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我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新春第一课》。《新春第一课》讲述了:"传承家风,实践核心价值。"
影片中讲述了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人。其中有:抗曰女英雄赵一曼,善良的师楠,罗毕炎先生和"美徳少年"李熠辉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影片介绍赵一曼被捕后,在被日军用各种残酷的手段下也没有吐露任何实情,及在最后给她儿子,宁儿的信时,深深地感动了我。那封催人泪下的家书是这样写地:"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只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看到这里,让我由衷地敬佩她,让我立自要成为一个不怕困难,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是每个国人应具备的品质。同时,我也要把其他的人的优秀品质一一学习。把勤劳、孝顺、友善、舍得、忍让、守法爱国的家训家风传递下去。
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烈士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发扬影片中优秀的品质,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朱熹寓居建阳、武夷山之史事,尽人皆知,殊不知朱熹之所以与闽北结下不解之缘,盖源于其父朱松来尉政和,群山迤逦千年不老的闽北古城政和,是朱氏家族入闽的第一站。现在大家都这样说,朱熹孕于政和,经过历史考证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说政和是朱子文化的发祥地更为准确,更能说明政和于朱子文化的关系。目前我们政和遗存的了两座对于研究朱子文化来说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那就是朱熹祖父朱森墓和朱熹祖母程氏夫人墓,朱森墓在铁山护国寺边,程氏夫人墓在星溪富美村。
朱熹一生70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北度过,我把朱熹与闽北的关系概括为五句话20个字:朱子孕于政和、生于尤溪、长于建殴、学于武夷、老于建阳。
孕于政和:宣和五年(1123年,在政和任县尉五年届满的朱松调任尤溪县尉,监泉州石井镇税。建炎三年(1129年12月,刚要调建州(今建瓯工作的朱松听到金兵自江西突入福建邵武的消息,放弃所摄之职,携带在尤溪的家眷回到政和,寓居铁山护国寺。此时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政和也不安全,建炎四年(1130年8月,朱松仓皇买舟携眷避到自己任职的尤溪,时刻都作着避入深山的准备。 离开政和月余后的.9月15日,朱松的第三子沋郎——未来的理学宗师朱熹降生。
朱熹生于尤溪郑氏草堂,7岁以前随父母在政和尤溪一带生活,朱熹7岁下半年,随父亲从尤溪迁往建州(现建瓯暂居,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朱熹11岁时,时任朝廷四品承议郎的父亲朱松,因反对卖国求和,遭秦桧党羽的排挤,被贬,受任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未赴任,朱松忿然辞官南归,举家正式来到建瓯,居住在建瓯城南的环溪精舍,从此在家专心教育子女。到绍兴十三年1143年的春天,正当朱熹勤学苦读之时,年仅四46岁的朱松郁闷成疾去世。
朱松病逝后,朱熹遵从父亲遗命,14岁的朱熹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子羽视朱熹如已子。在五夫里,南宋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翬均授朱熹以学,五年后,年仅十九岁的朱熹即登进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朝廷授朱熹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簿,后历事南宋高宗、孝宗、宁宗、光宗四朝,累官知南康军、知漳州、潭州。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在朝当官时间很短。
朱熹在武夷山呆的时间最长,14岁到武夷山至64岁迁居建阳,除去外地为官的七年,其他时间都在武夷山,前后达五十年。64岁迁居建阳考亭,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日,朱熹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
今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五,是中国一代儒学大师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当天,来自韩国、日本、台湾及大陆等海内外专家学者聚首朱熹曾长期生活、著书立说、传道授业的武夷山市,探究朱子文化对于东亚文明的影响力。
“在中华文化中,朱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朱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希清首先表示,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现今道德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宝库,血脉相承的两岸同胞更应在弘扬和传承朱子文化上作出更多的努力。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杨儒宾则指出,朱子文化让两岸民众越走越亲切。“前几个月我带了一些台湾学生到武夷山重走朱子路,很多学生虽然是第一次到大陆,但是他们跟大陆同胞没有隔阂,一路走一路探讨朱子文化,彼此增加了解、增进感情。”
