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衬托: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衬托有主次之分。如《藤野先生》中以仙台职员对我的友好态度来衬托藤野先生;
另一种描述: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对比没有主次之分,如《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
3.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4.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5.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6.烘托是从周围的事物慢慢突出描写对象,是渲染;衬托是两件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有正面比较和反衬,突出描写对象。
造句:这样的雨天,烘托出了她忧郁的心情。
这两株憔悴的梅花衬托出了繁茂的桃花。
7.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8.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9.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0.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11.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2.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3.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4.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随便翻开书本的一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雪白的页面上,有两句用毛笔写的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呆呆地注视着这两句诗,我的思绪不禁飞回了去年冬天……
那时,正临近期末考试,我做完作业,正在复习时,遇到一个难题,便请教学识渊博的母亲。由于当时已经深夜,母亲已准备睡下,我毫不客气的叫起母亲,您强打精神我细心讲解,而我为赶时间而不耐烦地催促。您把心中的怒火压下,仍然在耐心地讲解,但还是忍不住催促,爆发了。我被震住了,呆呆地坐在那里,茫然的注视着您愤怒的双眼,您循循善诱地开始对我的教诲,父亲也加入了教训我的行列。我有些不耐烦了,忍不住顶了几句。您火气更大了,举起手,我闭上了眼睛,却迟迟没有感受到疼痛。相反,头上倒有些痒。我好奇的睁开眼睛,您溺爱的轻轻地揉着我的头发,轻声细语地对我说:“以后不要在不耐烦了好吗?”我感到十分羞愧,点头如捣蒜般的给妈妈道歉。
这就是亲情!我和爸妈虽然有时会争吵,但马上就会缓和下来。感谢您们为我做出的一切!合上书本,思绪拉回,起身走出房间,紧紧拥抱住母亲,把我感受到的爱一点一点地传送给她……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亲情是什么呢?寒冷的冬日在妈妈的怀抱里熟睡,炎热的夏季在爸爸的旁边撒娇,还是……后来我明白亲情是一种情感,一种令人琢磨不透的情感。
在我的脑海里,最难忘的莫过于那年的那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六岁时,我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不小心踩到了一块玻璃,只感到脚下一阵阵刺痛。爸爸妈妈听说之后,冒着倾盆大雨,踏着乡间泥泞的小路,向医院跑去。路上,踩到了一块石头,差一点就要摔倒了,妈妈赶快向前跑去,爸爸尽量保持自己的平衡,对女儿的共同的深沉的爱,让他们成功了。知道我只是一点皮肉伤,爸爸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妈妈握着我的手,爸爸给我倒了一杯温度适中的水递给我。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那种幸福、甜蜜的感觉。
亲情并不完全是甜的,有苦、有辛酸。
小考之后,我考上了康杰。妈妈去送我时,天上淅淅沥沥下着些小雨,长时间的舟车劳顿,真是太难受了,重担便全落在了妈妈——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身上,妈妈背上背着,手里拎着,步行了400多米,让妈妈疲惫不堪,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我心疼极了,可妈妈却不让我帮助她,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雨啊,请你别下了,莫把我敬爱的妈妈淋湿;路啊,请不要这般滑,别把我慈祥的妈妈滑倒。“不要吧,宿舍在六楼!”这是我的心声,“雨好不容易停了,却还有这么高的楼等我们去攀登,登就登吧,只是苦了妈妈。”妈妈替我做好了一切需要做的事情。
妈妈就要走了,我真的舍不下,可我不愿意让妈妈看见,我扭过头去,可不争气的泪水还是流了下来,我真想去追,可我不能辜负了妈妈对我的期望,我只能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
中秋月圆之夜,本该是家人团聚之时,我望着天空那一轮圆月,心中又想起我的父母来。
亲情其实就是生病时的句句问候,学习时的句句鼓励,离开时的点点泪水……其实亲情并不平凡,但却是在平凡中体味到那种甜蜜的滋味。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种最纯洁、最无私的情感。
表达方式是指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特征熤饕分为五类: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但在具体文章中却可以综合运用。比如说某篇文章是记叙文,并不一定全文都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文中可能还掺有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辨识表达方式,主要看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应抓住其特征来判断。如果仅是交代背景、情节,大多是记叙;如果对人物的言行或环境作比较具体的介绍,就是描写;表达内心感受的语句,抒情兼有议论;介绍物件或事理,语言简明扼要的,则是说明。各种表达方式虽然有其语言外在特征,但要一一分别,还是有些困难的。比如《晋祠》一文“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既可以看作是说明,也可以看作是描写。还有抒情往往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区别开来。把表达方式分为五类,只是为了在教学时更简单明了而已。
当然,中要生判断表达方式,选用的例子,通常特征比较明显,应当还是比较容易判断的。目前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作用的理解,主要就记叙文中抒情和议论的作用提问或思考说明在记叙文中起的作用。这时,通常要从文章的主旨上去思考:抒情和议论使文章的主旨明确、主题深化,让读者容易理解;说明则是对文中的某些不易理解的事物作比较清晰的介绍,使读者能够明白文章所介绍的事物,如《故乡》中介绍“狗气***”就是一例。下面列举一道比较典型的考题: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1.上文中哪些语句是抒情与议论?
2.它们与记叙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3.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上面一段话选自魏巍《我的老师》,在选文的第二段中“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就是抒情句,表达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不过这句话既是抒情又是议论,反映了作者对蔡老师的评价和看法。这句话和上面的记叙是紧密相连的,是对上面记叙内容的引申发挥。所以第二题的回答应明确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题问的是表达作用,抒情和议论句揭示了记叙内容的实质,同时还将记叙的两方面内容(教鞭事件和模仿写字姿势)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达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目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