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纳斯是二十世纪为数不多的在伦理学方面有较强原创性的思想家,其最著名的观点是“伦理学先于本体论”以及“他人的不可主体化”。我没读过他的后期作品,作为文学院的也不敢说看得懂前期的,但正好李幼蒸老师在《现象学:一部导论》的译者序里痛骂他说话如同格言一般,莫名其妙,便更想知道列维纳斯如何让李幼蒸如此嗤之以鼻。再加上塔木德的古典气质以及巴以争端,这些都促使我读了读这本小册子。
然而在关于应许之地的那章,我实在没太看懂他本人对回到应许之地的态度。按照他在前一章的观点,《托拉》经是犹太人在生死关头被迫接受的,这因此也就超越了“知”而后“行”的西方传统实践论。同时,《托拉》本身具有特殊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杜绝之后的抉择;再同时,犹太人实际上在漫长的时间中检验了《托拉》,这三者说明了对被给予性的忠诚是首要的,这种被给予性如果可以维持而不自灭,如果能够达成被给予者之后的期待,那么人们就可以逃出总在主体所控制的范围内行事的特点。这里的伦理学要素在于对不平等性的认同及其限度,以及对人们都变得的为他人做事提供可能。那么按照这一观点,列维纳斯似乎在支持派去迦南进行侦探的那些间谍的想法:虽然迦南是应许之地,但其上已有他人居住,对他人应该负有责任,而对现状应该首先认同。但列维纳斯又反过来说他们应当被处死,而且根据其他三篇,列维纳斯几乎都是支持经文的总结论的,那么他似乎还是支持夺回应许之地的。如果我没理解错,那么或许有的解释是,这些侦探行为将犹太民族回到应许之地的时间无限延后,这一事实本身是应该首先得到承认的,但这一事实随着20xx年的流浪史而不随犹太人所愿,经文内部也说对他者的无条件的承认是不好的,犹太人便不得不思考这被给予性是否应该被推翻。这里就产生了延迟的张力,何时推翻,怎样才算不随其所愿?或许美国的应许解决了这一矛盾,他们提供了切近的圣经文本。
而对列维纳斯而言,或许第一章渎神为什么可以在赎罪日消除其罪过而对他人则必须求得其原谅这一问题更加得心应手,因为它完全就是要导出对上帝之责任的根本性:上帝是绝对的他者(还是他人?就我所知这两个概念对列维纳斯并不相同,但这本书的翻译确实不太考究,尽管我一直觉得对这种死了不到50年的非英语世界的晦涩思想家的小书,有人翻译就应该感恩戴德了,还嫌弃它不懂与这个思想家关系不大的术语用的不对似乎不好——豆瓣一直有这种神秘的风气,而我一直想不通如果读得懂英语干嘛要来看中文,以及如果你这么有研究为什么不做点贡献?——但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分,所以我假定译者没翻译错),面对祂人们只能进行自省,那么这个他者就和死亡一样,如果时刻逼迫着人就会压垮人的实存。因此,祂恩赐了人们对祂所做的事的清楚,但这代价是人逃离和自己之存在的孤独关系转向他人。所以,绝对的责任反而降临到了他人上,如果你和他都觉得你冒犯了他,那么就必须求得他人的原谅,这一个个他人。尽管如此,原谅与否不是重点,带着这种敬意行事才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我因此非常敬佩列维纳斯的文本阐释能力,尽管其依据的工具都是语文学的——他甚至在前言里专门说明了结构主义方法的不实用性——但通过我读完了几乎没有感觉的经文居然可以阐释出不少和他的哲学思想有深刻关系的内容。而在最后一章讲犹太法庭的时候,我就着实觉得这是过度阐释的范畴了。但就算这样他还是谈到了令人动容的故事。即某一个拉比天天找无赖,替他们祈祷,而拉比死后无赖觉得以后不再会有人帮他们祈祷,于是改邪归正。有趣的点在于拉比的行为,即其并没有教义上的要求来拯救无赖,却认为自己付有责任去拯救这些人,他因此成了“所有他人人质之人”,对乞丐,他将自己交给他们,把时间和经历给他们,而面对那些认为乞丐不可拯救的普通人,拉比的行为使得他们无言以对,继而必须承认他者,不主体化他者,从而时刻为制造道德提供可能。伦理学因此要求一种对对象的基本的现实的承认,承认其中的不可能要素,之后再进行本体论研究,才能逃脱主体化的禁锢。
