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叫断舍离?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考虑的重点是:这本书需要购买吗?适合自己现阶段的知识增长或者认知提高吗?只是因为封面吸引我,还是实际的具体内容?买来会用心阅读吗?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考虑的重点是:现在还能不能阅读,这是时效性;将来还会不会去看,考虑的是珍藏的意义和时间的成本。“过去有用的不代表现在有用 ;未来也许有用的,其实也并不一定是未来有用的”。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在今天这个不确定、多变化、高速成长和去物质化的年代,对物品的占有欲。就好像穿着盔甲的人,根本跑不起来” 。
我们常常造成一种假象:以为买了一本书,放在书架里,占有了就等同于读完了这本书;也自欺欺人的以为,对里面的知识点理解了。这就是很多人“买了越来越多的书,结果得到的只是摆设和书上的灰尘”而已。
02 更新一种观念
断舍离中的'“收拾”不是把书归纳、移位就可以了,而是一个筛选必要书籍的过程。
我曾经犯过很多次的错误“在电商打折的时候,我购买了大量经典的畅销书籍”结果就是一直静静地堆放在那里,甚至连封面都没打开过,我也忘记了当初购买的理由。
让我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一本书是因为有你需要的价值,而对你有用;并不是因为它便宜、打折”。这个不仅适用于书籍,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的购物。
现在筛选书籍的途径有很多:通过书单推荐,通过听书判断,通过朋友推荐。关键所选的书一定要适合自己。找书的过程,其实是找到自己缺乏的,并且逐渐找到自我认知的过程。
03 考虑两个维度
做出断舍离,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
一是我跟这本书的关系轴:我之前购买了大量的悬疑小说,比如说整套的《藏地密码1-10》,比如说东野圭吾的全套小说,当时想用来做消遣;但那些悬疑小说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只能束之高阁,当成摆设;我轻易的翻出一本《莲花》,是我大三时候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比如我12年要去云南自助游,我就买了《中国自助游12版》和《丽江的柔软时光》这两本书。
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现在这个时间段我只想看可以提高认知的书,比如说时间管理类或者知识管理类的,或者看过后马上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比如说这本《断舍离》。
彻底的筛选物品才是“断舍离”的核心,所以,如果做不到,就一定没有完全符合“断舍离”的要求。此时,我们要明确垃圾的三大类包括: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基于明确这些,开始行动,并能够更深入的思考一下送东西和收东西这件事情,就不会随便送礼品给人了,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也是“断”的一种行动体现。同时,我们要把握“断舍离”的目标“必要的时间、必要的地点、必要的限度”去实现我们的行动,找到最终的好心情,打动自己的潜意识,最终实现自己的自立、自由、自在。
书已经阅读完毕,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一家打折的床单,质量很好、图案不错,正在准备购买的同时,突然停止,其原因是因为家中已经存有足够替换的床单了,必须制止自己的购买行为,做到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有多喜欢……,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够更有自信。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地审视“断舍离”,将它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将重新认识世界,获得整个宇宙的支撑和能量。
带着黄金三环(why、what、how)的思维模式,我认真品读了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倾情推荐的《断舍离》这本书。
有些人囤积过去使用过的物品,尤其是某人使用过的物品,这使得家里空间越发的狭小。他们就是无法把与过去有关的东西丢掉,这意味着,他们在这些物品上寄托了很强的情感。因而,丢掉物品就仿佛是丢掉了过往的岁月,人生的记忆。有些人跟小学同学已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完全无话可说,可是还是没有办法退出群聊,时不时还打声招招呼。类似的事情,还可能发生在大家族里,长大后几乎没有可以谈得来的亲戚,平时亲戚间也没什么来往。可是在街上碰见了,还非得表现出充满热情,甚至热情到非要吃饭留宿,才能证明自己的纯真朴实。
这本书虽然是在讲物品整理,但却胜在没有落进整理物品具体方法的藩篱中,而是从意识和理念层面,借助瑜伽中的“断行”、“舍行”、“离行”,对面对物品时,人们的心理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调整。
随着时间的积累,房间中堆积的物品会越来越多,有对我们而言意义深刻的纪念品,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有为了应商场打折的气氛拿下的战利品,还有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愤怒、委屈而糊里糊涂收入囊中的安慰品……这些东西对于我们真的全部有用吗?作者山下英子用她“断舍离”的理念让我们沉静下来去重新审视。
“断”=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进入房间。
“舍”=舍弃家中累积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身处宽裕而自在的空间。
乍一看,好像挺容易的,但深究下去,发现最难做到的就是时时刻刻以“自己”和“现在”两个轴去不断审视物品。无论是“断”,亦或者“舍”,最重要的就是反复问自己这个东西对于现在的我到底有用吗?是现在就能用还是仅仅只是未来的某个时候或许才会派上用场?是为了填补内心匮乏的安全感、满足别人对高品质生活的定义、遮盖心中的自卑情绪,还是真的为了自己才留下这件物品?面对物品,其实就是在面对自己!原本以为堆积在墙角或塞在柜子深处的一件件东西只是由于自身的懒惰,亦或缺乏收纳整理的方法,当真正着手面对时,才发现他们背后隐藏的心理因素。需要克服的不是收纳方式的缺少,而是没有勇气丢掉物品背后的真正原因。
所以,运用“断舍离”去清理物品,不单单是在整理凌乱的房间,而是在对内心的情绪和感受进行着梳理和调整。对曾经发挥重要功用而如今已退居二线的物品说声“谢谢”,对冲动购物却搁置墙角没有很好施展其用武之地的物品说声“对不起”,然后再去舍弃,或许就会容易很多。
用“自己”和“现在”两个轴不仅能帮我们整理物品,甚至对于身边环绕的人和事都可以进行重新审视。一段感情明明看到了隐藏在看似和谐景象下的问题,却像鸵鸟一下将头扎在地里装聋作哑,维持表面光鲜而不敢面对。陪伴你的朋友曾经和你有无数的欢声笑语,而现在却由于生活轨迹的不同,待人处事的方式有了巨大差距,却硬要佯装以前的美好硬着头皮坚持见面。(一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你已经看到了方向的错误,却为了害怕经历更改路线的巨大工作量和承担的责任而继续沿老路前进……对于这些,静下心来,用“自己”和“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其实我们都能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只是坦诚和勇气,去面对存在的问题,断绝已不合时宜的关系,积极做出调整,脱离对过去、对他人的执着。
在践行了的“断舍离”后,你会发现屋子的内部空间变得开阔和清爽,内心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和强韧。执着于外在的人事物,不能让我们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而将关注力聚焦于自身,精力放在当下,才能换来生活的真正轻盈。如此这般,快乐和幸福便会如期而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