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西湖,怎能不看看那美丽的音乐喷泉呢?我们早早地来到西湖边,坐在小木桌旁,耐心地等待着……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渐渐暗了,挂在树上的彩灯也亮了,可湖面依然是那么平静,我渐渐开始心急了。当我等得快要睡着的时候,耳边终于响起了熟悉又优美的旋律。我顿时来了精神,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看漏一个细节。
伴着音乐声,一根根晶莹的水柱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整齐地排列着,人们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水柱在灯光的照耀下不停地变换着颜色,最后变成了一个个粉红色桃心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馨,大家啧啧称奇。
“粉红桃心”根本不算什么,“火树银花”才叫壮观呢!一根木棍般粗细的水柱像小蛇一样挣扎着往上爬,直到有三层楼那么高了,才肯停下来。这时,又有几根略细的水柱沿着树干往上喷,喷到顶端时,开始慢慢向两边延伸,这时的喷泉,像极了一棵大树。再加上被红色的彩灯照着,好像着了火,变成了一棵“火树”。火树有了,那银花在哪儿呢?哈哈,就在火树下呢!只见火树下,一朵朵螺旋形的`浪花围绕着火树,在灯光的照耀下好像树下开了一朵朵“银花”。
最后,几根清澈透明的水柱先笔直向上射,再一齐把“脑袋”垂下来,仿佛一位位少女在向我们鞠躬告别。
这一场音乐喷泉已经结束了,我还沉陶于其中,不能自拔。从此,我对西湖的喜爱又增添了新内容。别有风味的龙井茶,赫赫有名的雷峰塔,还有——西湖的音乐喷泉!
你们见过音乐喷泉吗?昨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杭州西湖边看了音乐喷泉。我们到了以后,第一场刚刚结束,我们趁着人群散去,赶紧走到西湖边上,占了一个好位置。不一会儿,整个广场上都是人了,大家都挤来挤去,兴奋地期待着音乐喷泉的开始。
在大家翘首以待中,音乐慢慢奏起。突然,正前面湖面中间打出一幅巨大的扇形水幕,绿色的激光射到“扇子”上,描出一道道不同的花纹,有圆形、有五角星,还有许多说不出来的形状,变化多端,让人目不暇给。突然扇子收拢,威武的西班牙斗牛士曲子奏响了,随着音乐的节奏,湖面升起一道道水柱,水柱忽高忽低,时而密集,时而稀疏,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听着激动人心的斗牛曲,看着变幻莫测的喷泉,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让人振奋的西班牙斗牛场。
紧接着,响起了咚咚的腰鼓声,斗牛士退场,中国民族音乐登场了。只听一声巨响,在无数的小水柱的中央突然射出一道冲天水柱,在大家的惊呼声中,水柱越射越高。正当你抬头仰望时,水柱又突然消失,在悠扬的古乐声中,洒出一条条弯弯的曲线,旋转飞舞,有时像一只只正在翩翩起舞的白天鹅,有时又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这时,周围喷出密密的水雾,弥漫开来,白茫茫的一片,笼罩着整个喷泉,让人感觉似乎来到了人间仙境,真美啊!
短短的十分钟节目很快结束了,但是大家还在不停地赞叹着,回味着。精彩的音乐喷泉使美丽的西子湖更加充满魅力!
