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在《青春对话》一书中,有一部分是与两位高中部长谈有关读书的对话。由此引发的随感让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认识到要抱有怎样的心情和读书态度。
好书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结晶,好书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之所以有了好书,人类才有憧憬,才有发展的幻想,才有真理的启迪,才有舒适的愉悦和情感的奔放。
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到一位伟大的老师,能否体会到“阅读的喜悦”,其人生的深度、广度,会有天渊之别。抱有与好书交谈的态度,在阅读中吸收书中的雨露和蜜酿,去结识让人崇拜、钦佩的人物,的确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事情。“阅读当中能发现人生的花絮、河川、道路、旅程。有星辰、有光,有高兴、有愤怒,有辽阔的感情大海、有理智的船只、有无边无际诗样的风,有梦想、有戏剧,别有天地。”
与好书交谈,先要“与书为友”,把阅读当做和一位知心朋友交谈。大凡有些生活经历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一本好书,只要你走进它,便可以从它的描写、情节、内容让你感到亦真亦幻,只要你诚心从中汲取,生活的启发、联想、反思、挫折,会让你激动,会让你向往,会让你沉稳,会让你坚强。只要你肯和它“交谈”,就能体会到你站到又高一层的台阶去观察社会,去审视人间的世态炎凉。
抱着与好书交谈的态度读书,就是把一本好书当做结识了一位有缘的朋友,一旦你打开它,就与它相识了,就不要因为工作忙、生活节奏快、太多的应酬、太重的负担而放弃这个朋友。“诸君对喜欢的人不也是渴望见对方一面,就算看一眼,见五分钟也好。道理是一样的。”早上、中午、晚上各抽出十分钟来看书的话,一天就能看三十分钟的书。不如说,愈在忙碌中抽出时间来看书,愈能集中注意力。有时比起漫不经心地看半天书要来得印象深刻。
读书像旅行,能与东南西北素昧平生的人物、风景相遇。而且没有时空的限制,可以和亚历山大大帝一起远征,和苏格拉底、雨果为友,交谈对话。《徒然草》的作者兼好法师也这样描述:一个人在灯下阅文,与古人为友,不了解这份喜悦,是多么可惜呀!就如同入宝山却空手而回一样。
与好书交谈,正如池田大作先生所说:不光要只注意书中的故事情节,如果边阅读、边思考,了解此书的出版渊源及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书中人物以及书中所要传达的含意,了解作者的境遇、人生观、世界观,这样就能与之交谈得更深刻一些。
总之身边有好书是很重要的,与好书结识、与好书交谈,如同健康的身体需要食物的营养,健康的心灵需要书籍的营养。好书如教师、前辈、父母的存在。好书当中有智慧之泉、生命之泉,有人类善良的灵魂。
德国思想家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好书,就像结交了益友良师。读好书,让我们仿佛徜徉在和煦的春风里,心旷神怡之余还能获益匪浅。
那是一位笔名为“三毛”的女作家的作品。当时,语文老师说要奖励我一本“三毛”的书,我还以为是《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心里还嘀咕着“我都上初中了,怎么还看小屁孩看的书呀!”,便不觉有点发笑。但当我收到书的时候,我才发现此“三毛”非彼“三毛”,这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书——其名为《撒哈拉的故事》。它的封面简约而美丽,好像是一个闪烁着奇异光彩的宝盒,吸引我去打开它,欣赏它。一页页崭新的页码从指尖流过,我渐渐地沉浸其中,脑海里也在一点点的勾勒出美好的画面。在撒哈拉沙漠,三毛与荷西的相遇,相知,相爱。在那里,他们举行了婚礼,没有豪华的教堂,没有亲人的见证,但却拥有撒哈拉朋友们的祝福。还有三毛所描述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沙漠里的人,让人既忍俊不禁,那些异域风情民俗也令我无限向往。
第二次接触三毛的书,我有点欣喜若狂,这又是语文老师推荐我看的。我很期待她是否又会像《撒哈拉的故事》一样,带给我无限欢乐。可这次不一样了。这本书名为《梦里花落知多少》,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悲伤的气氛,因为她心爱的荷西离世了。读过《撒哈拉的故事》的我明白,他们虽然没有过多的言语表达炽热的感情,但是他们以超越东西方文化以及年龄的差距深深地深爱对方。可是,荷西却与三毛永远的诀别了,这对她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在那段时间里,三毛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有几次甚至都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痛失所爱的悲恸,我虽然不能够感同身受,但我也随着三毛形销心伤。幸好,三毛的爸爸妈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她的身边,与她一起共渡难关。
