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有三栋房子,每一栋房子都是一本厚厚的书,记载着老一辈的辛酸苦辣和奋斗历程。
先说第一栋,那是座落在山村里的三间泥土垒成的茅屋,墙有一尺多厚,下面用黄泥垒成,到了檐口用土坯收边,屋顶上铺着茅草,后来又换成了麦秸,那是爷爷和奶奶在年轻时,请了好多人帮忙才盖起来的,我的爸爸、姑姑都在这座房子里长大成人,随着岁月的流逝,爷爷和奶奶在变老,爸爸和姑姑在长大,房子也在渐渐的老化。
到了九十年代,因为爸爸要结婚,所以家里又在草房子的旁边盖了第二栋房子,是用砖砌的墙,上面盖的瓦,还加了走廊,做了水泥地面,这一座房子在当时的农村算得上是高档的,为了建这栋房子,爷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到山上选下地基的.石头,然后用老牛套上板车拉回来,因为那时的路不好,所以好多砖头都是人挑的,爸爸说,为了盖这座房子,他的肩膀都磨掉了好几层的皮。再后来,又陆陆续续的拉起了院墙,盖起了厢房,但不论怎么变化,依然还是泥巴和砖结构。
这几年,因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家里的经济也渐渐地好了起来,爸爸和妈妈商量了以后,又在镇上盖了一座二层小楼房,不锈钢的大门,塑钢的窗户,水磨石的地面,二楼还贴了地板砖,因为面积很大,所以爸爸妈妈都劝爷爷和奶奶搬过来一起住,但爷爷和奶奶都说,家里的地还要人来照应,到了镇上来回不方便,所以一直不愿意来,但是他们的那座茅屋却只能空在那个地方,再也没有人居住了。
三十年的岁月,三十年的变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想,爷爷和奶奶的老房子,也会渐渐的成为历史,再也不会出现,但那个岁月的经历,会永远的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每当妈妈有事情要出门,阿姨一定会帮她看店,而且每一笔帐一定记得一清二楚,决不马虎。又当叔叔、婶婶农场的工作做不完的时候,阿嬷一定比谁都起得早,全副装备,骑着她的宝贝机车,快速直奔农场,除草、喷药、施肥、包梨子、剪梨子、剪橘子、剪柳丁和包装各种水果等等,样样工作都难不倒她,尤其在暑假裡,婶婶因工作太累,不小心跌了,膝盖受伤动手术,到现在还在复健中,所以阿嬷又多了很多工作,可是她从不喊累,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超级阿姨。
记得有一天,学校通知姐姐生病了,阿姨好像快递公司,不到三分钟就到了学校,可是经过我们教室时,看到我和堂弟,就探头不忘叮咛我们,要听老师的话,要好好加油喔!后来,老师来了,问阿嬷有什麽事?她才想到是要来带生病的姐姐,这就是阿姨可爱的地方!
还有,阿姨只要看到我们这一群放学回家的小孩,她一定开始扯开她的超级大嗓门喊着,姐姐快去洗澡!弟弟快去写功课!雯琪快去带小弟!你们不要再看电视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大家心不甘情不愿散开为止。另外,阿姨更是我们这一群小孩的守护神,如果犯了错被爸妈处罚的时候,她一定尽全力救我们,让我们减轻处罚。这就是阿嬷充满关心和活力的地方!
所以,在我们家的超级阿姨身上,好像有一股用不完的神奇力量,有了她,我们的家,到处充满欢笑和快乐,最后,我要祝她永远身体健康!永远平平安安!
