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的下午,林老师组织我们进行大扫除,任务布置下去了,我们二话不说的就去干活了。
“这次大扫除很重要,必须一尘不染,因为明天有国家级的领导来我们学校检查!”老师话音刚落,我们扫打扫,抬的抬,***非常有劲。
只见我们班的大力士——陈伟杰挥舞着扫把,好不容易把一堆纸屑扫到一块,忽然,一阵大风刮了过来,纸屑就像五颜六色的花蝴蝶到处乱飞。陈伟杰束手无策,只好傻呆呆的看着纸屑在乱飞。这时小灵通——倪文河前来“增援”。
倪文河先是皱眉头,随后拿起自己的扫把,压在那些纸屑上。陈伟杰先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他后来才恍然大悟,他扔下手中的扫把,用手捡起走廊里的纸屑,然后放在倪文河的扫把底下,不一会儿,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你们几个……”教室里被弄得乱七八糟的,看到这的班长,脸色铁青,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爬上她的手上,但班长没有发泄出来一声不吭地弯下腰来一片一片地捡起来,那几个同学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腾得一下红了起来,也不声不响的捡了起来。
卫生终于做完了,虽然很累,但是我们非常开心。
与“和合”观念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则是综合思维、整体思维。季羡林先生解释,综合思维就是八个字:整体概念,普遍联系。 如中国 哲学 本体论的“道”、“气”“心”等范畴,美学上的“尽善尽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等,都只有综合思维才能把握。 在“天人合一”的观念及其“和合”的统一文化精神之下,儒、道两家各有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先从儒家文化精神方面来看。儒家文化所注重的是人伦关系上的“和合”,由此 发展 出它的基本文化精神。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伦理精神,即注重伦理关系,强调各安本份。 伦理即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彼此相处的道德准则。儒家文化是一种注重群体性、伦理性的文化,把一切 问题 都放到伦理关系中加以考虑,所以有人干脆说它就是“伦理文化”。儒家讲“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各有本份和相应的道德要求。
儒家伦理总的原则和前提是“仁”和“礼”。“仁”的本意是二人和合,推而广之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的和谐;那么这个关系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爱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儒家所主张的是世俗的、此岸世界之爱,现实生活中人人彼此相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能做到这样,就是真正的“和合”了。
“礼”是人们共同要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伦理准则。儒家及统治者注重制礼,也就是要建立一定的社会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这个秩序的基本原则是要使上下尊卑有序,各守本份:“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就是“礼治”。“礼治”所注重的是教化和自觉的服从,而不象“法治”那样偏重强制性的约束。儒家的本意,建立“礼”的目的是要达到“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里的“为”不管是理解为“为了”还是“就是”,其意思都差不多,即目的在于“仁”,就是要彼此“爱人”。这个愿望不能说不好。 这一套伦理原则的建立,在思维方式上是推己及人,由近而远,如石投水面一圈圈扩展开去的波纹(费孝通的说法)。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种伦理性、群体性的文化,一方面是比较讲究秩序,重视人与人之间在安于本份的基础上和谐相处,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家庭和美(国即大家),比较有人情味,比较温馨。但另一方面是比较忽视和压抑个性,不利于个体人格的成长和发展,走向极端甚至容易造成“奴性人格”,不利于民主精神和法制精神的生长。
二是道德精神,即非常注重道德修养。
伦理与道德密切相关:伦理是从群体关系着眼,而道德则从个体行为着眼。要达到如上所述的伦理目标,主要依靠每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这是伦理文化的一个根本特性。
通常道德有三个层次:宗教道德、圣贤道德、世俗道德。儒家所倡导的是圣贤道德 —— 这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准宗教道德意义的道德要求。 任何道德修养都需要有内在动力,有理想目标。儒家的人生理想目标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人生追求,皆从“修身”开始。而“修身”要达到的最高标准就是“内圣外王”:内在修养要尽可能达到“圣贤”的精神境界,然后外在人生实践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如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以“圣贤”为目标而修身,可以有许多具体要求和尺度,比如忠孝仁义礼智信,安贫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还有“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
