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男,汉族。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目前任职于某公司项目总监。
自认为死心眼一根筋,对于探索未知事物总是有无尽渴望。从学龄前就已经有了至今仍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为什么?”成年后曾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学、量子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心理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学科。21世纪以来又开始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好奇。
2004—2008年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并加工整理出了这本书的内容。
“我从未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鼓励并欣赏这些内容,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疯子。但是,我很欣慰。”
看完的人(讲真,感觉很牛),一种是不受其影响,天性自然、乐观,内心强大的人;另一种就比较无奈了,感觉整个人都不好,可能会太过认真,去理解明明不能理解之事,反而愈加探究,以至自己害怕、恐惧。这个恐惧一方面是对其所想、所思的事而恐惧,而另一方面恐惧则尤指对自己所想所思过度,会不会自己也变成精神病或心理存有障碍的恐惧,而后者的恐惧感会影响这个人的现实生活,会不安,恍惚。看一本书能颠覆这个人的认知、世界观,不是说这本书有多么好,只能说这本书的视角,所阐释的思想领域与正常人平常所观的太过差异、遥远,所以,不建议心理承受能力小的人过于接触它,毕竟,一个与日常相距较远的一些思想、人或事,不了解或许不会对自己产生不必要的多虑,但一旦了解,可能总会有一种“异端”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让你脱离日常,变得“疯狂”。
而另一种没看完的自然是由于上述的担而选择放弃,记“认真”地输了的一类。选择放弃的原因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去接触与自己认知观相差悬殊的观念,也可能是因“恐惧”,害怕自己深受其影响而放弃看完它。其实,我也没有看完,只是看了前几章,原因大致也讲过,不过,一口气读完它的明显是一个异于常人的能人。不是认真的就输了的感到无奈、焦灼,就是认真的就赢了的感到激动与满足好奇心的兴奋。
对于书中的'一个个“想法”,就应该用一个个的时间段分别去了解,然后再“遗忘”它们。人们恐惧的是未知,而思想的未知性是繁杂的,同一时间被多个未知所迷惑,认知会产生波动,人显然会迷惘,甚至可能崩溃。为满足自己的好奇而疯狂可以,但为此而寝食难安,生活苦痛则显然得不偿失。所以,对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隔一段时间读一章或许会让其既不影响自己的认知,反而又能理解一个新的认知,丰富自己的思想。
谈及疯子与天才,很早之前在“为人的‘瑕疵’与哲学家都是疯子”里说了很多,现在看来,起初的思想萌芽那大概都是由于下面书中那一段话而来:
“有那么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地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不过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地执着。很多精神病医师和专家都来看过,折腾几天连句回答都没有。于是大家都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人没救了。有天一个心理学专家去了,他不问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地往心理学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
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就永远不了解另一角度的事物,如一维、二维、三维以至四维空间的相互阻隔般,物理性的,绝对性的无法完全了解与熟知,所谓的天才与精神病患者或是疯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而且还可以相互转化或共存。让日常之普通之人感叹生存的不平常,并为之兴奋的非日常之事,当属于好奇与未知。所以人类才会进步,因为对人类纯粹的思想而言,未知的诱惑力是思想前行的风帆,认知会走在物、理、客观的前面,这里不是说唯物或是唯心,这里只特指由事物所引起的好奇,所引起的为未知而产生的探索会出现在探索明了这个事理之前,这里尤指这一阶段。
于是,它可称为一本极好的书,无论其事例是否为真(应该为真,毕竟是访谈实录,但也不排除文学上的二次加工)。但不建议一次性读完,因为感觉大部分人都会承受不了,由好奇、认为有趣再至烦躁、恐惧,它会引你进入另一类人的世界,让你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以至于你与你之前的角度产生隔离,至少在一定时间,会让你“疯狂不止”。
那么,至此为止。感叹作者真是“疯狂之人”啊。
一天,妈妈陪着我出去玩,我看到有人在卖小螃蟹,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只。
回到家,我把小螃蟹放在脸盆里,又放了些水。妈妈说:“螃蟹喜欢生活在泥里。”听了妈妈的话,我出门挖了些泥放在脸盆里,又特意买了几条小鱼儿跟它做伴,小螃蟹在它的家里快乐地爬来爬去。
它的样子十分可爱,身披盔甲,两只大钳子像剪刀一样,八条腿横着爬,还有两个米粒大小的眼睛。我用小棍子逗它,它就用有力的钳子把棍子夹住往嘴里送,当它发现不是吃的'东西时,就扔掉了棍子。我又拿出面条插在泥巴里,它便伸出它那有力的钳子夹住面条,塞进了它的大嘴巴……
我的小螃蟹是多么可爱呀!它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开心而快乐的日子。可惜天渐渐冷了,小螃蟹越来越不爱动了。妈妈说:“小螃蟹是要冬眠的,你把它放了吧!”我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是为了这只小生命的未来,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了家门前的一个泥沟里。我祝愿小螃蟹生活愉快,并希望明年有一天能再见到它
她得意的笑了:“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我认真的听着,傻了似得的看着她,但大脑是沸腾的状态。
最后她又开了句著名的玩笑:“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那天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晕晕乎乎的,看什么都好像是那样,又好像不是那样。
因为她说的太奇异了,都是闻所未闻的'。
我必须承认她的观点和逻辑极为完善,而且把我彻底颠覆了。
我想,也许有一天,她会看到那个真正的世界吧?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地苍老
但那份心情,却始终没有改变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有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他的孤独感来自梦里。
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但是却只有他的存在。他承受着全部寂寞等待着,他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拼命奔跑,以保持在原地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他说的也许没错,
无数人希望得到永生的眷顾,
用各种方式去追求
——真身不腐,意志不灭。
但是没人意识到,
永生,
也许只是个孤独的存在。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如果这个世上只有恶魔,那就没有恶魔了,就像这个世界只有神,那就没有神一个道理。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我想起了N 个精神病医师告诉我的:千万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会疯的。
思维真的是限制我们的一堵墙吗?