一直都很喜欢这部音乐剧。曾在10多年前就买下碟片,想看时就拿出来看。而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又一次欣赏了这部曾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1965年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品。每看完一遍,我就对剧中的人物、风景、歌声、笑脸、画面等又增加了一份喜爱。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剧中的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着。我喜欢女主角玛利亚的率真、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喜欢特拉普上校不畏纳粹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喜欢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喜欢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喜欢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的艺术氛围,喜欢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
这部经典老电影,看了很多遍我感受很深——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借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用心地去了解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孩子们从心里接受了她,从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上校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能真正用心去了解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喜欢我们、接受我们,从而像爱妈妈一样地爱我们。
片中很多情节我都很喜欢,如一开始的坐在松果上而不动声色的玛利亚,孩子们遇到雷电石害怕时想的favorite things,教孩子们学唱歌时的doleimi,在舞会上道晚安等等。不过最喜欢的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在表演的时候7个孩子各有分工,不是说葛瑞塔和玛塔最小,就不用做任何事情。她俩也有自己的工作。玛利亚让每个孩子都参与了木偶表演,都经历了成功体验。
最感动的的一段是上校和家人在演出时由于想起自己的祖国沦陷自己要被迫离开时哽咽着唱不下去,善解人意的玛利亚马上接上,体现了上校爱国、玛利亚爱家人的一种淳朴的情感,每每看到这时候,我的眼里也总是潮潮的。
每看一遍《音乐之声》,我就一次被深深感动——感动于她以乐抒情,以乐动人;感动于她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感动于她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感动于她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我也希望我们能从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营养,学习玛利亚身上美丽可爱的闪光点,从而让自己变得开朗、豁达、宽容、智慧,赢得孩子、家长、同事的喜爱。
在美丽的萨尔斯堡风光之中,玛丽亚在山岭间的草地上高声地唱着《The Sound Of Music》――――影片的开头就是这样明丽而欢快。
女主角玛利亚是位年轻的修女,大自然的熏陶和简单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她乐观、单纯的性格,前一刻还在担心无法胜任家庭教师一职,下一刻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她天生的乐天派性格,不得不让修道院的修女们担心她的未来。
初见时上校时,上校也觉得她是个爱惹麻烦的家伙,而正是她这样的乐天派性格,让生活时时充满了正能量。
玛利亚并没有和上校一样用严厉的家教去管束孩子,而是选择用自己开朗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当孩子们情绪低落时,玛利亚引导他们多想想开心的事物,并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她用最简单的心理疏导方式,教会了孩子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很快,孩子们就在她的带领下,找回了童心,获得了童年应有的快乐生活,他们去郊游、去划船、去爬树,并一路高声吟唱,在柔和的画面中,他们宛若置身天堂,七个孩子如同天使一样跳跃欢唱,草地上、树林间、小河边、市场里处处留下了她们的莺歌笑语,彻底摆脱了母亲过世后,上校军事化教育造成的沉闷的家庭生活,玛利亚的热情开朗给这个家带来了一缕阳光,给了孩子们温暖和活力,也渐也感染了上校,同时也让他冰冷的心开始融化了。
上校与孩子们齐唱《雪绒花》的片段,旋律优美动人,代表着这个家庭的转折点,上校重新感受到了温暖,走出了心中的阴影,开始重新拥抱爱情、拥抱生活。
在最后时分影片的主题升华,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强权威胁,特拉普一家毫不妥协,坚决拒绝为纳粹服务,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翻山越岭,奔向自由,这是一种追求和平、美好的正能量。
影片从始至终,都以爱与自由为主线,让人们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和爱带给人们的力量与支持,爱的伟大与珍贵,并告诉人们,爱要从内心流淌,它可以感染身边的人,从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个个亲人爱起,最后便会演绎成为一种大爱,一种对国家的爱,一种对整个世界的爱,或许这就是这部影片历经几十年而不衰的秘诀,不论是平凡的生活正能量还是整个世界正能量,在社会之中都永不会过时。
电影中许多歌曲都是以歌表演的形式进行了巧妙幽默的编排,如:《do,re,mi》是按照孩子们个子的高矮和跳楼梯的形式来形象的表演。《晚安,再见》最小的孩子是随着楼梯边往上坐边歌唱,也很幽默。又如孩子们躲在爸爸高大的背后探出头来伴唱,也融合了一种游戏的形式。这些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引用,相信孩子们肯定也会非常喜欢。《音乐之声》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更多的是孩子们和玛利亚歌表演时的一种幽默、有趣的歌唱形式,值得我在歌唱教学中运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