与此相适应,儒家及其统治者不断树立圣贤人物的典型楷模(如周公、孔孟、关羽、诸葛亮等),对圣贤人物生前死后加封荣誉称号,大力宣传,号召人们“见贤思齐”, 学习 仿效。当然“圣贤道德”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于是儒家便设想了一条可进可退之路,即孟子所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即使做不到建功立业关怀天下,也要求至少管好自己,修身养性,安守本份。这也许可以说是儒家对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最低要求。
从道德修养的社会实践方面看,修身当然首先是每个人自觉主动的追求,心存高远,见贤思齐;而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的引导规范,这是通过“教化”的方式来实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文学 艺术 ,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给人以伦理道德的“教化”。在这方面中国文化有非常悠久的传统和积累了有效的,并在中国社会的文明发展中起了巨大作用,因而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
三是追求建功立业、服务社会的人生进取精神。 在人生实践方面,儒家提倡“入世”和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倡导以圣贤为目标,追求建立不朽功业,大而言之有所谓“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具体而言,所谓“立德”,即建国立制,以德治国,这是王候官吏们所追求的;“立功”,是指以武功拯救危难,保天下平安,这是武士英雄们所追求的;“立言”,则是指著书立说,传播文明,这是文人学士们所追求的。以圣贤为目标,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与坐标,其人生实践的过程,既是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儒家文化历来是重视个体自我价值与社会进步发展的和谐统一的,这也同样体现出一种“和合”精神。
其次,关于道家文化精神。道家文化更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合”,不仅主张以平等、平和的态度对待外部自然存在,与一切自然存在和谐共处,同时也主张将这种原则 应用 于社会人生,提倡一切顺其自然,由此发展出它的基本精神。 比如,在 政治 上,道家崇尚顺其自然的放任主义,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这样就不容易激化矛盾,无为而无不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在伦理上,则是倡导自然主义:对个体生命而言,主张不加约束,顺乎人性天性自然发展;对人际关系而言,则主张各自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彼此相安无事,乃至老死不相往来,如此当然也就不会有多少冲突。在人生态度上,提倡绝圣弃智,大智若愚,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等等,总的来说就是取“遁世”态度,主张与世无争,回避社会矛盾,向后退让:退回自然,返朴归真,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退回自我及其内心情感,清净无为,陶情冶性,寻求自我内心的和谐宁静。这无疑是一种自然主义的人生观。不过,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循着这种人生取向,往往走向“归隐”,这便与宗教境界也相差不远了。
中国的文学艺术,归于儒,是“文以载道”,致力于“教化”;归于道,则是自我陶情冶性,追求审美,如山水田园艺术。所以有人说,是道家文化精神养育了中国的山水田园艺术。林语堂甚至认为,中国的文艺()部分代替了宗教,给人以精神、情感的慰藉。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此外,关于中国的神秘文化。前面讲到西方文化的宗教精神,宗教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根本特征是设立一个超现实世界的彼岸天国世界,将真知、真理、幸福赋于彼岸世界:一方面此生为善,以求进入天国获得幸福;另一方面彼岸的上帝无处不在看着你,使你有所畏惧不敢为恶。 有人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宗教,儒教是准宗教:人生理想是在此世此岸成为圣贤,而不是出世成佛或进入天国;道家寻求回归自然清静无为的生存状态,发展到道教才追求修炼成仙,才具有了宗教的意义,可看成是中国的土著宗教,但与西方、印度的宗教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从总体上说,中国文化本身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宗教精神,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 现代 学者庄泽宣认为,中国民族因为重视现世人生,所以肯定现实生活,看重自己的力量及其价值判断,为人处世专赖内心的善恶,所以道德特别发达;而西方人多借助外力,价值判断亦在另一世界的上帝,所以重视宗教。中国人认为人性本善,故主张修养内心,发展这种善端;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故须求助上帝洗涤罪恶。中国人注目在善的观念,所以认现世为快乐,应该尽情享受;西方人着眼在罪的观念,所以认现世为痛苦,必须皈依宗教,才能超升天国。所以从中国学术方面看,中国只有伦 理学 而没有神学;从 历史 方面观察,中国几千年来并没有一种思想雄伟、组织完善的宗教出现。儒家教化,注重现实人生,儒教是 教育 之教而非宗教之教,其后虽有道教出现亦只有一种法术而不能称为宗教。