闭上眼睛,细细的回味着书中的情节,与三毛进行心灵的交谈。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像电影片段一样,不断在我脑中闪回,使我醍醐灌顶:对待爱情我们应该执着追求,同时也要保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对待友情,我们应该善待,以宽容的心态,不太去计较得与失;而对待亲情,我们应该珍惜,不能任性妄为,枉费亲人对我们的包容。在三毛的身上,我看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对友情的宽容,和对亲情的珍爱。
正如古人所语“好书是良友,终身不可离。”我愿携好书三两本,行走在人生路上,一边从前人书中的智慧去汲取养分,一边书写好我自己的酸甜苦辣、人生江湖。
正在凝神思考的我,无心却被这一番对话猛得一惊,又觉有些道理,便继而听了下去:
这次响起的是一个苍老而威严的声音:“科技对于万物来说,是以内在决定的,其中所需要的是一个,无论孰轻孰重,天平不能平衡,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控。如果科技的威力已远远超过内在的修养,一旦一方冲破某一个极端,将会导致无法估测的后果,是万物的,大家原应各执一方,人类也属其中,但由于人类的不断自我膨胀,***的不断增强促使他们越来越不能满足于现状,因此迷失了自我。开始了战争与***戮。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们的***心。如果有朝一日他们可以明白这点,这一切也就终止了。”
我不禁十分惊愕,竟不由自主地惊叹起来。更令我大为惊诧的是,这些发言者全部为树叶。他们发现了我,却并不惊讶,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请求他们的原谅,并很快加入了他们的谈话当中。
“对于您刚刚所提及的科技与战争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所谓的平衡点又在哪里呢?”我好奇地问道。
叶长者微微一笑,慈祥的说道:“如若科技在迅猛地提高,内心仍在某个圆心停滞不前,科技的发展会使人类愈加自大,认为自身的力量足以挫败其他物种,一旦生出了这样一个错误的结论,有这样的侥幸心理,战争就会开始。至于这平衡点,我以后再为你慢慢介绍,现在我们四处走走,欣赏欣赏这的景色吧。”说完便独自前行了,沉醉在一片景色之中,纵然我满腹疑问,也得吞下肚去,追上落叶长者的脚步。
老者悠然自得散着步,而我仍在思考着这几个深奥的问题,一时之间,我似乎仍旧跟不上老者思维的速度,正在沉思之际,忽听老者惊叹道,多么美丽的风景啊!经这一说,我才真正开始欣赏这景色,这普通而常见的花鸟山水却在此时真的生出了一副别样的韵味。真不知老者用的什么法子,忽得感觉世界都变了个样子。老者似已料到我的疑惑,又如自言自语般说了一番话:“其实世界本就是美的。只是你的内心因世俗的烦恼蒙蔽了一层灰尘,从而将美覆盖起来,只要轻轻地一擦,仍可心如明镜,这时所体现的就不是单纯的美,而多了一岑内涵。”者如诗歌一般美妙的话语,此时却令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所以也就先搁在一边,再来欣赏欣赏刚刚才发现的美景。我感受到了一种从内至外的健康的麻痹,它使我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祥和。
次日,我再次到达了与落叶们初次相遇的地方,叶长老却早已等候在这里了。“这次,我要带你去见一位,我们走吧。”接着,一阵轻轻的震动传遍我的全身,把我慢慢托了起来,等那阵震动消失了后,眼前却已又是一番情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原始森林,膛目结舌之余,也不禁猜想起我那位素昧谋面的朋友,正在我的思想天马行空之际,忽然听到一阵风铃般清脆的笑声:“别来无恙啊,老朋友,好久不见了。”只见叶长老也同样微笑着回敬:“呵呵,别来无恙。”“我猜想,这就该是我的新朋友了。果然,叶长老接着向我介绍到:“这就是你的新朋友水精灵,你以后就称呼她小银吧。”接着他又转身对水精灵说:“这是个人间的小姑娘,你叫她坤儿好了。”叶长老与水精灵的对话都是采用另一种并不明白的语言,这都是之后小银告诉我的。他们将这种语言称之为“自然的艺术”所有的生物都天生的具有这种潜力。只不过有些还未开掘出来,在自然中呆久了,用心去体会这种微妙的感觉,就会有收获。小银对着我笑道,你好,坤儿,我们以后既是姐妹了。“我也微笑着应允着:”好啊,好啊,银姐姐。还望以后多多指教哦。“此时正值正午,我们所到之处却并不熟悉,轻轻暖和着还未散去的露珠,四周格外宁静,只有溪儿的`步伐与叶儿的摇曳显得格外动听,仿佛轻轻的呢喃,纯净的没有一丝杂质,草儿散发着它独有的亲切,一切,都令人不舍离去,却又担心耽误了前面的风景。如同一个美丽的梦幻,或者说这就是一个梦幻,又是那样真切。
