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黑暗中的舞者》,一听就是一种黑暗的世界,让人感到黑暗的窒息。(也许会有人认为在无尽的黑夜里等待虚幻的黎明本就没有任何好处,但这就是人类关于生命的执着和立于生活的信念。影片中有一种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与最温柔的情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那是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母爱。
女主角莎蔓的坚强的女性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家族的遗传,莎蔓的眼疾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失明。但是她毫无怨言,有条不紊地经营着自我的生活,在暗地里为儿子攒钱,自我无时无刻把手里剩下的钱藏起来,只为儿子的眼睛能够好起来,彻底地摆脱眼疾。当艰苦的日子来临的时候,她的脸上总是呈现出一种似笑非笑的笑容,她是多么的平凡啊!她能够安然的应对周围的一切。
母爱是伟大的!我们从小时候开始就在享受着这份伟大的母爱,但是我们有时候会把妈妈的嘱咐当成是刺耳的唠叨声,有时候会把妈妈的责骂当成是妈妈对我们不好……熟不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妈妈对我们的爱啊!只是我们还理解得不够透彻而已……母爱像一股清凉的风,在你有烦恼时,它会轻轻地抚慰着你的心;母爱像一颗甜甜的棒棒糖,在你不开心时,它会让你得到应有的甜蜜;母爱像一个美丽的笑脸,在你遇到困难时,它会激励着你,让你勇往直前……
莎蔓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影片中莎蔓一向纯真地活在自我臆造的音乐剧世界里,在那里她是踢踏舞大师的女儿,裙裾飞扬,歌声欢畅。在音乐剧的奇妙世界里她忘却现实生活中工作的劳顿、失业的痛苦、法庭上的羞辱、监狱中的孤寂、临刑前的\'恐惧,在音乐中她化解了一切现实中的磨难,享受着自我的理想世界。甚至在电影的最后一幕,莎蔓套着绳索被绑在绞刑支架上时,当明白儿子手术成功时她摆脱恐惧再一次高歌:“我从不孤单,这不是最后一首歌……”当歌声戛然而止时,生命如风飘逝。同时莎蔓也是善良的,在即将上绞刑台时,在完成给儿子治病的夙愿之后,她选取放下自我的生命捍卫死去的比尔的尊严。
《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唯美的歌舞片。是“良心三部曲”之一,来源于对导演拉斯冯提尔童年影响很深的童话,整体思路可说是一部悲惨童话,童话旨在歌颂,悲惨则是他所要讲的牺牲的母题。
我是被它华丽的片名吸引的——黑暗中的舞者。神秘又浪漫。然而伴随着纸巾一圈一圈的瘦身运动,我感到截然不同的深深的绝望和近在咫尺的死亡的气息……
摇晃的镜头缓慢的节奏将故事慢慢展开,在宁静中暗藏着几分压抑与不安。
主人公莎玛是生活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美国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残酷的命运让她每天都活在苦涩艰难的日子里,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对音乐的热爱。面对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幸,她总是一副安详的神态,从表面上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伤感和颓废。似乎就是音乐化解了一切现实中的磨难,让她享受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是残酷的命运并没有因为她的纯真和善良而改变,这正是人的渺小与命运不可抗拒性的对比。在灾难突发时人往往是无力的,即使是最后站在被判绞刑的法庭上,她始终坚守着与死者“沉默是金”的诺言没有说出真相,这里的沉默不是金,而是死亡。故事最终以悲剧结尾。
影片中现实世界与主人公臆想的彼岸世界交替出现,并形成鲜明对比。在她的眼中,世界同舞蹈与音乐是一体的,在轰鸣的机器节奏中起舞,在火车的奔驰上起舞,在庄严的法庭上起舞,甚至在无情的断头台上起舞……很多人觉得女主角长得不够漂亮而把影片批的一无是处。我想美与丑并没有什么界限,当她快乐的歌唱,像个精灵一样舞蹈在自己的世界中,那就是最美的天使。在黑暗中起舞,她追求自由,与宿命抗衡。她甚至唱着:“一切我都看过 看过黑暗 还有星火之光 所想所需 我都见过 若还不愿满足 即是贪婪 前世未矣 后事已知 一切都看过 还有什么好戏……”
我始终无法跳出来当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最令我动容的是生命中最后的绝唱。从牢房到绞刑房有107步,107步之后,就是迈入永远的黑暗中,成为一名真正的黑暗中的舞者。我不忍去回忆她死前恐惧而绝望的尖叫与发抖的哭声,还有在突然行刑后的戛然而止的死寂……当死亡赤x裸的展现在眼前,我真正感受到一种无力的悲伤和绝望。
我有时在想到底是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不终的歌剧,这真是讨厌极了。那就提前离场好了,永远听不到最后一首歌,就永远不让它结束……
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这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的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的大地,光秃秃的\'裸露着。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光么舞台上唯一的主角。
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默默前路,何处蔷薇?