仅从这四篇来看,阅读难度除了第三篇都主要体现在我对犹太教的陌生上。当然,这种文本细读或许不符合哲学知人论世的整体性研究方法,我也只是阐释而已,没有想要确证什么。至于其中体现出的为他人的思想,至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即对对象的任何研究都受制于前结构又都开始于现在此刻地对实事的意向上,那么这个研究本身的合理性甚至是否应该开始就都值得怀疑了。元方法论因此在实际上阻碍了人们对本体的追寻并继而改变了我们的方法论。就此而言,元方法论因此获得了以往本体论的位置直接指挥方法论。至于列维纳斯本人的主张,我还是把《总体与无限》读完再班门弄斧吧。
最后,或许可以思考的是列维纳斯对巴以冲突的看法。就现在我国的局势而言,肯定是支持巴勒斯坦的多,这和他们获得的信息多寡没有关系。实际上我国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伦理学先于本体论”的国家,尽管这伦理学更类似于前结构。然而知识分子,就列维纳斯的定义而言,就现阶段而言就是可以对他讲真话也必须讲真话的人,他们因此必须突破前结构去寻找真相。那么我们假设以色列这次理亏,列维纳斯最有可能的态度恐怕是自己肩负起这个责任。如果说对前结构的认同是首要的而对其抛弃总是延后的,那么担负所有责任的人户口虚假可以成为突破焦灼的利刃。至于大众愿意将其称作圣人然后改邪归正还是白莲花然后继续在网上谩骂,各位心中够有答案,其就算不会改变列维纳斯的基本结论,也或许会动摇其对知识分子的基本定义。
当然,我是文学院的,所以我很可能不懂列维纳斯和现象学,上面纯粹是文本学的分析和一点小感想,如果有朋友读起来不舒服那就是我有问题(卑微)
景州是很美的。别的季节我没留意,秋天的它确实引人注目。一阵阵风从身旁掠过,似乎四周都动起来了。本来安安静静的树,被这么一搅和,就像从睡梦中醒来,先是轻轻的招招手,接着便热烈地摆动着身子,偶尔从它旁边经过,它便伸出手来抚摸你的头,你的脸颊,真是热情。而开着花的树更活泼了,它们把辛苦养育了一季的花朵,洒向大地,一点也不心疼。大把大把的花瓣围绕着行人,一层又一层,叫你舍不得迈开步子,脱离它们的怀抱。走到喷泉旁的时候,便觉得有些冷了。我坐在高高的看台上,背后隔着一片竹林,那一边的喷泉传来的凉意,还可以感受得很清晰,这才像是秋天的味道呢。这个时候的天气稍稍有点凉,倒是很适合游玩。
喔,对了,还有一屋的蝴蝶。在城市中难得看到蝴蝶,何况是秋天,但在这里,这间屋子,可是处处都有蝴蝶的。景州的工作人员把长成的蝴蝶养在一个密闭的很大的院子里,茧啊,毛毛虫啊,则是放在另外的屋子里呢。初进这里,我是有点害怕的,说不上什么原因。后来慢慢习惯,开始欣赏这群秋蝶。它们有的停在树叶上展开翅膀,有的正在一圈一圈地绕着,有的栖息在顶部的网上,观望着外面的世界,大胆一点的,甚至飞到我们的肩上,背上,跟我们套近乎。大概是习惯了人来人往吧,野生的蝴蝶怕是不会这么张狂的。走出屋子的时候,竟惊奇地看到有几只淘气点的蝴蝶趁机飞了出来,在不远外的稀疏的树丛上。不过我想过会儿它们会回去的,毕竟院子外不如院子里的`花朵多,而只有在花丛才是蝴蝶最好的舞台。
快出景州的时候,我还去了那座荒凉的小小的“城堡”。“城堡”里是没什么人的,这里没什么可玩的,风景也不算顶好。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喜欢城堡外掉漆的墙,城堡里空荡荡的黑暗,尤其是周围大片的草地,排排站的树,整片枯黄枯黄的颜色,闻起来有点旧,很舒服的感觉。
这便是我半天的所见了,实际上是不多的。时间太少,人也太多,很容易漏了些什么,也许下个秋天自己来,会有更多的收获呢!
