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管理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的?”爱因斯坦答道:“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人,不断的丢弃错误,才能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也是一样嘛!
当我们选择用学习时间来看电视,玩电脑时,我们便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还是好学生;当我们以生病为借口不出去上间操时,我们便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我们不再逃避做间操,我们就还会受到老师的好评;当我们在小测验中遇到了难题便选择抄袭时,我们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停止这个手段,用心去思考这道题,我们便还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样,每天反省自己,及时地发现并丢弃错误,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观还没有定位的我们,更需要及时地发现并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通过读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四单元的内容,第三单元围绕空气展开了话题,在这一单元里,我们的地球现在的状况是如此的糟糕;空气正在遭受污染、森林遭遇乱砍滥伐、臭氧层出现空洞而且逐年变大。这些最终只能给我们的生存带来很多的灾害,让我们失去环境适宜、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们要宣传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不能再让那些人随意破坏了。第四单元很重要,这一单元讲了关于白熊、化石和动物的`故事。白熊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的;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体经过很久很久以后,坚硬的骨骼印在石头、叶子上形成的;家养的动物最开始其实是野生的,被圈养以后慢慢的习性就被同化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以后要爱护动物!
如果用逻辑的语言来描绘所见所闻的身心感受,那么我们所从事的就是科学;如果传达给我们的印象所假借的方式不能为理智所接受,而只能为直觉所领悟,那么我们所从事的便是艺术。
这两者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对于超越个人利害关系和意志的事物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肉体和灵魂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而只是察觉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法而已。同样,物理学与心理学只是试图用系统思想把我们的贯穿起来的不同尝试而已。
音乐和科学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它们反应不同而互相补充。
我相信直觉和灵感。
只要用我们的感官就可以认识宇宙,它间接地反映着实在世界的客体。
哲学和逻辑上的大多错误是由于对人类理智倾向于把符号当作某种实在的东西而发生的。任何一位认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深信,在宇宙的种种规律中间明显地存在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远远地超越于人类的精神,能力有限的人类在这一精神面前应当感到渺小,这样研究科学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宗教情感,但这种情感同一些幼稚的人所笃信的宗教实在是大不相同的。
科学研究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的,即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人类的行为也是如此。这种观点本身也是建立在某种信念之上的。科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迄今已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这种信念是站得住脚的。
要是我们不相信我们的理论构造能够掌握实在,要是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这种信念是,并且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
1、答案:因为做梦时右脑可不受左脑干扰而独立自由地处理资讯。
2、答案:指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的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乎常态。
3、答案: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1分),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并启发人们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1分)。
4、答案示例:共同之处:都是右脑在摆脱了左脑作用后,获得灵感和启示,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结果。
《科学与方法》一书共有四编十四章,它完整地包容了彭加勒关于事实及其选择的指导原则的见解。虽然它并没有像普遍流行的某些科学方法论指导书那样构造严谨细密的框架,其中的内容也只是或多或少与科学方法论问题有关,但它无疑要比前者有价值得多,因为它是由富有智慧的科学大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正确的科学理论。也是彭加勒通过自己发明富克斯函数的亲身体验,对数学发明的心理机制的探索等,才会有如此深切地领悟。
简单来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而科学的价值则是带给人类智慧和思考的享受,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概念。
在彭加勒的世界里,科学是美的。科学是思想上的美,是有深度的美,是独特的美。而这种美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粹的理智能够把握它。这种美给予物体,也可以说给予结构来让我们感官满意。倘若没有这种支持,那些转瞬即逝的梦幻之美只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是模糊的,是短暂的,是庸俗的。相反地,理智美可以充分达到其自身,科学家之所以投身于长期而艰巨的研究,也许为理智美甚于为人类未来的福利。
书上介绍:数学的真理是用一连串无懈可击的推理从少数一目了然的命题推演出来的,这些真理不仅把它们强加于我们,而且强加于自然本身。每一个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演绎,便可推出许多结果,于是每一个实验将使我们了解宇宙之一隅。这便是科学大家对数学的态度,充满了热情和执着。方法离不开科学,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人类才能更深层次地探究宇宙的奥秘。科学作为物质利益的源泉和归纳推理的训练学校,对此我们丝毫没有怀疑,但请我们认真地思考一下:精神世界的巨大财富是有可能在科学的实验室里发现呢,还是被启示给那些只填满了科学思想、并只以各种科学的方法训练过头脑的科学家?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说过:科学家是在理性的最高法庭上对自然界最忠实的诠释者。但毋庸置疑的是科学家的头脑只能顾及宇宙之一隅,永远也不能囊括整个宇宙。一位能与高斯相媲美的数学家,同时拥有着哲学家的身份,他说过“唯有康托尔主义和逻辑斯谛处于考虑之列,对于某些东西有用的真正的数学,可以按照它自身的原则继续发展,而不必为在它之外掀起的风暴伤脑筋,数学由于其平常所取得的成就而一步一步地前进着,这些成就是决定性的,从来也不会被抛弃。”这就是他科学工作的“副产品”。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它使我对科学方法,对数学思想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这是肯定的。很多人看到科学带来的进步和毁灭。却从来没有思考过科学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什么。又有多少人是理智而全面地看待科学与方法的`?
看完这本书,我重新审视自己了。的确以前的我很无知,很幼稚,我从来都没有认真地想过科学与我会有什么奇妙的联系;我从来都不知道数学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迷人;总以为科学与我的生活很遥远,我与科学家的距离更是遥远。却不想,它就在我的身边。时刻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世界观,还有我对未来的态度。
阅读一本好的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面;给你的不仅仅是心灵享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把你的思想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引领你去思考,去探索,去生活。
彭加勒说:“潜在的自我无论如何也不比自觉的自我低下,它不是纯粹自动的,它能够辨认,它机智、敏锐,它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凭直觉推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