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没错,它就是花生。
花生,摸起来凹凸不平,外壳粗糙。它因为品种不同,大小也有所不同,有的有小拇指那么大;有的有大拇指那么大;有的甚至有两个大拇指大呢。把它的“屋子”给“翘开”,撕开“红帐子”,里面就住着一个“白胖子”,“白胖子”也就是它的果实。
花生生长在地里,把种子种在土里,一般需要5到15天,才发芽;从幼苗期到开花期,一般要20到35天,花生的花与黄瓜,南瓜一样都是黄色的,就是小了一点,躲在嫩绿的叶子后面,小黄花娃娃喜欢跟你玩捉迷藏,你也会很容易找到它;接着从开花期到结荚期,一般要20到40天;最后成熟。
花生不但种起来方便,好吃美味,而且还有许多好处:它可以榨油,可以做成许多美食,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就像我,家里妈妈买了一箱生花生,常常用烤箱来烤来吃。我和弟弟常常用不到10分钟,就能吃掉约400克的花生,美味极了!
花生有一样品质最可贵:它的果实长在地里,不像苹果、石榴那样,把嫩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看就生爱慕之心。花生的果实生长在土地妈妈的怀抱中,它有没有成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花生熟了,也无声无息,默默无闻,不急于表露。
我们应该学习花生这种不计较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落花生》中的这句话使我印象深刻,印在了我的心上,永远也抹不去。你呢?
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浓浓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一笑就露出了不整齐的牙齿,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我――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小男生路文辽。
你知道我的名字的来历吗?还是我来告诉你吧。路是我的姓,我爸爸说:“三国时有一员大将叫张辽字文远。”爸爸取了两个字是文、辽,所以叫路文辽。
我很喜欢运动,最喜欢跑步踢球,没个星期天都个小朋友踢球。我们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我每次都参加,男子100米赛跑我都已经三连冠了呢,为班级争得了不少的荣誉。
我特别喜欢看书,我让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有:《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等。我最喜欢看优秀作文书,因为可以提高我的写作能力。
瞧,这就是我。欢迎大家和我交朋友。
十一假期,我们全家去郊游,沿着振兴路一直往东,我们来到了沭河公园的北端。从新建的大桥旁边下到河岸,看到远处的小沙丘,杨柳依依,树影婆娑,像美丽的少女摇曳生姿。那可有我的一份功劳,去年的植树节我和同学们一起来义务植树,其中的一棵柳树就是我亲手种下的。
沿着河岸一路前行,眼前是波光粼粼的河面,两岸郁郁葱葱的植被,沭河公园再不是妈妈口中荒凉的景象。看,前面是“长波望月”,它是一座高达8米的巨型雕塑,蜿蜒的沭河水,长波浩瀚如烟,中央一弯新月,形似宝莲船,采用了绿化、广场、雕塑相呼应的手法,将人文、自然、与现代艺术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继续往前走,只见假山怪石林立,松柏花木错落有致,仿佛走进了诗境,走进了画里。公园的北面有一大片栗子林,游人们常常在这里避暑纳凉,在树下休息、野餐、打牌。秋天的时候,树上挂满了小刺猬一样的毛栗子。每当这时候我站在树下仰望,总是想起那只吃不到葡萄的小狐狸,想象着剥开一层层的栗子皮,露出鲜嫩的果肉,咬到嘴里甜滋滋的味道让人无限回味。
一路走来,我看到了鲤鱼跳龙门的橡皮坝、钟楼,还有篮球场、门球玚、游乐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等等供游人休闲健身的设施。我最喜欢在岸边的沙滩上玩耍,挽起裤管光着脚走着,细细柔软地沙粒被阳光晒得热乎乎地,硌着脚掌麻麻地酸酸地,舒服极了。还可以在浅水边捉小鱼、捡田螺、拾贝壳、打水漂,这可是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享受不到的乐趣。
及至公园南端,写着游人止步的标识,原来前方正在施工,河面上架起了高高的桥墩,应该是准备建一座新的高架桥。等到明年再来看时,沭河一定会更加漂亮。美丽的家乡,中国梦,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日新月异,更加美好,美丽中国幸福起航。
我叫庄澍阳,是一个爱运动的小女孩。今年八岁了,上三年级。要想了解我,请往下看。
我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高鼻梁,嘴嘛,大人都说是樱桃小嘴,我想管他大小呢,还是我的眼睛重要,因为我最喜欢看书了。我的眼睛水灵灵的很好看,他是我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他,我可没少下功夫,比如说,在看书时我既注意眼睛离书的距离又注意及时休息。还有我的头发,乌黑乌黑的,像黑黑的云一样。妈妈说:咱们一家头发真是一样呀,你是黑头发,我是黑头发,你爸爸还是。真是一家人呀。我的头发简直跟眼珠一样,黑黝黝的。爸爸妈妈都说:你的头发真好呀。我的头发不仅黑而且很硬,像我的性格一样爽直。我很好辨认,只要看到大眼睛黑头发的就是我。记好了,别找错啊。
我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记得在一年级,魏同学掉了一块橡皮,我帮他捡起来,从此,他就把我当成了朋友。怎么样,我是不是爱交朋友呢?
我叫庄澍阳,是一个爱运动的小女孩。今年八岁了,上三年级。要想了解我,请往下看。
我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高鼻梁,嘴嘛,大人都说是樱桃小嘴,我想管他大小呢,还是我的眼睛重要,因为我最喜欢看书了。我的眼睛水灵灵的很好看,他是我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他,我可没少下功夫,比如说,在看书时我既注意眼睛离书的距离又注意及时休息。还有我的头发,乌黑乌黑的,像黑黑的云一样。妈妈说:咱们一家头发真是一样呀,你是黑头发,我是黑头发,你爸爸还是。真是一家人呀。我的头发简直跟眼珠一样,黑黝黝的。爸爸妈妈都说:你的头发真好呀。我的头发不仅黑而且很硬,像我的性格一样爽直。我很好辨认,只要看到大眼睛黑头发的就是我。记好了,别找错啊。
我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记得在一年级,魏同学掉了一块橡皮,我帮他捡起来,从此,他就把我当成了朋友。怎么样,我是不是爱交朋友呢?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菉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菉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