一进塔子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九天楼,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真想爬到九天楼的楼顶上去。可惜公园禁止游人攀爬九天楼!我站在楼下的.石阶上放眼望去,公园的景色真美啊!我看见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叫不出名字的小花,有淡黄色的软软的小草,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株株金黄的银杏树。秋风吹起,黄黄的银杏叶从空中飘落下来,好像下起了一场金色雨,又如一只只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把秋天的塔子山公园装点得十分美丽。
我和爸爸妈妈悠闲地在公园里转着,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湖水不多,清澈见底,湖中一条条活泼可爱的鱼儿清晰可见,水中各种水草长得郁郁葱葱,几只雪白的天鹅好像吃饱了的样子,腆着肚子在阳光下晒着太阳。
噫,怎么那么多鸟儿的叫声?我兴奋不已,寻声跑去,原来是鸟语林到了。只见一只只白鸽在鸟语林外的广场上忽上忽下,好不热闹!广场上有很多人正在喂鸽子。我一下来劲了,对爸爸说:“爸爸,我要喂鸽子。”爸爸同意了,我高兴得快要蹦起来啦。我用五元钱买了一包鸽子饲料,急急忙忙把饲料袋撕了一个小洞,倒了几颗圆圆的饲料在地上,鸽子们看见了争先恐后地拥上来抢,我偷偷地用手去抓它们,它们急忙飞上了屋顶,还冲着我“咕咕”地叫呢,好像在说:“不要抓我,不要抓我。”
不久,鸽子饲料喂完了。天色逐渐暗下来,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依依不舍地和爸爸妈妈离开了美丽的塔子山公园。
白塔湖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我有幸亲自领略过一番。
云淡风轻,我们驾船而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只见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一眼望不到边。天空中,一只只白鹭在自由飞翔,原来,“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这样的意境啊!湖里的水清澈见底,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那鱼儿可真多呀!它们成群结队在水里欢蹦乱跳,好像在用优美的舞姿欢迎我们的到来。“湖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白塔湖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忍不住试着去抓上几条。没想只需用网勺简单一捞,许许多多又大又胖的鱼儿轻而易举就在我的手里啦!
来到白塔湖,不但饱眼福,更饱口福。来到一户农家,上菜了,简直就是鱼宴中的满汉全席啊!红烧的,清蒸的,煎炸的`……鱼丸、鱼羹,应有尽有,道道都是美味。这样的滋味还能在别处尝得到吗?
吃完饭,迎着灿烂阳光,我们在白塔湖一座岛上闲逛。那里有一处休闲会所,曲折的回廊,青葱的树木,古朴的亭台,绽开的花朵……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白塔湖真美啊!我爱白塔湖!
你们有去过福建石狮姑嫂塔吧。没去过没关系,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姑嫂塔有五层楼高,在石狮东面的宝盖山上。有两层楼游客不能上去,除了检查人员。
我站在姑嫂塔三楼往东看,可以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和船只,往西看可以看到石狮市中心。
传说有一位姑姑和一位嫂嫂盼亲人早日归来,所以她们在宝盖山下每一天搬一块石头上山堆在一起站在上面,想看见远方的亲人早日归来。经过多年的积少成多她们搬的石头堆得很多很高。后人为了纪念她们,在她们堆石头的地方建了一座塔,取名姑嫂塔。这座塔成为古时候人们航海的标记。
啊!多么美好的传说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