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朱茂男说道:“两岸一家亲,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两岸在共同弘扬和传承朱子文化的同时,也为两岸交流交往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朱茂男认为,“理一分特、求同存异”的朱子思想是两岸现今必学的课题,也是不变的真理。
朱熹是是中国南宋思想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的家教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家教庭训的懿范,并广泛传播到东亚国家且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习惯上称朱熹为朱子,他对后世影响的言行诗文的文化称为朱子文化。
青春是一本打开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一段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记得看微电影《传承》时,每个青年的浩然正气都震撼着我的心灵,作为有理想有能力的中青年党员,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与时俱进,不落潮流。如果我们还是止步不前,缩手缩脚,沉溺于舒适圈中,那现实必定给你惨痛一击。
有人说: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但是挥霍的青春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不上线就根本找不到的网友,还是一双逐渐模糊的双眼,回想起来,只有好笑吧。
现在看来,青春当是如初生的太阳,明媚耀眼,驱逐一切阴霾和黑暗。它拥有石破天惊的力量和开天辟地的勇气,所以挫折与坎坷在它面前都不值一提。而正处人生最宝贵时期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一寸光阴皆不可轻。
诚然,成长的经历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会遇到险滩和戈壁,总会遇到一些无论花费多少心血和精力都无法解决的矛盾。但时间就是最好的武器,一颗坚强的心经过岁月的打磨愈之坚不可摧,愈之光芒四射。当我们碰到难题不知所措时,当你我们殚精竭虑解不开困惑时,就让一切留给时间吧!“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那时我初一,她初三。整个声部里只有她一个初三的,当首席,但我不太喜欢她,不像同级乐团里的别人,把她当作偶像。
原因有二:其一:不认真排练,合排常常睡着,还靠着琴杆打哈欠,好在有演奏任务时她能像兔子一样从凳子上“腾”地坐起,好似睡着时耳朵始终是醒的;其二:排练迟到,无论多重要的排练,她总要在五点左右拖着书包满头大汗走进早已安静下来的排练厅,或是在中阮柳琴与打击乐S010中间冲进来,或是在老师训话训得兴起时在门口冷不丁喊一声“报告!”其它种种令我恨她到咬牙切齿,仿佛大我们几岁,就可以排练又迟到又睡觉,又批评老师。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乐团首席呢?于是与她暗暗较上了劲,天天多加了几小时的练习。
那时初一的教室在操场的这一边,初三在那一边,平时课间也都碰不上面,于是对初三所知甚少,她也不常与我抱怨学业上的事,使我直到初三才设身处地地明白了她的苦衷。
初三了,我如愿以偿地接替了她的位子。然而一天的繁重学业与长跑使我在排练时眼皮打架。常常地,我因贪图靠在琴杆上再闭几秒钟眼,而误了好几个小节的演奏。回想那时与困意对抗,即使闭上双眼肌肉也时常紧张准备着的她,我突然有了向她学习动力,于是强打精神,像那时的她一样强撑着奏完一曲又一曲。月考完,下课时间拖到了下午五点,没吃饭集中早已迷离的眼神,像那时的刀子一样强撑着奏完一曲又一曲。月考完,下课时间拖到五点,没吃饭,我也和她一样用最快速度穿过操场,尽早到位,一直练到晚上七点,我捂着发疼的肚子,明白了她那时的不易。但作为乐团的一员,我和那时的她一样空着肚子一天又一天的坚持。
上了初三,我才明白了做到她的那种程度是多么的不易,坚持下来的她又是那么的伟大。有时候排练、结束、背着琴回家时,也总听到初二的学妹留在排练室练琴,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我在心中默念“加油!你一定能行!”
愿我毕业之后,还会有人,有乐团的后辈能在忙碌的初三也可以尽力做到最好,像我,像我的学姐,将这样的拼搏传承下去。
20xx年的'《新春第一课》在春意盎然的开学第一天开讲啦!这回的主题为“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有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有信守承诺二十六年的转业军人李元成、还有现代中学生自己的家风。
每一个故事背后都体现了温良谦让、诚实守信、百孝为先的中华美德。其中令人感触最深的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她怀着一颗爱国的赤胆忠心英勇就义,不论是敌人的威逼利诱还是严刑拷打,她始终一声不吭、慷慨从容。在她给儿子留下的一封遗书里没有儿女情长,有的只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教育儿子精忠报国的伟大胸怀“记住,妈妈是为祖国牺牲的。”这句话感动了千千万万人。正应了那句古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充分展现了我中华大国的民族大义,爱国家风!还有自强不息的黄炼娟、老当益壮的杨启发爷爷都以自己的家风家训教育着现代的年青人。
通过这次的学习,给我开启新的一面学习怎样孝顺长辈、宽厚待人、积极向上的大门,以后我一定谨遵长辈和老师的教导,勤奋努力、积极上进,争取做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