世界到底有多大?
在墙的另一边。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他:“其实,我想通了很多很多。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自己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息的追寻那个答案。有没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满期待。还记得潘多拉盒子里的最后一件礼物吗?”
我:“希望。”
他笑了:“没错,就是这个。就算会质疑,就算问为什么,那又怎么样?不需要为此痛苦或者不安,因为人类就是这样的,就是有一颗充满好奇、期待、希望,永不停息的心脏。“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石头那漫长的生命,在人类看来,几乎没有尽头。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孤独感时常体现在一种矛盾上,就是你经常是处在一种挣扎的状态:既希望别人关注、关心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接触和回应别人,于是干脆直接抗拒。可是骨子里又是那么的渴望被了解和关注,而且矛盾到嘴里说出来的和心里想的完全相反。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问题不在于他想的太多了,或是其他人想的太少了。而是对我们来说,未知太多了。
如果非得用奴役这个词的话,那我们都是被未知所奴役着。
直到终于我们看透、看清了所有事物的那一天。
只是,不知道那一天到底还有多远。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自从我习惯于沉迷在逻辑分析与理性辨析后,从未觉得情感竟然是如此的重要。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我想,这个世上,也许并没有地狱,但是坐在我面前的这个人一定是恶魔。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每天睡前,我都会告诉自己:我即将死了,但是明天会重新出生的。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思维真的是限制我们的一堵墙吗?世界到底有多大?——在墙的另一边。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他死前警告所有男人,女人想要全世界,那么如果这个女人所谓的全世界只是一个人呢?
—改编自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可我倒是觉得,就是这些死心眼、有病的人(指精神病患者,用他们的坚持,我们才能了解到历史和过去的某个角落曾发生的那些故事。并且,在目前所有的领域,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假如我是跑步疯子,跑400米、800米、1500米都是小菜一碟,让我参加某个团队,那个团队一定会赢,因为有我这个——跑步疯子,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可以跟我比。
我参加了某个团队,让我替他们赢得比赛。只听“砰”的一声,我飞快地奔向终点,一路上,我都没有看到超过我的人,我信心十足,像在草原上奔跑的猎豹一样。
因为我的跑步速度,而闻名遐迩,粉丝可是“蹭蹭”地往上涨,看到我,一窝蜂的像我涌来,还好我的跑步速度是天下一流,不然的话,我的房子都要被粉丝们挤破的'。
“救命啊!”我从远处就听到有人在喊:“救命”,我便飞快地跑了过去,看见一名五岁的小男孩站在马路中央,突然有一辆面包车向小男孩开去,我开足了马达,以光的速度抱住了小男孩,并挽救了他,那个小男孩说:“谢谢你,大哥哥。”我微微的笑了一下,还帮小男孩找到了家人。
以后,我一定要发明一种小青石,可以增加我的跑步速度,这样,我才能多为人类造福。
一、比如,有名患者,最喜欢的是盯着石头看,然后说出,其实石头也是有生命的。只是人类与它们沟通不了。但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这样的生命。它们不愿动,因为动了就代表生命的损耗。石头不愿与我们人类交流,因为它看我们,如同我们看蜉蝣一样,生命极其短暂的生物,不值得会意。
这些是谬论吗?还是歪理?不得而知。因为就算是证明的东西,也是人类而定义的,只是在人们所认为的空间定义的,如果超出了这些空间,又必须重新定义一番。当然,这话也是精神病人说的,说的是牛顿定律和狭义相对论。
当然,我只是觉得有趣,并觉得这些东西可以引申到我们日常管理或教育中去。这很深刻的告诉我们,不应该有个定势的思维,而是能够不断扩展和更新的想法。因为形成的定势的思维会妨碍我们对事物不同的思考,这样陷入狭小圈子的人,难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学了孙子兵法的人,只会打仗?不,它可以用在商战,可以用在人际。这一切的前提在于,自己必须有一个核心的框架,不然,在爆炸的信息时代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搞不好,自己也成为了精神病人。
这也让我相当一个极其有趣的心理症状。专有名词忘记了,具体内容为,对事物的认同感。也就是说,你和***人犯呆久了,你会同情或者变成它。你和精神病人呆久了,你会理解和同情它或者变成他。这是一个有趣的气场。人会下意识的模仿周围的人。
二、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病人们看世界的角度问题。
每位精神病人都是天生的蛊惑者,因为他们深信自己的概念。有句经典的话:“如果你连自己都骗了,那么你肯定是天下第一的骗子。”正因为他们的深信不疑,所以会不断试图说服你接受这些观点。当然,如果你接受了,你就是神经病了。呵呵
而他们看世界的角度,可以让我们借鉴。是的,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而我们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如果,将一个DV放在身上随便的位置,去记录你的一天。到了晚上观看,你会看到什么?所以,我们看待问题方式也是如此。当然,我们看待问题多角度是一回事,如果做的话,必须要选择一个立场。因为我们只能做一件事,或者对,或者错。
三、这是一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罢了,只是他们的世界观与多数人违背,变成了“精神病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