中国虽然宗教不发达,却有一股很大的神秘文化的力量,主要存在于民间文化形态之中。它源于初民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比如先秦 时代 即有阴阳学、谶讳之学。庄泽宣认为,中国民族的迷信心理,实源于天命思想:中国拥有伟大的自然,巳使人民产生崇拜自然的心理,更加灾荒频仍,愈使人民发生恐怖自然的心理。儒家对于鬼神,虽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但很遵从天命;道家对于天,虽不认为神,然以天道为自然及人生归宿,也相信天命;墨子以为天为人生的主宰,对于天命,更为信仰;……再加佛家因果报应之说,宋儒性命之理,于是天命思想乃牢不可破,把人间的吉凶都用天命来解释,更把现世人间的关系来推论天上或地下的情形,于是便天上有人性化的神仙,地下也有人性化的鬼怪,这种思想更因阴阳五行之说,获得了 理论 上的说明,由于方士僧尼者流的倡导,乃深入民间意识。
综观中国文化的宗教不发达而神秘文化(迷信)发达,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我以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历来封建王权以及正统伦理文化势力强大,形成极大的制约力量,使宗教权威建立不起来,而神秘文化则能像野草般向民间蔓延;二是原始宗教观念在民间文化层次上的局限,使其上升不到形而上的哲学层次,即难以形成真正的宗教信仰,而只能以形而下的神秘文化形态(如巫术迷信)存在;三是巫术迷信之类神秘文化形态恰好适应农耕社会那些文化层次较低的\'普通老百姓(如祥林嫂)的心理需求,因而具有极大的生命力。时至今日,在中华文化圈中,神秘文化也仍有不小的 影响 。神秘文化虽然没有宗教那样系统的理论学说,但它的背后仍然有人生观和心理学的根源,因此也是非常值得 研究 的。 总的来看,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可以说政治哲学与人生哲学特别发达;而人生哲学方面,则又可以说过于完善,各种人生境况和进退之路都设想到了:儒、道、佛及神秘文化正好构成人生路程上的三重阶梯:入世、遁世和出世。有人说,人生无非两种情况,顺境和逆境:得意时信奉儒家积极进取;失意时退往道佛或托付鬼神。这看似对立,但从整体上看其实又构成一种互补“和合”。这种文化传统的好处是有利于调节人生矛盾,也可以缓解社会冲突;而弊端则是不利于 科学 精神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变革进步。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超稳定结构,应当说与这种文化精神不无关系。
三、简短结语
以上我们对中西文化传统及其基本精神作了一个粗略的考察。近代以来,我国文化界对于中西文化孰优孰劣、对西方文化是迎是拒一直争论不休,乃至形成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甚至延续至今。以笔者愚见,
第一,对各种文化形态,尤其是中西文化,以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作优劣判断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应当说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是处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条件下的人们,在他们的生活实践及其历史演进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既各有其特长,也各有其局限,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赖肖尔、克雷格在他们合写的巨著《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中曾指出,西方人可能在个体生活经验方面显得比较突出;而东亚人在群体生活经验方面要远远丰富于其他各民族,比如个人适应群体,家庭适应社会,与其他民族的所谓社会经验相比较,这些关系间很少出现磨擦,也很少产生孤立感。 [8] 因此未必要对各种文化形态强分高下优劣。
第二,如果一定要对各种文化形态进行比较和作出优劣判断,也不应当是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或区域性立场,简单地褒贬弃取,而应当站在一个民族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立场,站在建设当代人的合乎人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以及现代性生活观念的立场,来作出价值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应当有中西可以通约的价值标准的,比如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科学、民主、法制的精神,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和合精神(重视人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以及注重伦理关系和道德修养、注重德治的精神等等,都可以看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成果,是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应当纳入到当代文化建设框架中来的。
第三,某些文化保守主义或文化相对主义者往往夸大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差异,把不同的文化看作是不可兼容的。然而我以为,具有特定的环境条件制约的文化模式也许是难以照搬的,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则是可以借鉴和吸纳的。比如西方的民主体制模式可能难以完全照搬过来,但民主精神显然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如果连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民主精神也不愿承认和不肯接受,那就很难谈得上推进当今的民主建设,其他方面当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正因此,在当今的比较文化研究中,不是仅仅局限于各种文化模式的比较,而是适当超越文化模式的层面,加强文化精神的研究,乃至深入探讨不同文化间的异质同构性,以及不同文化实现互补融合的可能性,这对于当代文化建设也许是更为必要的。
今天我们在作文班的课室里大扫除,同学 们个个干劲十足,认真地打扫起来。
