一口气讲完了昨天下午的事。
刚说完,全班哗然。我低下头,更不敢看老班。我觉得,一场暴风雨将要来临了。果不然,老班“咚咚”的皮鞋声越来越近。
一只大手抚摸着我的肩头,拍了拍。老班说话了,一条两条刮痕,比起你的诚实,那简直太微不足道了。刮痕不会影响汽车动力,没事的。而你的美德难能可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想不到,本来愧疚的我居然受到了老班的表扬。
眼泪又流下来了,滴在衣襟上。抬起头,看到老班的微笑。
下午,特意去看车。痕迹已不再那么刺眼,像两片随风摇曳的柳叶。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内心汹涌澎湃。我知道,遗痕已经刻在我的心坎上,足以让我回味一生了。
20XX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自从讲了莎士比亚写的名著《威尼斯商人》,我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读完后我才知道原来自己认为的,并不是全对的…
别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我想《威尼斯商人》这个剧本里的安东尼奥、巴萨尼奥这一对好朋友就证明了这一句话。尤其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更显得无私。我也喜欢鲍西娅,她高贵优雅,温柔多情,她的机智聪明让人佩服十分。她敢于机智果断地与夏洛克进行斗争,最后以她的聪明才智为朋友安东尼奥化险为夷。
但读完整个戏剧,夏洛克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既可恨,又使人同情,他是犹太人,四大吝啬鬼之一,是犹太人, 是放利贷的。他唯利是图,但他也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剧中他代表受压迫的犹太人说的一段话一直令我难忘:“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性?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能受同样的武器伤害,同样需要医药治疗,冬天会觉得冷,夏天会觉得热,跟基督徒一样吗?”他为一个受苦受难的民族发出了不平的呼声。让人看到了犹太人内心的独白。只是像夏洛克这样的犹太人,他们都没有把真是的一面“摆”出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自然就是那些贪财、刻薄的犹太人了。
可悲可叹的夏洛克,它即代表着社会中尖酸刻薄的人,又代表着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犹太人的可怜地位可是生活。若是象夏洛克活的那么,孤独偏激,毫无乐趣,那生活真是无法想象…,每个人对生活的看法不同,有人认为友谊是最重要的,有人去把朋友拿来利用;同样有人视钱如命,有人视为粪土,可是,没有钱又是万万不可的,所以这之间就有了人的差异。也铸就了 《威尼斯商人》,这部不朽之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