看着自己家漂亮的新房子,坐在门口看着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子,我又在想着以前住过的老房子。
记忆中的老房子在阳光下总会透出温馨的的气息,感受到老房子的温暖。老房子的屋顶是红色的,墙外面铺的是蓝色和白色的瓷砖,给人的感觉是简洁明亮,门前种着许多的玫瑰,还有几株高大的梨树,每当春天来临,玫瑰开放了,雪白的梨花也开了,小鸟常常站在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谣,我静静坐在门口的一块石头上,轻轻和小鸟一起歌唱。我从小就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下长大。
可有一天,老房子的宁静被打破了,当那天我们一家人知道老房子要拆迁的消息后,爸爸坐在门前的那块石头上一边叹气,一边“吧嗒吧嗒”地不停抽烟,而妈妈却在一旁抽泣,一边自言自语说:“哎,要拆迁了,这房子陪伴了我们几十年呀,真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现在要拆了,想都不敢想,真可惜。”妈妈就像发神经样,一边整理东西一边不停说着。就连一向做事很淡定的姐姐拿着相机不停拍着,一边拍一边思考着,大概是要把这里的点滴记忆都放到那小小的相机里。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也时不时坐在那块石头上看着小鸟傻傻地追着跑。
没有多久老房子就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离开了老房子,现在已经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我在这里交上了新朋友,我也慢慢适应了新环境的生活,可我还是会想起在老房子生活的情景:太阳初升的时候,霞光万丈,茂密的梨树下,有一个小姑娘坐在石头上,对着梨树上的小鸟唱歌……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然后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齐。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但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但是,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大家一齐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齐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完美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然后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然后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然后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然后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信息,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能够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能够感觉到过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我们家有一个调皮的“玩具谜”,现在已经拥有许多玩具了,他就是我的弟弟。
弟弟是个玩具谜,只要看到新奇的玩具他就嚷嚷着要买,可是每次买回来只玩几次,就会丢弃一边不玩了。那天在大街上,弟弟又闹着要买玩具,妈妈不同意严厉地对他说:“你的玩具够多了,不能再买了”。说着便拉着弟弟往家走。谁知,一路上弟弟都在不停地嘟嚷:“我要买玩具,我要买玩具……”我和妈妈听的耳朵都磨出茧来了,真是烦人呀!回到家他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无论谁叫他,都不肯起来。最后妈妈拿了鸡毛掸子走过来,装作要打他的架势,他这才极不情愿地爬了起来。
经历了这件事后,我本以为弟弟以后不会再吵着买玩具了,谁知弟弟仍然痴心不改,看见玩具竟然还是管不住自己。
放假了,奶奶带着弟弟去逛超市。到了超市弟弟就又开始嚷嚷了:“我要玩具,奶奶给我买玩具”。奶奶没有搭理他,也不给他买玩具,我听的都烦了,便生气地对弟弟说:“别吵了,我们不是来买玩具的”。但是弟弟还是没有停止吵闹。
事后,我只想对弟弟说:“弟弟啊!求求你了,以后还是别再买玩具了”。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它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些传统文化历代相传保留了下来。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的旧历新年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歌谣时常在我嘴边念着,仿佛就是要告诉我们腊八节一过,就要过年了,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用的物资了,打扫尘除,买新衣,腌鱼腌肉,贴窗花。可我记忆中的新年要从姥爷家那一缸缸香甜的黄酒开始的。
姥爷家做的黄酒在当地就小有名气。这一古法做的黄酒传到我妈妈这一代已记不清有多少年了。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家的酒。
农历九月九是传统的酿酒日,早在前一个星期,姥爷就开车进到山里的认识的农户家,把头年定好的糯米拉回来。姥爷说:“山里的空气好,气温低,糯米成熟的晚,也就长得好,好米才能酿好酒。”再把酿酒用的器皿洗净晾干,如果做酒的过程沾上油,哪怕是一点点油渍都会使酒变质。头天把米洗净,在水里泡上一天一夜,这是让米发胀,蒸出来的米就不会反生,然后发酵就更彻底。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第二天到来。
九月初九这天一大早,姥爷把泡好的米,放进木桶里隔水蒸上半个多小时,熟透,再倒进大盆里,散开透气,晾一下,每次都会蒸上几大桶。每当这个时候,姥姥就会给我和哥哥捏几个大大的糯米饭团,沾上糖,好吃极了,这也是我和哥哥喜欢在这天主动帮忙干活的原因。米晾到半凉,就要拌酒曲了。酒曲是一个个比乒乓球小一点的白色圆球。拌之前,要把酒曲碾碎成粉末状,再把酒曲均匀地拌进一盆盆熟糯米中,这个过程是个力气活也是精细活,记忆中,每次都是妈妈在进行这项重要的工作。拌好以后,在慢慢加进一点凉水,这时糯米饭就会拉出粘稠的糖丝,把这些能拉出糖丝的糯米四周码好,按实,中间掏空,盖上盖子,包上厚实的棉被,放上十天左右,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叫热发酵过程。姥爷说,这个过程很重要,就像好的钢铁要经过火的淬炼,人要成才也要经过各种历练,中间不能放弃,要有耐心和恒心,就像酒在热发酵期间不能随意揭盖一样然后,十天后就要收酒了,这里说的收酒不是说就可以喝了,酒要能喝还早呢,还要把酒用大量的凉开水收进装酒用的大缸里,进行冷发酵,这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等过了冷发酵期酒就做好了,那时满屋子都散发着酒的香味,也就到了年跟前了。用自家的酒招待远方来的亲朋好友,别有味道,这就是我家年的开始。
家家的传统文化都不同,但是家家的年味却是一样的,快乐的心情是一样的,然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彩多样,但传承的精神是一样的。我也要将我家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我家的年味更加浓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