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在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既然我给了“推荐”,那本人对这部片子还是绝对持肯定态度的。导演没话说,把这样一部“中国特色年代”的故事拍的这么委婉温和,还能赚足眼泪。令《最后的舞者》这个沾上特殊年代的故事所引发的话题竟然第一次让”政治讨论“排到了后排。大家围绕议论的最多的是梦想,是海飘人对故土的那份特别的思念。
然而,或许是这部片子中所歌颂的梦想光芒太耀眼了,那种为了理想,为了钟爱的艺术,挣脱重重束缚,终于取得人所无法想象的成功的精神太感动今天的每一个人了,这种榜样的力量让很多人忽视,或者淡化了一个平凡人的真情的可贵。这个人就是李存信的前妻——伊丽莎白。
在这部满是美国社会精英人物出场的故事里,伊丽莎白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人物。舞技一般,虽怀揣和李存信一样的梦想,但是无人在意,甚至当本要求李留下时,谈到伊丽莎白也是一副轻描淡写,无足轻重的态度。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平凡而简单的姑娘,在我眼中所焕发出来的真情的光芒却足以掩盖片中任何人。她天真的,不抱一丝功利的爱着李,她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后者,一直支持着李,甚至为他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大使馆里那一幕,她就像一个天使般,坚决而勇敢的守护着李。当李被强行带走时,她撕心裂肺的呐喊与呼唤彻底打动了我的心。她给予李的不但是简单的爱情,更是一种患难相守之情。为了李存信,她在和他——一个在那个特殊年代,美国人眼中还比较陌生,比较排斥的中国人短短交往(不存任何芥蒂的交往)几个月后,大胆的选择与这个特殊的男人结婚。也正因为这个婚姻,她被一段时间内抛到了公众眼里(相信包括她的家人)和世界政治舞台上,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认可,在今天的社会,在我们身边,这种不论出身,不看背景,简单却真实的如无暇白玉般的爱情是不是已经濒临灭绝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纯爱的女子,最后竟然就这样被她人生的第一个男子,一个她靠自己大胆的\'婚姻决定拯救的男子抛弃了。片子到结束上字幕之前,我一直在跟自己说,李存信应该不会和她真正分手,甚至当他回到家乡,和舞伴(现任妻子)跳舞时,我还抱着幻想,这是为了工作,他妻子还在美国等着他。可是事实结果真的让我跌破了眼镜。如果这不是一个传记性的故事,我真怀疑小说作者的道德底线在哪。
中国古话说:富贵不忘糟糠之妻。更何况伊丽莎白并没有哪配不上他,在生活上的冲突我们也可以看到伊丽莎白更多的是扮演一个牺牲者的角色。李存信从未考虑过她的感受,而她却一再为了李存信而做出让步。也许在她单纯的想法里,自己爱的男人过的好,就比什么都重要,就像当初李存信突然提出要和她马上结婚时她也毅然答应一样。
很遗憾的是,片子在伊丽莎白离开后除了片尾一句字幕外,没有给她,一个真情伟大的姑娘任何交代。而李存信和舞伴玛丽的结合在片中却描写的是那么的美好与众望所归。
难道在伟大的艺术家面前,一切平凡的人的牺牲真的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吗?
——以此文献给伊丽莎白,一个我发至内心怜悯的美丽女孩愿世间真爱常驻。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一部挺感人的电影,它的名字叫《最后的舞者》。由李存信的自传《毛的最后舞者》改编而来,故事很感人。
不满足于此,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也想了解文字表象下作者内心深处的轨迹。遂以很快的速度把它看完。
在开篇中,作者谨以此书献给他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女人:一个是他娘,一个是他妻子。我很喜欢作者前半部书的故事,喜欢他对家庭亲情的细致体会,喜欢他们贫困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乐观态度,喜欢他在外地求学中他所铭记在心的谆谆师生情怀以及与他共享悲喜的挚友深情。
一位娘,拥有七个儿子。曾在一本书读到,没有女儿的母亲是孤独的,因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感觉与话题是泥做的男人所不能理解的。这也让我想到我的母亲,想必也是如此,当感到孤独的时候,她可能真的没有亲密的对象可以倾诉。即使向其他人倾诉了,也不能使其达到她所期望的那种感同身受,因为她只有两个儿子。作者的娘把自己所有的爱倾注到他的七个儿子和丈夫身上,在那时人人所知时代,那是需要多少汗水来填饱那么多张开的嘴巴。仅仅是勤劳还是不够,没日没夜地苦干,换来的仍然是对明天餐桌上内容的忧虑。
而自己这种悲观情绪,却丝毫没有传染给她那七个儿子以及餐桌上氛围。即使贫困,也要让她的七个儿子活得有尊严,也要让整个家庭笼罩在乐观的气氛当中。这些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作者在未来生活的人生观,那就是有再大的困难,咬咬牙坚持下去,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以此感染其它人。
人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当一个家庭真有这种绝望的态度时,那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家了,而作者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吃不饱饭,而是一家人互相支持,互相依靠,然后共度难关。在餐桌上,是作者对家庭成员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感情最深刻的记忆。每一个人都在为其他人考虑,当盘子里的一块肉,从父亲的碗里传到了娘的碗里,然后像接力赛一样传啊传!最后又传回父亲的碗里来了。对于这种温馨的生活场景,每一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丝颤动。
这位讷于言的父亲,承担着一大家子的\'抚养责任,望着一个个自己的骨肉,由衷地感到幸福,这种幸福的感觉又让他在不经意间把那仅有的一块肉以迅雷之势放到了他最小儿子的嘴里,而后幸福地看着他小儿子的吃相。作者的感恩之心在这无数次的现实中慢慢被感染,也让他成为一个很恋家的人,一个在外孤独时想偎依在娘的怀抱里的男人,享受娘带来的安全感。作者的自传中,他奶奶无疑非常喜欢这个儿媳的,甚至把她当作女儿来看,剩下的就是娘与作者有更深的情感。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在不知不觉中喜欢自己在最小的子女,并给予令长兄嫉妒的爱。在每一次烧饭的时候,都是作者帮着拉风箱,而娘也最喜欢由这位儿子来帮忙了,在这不知道不觉中,娘也变得有些依赖了,也依赖作者能够给娘更多的体谅。
在作者后来的人生当中,每次吃到好吃的东西时,总是想到自己的娘没有机会吃到这种罕见的食物,而他最牵挂最想报答的,首先也是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