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个剧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韵味以及内涵: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还有越剧的轻柔婉转……
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根。如今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了,传统戏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挑战。它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更多人喜欢追流行,认为在流行中能够展现西我,获得满足。“弃之戏曲,投之流行”。
为什么传统戏曲会面临如此的抉择?是它乏味?不是。是因为它抵制不住流行的强撼冲击。流行是什么?引领潮流,追求时尚。不可否认,“流行”,也是一门艺术,但是现实中的艺术。
打个比喻,流行就像划过天际的一颗流行,一划而过,短暂却璀璨,更多人惊艳于它的闪亮,于是抛传统追流行,心中只觉得流行放射出的夺目光彩才为自己瞩目。殊不知,一划而过的背后,是寂静,没有任何追求后的精神享受。而传统戏曲,就好像宇宙中一颗并不耀眼夺目的恒星,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哼唱宁静。它摆脱了喧嚣与浮华。深夜,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地听一段戏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茶,看一会儿戏剧节目,你定会感到超脱的自然与静心,感觉古老却清新的戏曲很美,很美。
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如一袭清风吹拂着,精神与灵魂,此刻,都能得到升华。其实,中国传统戏曲,根本不存在什么“去”与“留”,它一直是我么民族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永恒的历史文化。
听,风的拂动,叶的摆动,云的笑声,是我自失地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韵律。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一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一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一出戏,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一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一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二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在我不满三岁时就酷爱听戏,我的爷爷是一名老教师,退休后在家里闲的没事干便拿着收音机听戏,我就搬来一个小板凳坐在爷爷身旁,爷爷时不时唱一句,我也装模作样的哼一句,逗得爷爷哈哈大笑。
每一次村里谁家摆台唱大戏,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每一次看戏我总是来得很早,为的就是抢到一个好位置,但不一会人越来越多,围成了一堵厚厚的人墙,但即使我被大人们挤得满头是汗,也依然是兴味盎然。看到演员们唱戏时的身段。强调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看完之后,再回去的路上,我也学着演员的样子,再把看的戏唱一遍。
不知什么时候,爷爷发现了我的戏曲天赋,他便开始调教我。爷爷唱一句,我跟着学一句,我对戏曲很敏感所以很快就学会了,爷爷夸我是一个戏曲天才,正当我学的尽兴时,爸爸妈妈知道了,他们不想让我学戏说是学戏会影响学习,爷爷却反驳说:“娃这么小能学个啥!”爸爸说:“学习要从小做起,您看别的孩子三岁就会背几十首古诗了,你在看看咱孩子。”爷爷便无话可说,只得把我放进爸爸的虎口,但是对我而言我宁可多学几首戏,也不要被一首古诗。爸爸每一次给我讲古诗时,我就像听天书一样,什么也听不进去,有时为了装装样子就把古诗的词用戏曲唱出来,解解闷。我实在忍受不住不让我唱戏的煎熬,便趁爸爸妈妈没下班时,我就跑到村口的大树根上唱戏,我的乡亲们是我的观众。我没有别的期望只想有一个属于我的舞台,属于我的观众,在那里我可以超常发挥,展现自我,我已经知足了。有一次爸爸妈妈回来得早,看到我在那么多人面前唱戏,便马上把我拉回家并且以后再也不准我在乡亲们面前唱戏以免丢他们的人。我伤心极了,要知道唱戏占我生命的一大半啊!我可以不吃饭但不能不唱戏啊!
有一次,我趁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偷偷的在平台上唱戏,不一会爸爸回来了,我却不知道,爸爸听见我在唱戏,但他并没有打搅我,可能他也开始有一点喜欢我的戏吧!慢慢的爸爸妈妈不在反对我唱戏并且决定好好培养我。
有一天,爸爸不知从哪个村找来了一位戏曲老师,他是一个看起来很严厉的老爷爷,他说我唱得不错,但是动作不够优美,他要我从基本功练起,每天早上跑上山,吊嗓子,回来要练下腰,下午要练前后翻,训练完动作便开始训练唱腔,每天至少学会三首戏。____老师教的很好,我听得也很认真。长大了上五年级时市里举行了第三届“星星火炬”选拔大赛,我报了名,结果获得了一等奖呢!
我在戏曲的道路上渐渐长大,戏曲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淮剧是我家乡中戏曲剧种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淮剧的表演人物不限,而且演员的服装、化妆不像京剧那么复杂、那么讲究。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表演的角色的人的衣服,化妆也是一样,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装,和戴一头假白发,再化妆成一个老太婆的样子就可以了,不像京剧,脸上画脸谱,服装还要穿得像
展翅要飞的燕子似的。
淮剧的唱声也不像京剧那么粗或细,而且淮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剧表演过程中基本都要唱,还要在场上在走来走去,做出一些随表演的变化而变化的表情,可淮剧则就不那么麻烦,只要你稍稍改变一下声带,做一些极奇简单的动物和表情就可以。
比较有名气的淮剧有:《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和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后,还编出了一些现代的淮剧。这些淮剧,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给我的家乡的人民带来了欢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淮剧,一个具有活力、颇具魅力的戏曲剧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