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时,我不大懂清明,只觉得它与正月弥漫的气氛不同。而它所有的习俗和更深一层的意思,却也算不上一无所知,对此我说不大懂,却也说不出哪点不解。
清明的气氛是凄凉哀婉的,古诗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短短几字,勾勒出一副忧愁悲凉的画面。你看,清明的愁,总是不同的,它总是淡淡的,却又哀婉,似乎是因人们的“愁”久久不散,便都融于这天之中了……
四月的清明,却不禁感觉有正月般的彻骨寒意,兴许是天公也寄思念与泪于此,不愿作美。黑夜破晓之际,灰暗的云层和烟雨代之,雨里的远景,呈现一片朦胧的美,一大片一大片连结的,偶有几座高耸的青山映入眼里,待细雨过后,微凉的风伴着轻淡的雾,显得更为清寒。
会有一行人徒步走到山下,路程挺远,说是踏青。雨后的叶,特别青,泥土的气息被风翻起,在空气里与青草香一同酿着。山依旧那般,与从前相比,路上的荆棘少了许多。再晚些,便陆陆续续来了些人,小孩儿跟在大人身后亦趋亦步地走着,而大人们则有两个在前头除了荆棘,为“后者”开出一条路来。汗珠从面颊滑落,滴进土里……
扫完墓后,归途的凉风令人舒爽许多。在别处,你可以闻到淡淡苦涩,那是艾草的气味,若还有未焚完的,你可以闻出它自身的气味,与气候较干燥时相比,有一丝潮潮的味与艾香一同浸进心里。
这天的雨下得不大,也不长,但总断断续续的,难免使人心生烦躁。饭,是凉的,但绝不是生的,我记得有一种墨绿色的小点心,在清明时分几个小摊上有卖着的,一般摊主是近中年的妇女,说话挺和气。点心有些油,泛艾草香,淡得很并不惊艳,却需在摊边买上几个,一是不常见得(至少岛外没见着,觉得稀罕得很),二则是不怕没有人吃下。它,挺甜的,似乎像要冲走清明的凄苦,带着甜味儿到心头最苦的地方。
清明雨来携愁思,看着清明的雨,心底会不由自主地掀起层层涟漪,印象里它的天就没晴过。前有故人诉清明气氛之凄楚,后便有许多人应和着,我还是不全懂,但现在也大抵明白了,或许,我不懂的,可能永远不会懂,有些时候,也不用太执着罢。
第二年的这里,显得格外冷清,风吹得树叶,如同经过深沉的铜铃,沙沙作响如同回到了昨日。也许只是因为离清明节还差足足一个星期,来南山公墓的人寥寥无几,只能望见门口卖花卖冥币卖螺狮的,几乎无所不卖,更随大人的步伐提着比我想象中略小的铁锹,等待他们和摊主“互溅唾沫”地讨价还价之后,顶着孤燥乏味的太阳,一步步踏上那一层层并不是很高却又似无法用数字表达的距离,只能边走边喘气,舌头干了,喉咙哑了,咸咸的仿佛要吐出红色来,时不时向着山腰上的绿茵望去,仿佛就在那一刻,才能得以安宁。
呼哧趴倒在树荫下的石桌上,等待大人们“封建式”恭恭敬敬地摆盘,烧香,随即我自己也拜两下,许个愿,也只不过是大人们在一边唠叨而已,学习好健康好,其实他们不贪心,只不过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罢了。之后便是一年一度的“吃螺狮祭奠”。
她有许多儿女,这也不算是虚构的吧,的的确确。不然她的坟前,也不会有堆积如一座小山般的“冥币”了,只见得一支顶着星火的香,有气无力地摔在五颜六色之中,随即是一条青灰色的烟雾,徐徐而升,看见一张冥币的角落被烧黑了,还泛着点点红光,接二连三地又来了几支香伴随第一位“烈士”同归于尽,于是火就燃起来了,噼噼啪啪,如愤怒的狂狮,左右摇摆它发亮的鬃毛,无比威严而可怕,在它的上方,只能望见一片的油腻,扭曲的世界,倒影着虚幻而纯洁的绿色。
捧着手机乱点一通,只能看见同学们肆无忌惮地聊天刷屏聊扣扣,坐下,抬头升息一口气,风又来了,地上的光斑还在不由自主的摇动着,一切都些许湿润了,但却未见,那层干股的快掉皮的天空有何起色。
不久之后春雷响了。
堵着耳朵,看新的一串春雷是什么颜色。
有人的时候况且这样,没人呢。
也许它的名字叫做墓园,其实也不过相当于死人住的“小区”罢了,一块块石牌,看起来那么沉静哲理,如快乐放荡诗人,其实石碑里还说不准已经有了裂缝,他们只不过是水泥,像城市一样。周遭只剩下风与树,墓碑的一生也不过望着树木们生老病死吗。
我想,人死了况且还住在干巴巴的水泥地里,那么它们还会正正拥有最终的归宿吗,侃侃而谈罢了。
清明时节雷阵雨带着人们阴郁的心情祭奠着牵挂的亲人。杭州的清明节更是阴雨连绵,心情压抑。尽管江南三月绿色盎然,鲜花盛开,春鸟鸣啼,游人如谰。可我的心情仍是像杭州的天气一样阴云笼罩着……
清明时节家乡的小山村还是春寒凛冽,万物待发。一定和往年一样人们到故人的墓地,胸佩白花,献上花圈,摆上祭品,洒下晋酒…怀着无限的哀思点燃蜡烛和冥币…闭目合掌缅怀已去的故人。
我遥望北方的天空心绪翻滚,泪眼婆娑……想到我们远离了已故的父母,不能返回家乡为父母亲扫墓祭祖,想到父母亲一生为了我们十口之家的生活而含辛茹苦,受尽磨难,那时我们年幼父母亲花费了毕生的精力把我们供养成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在外面打拼,创业,没有在父母亲身边尽孝,没能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的时候,父母亲却默默地离开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终身的遗憾。时间荏苒,转眼间我们也老了,父母亲啊,您的孙子都有儿子了啊……我们生活的很好,我跟着您的孙子已经定居在杭州了。您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清明的午夜,静静地东河满载着我的.哀思向大运河流去,我点燃纷飞的冥币向苍天祈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穿越时空,来到杜牧生活的那个年代,和杜牧一起品尝杏花树的美酒。
清明节,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故有“清明前后,种豆得豆”之说。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以前,只知道清明节要扫墓,祭祖,可是没想到,清明节的习俗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扫墓,祭祖,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一直以为清明节是一个悲伤的日子,没想到清明节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活动。原来是因为清明节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冷的食物伤害身体,所以大家就都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这个节日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扫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每到清明这前后几天,人们都会去给他们逝去的亲人扫墓,进行祭奠活动,我也不例外,其实,扫墓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因为清明节与寒食节相接,因此,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节扫墓了。古时候扫墓,人们最爱放风筝,尤其是小孩。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以前过清明节时,奶奶总是给我煮蛋吃,我就以为清明节人们都煮鸡蛋吃,后来通过查资料才知道,各个地区清明习俗都不一样。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做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叫做欢喜团;浙江家家户户都要吃清明果;畲族家家户户煮乌捻饭吃;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是一件常见的食材……这些丰富多彩的食俗,让我大开眼界,我觉得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太丰富了。
清明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里面可能有我们中华文化的精神。他是一个象征,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显示着中国的文明,和它那独特的民族特色。请走近清明,了解清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