劳动开始了,有的同学拿起扫把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同学不放过每一个角落地把地拖得发亮,有的同学手脚灵活,一下子就把桌椅擦得一尘不染,还有的同学踮起脚尖,认认真真地用抹布把玻璃擦起来,把课室擦得窗明几净。
你别看小乐个子小,力气可大呢!你瞧,他把黑板擦得多干净呀!我是负责拖地的.,我提起两个小桶,迅速地跑到厕所装了满满的一桶水,然后手忙脚乱地跑回教室。我拿起拖把,弯下腰,像一只小鸡弯下腰捕虫一样。我盯着地面,哪儿有灰尘就把哪儿拖干净。“砰!”我们被吓了一跳,立刻惊讶地朝那儿看去,原来是一个同学笨手笨脚把桶弄翻了,水就像获得解放一样,立刻“跑”了出来。几个同学看到了,马上用地拖把地拖干。那个同学看着刚才打翻的水桶,不好意思地笑了。
经过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劳动,教室焕然一新,我和同学们都欣慰地笑了。
我们先去了“不高山”。“不高山”里树木长的郁郁葱葱,遮挡了林荫小道。一梯一梯的小道非常狭窄,弯弯曲曲,有曲径通幽的感觉。“不高山”里鸟语花香,有一些鸟还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有的在枝头唱着它那清脆动听的歌,有的不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还有的似乎在说:“大自然呀真美啊!” 各种野花开了,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美景,太漂亮了!山间的小溪的水不深但很干净,而且非常凉爽,让我舒舒服服的享受着水的`清凉。
接着我们到了“不高山”旁边的一片荷花池,前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喝足了水的荷叶变的更大了,荷叶中间盛满水珠。每当太阳照向这些晶莹剔透的水珠,它就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夏天,荷叶穿上了绿衣裳,粉红粉红的荷花也开了。我还发现一些小鱼正在荷叶下乘凉,原来它们觉得太阳像个火球,在火烤着大地,而且还没有风,显得非常闷热,而荷叶却像一把伞,所以它们躲在荷叶下面凉快凉快。
然后我们到了“江安河”边,接着又去了“德水”,据说是后人为了纪念朱德元帅,而为他修的河。最有意思的是,“德水”里面还有五颜六色的小鱼。有的小鱼独自游来游去,有的小鱼三五成群的玩着游戏,还有的小鱼自己贴着河里的水草上睡觉。
最后我们来到了大楼边的草坪。草坪上的草非常柔软,走在上面就像走在地毯上一样。我们感觉就像到了仙境一般,因为草地上花开了,大树的叶子又密密麻麻的长成了一片绿荫,我躺在大草坪上,仰望着蓝蓝的天空,真是心旷神怡。
卢梭说过:“劳动是社会 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我们学生 也应该要劳动。今天下午,我们作文班举行了一次大扫除。
大扫除开始了,同学们都卷起袖子,拿起工具,神气十足地干起活来。有的檫黑板,有的扫地,有的拖地,还有的擦窗户 ,个个都把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净利落。
只见小红弯着腰,在认真地扫地,就连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如果 有点灰尘扫不掉,她就会拿起铲子,使劲地铲呀铲,一直铲到灰尘不见了为止。还有小明,别看他个子矮,搞起卫生来很能吃苦。他双手擦呀擦,如果遇到高处擦不到,他就会拿来一张椅子,把黑板擦干净后才下来,他一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手刮到了椅子最尖的地方,流了血,但他一点儿也不叫疼,真是个勇敢 的孩子 啊!
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只有认真劳动,才会换来无限的快乐 ;只要人们讲卫生、讲文明,我们的课室才会更干净。
走进大门,一幢幢白色建筑物浮现在眼前。“不愧是目前整个浙江省最大最美观的中学!”我不禁赞叹道。老师将我们带到了报告厅,校区的校长向我们介绍了校区的情况,使我们初步了解了严洲中学新安江校区:严洲中学新安江校区总面积260亩,相当新江中学的6倍,投资8000万。严洲中学新安江校区分三个部分:有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听完介绍,我们各个惊叹不已,当真正参观了严洲中学,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严洲中学环境十分幽雅,三面是青山环抱,校园里有盛开的花圃,绿草如茵的草坪和漂漂亮亮的校舍。整个学校简直是个世外桃源。
但在众多景点中,对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严洲中学的\'操场。
严洲中学的操场是用塑胶做成的,庞大的操场,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这个操场是建德市唯一标准的400米的操场,在操场的旁边有容纳2000多人的看台,在操场上跑步,一点也不觉得累,微风吹拂,人好象进入仙境,在群山环抱之中倾听鸟声,享受着天伦之乐。
我参观完严洲中学新安江校区,感慨不已,不在这个学校读书会是一生的遗憾,我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严洲中学新江校区中的一员!努力吧!
清晨站在山脚,许多枫树互相映衬,宛如一座座东方铁塔。许多晨练的人们在这里,他们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做健美操,还有的在打太极拳……
登上伴仙亭,绿树葱葱,隐隐约约遮掩着柳州的.城市风景。
到了山腰,又是另一番的景象,绿树茵茵,那些挺拔的百年老树生息在山边上。此刻观赏柳州全景仍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登顶途中,右上边有壮观的悬崖峭壁,左下方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植被,一点也找不到深秋的影子。但是阶梯狭窄且陡峭,行走较累。
登上山顶,简直是人间仙境。极目远眺,整个柳州尽收眼底,一团团雾气使这座城市充满着神奇,宛如腾空飞舞的龙。柳江河清如漓江宛如玉带的穿城而过,形成天然盆景,它把中心给规划出来。
登上后山,更是另一番景象。一座座山峦连绵起伏,仿佛是一级级天然台阶;山顶的云朵宛如仙女似的漂浮不定,有时合并起来像一个人在上天梯……啊!美极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