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起来,肚子都已经在焦急不安地敲门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厨房,想大显身手一番,到底煮什么呢?
我一眼瞟到汤圆上面,面对滚圆的汤圆。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拽起汤圆。就往锅边跑。
接着,我拿起沉甸甸地锅,开启水龙头,倾泻下去,从容不迫地去烧水,我不费吹灰之力,把手按下去,紧紧地捏住,扭过来,熊熊烈火袭来。嗯!我心满意足。再拖起一口锅,给他喝了三碗水,再盖上盖子,我就轻而易举地开始烧了。
然后,取出一个庞然大物——大碗,倒入汤圆,看着汤圆从天而降,我垂涎三尺。倒完了以后。目不转睛地盯着烧开的水。等啊!等啊!我的愿望就藏在锅里哩!
终于,水欢蹦乱跳起来了。我小心翼翼地倒入汤圆,再举起铲子,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铲哪!铲哪!以防万一——汤圆和锅底来个亲密接触。再盖上,又拉起了个大碗,让水倾盆而下——翻身到这碗里。再耐心等一会儿,水就会瓢泼而下——搬家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再拿起锅铲,翻过来,覆过去。然后,再来一次兴致勃勃的搬家,让汤圆们都浮上来。香气扑鼻的汤圆就新鲜出炉了,因为第一次煮汤圆已经烧过三四次了,已经毒气冲天了。所以,他们迫不得已——搬迁到另一个锅里,就这样,香喷喷的汤圆就完成了。
嗯!汤圆从天而坠,一个个进了碗的肚子里,吃着自己煮的汤圆,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成功了!成功了”我举着汤圆叫喊着,爸爸妈妈直夸我真能干。
正月十五那一天,我们全家在厨房里包汤圆。
做汤圆开始了。我拿起面团,把它搓圆了,我一边看着大人做,一边搓汤圆。看着看着,我竟忘了自己的汤圆,结果,汤圆搓成了一个大饼。
我不甘心,再把面团搓成一个圆,这一次我可没有再犯错误了。我仔细地看着大人们包汤圆,终于明白了,我用右手大拇指伸进汤圆里面,然后洒上些干粉,用大拇指把汤圆捏成一只小碗。
然后我夹起我最爱吃的猪肉馅,可是因为夹了太多,汤裂开来了。这次可好,汤圆没做成,还白白浪费了猪肉馅和面团。
“我发誓我一定要做好汤圆!”我再抓起一个面团,认真仔细地看大人们做,这一次我终于开窍了。终于我成功了!吃着自己包的汤圆,我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得来的成果啊!
上星期五下午放学前,我们小组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做汤圆的准备。最后,我的决定是:后天星期日下午四点到华标广场金太阳幼儿园做汤圆。各人的分工是:朱旭东带锅,黄湘旖带相机、余星辰带花生、刘安琪带芝麻、陈心言带白沙糖和我带汤圆皮。
星期日早晨,我和妈妈吃完早饭就到菜市场去买汤圆皮。菜市场里的人真多,挨挨挤挤的数不胜数,真热闹!
下午三点多,我坐车到金太阳幼儿园跟汤圆小组同学集合,朱旭东带我们到幼儿园的厨房,到了厨房,我们把准备的材料拿出来,放在桌面上,大家先洗手,然后,朱旭东把锅清洗干净,打开水龙头,把透明清流的自来水装到锅里,放到煤气炉里去煮。我们开始做汤圆了!首先拿来一块圆皮,在汤圆皮上放一些芝麻馅,便马上把它包起来,再磨圆就做完一个了。我们把许多包好的、圆溜溜的汤圆放到热开水里,再往水里放一些白沙糖,过十五到二十分钟后,煮熟了,才可以尝吃。我们各人拿起筷碗装汤圆吃,咬一口,热腾腾的,感觉到香甜可口的、美味的口感。啊!真是太好吃了!
今天,我学会了做汤圆。而且,味道比往常吃的更好吃,因为这是我们的劳动食品。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今天下午,我放学回家,正好妈妈买菜回来。妈妈看到我就说:“洋洋,今天晚上吃汤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我吃过汤圆,感到非常好吃。而且我听妈妈说:“今天我们自己包汤圆吃。”啊,真是太好了,我到现在只是吃过汤圆,可是从来没有做过。
晚上,爸爸拿来一碗米粉,把它倒在脸盆里。然后用勺子倒进一些水。接着,他拿来一双筷子来搅米粉。我已经迫不及待了。于是,我对爸爸说:“爸爸能让我来和粉吗?”爸爸还没有答应,我就夺过他手上的筷子搅起米粉来。爸爸说:“洋洋,要轻一些。”我说:“知道了。”于是,我继续轻轻地和粉。很快我搅好了米粉,然后,我开始和粉。和好粉,我们让它放一会儿。然后,爸爸拿起一块米粉搓了起来。接着,他把米粉切成一团一团的。然后,我们一起动手做了起来。我看到,爸爸把粉团一揿,里面放一些糖,拉起边上的粉捏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只包子就做好了。我看了以后就想:“平时搓泥巴那么容易,这个肯定也非常容易的。果然不出我所料,真的好包。然后,就开始煮了。我在茫茫的等待中……
经过了好久时间,一股甜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正想去揭盖拿勺子舀来吃。爸爸却对我说:“孩子,还没有烧好,再等一会儿。”我只好退了下去。
又过了一会儿,我看到爸爸还没有动手的样子,心想还是主动出击。可是,爸爸抢在我的前面,揭开锅盖,取出汤圆让我吃。我拿了一双筷子,一只大碗夹起汤圆放在碗里,然后,我端着碗到饭桌前坐下来吃了起来。
我拿起筷子夹起一只尝了一口,软软的,甜甜的,真好吃!我不顾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时,我觉得爸爸和我做的汤圆真是太好吃了,简直比店里卖的还要好吃。
有到了正月十五,我国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元宵节有个习俗就是吃汤圆,寓意着让每家团团圆圆,今晚奶奶“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想起以前奶奶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终于包好后,可以下锅了。我又按照奶奶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于是便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上,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先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奶奶还给我打了一个九十五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更好吃的汤圆给大家品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