我想我真的体验到了“自然的艺术”那是种玫瑰色和紫金色交织着的感受。我体会到了这个世界。那一刻,我什么都不想,被一种力量包围了全身,它赋予我爱的魔力,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将自己的全身心融化于此。只剩下幸福的喘息。我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品味着这一瞬,天地中闪现着灿烂的光辉,温暖着我。我想,那俄而顷刻间,我读懂了什么,可究竟是什么,我却不得而知。
“是什么呢?”我自言自语着,只见小银在一边静静地望着我微笑。我忽然悟出了什么,欢呼雀跃起来“是爱、智慧与善良摩擦所迸发的能量。”
我四下一望,见叶长者已经走了。“他还有些事,没打扰你,先走了。”我又回味起刚刚所经历的那刻,我明白了,是昨日长者所说的平衡点,只要找到这个平衡点,就会感受到我刚刚所体会到的一切,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不禁喜不自胜。仔细琢磨昨日老者那些深邃的话语,似乎也理出了个头绪。
看着,略略偏西,天渐渐黑了起来,我告别了我的朋友,怀着不舍与激动的感情回到了家!
外国人早已就承认了中国学生是世界上知识最充分的学生群,因为和同等级的学生比起来,中国的学生思维更敏锐,而且懂得的知识面比其他国家的要多得多。可是,中国仍然缺少顶尖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创造性的顶尖人才。
就比如说诺贝尔奖,考虑的就是人们的创造性,凡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物,无一不是创造性十足的人才。有多少美籍华裔的人获得诺贝尔奖呢?这些人能获得诺贝尔奖,都是靠着美国的教育制度啊。有过一个比较:中国有很多百万富翁,却极少有千万富翁,但美国却从不不缺少身价千万的富翁;中国有很多著名的物理学者却缺少像美国那样的物理学家;中国有很多中国制造,美国却有很多美国创造。
从源头来讲,这是因为教育制度局限性:在家庭,父母会为孩子拟好一切,让孩子几乎丧失自己的处事思维,同时当孩子高兴在自己的小制作时,迎来的只能是“别乱动,瞎弄的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创造性和灵感几乎化为零:在学校,老师会限制孩子自己的喜好,一切根据成绩而定,在这个尤其看重成绩的时代,所有的爱好与兴趣全都涣然冰释,空洞无比。同样的,一件见怪不怪的事情,那便是现在儿童们的生活习性,当你们问起高中生物理定义时他们头头是道,但当你问起他们生活常识时却惊奇的发现,他们就像是一个个未经人事的孩童。过去,还有一项综合常识,学生们还可以凭借这个学习一下生活上的知识,去掉这个以后,少的并不是学生的一份负担,而是社会多了一项负担。
初三时就时常听起老师对我们大讲特讲外国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不同,不过也仅仅是知道外国可以自己选择科目,后来从英语书中知道的也是少之又少。直到暑假,得知一个同学高中没在国内上而是去了加拿大,一个西方发达国家,随着几次聊天,便是羡慕嫉妒恨。她去的是加拿大的首都多伦多,据她所说,她有两项必选科目然后再选一科自选,一共只有三科,也就保证了每天只上四节课,剩下的时间便由自己打发。这样以后,不仅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中意的科目,把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到最大化,同时也会有许多时间去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同中国的古板的全科和急剧缩水的自由时间相比,他们虽然好像玩的时间更长了,可在玩的背后,自己的实际能力要比中国学生强得多。
在美国,每名高中生考入大学,并不会立刻去大学报到,而是向大学递交一份提案,明年再入学,而这空闲下来的一年,则由他们自己掌控,大多数的学生们会选择先去工作再去旅游。所以他们会先去找一份临时工赚够他们旅游用的钱,然后开始一场由自己或朋友几人一同制定的旅游计划。这一年的生活会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毋庸置疑。
这样,外国人成绩比我们低,他们的知识比我们少,他们是单方面发展,而我们是全方面协调发展,可是,结果是什么呢,成绩被实际打压的没有一点还手之力,这又怪的了谁呢,都是家长和老师自作主张罢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